專利名稱:無縫四通冷擠壓成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將無縫管冷擠壓成型為四通管接頭的成型裝置。 屬擠壓成型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許多設備的管路布局上在拐角處均需彎頭或管接頭。因此,管接頭是 管道必不可少的配件之一。如空調設備,所配套的接頭多數為三通管接頭, 也有個別地方是四通管接頭。這類管接頭若不用專用的成型機制作,則成 型效果欠佳。目前,成型四通管接頭的裝置大多采用熱擠壓成型。熱擠壓 成型能耗高,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耗低、生產效率高 的無縫四通冷擠壓成型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無縫四通冷擠壓成型裝置,其 包括上模、下模、上缸、側缸、推頭、增壓油泵和油箱,
所述上模和下模上下對合設置,上模下端面和下模上端面上設置有相 互對稱布置的半圓柱"十"字凹型型腔,上模和下模上下對合后兩半圓柱 "十"字凹型型腔構成一個圓柱"十"字型型腔,
所述上模頂部與上缸相連,
所述推頭有兩只,分別設置在下模的半圓柱"十"字凹型型腔的左右 兩側,推頭與側缸相連,其中一只推頭中心軸向設置有注油孔,該注油孔 與壓力表相連通,并通過注油管與增壓油泵相連,增壓油泵與油箱相連通。
擠壓工作原理
將無縫管按預定尺寸下料后,放置于下模的半圓柱"十"字凹型型腔 內,啟動增壓油泵,上缸動作,帶動上模下移,鎖緊上模和下模,等到壓 力達到預定值時,兩只側缸同步動作帶動兩推頭開始擠壓,無縫管兩頭由 于受到推頭擠壓,無縫管即從上模和下模的半圓柱"十"字凹型型腔時擠 出。成型一半后,兩側缸回程,退出兩推頭,上缸回程向上拉起上模,取 出半成品,半成品進行熱處理。將經過熱處理的半成品再放置于下模的半 圓柱"十"字凹型型腔內,如上重復一次,待達到預定尺寸兩側缸回程, 退出兩推頭,上缸回程向上拉起上模,取出無縫四通成品。最后再進行成 品熱處理即可。
本實用新型采用機(機械)電(電氣控制系統)液(液壓控制系統) 一體化設計,具有能耗低、自動化程度高、 一次操作能完成較為復雜的工 藝動作、生產效率高等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無縫四通冷擠壓成型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無縫四通冷擠壓成型裝置移去上缸和上模后的俯視圖。
圖中上缸l、上模2、無縫管3、推頭4、注油孔4.1、壓力表5、側 缸6、注油管7、下模8、增壓油泵9、油箱IO、無縫四通ll。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2,本實用新型涉及的無縫四通冷擠壓成型裝置,主要由上 模2、下模8、上缸l、側缸6、推頭4、增壓油泵9和油箱10組成。所述 上模2和下模8上下對合設置,上模2下端面和下模8上端面上設置有相 互對稱布置的半圓柱"十"字凹型型腔,上模2和下模8上下對合后兩半 圓柱"十"字凹型型腔構成一個圓柱"十"字型型腔。所述上模2頂部與 上缸1相連。所述推頭4有兩只,分別設置在下模8的半圓柱"十"字凹 型型腔的左右兩側,推頭4與側缸6相連,其中一只推頭4中心軸向設置 有注油孔4.1,該注油孔4.1與壓力表5相連通,并通過注油管7與增壓油 泵9相連,增壓油泵9與油箱10相連通。
權利要求1、一種無縫四通冷擠壓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裝置包括上模(2)、下模(8)、上缸(1)、側缸(6)、推頭(4)、增壓油泵(9)和油箱(10),所述上模(2)和下模(8)上下對合設置,上模(2)下端面和下模(8)上端面上設置有相互對稱布置的半圓柱“十”字凹型型腔,上模(2)和下模(8)上下對合后兩半圓柱“十”字凹型型腔構成一個圓柱“十”字型型腔,所述上模(2)頂部與上缸(1)相連,所述推頭(4)有兩只,分別設置在下模(8)的半圓柱“十”字凹型型腔的左右兩側,推頭(4)與側缸(6)相連,其中一只推頭(4)中心軸向設置有注油孔(4.1),該注油孔(4.1)與壓力表(5)相連通,并通過注油管(7)與增壓油泵(9)相連,增壓油泵(9)與油箱(10)相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縫四通冷擠壓成型裝置,用于將無縫管冷擠壓成型為四通管接頭。包括上模(2)、下模(8)、上缸(1)、側缸(6)、推頭(4)、增壓油泵(9)和油箱(10),所述上模(2)和下模(8)上下對合設置,上模(2)下端面和下模(8)上端面上設置有相互對稱布置的半圓柱“十”字凹型型腔,上模(2)和下模(8)上下對合后兩半圓柱“十”字凹型型腔構成一個圓柱“十”字型型腔,所述上模(2)頂部與上缸(1)相連,所述推頭(4)有兩只,分別設置在下模(8)的半圓柱“十”字凹型型腔的左右兩側,推頭(4)與側缸(6)相連,其中一只推頭(4)中心軸向設置有注油孔(4.1),該注油孔(4.1)與壓力表(5)相連通,并通過注油管(7)與增壓油泵(9)相連,增壓油泵(9)與油箱(10)相連通。本實用新型能耗低、生產效率高。
文檔編號B21C25/00GK201175724SQ20082003385
公開日2009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31日
發明者馬學軍 申請人:馬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