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在臥式車床上鏜孔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用于在臥式車床上鏜孔的裝置,它可以實現在臥式車床上鏜孔。
背景技術:
公知的車床鏜孔技術是通過升降車床的主軸箱,并對應地升降尾架上軸支 承,來使鏜桿得到升降的。這種技術方案雖然可以在車床上進行鏜孔,但是由 于主軸箱的升降,必然使皮帶輪的中心距和掛輪的中心距隨之而改變,因此難 于在定型的臥式車床上實施。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公知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的鏜孔裝置。它既能在 臥式車床上對工件進行鏜孔,又不改變車床的任何結構。
首先,鏜孔時的主運動來自車床主軸。其特征是車床主軸通過伸縮擺動 臂、鏜頭主軸最終帶動鏜桿旋轉,鏜孔時的主切削運動實現。伸縮擺動臂是由 一個鍵套、 一個鍵軸和兩個聯軸器構成的,鍵套的一端安裝在一個聯軸器上, 鍵軸的一端安裝在另一個聯軸器上,鍵軸的另一端通過其鍵軸裝入鍵套的另一 端。由于兩個聯軸器都可以擺動,鍵軸又可以在鍵套中滑動,所以該機構既可 以伸縮又可以擺動。
另外,要想鏜孔,就必須使鏜桿在高度方向上能夠移動,以尋找被鏜孔的 高度位置。本實用新型是利用導柱、升降臺、螺桿和螺母來使鏜頭和鏜桿升降 的。導柱通過鞍板安裝在車床的床身上,升降臺通過圓柱面套在導柱上,這樣 就起到了升降時的導向作用。而螺桿和螺母之間的相對轉動可以使鏜頭、鏜桿 連同升降臺一起升降。導柱、鞍板、升降臺和上梁形成了一個框架式結構,增 大了本裝置的穩定性。
同樣,要想鏜孔,工件必須在橫向能夠移動,以尋找被鏜孔在橫向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轉動車床的橫向移動絲杠來實現的。鏜孔前,先搖動車床的 橫向移動手把,把車床的橫向移動托板(中托板)搖出并卸下,然后安裝上帶 有T型槽的工作臺。被鏜工件就安裝在該工作臺上,并通過搖動橫向移動手把 來尋找被鏜孔的橫向位置。
鏜孔時縱向進刀是依靠車床大托板的縱向移動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不僅能在臥式車床上對工件進行鏜孔,而且
還可以進行銑削加工。可以進行端銑,也可以進行臥銑,如果配以分度頭,還
可以用來銑齒輪。
圖1是這種車床鏜孔裝置的總裝配圖; 圖2是圖1中的K向視圖。
圖中代號含義1是安裝在車床主軸上的三爪,2是聯軸器,3是鍵套,4 是鍵軸,5是聯軸器,6是升降臺,7是導柱,8是手輪,9是同手輪8固連的螺 母,IO是螺桿,ll是鏜頭,12是鏜頭主軸,13是端面鍵,14是鏜桿,15是刀 頭,16是軸承,17是上梁,18是鞍板,19是床身,20是工作臺,21是使工作 臺橫向移動的手把,22是車床的大托板。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車床主軸旋轉帶動三爪1旋轉,三爪1的旋轉依次帶動聯軸器2 旋轉一鍵套3旋轉——^H軸4旋^聯軸器5旋^^~鏜頭主軸12旋轉。 而鏜頭主軸12又通過端面鍵13帶動鏜桿14旋轉,鏜桿14的另一端裝在軸承 16內。這樣刀頭15在鏜桿14的帶動下就形成了對工件鏜孔的主切削運動。從 圖中可以看出,鍵套3的一端安裝在聯軸器2上,鍵軸4的一端安裝在聯軸器5 上。從圖中還可以看出,鍵軸4的另一端通過其鍵軸同鍵套3的另一端裝配在 一起。因為聯軸器2和聯軸器5都可以擺動,而鍵軸4又可以在鍵套3中滑動, 所以這些元件就組成了伸縮擺動臂。
鏜桿14的升降是這樣實現的參看附圖2,轉動手輪8,使螺母9旋轉。 螺母9由上梁17支托。因為螺桿10不能旋轉,所以螺桿10就要軸向升降,并 帶動鏜頭11連同升降臺6—起升降,鏜桿14的升降得以實現。
鏜孔時工件的水平橫移是通過搖動車床橫向移動手把21使工作臺20橫向 移動來實現的。
鏜孔時的縱向走刀是通過車床的大托板22移動實現的,可以機動,也可以手動。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在臥式車床上鏜孔的裝置,是由鏜頭、鏜桿、導柱、升降臺、鞍板、上梁和工作臺安裝聯接而成的,其特征是它具有伸縮擺動臂,伸縮擺動臂是由聯軸器(2)、鍵套(3)、鍵軸(4)和聯軸器(5)構成的,鍵套(3)的一端安裝在聯軸器(2)上,鍵軸(4)的一端安裝在聯軸器(5)上,鍵軸(4)的另一端通過其鍵軸同鍵套(3)的另一端裝配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用于在臥式車床上鏜孔的裝置。要解決在這類車床上鏜孔時鏜桿升降難的問題。它是由伸縮擺動臂,鏜頭、鏜桿升降機構和工件橫向移動機構三部分組成的。其特征是伸縮擺動臂是由聯軸器(2)、鍵套(3)、鍵軸(4)和聯軸器(5)順序安裝連接而成的。鍵套(3)的一端安裝在聯軸器(2)上,鍵軸(4)的一端安裝在聯軸器(5)上,鍵軸(4)的另一端通過其鍵軸同鍵套(3)的另一端裝配在一起。由于聯軸器(2)和聯軸器(5)都可以擺動,而鍵軸(4)又可以在鍵套(3)中滑動,所以該機構既可以伸縮又可以擺動。這種伸縮擺動臂機構能夠解決在鏜孔過程中鏜桿升降時的動力傳遞問題。這種鏜孔裝置可用來在臥式車床上鏜孔,也可用來進行臥銑加工。
文檔編號B23B43/00GK201183128SQ20072014988
公開日2009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2日
發明者單慧勇, 斌 楊, 楊延榮, 楊德榮, 趙秀平 申請人:楊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