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制造組合產(chǎn)品的方法和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從片狀材料生產(chǎn)復合物體的方法,其包括步驟第一 片狀材料沿第 一供給方向通過工具從第 一進給段以第 一供給長度分段 供給到排出段,至少在某些供給步驟之間第一片狀材料通過剪切、沖 孔、沖壓、折彎等加工。
本發(fā)明也涉及從片狀材料生產(chǎn)復合物體的工具,其包括第一材 料路徑,第一材料路徑延伸通過該工具且第一片狀材料可沿第一材料 路徑以笫 一供給長度分段供給,第 一材料路徑陳列有多個加工站以通 過剪切、沖孔、沖壓、折彎等加工第一片狀材料。
背景技術:
在視為從片狀材料開始的、復合物體(即包括至少兩個但可能有 更多的組成部件的物體)的制造中,之前曾經(jīng)的實踐是在第一工具 中制造基本全部完成的笫一組成部件。此外,在第二、有可能第三或 第四工具中,已經(jīng)生產(chǎn)第二、有可能第三或第四組成部件。因而生產(chǎn) 的組成部件隨后接合在一起產(chǎn)生成品物體。關于接合一起或組裝,已 經(jīng)采用各種技術,例如鉚接、螺紋連接、焊接、縫接以及也可能粘合。
在包含于所述物體中的組成部件的生產(chǎn)中,通常大批量加工所述 組成部件。這意味著在生產(chǎn)之后所述組成部件的組裝和接合在一起的 主要問題在于自動化和機械化。在此情況下遇到的問題為從大批量存 貨中揀選組成部件、它們的具體定向、以及已定向的組成部件的定位。 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當組成部件顯示出相互卡緊的趨勢時,幾乎不可 能實現(xiàn)上述定向和定位。
同時,在某些情境中,有可能自動執(zhí)行組成部件的組裝,這種自 動化需要大而昂貴的機器。因此,組成部件的組裝和接合在一起通常 手動地且通常在廉價勞動力國家中實施。
在手動組裝中,盡管使用來自這些廉價勞動力國家的勞動力,由 于運輸成本、或多或少欠缺的精度和產(chǎn)生的低質(zhì)量以及高廢品率,這 種成本通常處于高水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避免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具體而言,本發(fā)明目的 在于設計所介紹的方法,以便在同一工具中有可能制造全部完成狀態(tài) 的復合物體,或至少包含在復合物體中的組成部件接合在一起。本發(fā) 明目的還在于設計該方法,以便生產(chǎn)率高,精度良好且成本低,甚至 在比較大的系列中也是如此。最終,本發(fā)明目的在于設計這樣的方法, 使得包含在復合物體中的組成部件的制造彼此完全獨立,直到它們組 裝時。
本發(fā)明目的還在于設計所介紹的工具,以便其提供與根據(jù)本發(fā)明 的方法相比相同或類似的質(zhì)量。
將根據(jù)該方法獲得構(gòu)成本發(fā)明基礎的目的,如果其特征至少在于 第二片狀材料沿第二供給方向以第二供給長度通過第二供給段分段供
給到該工具中,至少在某些供給步驟之間第二片狀材料通過剪切、沖 孔、沖壓、折彎等加工成物體的全部或部分完成的第二組成部件,在 該工具中第二組成部件與由第一片狀材料全部或部分完成的第一組成 部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物體,且以組裝狀態(tài)沿第一供給方向離開工具。
如果這兩個組成部件接合在一起在同一工具中發(fā)生,則組成部件 的定向和定位是簡單的,因為這些由工具限定。
將根據(jù)該工具獲得構(gòu)成本發(fā)明基礎的目的,如果其特征至少在于 第二材料路徑,第二片狀材料可沿第二材料路徑以第二供給長度分段 供給,沿第二材料路徑布置有多個加工站以通過剪切、沖孔、沖壓、 折彎等加工第二片狀材料;設置在第一和第二材料路徑之間的相交區(qū)
域中的站,用于將從第一片狀材料生產(chǎn)的全部或部分完成的第一組成 部件與從第二片狀材料生產(chǎn)的全部或部分完成的第二組成部件接合在 一起或進行組裝。
借助于關于該工具的這些特征,將獲得與通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法 設計獲得的這些優(yōu)勢完全類似的優(yōu)勢。
現(xiàn)在,本發(fā)明將具體參考附圖在下文更詳細描述。在附圖中 圖l是包含在沒有任何工件的完整工具中的下部的透視圖2示出了此時在其中放置有工件的根據(jù)圖1的工具部分; 圖3是通過了處于閉合狀態(tài)的完整工具取得的剖面,包括工具部 分l和2且設置有工件;和
圖4是圖2所示的工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在,本發(fā)明將參考給定的工具為示例而描述,但由于這種制造 的物體廣泛地變動,容易知道該工具的準確形成和設計可以根據(jù)所制 造的物體的設計和構(gòu)造而在不同情況中有非常大的變化。
本發(fā)明將例示為應用于垂直操作壓力機。然而,在某些情況下, 壓力機的工作方向可以為水平的,而此情況對本發(fā)明的原理沒有任何影響。
本發(fā)明實際應用類型的壓力機具有下部夾緊工作臺,工具下半部 或部分可夾持在所述夾緊工作臺上。壓力機具有壓力機滑件,所述壓 力機滑件可相對于夾緊工作臺往復運動,且工具上半部或部分可安裝 在所述壓力機滑件上。在壓力機的一個工作沖程中,壓力機滑件以向
下方向朝夾緊工作臺移動一定距離,直到完成一個工作沖程,其后壓 力機滑件再一次升起。
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工具具有下部基板l,工具的下部借助于下部基 板l緊固在夾緊工作臺上。工具下部還具有提升板2,提升板2可相對 于所述基板在垂直方向移動。提升板在向上方向被彈簧偏壓,且因而 可以在一個工作沖程期間朝基板向下沖壓一定距離。提升板用作支撐
通常為帶形的片狀材料,所述片狀材料是在工具中的加工物體。
基板l具有固定安裝的模26、 27和類似的加工部件,當提升板向 下沖壓時,所述部件與工件下側(cè)鄰接,從而進行工件的加工。
工具的上部(僅在圖3中顯示)具有用于安裝在壓力機滑件上的 上部固定板23。此外,工具的上部具有保持板或片保持板24,保持板 或片保持板24可相對于固定板在垂直方向移動。保持板在向下方向被 彈簧偏壓但在工作沖程期間可以克服彈簧作用向上沖壓。
保持板24用于在工作沖程期間與工件的上側(cè)鄰接,以便將工件保 持到位,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防止工件中的撓曲、折邊等。
在上部固定板的下側(cè)上設置有沖孔、沖壓、剪切工具等,在工作
沖程期間,所述工具通過保持板24中的相應開口以便與布置在基板1 上的模26、 27、剪切工具等配合。
在工作沖程期間,工具上部降低直到保持板24與工件的上部面接 觸。其后,保持板和提升板2將作為剛性單元被一起向下推壓,從而 進行位于它們之間的工件的加工。在此操作中可能分離的碎片至少部 分地在重力作用下在向下方向離開工具。
在工件完成加工之后,工具上部升起,其后提升板2和保持板24 以及位于它們之間的工件提升到起動位置,其后工具上部繼續(xù)提升, 從而提升板達到離工具下部和位于其中的工件一定距離處。
圖1顯示了從上斜看的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工具下部的透視圖。在 圖中,附圖標記l標示基板(工具的基板)且附圖標記2標示提升板。 在此情況下,如上所述,基板l將緊固在壓力機中的夾緊工作臺上。
如上所述,提升板2可相對于基板1在垂直方向移動,且通過導 向器3相對于基板在高度方向可移動地導向。雖然在圖中不清楚,在 垂直方向在提升板2的下側(cè)和基板l的下側(cè)之間有空間。此外,提升 板2在向上方向(即遠離基板l)被彈簧偏壓。
基板1還陳列導向器4,工具上部(圖中未示出)上的相應導向器 容納在導向器4中。導向器4和工具上部上的相應導向器的目的為在 工作沖程期間在橫向方向(橫向于壓力機移動方向)相對于彼此準確
地導向工具的上部和工具的下部。
此外,基板1具有向上定向的制動裝置5,制動裝置5將與布置在
工具上部中的上部固定板上的相應制動裝置鄰接,以便由此限制工具 上部和其下部相對于彼此的相對位移。
提升板2具有至少第一進給段6和第二進給段7、以及排出段8。 第一供給方向9從第一進給段6延伸到排出段8。第二供給方向10從 第二進給段7朝第一供給方向上延伸,且從而第二供給方向相對于第 一供給方向橫向定向。第二供給方向與第一供給方向成角度,該角度 在很大范圍內(nèi)變動且可以為直角。在圖1中,第一供給方向由虛線箭 頭9表示,且第二供給方向由虛線箭頭IO表示。非常清楚,顯然兩個 供給方向9和IO彼此相交。
向第一進給段6和第二進給段7供給的通常為帶形的片狀材料, 分別通過第一供給機構(gòu)和第二供給機構(gòu)分段被推進。這兩個供給機構(gòu)
完全彼此獨立,僅在工具打開時才能夠執(zhí)行供給步驟。執(zhí)行的供給運 動因而同步進行。然而,完全有可能在第一供給機構(gòu)執(zhí)行一個或更多 的供給步驟時第二供給機構(gòu)空轉(zhuǎn),反之亦然。也應當理解,供給機構(gòu) 的供給長度可以選擇為完全彼此獨立。
沿第一供給方向9布置第一材料路徑11,第一材料路徑11由沿供 給方向9布置的兩個導向器12和13限定或限制。導向器12和13的目 的在于將通常為條形或帶形的第一片狀材料引導通過工具,從而使其 沿第 一材料路徑分段供給通過工具。
該工具沿第二供給方向10具有第二材料路徑14,第二材料路徑 14也由導向器15和16限定,導向器15和的目的在于將最通常為 條或帶形式的第二片狀材料沿第二供給方向10且沿第二材料路徑14 引導。
兩個材料路徑11和14的寬度可以選擇為完全彼此獨立,且完全 取決于所制造的物體的外表。
沿第一材料路徑11布置多個加工站17以加工第一片狀材料,例 如通過剪切、沖孔、沖壓、折彎、縫接、制孔等。原則上,加工站設 計為執(zhí)行可以在所述類型工具中實施的所有加工操作。
加工站17所處的準確位置,它們的數(shù)量以及它們設計實施的工作 職能取決于工具制造的物體的類型。因而,會有很大的變化。
類似于第一材料路徑11,第二材料路徑14也具有多個加工站18, 用于至少在第二片狀材料在操作期間經(jīng)歷的某些供給步驟之間加工第 二片狀材料。
同樣,關于第二材料路徑14,加工站的定位、數(shù)量和設計可顯著 地變動且完全取決于在第二片狀材料上實施的加工類型。
分別沿材料路徑11和14的加工站17和18的數(shù)量不需要相等,而 是根據(jù)待制造物體的結(jié)構(gòu)尤其是一起形成復合物體的組成部件的結(jié)構(gòu) 來選擇。
分別在第一和第二供給方向9和IO之間的相交區(qū)域中,而且也分 別在第一和第二材料路徑11和14之間的相交區(qū)域中,布置組裝或接 合站19,組裝或接合站19設計為至少部分地將在第一材料路徑中生產(chǎn) 的組成部件與在第二材料路徑中生產(chǎn)的組成部件組裝。在此情況下, 將兩個組成部件組裝或接合在一起使得它們的相互位置在它們沿第一
材料路徑11進一步供給時不錯亂就足夠了 。
此外,分離設備20布置在兩個材料路徑11和14之間的相交區(qū)域 中,分離設備20的目的在于將沿第二材料路徑生產(chǎn)的一個組成部件從 沿第二材料路徑的緊隨的組成部件分離,以便使得分離的組成部件沿 第一供給方向9繼續(xù)移動,而不受第二片狀材料或從其生產(chǎn)的組成部 件的阻礙。
圖2是對應于圖1的透視圖,但第一片狀材料和第二片狀材料以 及從它們生產(chǎn)的組成部件均在工具中到位。圖4分別顯示從上直視的 兩個片狀材料。
圖2和圖4結(jié)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帶形式的第一片狀材料21布置 在第一材料路徑11上,帶形式的第二片狀材料22布置在第二材料路 徑14上。從圖4還可以看出,片狀材料帶21和22均布置為分別在笫 一供給方向9和在第二供給方向10分段移動。
在圖2中,位于圖1最右邊且當作第一加工站的加工站被給定附 圖標記17a。相應地,在圖1所示的供給方向9中隨后的加工站被給定 附圖標記17b,且在供給方向上的最后加工站被給定附圖標記17c。相 應的附圖標記在圖4中插入。
圖2和圖4結(jié)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在加工站17a中,板的輪廓切出 帶21,同時在板中制成孔,且所述孔充當用于工具中所生產(chǎn)的物體的 組裝孔的目的,而且通過與設置在工具中的導向銷配合也用作工具中 的第一帶21的位置確定的導向器。
在加工站17b中,在加工站17a中切出的板中制成矩形孔。最終, 在加工站17c中,完成物體從位于后面的或多或少的完成物體分離。
類似于上文所公開的,圖2和4中沿第二材料路徑14的加工站已 經(jīng)被給定附圖標記18a和18b。從圖4可以看出,在加工站18a,坯體 在第二片狀材料帶22切出,該坯體然后在隨后的加工站18b中形成彈 簧夾,彈簧夾在圖2中以透視圖顯示且在圖4中圖示為從上方直視。
如上所示,在兩個片狀帶21和22之間的相交區(qū)域中布置組裝站 19。此外,分離設備20在圖2和圖4中均標出。
上述工作步驟和基于兩個片狀材料帶21和22生產(chǎn)的組成部件的 外表可顯著地變動且完全取決于將在工具上制造的物體的類型。
從圖2可以看出,當進入與第一片狀材料帶21的相交區(qū)域時,第
二片狀材料帶22,尤其是已經(jīng)從第二片狀材料帶生產(chǎn)的那些組成部件, 將到達第一片狀材料帶21的上側(cè)。可替換地,也有可能想象到使得從 第二片狀材料帶22生產(chǎn)的組成部件到達第一片狀材料帶21或從其生 產(chǎn)的組成部件的下側(cè)。為此,第一進給段6和第二進給段7在工具中 的高度水平不同。高度水平差對應于兩個片狀帶21和22的材料厚度。 在包括位于最上面的第二片狀帶22的可替換實施例中,高度差對應于 第一片狀帶的材料厚度。當?shù)诙瑺顜?2位于第一片狀帶21下面時, 相應地,高度差對應于第二片狀帶22的材料厚度。
應當注意和強調(diào),兩個片狀帶的材料厚度完全可以在相當大的范 圍內(nèi)變動,且它們自然也具有在所述界限之間的不同值。片狀帶21和 22兩者的材料也可以由完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質(zhì)量的同一基本類型材 料構(gòu)成。因而,第一片狀帶21由鋼制成而第二片狀帶22由鋁制成是 完全可以的,反之亦然。此外,兩個片狀帶21和22的寬度可顯著不 同。最終,如上所述,供給長度也在片狀帶之間變動。
附圖所示的組裝站或設備19設計成用于借助于鉚接實現(xiàn)組裝。然 而,根據(jù)本發(fā)明,使用通過焊接、螺紋接合、縫接操作或使用任何其 它接合過程的組裝站同樣可行。
圖3示出了在工作沖程期間沿圖2中的剖面線A-A剖切的剖面圖。 在圖3中,才艮據(jù)前述附圖的附圖標記已經(jīng)標出。此外,工具的上部固 定板已經(jīng)被給定附圖標記23,同時其保持板或片保持板已經(jīng)被給定附 圖標記24。應當指出,保持板24由通過螺紋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剛性單 元的上部板部分和下部板部分制成。
在圖3最左邊示出了沖床25,沖床25降低到相應的模26中,在 此情況下沖床和模構(gòu)成加工站,在圖2和4中,加工站被給定附圖標 記17c。此外,用于剪切工具的模27在加工站17a處表示為包含在該 加工站中。
關于上述工具的操作,通常為條形或帶形的第一片狀材料,例如 片狀材料帶21,通過第一供給長度的第一進給段6供給到工具中,且 沿第一供給方向9供給到位于該工具的相對端部處的排出段8。當工具 打開時,沿供給方向9的供給分段進行。至少在沿供給方向9的某些 供給步驟之間,第一片狀材料根據(jù)在制造過程中工具內(nèi)的物體形式所 規(guī)定的要求通過剪切、沖孔、沖壓、折彎等加工。
通常以條或片狀帶22形式的第二片狀材料通過第二供給長度的第 二進給段7沿第二供給方向IO供給到工具中。沿供給方向10的供給 也分段進行,且在此也至少在沿供給方向IO的某些供給步驟之間進行 對第二片狀帶22的加工。
第一和第二供給長度可以相同,但也可以顯著地不同。
根據(jù)本發(fā)明,也可以以與第一供給方向9相交的相應供給方向供 給第三或更多的片狀材料帶。
當?shù)诙瑺顜?2達到第 一供給方向9和第二供給方向10之間的相 交區(qū)域時,從第一片狀材料帶21開始制造的完成的物體的組成部件和 從第二片狀材料帶22開始制造的組成部件組裝或接合在一起。其后, 組成部件構(gòu)成的物體從接合或組裝區(qū)域沿第一供給方向9進一步供給 且一起通過排出段8排出。由組成部件構(gòu)成的物體的進一步加工可在 工具中在組裝或接合區(qū)域與排出段之間進行。
通常,從兩個片狀帶21和22生產(chǎn)的組成部件將彼此疊置。為此, 片狀帶沿不同高度水平供給通過工具,其中這些片高度水平之間的差 對應于位于最下面的片狀帶的材料厚度。
緊接在組裝或接合區(qū)域之后,位于接合區(qū)域中的組成部件從位于 其后面的組成部件分離,從而較后的組成部件不妨礙在第一供給方向9 的較前的組成部件遠離組裝或接合區(qū)域朝排出段8的方向進一步供給。
兩個片狀材料帶21和22在工具中的加工以同步運動進行,因為 加工站17和18布置在形成剛性單元且可能由較小的板構(gòu)成的板上。
在前述說明中,描述形成根據(jù)本發(fā)明制造基礎的兩個材料塊為片 狀材料。自然地,該術語包括任何類型的片狀材料,而與其物理構(gòu)成、 材料厚度和寬度無關。在一個實際實施例中,術語"片狀材料"在大 多數(shù)情況下很可能被理解為條形或帶形鋼片。然而,該術語也包括其 它金屬和金屬合金,如鋁、黃銅、銅、不銹鋼、鈦等。還應當強調(diào), 加工的材料工件中的材料屬性可顯著變動,從而一種材料帶可由例如
彈簧鋼制成,而另一材料帶可由顯著更軟和可塑性變形的材料制成。 在某些情況下,塑性材料也可想象為構(gòu)成根據(jù)本發(fā)明加工的材料工件 中的一個。
上述工具具有第一和第二進給段,分別為6和7。然而,根據(jù)本發(fā) 明,可以使用附加的進給段、附加的進給方向和附加的材料路徑,從
而完成的產(chǎn)品包括每個均由其材料片生產(chǎn)的至少兩個但也可以為三個 或更多的組成部件,其中每個材料片經(jīng)由其自己的進給段供給。在包 含三個或更多的進給段、供給方向和材料路徑的情況下,結(jié)構(gòu)完全類 似于包括兩個進給段等的上述情況。
權利要求
1.一種從片狀材料生產(chǎn)復合物體的方法,包括步驟第一片狀材料(21)沿第一供給方向(9)以第一供給長度通過工具從第一進給段(6)分段供給到排出段(8),第一片狀材料至少在某些供給步驟之間通過剪切、沖孔、沖壓、折彎等加工,其特征至少在于第二片狀材料(22)通過第二供給段(7)沿第二供給方向(10)以第二供給長度分段供給到該工具中,第二片狀材料至少在某些供給步驟之間通過剪切、沖孔、沖壓、折彎等加工成物體的全部或部分完成的第二組成部件,該工具中的第二組成部件與由第一片狀材料(21)全部或部分完成的第一組成部件接合在一起,且使得它們在第一供給方向(9)以組裝狀態(tài)離開工具。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得第二供給方向 (10)與第一供給方向(9)相交。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片狀材 料(22)在比第一片狀材料(21)的高度水平更高或更低的高度水平 上供給到工具,且其中高度水平的差分別對應于第一和第二片狀材料 的材料厚度。
4. 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組裝操作 的至少初始階段在第一供給方向(9)與第二供給方向(10)的相交區(qū) 域中進行。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到4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 組成部件在第二供給方向(10)與緊隨的第二組成部件分離,同時執(zhí) 行與第一組成部件的組裝操作的至少一個初始階段。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到5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 片狀材料(21)和笫二片狀材料(22)被給定不同的材料厚度。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到6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 片狀材料和第二片狀材料(22)被給定不同的材料組成或?qū)傩浴?br>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到7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 和第二片狀材料(分別為21和22)的加工以同步運動進行。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到8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 (21)和第二 (22)片狀材料的加工以及第一和第二組成部件的組裝以同步運動進行。
10. —種從片狀材料生產(chǎn)復合物體的工具,包括第一材料路徑 (11),第一材料路徑(11)延伸通過該工具且第一片狀材料(21)可沿第一材料路徑(11)以第一供給長度分段供給,第一材料路徑陳 列有多個加工站(17)以通過剪切、沖孔、沖壓、折彎等加工第一片 狀材料,其特征至少在于第二材料路徑(14),第二片狀材料(22) 可沿第二材料路徑(14)以第二供給長度分段供給,沿第二材料路徑 布置有多個加工站(18),以通過剪切、沖孔、沖壓、折彎等加工第 二片狀材料;和站(19),設置在第一 (11)和第二 (14)材料路徑 之間的相交區(qū)域中,用于將由第一片狀材料(21)生產(chǎn)的物體的全部 或部分完成的第一組成部件與由第二片狀材料(22)生產(chǎn)的物體的全 部或部分完成的第二組成部件接合在一起或進行組裝。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IO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ll)和第 二 (14)材料路徑作為剛性單元布置在一起。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材料 路徑(11)具有第一進給段(6)和排出段(8),第二材料路徑(14) 具有第二進給段(7),第二材料路徑與第一材料部件相交布置。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0到12任何一項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路徑(11、 14)至少部分地由布置在共同的板(2)上的導向 器(12、 13; 15、 16)限定,所述板包含在工具中且作為剛性單元接 合在一起。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二進給 段(7)布置在比第一進給段(6)更高或更低的高度水平上,且高度 水平的差分別對應于第一和第二片狀材料(分別為21、 22)的厚度。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0到14任何一項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 用于組裝的所述站(19)包括鉚接、螺紋連接、焊接或縫接裝置。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生產(chǎn)復合物體的工具,包括第一和第二材料路徑(11、14),第一和第二片狀材料可沿其分段供給。沿第一和第二材料路徑(11、14)布置多個加工站(17、18)以通過剪切、沖孔、沖壓、折彎等加工第一和第二片狀材料。第一和第二材料路徑(11、14)彼此相交,且在相交區(qū)域布置組裝站(19)以將來自第一和第二材料路徑(11、14)的組成部件接合在一起或進行組裝。一種從片狀材料生產(chǎn)復合物體的方法,包括步驟沿第一供給方向(9)分段供給第一片狀材料,片狀材料在某些供給步驟之間加工;沿第二供給方向(10)分段供給第二片狀材料,第二片狀材料在某些供給步驟之間加工,第一和第二組成部件組裝在一起且以組裝狀態(tài)離開工具。
文檔編號B23Q7/14GK101370605SQ200680052747
公開日2009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2月14日
發(fā)明者T·伊爾約拉 申請人:矛提康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