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沉孔加工成型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孔的加工刀具,特別是沉孔一次成型刀具。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內六角沉孔加工用的刀具大多是不帶倒角切削部分的,只有少數的帶有倒斜角切削部分;而沉孔大徑端口要求倒圓角R的沉孔加工,是需要在沉孔加工后,另外使用一把圓角刀在孔口倒圓角,且沉孔內孔小徑端口的毛刺還需要用一把鉆頭加工以去掉毛刺,整個工藝費工費時。在現有技術中,還出現有一種叫沉頭鉆的加工刀具技術,該加工刀具也不適用于沉孔孔口又要求倒圓角的場合。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可以進行沉孔大徑端口倒圓角,沉孔大小徑加工以及沉孔小徑倒角去毛刺的沉孔加工成型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它主要由刀柄和帶有大徑加工刀刃的切削刀頭體組成,所述的大徑加工刀刃的根部設置有用于沉孔端口倒圓角加工的倒圓角刀刃。
所述的大徑加工刀刃下端設置有小徑加工刀刃。
所述的大徑加工刀刃與小徑加工刀刃連接處還設置有倒沉孔小徑端口的倒角刀刃。
所述的小徑端口的倒角刀刃是倒斜角刀刃或是倒圓角刀刃;且切削刀頭體上的刀刃分別各自由2-6排組成。
本實用新型所述刀具的刀頭體四個加工刀刃將沉孔小徑高精度加工、沉孔大徑高精度加工、沉孔大徑端口倒圓角、沉孔內孔小徑端口倒圓角(或斜角)四道工序合為一次成型,具有高精度、高粗糙度、高質量即無任何毛刺,效率高等特點,減少了傳統工藝加工需四把刀具才能分別實現的加工,節省了刀具,節省了磨削這些刀具的時間,節省了加工時間,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安全性和一致性,提高了設備利用率,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總成本,使產品品質大幅提升,同時還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刀刃體軸向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沉孔小徑端口去毛刺的倒圓角刀體局部結構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沉孔小徑端口去毛刺的倒斜角刀體局部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刀柄1和帶有大徑加工刀刃4的切削刀頭體2組成;所述的大徑加工刀刃4下端設置有小徑加工刀刃6。在所述的大徑加工刀刃4的根部設置有用于沉孔端口倒圓角加工的倒圓角刀刃3;而在大徑加工刀刃4與小徑加工刀刃6連接處還設置有倒沉孔小徑端口的倒角刀刃5。上述的四種刀刃的刀刃體可選用硬質合金或金剛石,且四種刀刃可為一體式,也可以分開,單種使用,就成本及加工而言,硬質合金刀刃體采用整片然后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刀頭體上使用;金剛石材質可用分開式將四種刀刃體采用螺絲固定在刀頭體上,刀刃排數為二排~六排,圖2所示為二排刀刃的軸向示意圖;具體排數的選擇可根據加工材質、精度、粗糙度而定。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小徑端口的倒角刀刃5可以是倒斜角刀刃,也可以是倒圓角刀刃。
圖3、圖4是沉孔小徑端口去毛刺的倒圓角、倒斜角刀體局部結構圖,大R為大徑端口倒圓角的半徑,小r是小徑端口倒圓角的半徑,L5是小徑端口倒斜角延軸向上的距離小徑端口的倒角可通過刀具加工機械成型,因主要是為了去毛刺因此r或者L5可不必過大,前角大于后角4°左右。
本實用新型在沉孔加工中的應用主要是采用沉孔加工兩步成型,即先加工引孔,然后成型沉孔,加工工序大幅縮短,且不用磨削多種刀具,不用多次拆裝,沉孔精度、同心度、沉孔臺階深度有保證,且非常穩定,加工成本降低,加工品質卻非常有提高、有保證,已達到要求非常嚴格的日本模具的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沉孔加工成型刀,它主要由刀柄和帶有大徑加工刀刃的切削刀頭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徑加工刀刃(4)的根部還設置有用于沉孔端口倒圓角加工的倒圓角刀刃(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孔加工成型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徑加工刀刃(4)下端設置有小徑加工刀刃(6)。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孔加工成型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徑加工刀刃(4)與小徑加工刀刃(6)連接處還設置有倒沉孔小徑端口的倒角刀刃(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沉孔加工成型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徑端口的倒角刀刃是(5)倒斜角刀刃或是倒圓角刀刃,且所述的切削刀頭體(2)上的刀刃分別各自由2排到6排組成。
專利摘要一種沉孔加工成型刀,它主要由刀柄和帶有大徑加工刀刃的切削刀頭體組成,所述的大徑加工刀刃的根部設置有用于沉孔端口倒圓角加工的倒圓角刀刃;所述的大徑加工刀刃下端設置有小徑加工刀刃;所述的大徑加工刀刃與小徑加工刀刃連接處還設置有倒沉孔小徑端口的倒角刀刃;所述的切削部位的刀刃由2排到6排組成;且小徑端口的倒角刀刃可以是倒斜角刀刃,也可以是倒圓角刀刃;與現有技術相比,它在沉孔加工過程中,既節省了刀具,又節省了磨削這些刀具的時間,還節省了加工時間,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安全性、一致性,提高了設備利用率,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總成本,而產品品質大幅提升,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文檔編號B23B51/10GK2868516SQ20062010062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20日
發明者丁陽明 申請人:丁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