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立式拉床提送刀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提送刀裝置,特別是一種適用于立式拉床的提送刀裝置。
背景技術:
立式拉床是機械制造企業廣泛使用的一種加工器械,拉床上設有能實現刀具上下運動的提送刀裝置。目前,現有的立式拉床上均設有很長的導軌,提送刀裝置上設有與此導軌配對的導軌面;依靠導軌面在導軌上的移動,提送刀裝置能在立式拉床上實現上下移動,最終實現固定在提送刀裝置上的刀具的上下動作。此種提送刀裝置外形笨重、加工復雜、難度系數大,且安裝調整及維修時,均顯得繁雜困難。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提送刀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以上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提供一種立式拉床提送刀裝置,包括上端板和夾具,上端板的一面是導軌面,在上端板上設置提升裝置,夾具與提升裝置相連。
在上端板上固定導柱,活動拖板與導柱活動連接,活動拖板分別與夾具、提升裝置相連。導柱的另一端固定下端板,下端板設有通孔,此通孔的中心與夾具相對應。導柱的數量為2或3或4。活動拖板上設有行程開關。提升裝置為液壓提升裝置。
此種結構的提送刀裝置,加工難度低,裝配簡單,成本低廉;能對刀具的行程進行很好地控制。通過調節此提送刀裝置,能使立式拉床適應不同長度的拉刀操作,且還能提高對刀具運動精度的控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提送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提送刀裝置裝在立式拉床上的工作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上述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圖1、圖2結合給出了一種立式拉床自動提送刀裝置,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兩根導柱3,上端板2分別與兩根導柱3的上端固定,下端板6分別與兩根導柱3的下端固定。上端板2的面12是導軌面,此導軌面用來與立式拉床上的導軌13相配合。活動拖板4位于上端板2和下端板6之間,且與兩根導柱3活動連接,即活動拖板4能沿著導柱3上下移動。上端板2上設置提升裝置1,此提升裝置1為液壓油缸,油缸的活塞桿與活動拖板4連接在一起。夾具5固定在活動拖板4上。下端板6設有通孔7,通孔7的中心與夾具5相對應;拉刀固定在夾具5上后,能通過此通孔7上下移動,因此通孔7的直徑必須保證拉刀能通過。
此提送刀裝置設有行程開關,行程開關包括支架8,支架8的上端與上端板2相連,下端與下端板6相連。在支架8上設有能沿著支架8上下移動的上限位面9、下限位面11。在活動拖板4裝有定位器10,定位器10只能在上限位面9、下限位面11之間移動。
實際工作過程如圖3所示將提送刀裝置裝在立式拉床上,使得導軌面12與立式拉床上的導軌13相吻合。先根據所選用的拉刀長度等實際工作條件,使導軌面12沿著導軌13上下移動,以此來調節整個提送刀裝置在立式拉床上的位置。然后調節上限位面9、下限位面11的位置,進而調節定位器10的上下移動范圍,以此來調節拉刀的行程。
實施例2上端板2的面12是導軌面,此導軌面延長與下端板6相連,其余同實施例3下端板6設有通孔7,此通孔7足夠大,將下端板6分裂成左、右兩塊,為了使下端板6安裝得足夠牢固,下端板6還可以與機床床身相連。
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若干個具體實施例。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例如導柱的數量改成3根或4根。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立式拉床提送刀裝置,包括上端板(2)和夾具(5),上端板(2)的面(12)是導軌面,其特征是在上端板(2)上設置提升裝置(1),夾具(5)與所述提升裝置(1)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拉床提送刀裝置,其特征是在上端板(2)上固定導柱(3),活動拖板(4)與所述導柱(3)活動連接,所述活動拖板(3)分別與夾具(5)、提升裝置(1)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拉床提送刀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導柱(3)的另一端固定下端板(6);所述下端板(6)設有通孔(7),通孔(7)的中心與夾具(5)相對應。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拉床提送刀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導柱(3)的數量為2或3或4。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拉床提送刀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活動拖板(4)上設有行程開關。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拉床提送刀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提升裝置(1)為液壓提升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適用于立式拉床的提送刀裝置,包括上端板(2)和夾具(5),上端板(2)的面(12)是導軌面,在上端板(2)上設置提升裝置(1),夾具(5)與提升裝置(1)相連。此種結構的提送刀裝置,加工難度低,裝配簡單,成本低廉;能對刀具的行程進行很好地控制。
文檔編號B23D41/04GK2693406SQ200420020990
公開日2005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15日
發明者林綠高 申請人:林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