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橋接片自動鉚接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橋接片自動鉚接機,于機臺上設有振動盤、多頭拾取機構和鉚壓機構,多頭拾取機構包括第一傳動螺桿,第一傳動螺桿可轉動地設置于機臺上,第一傳動螺桿上設有A拾取組、B拾取組和C拾取組,振動盤與橋接片拾取工位之間連接有橋接片輸送軌道,振動盤與鉚釘定位工位之間連接有鉚釘輸送軌道,鉚壓機構包括第二傳動螺桿,第二傳動螺桿可轉動地設置于機臺上,于第二傳動螺桿上可上下移動地設有鉚壓頭,鉚壓頭對應鉚壓工位設置,于第一傳動螺桿、第二傳動螺桿之間設有聯動機構。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巧妙,為自動化作業,效率高、鉚接質量穩定可靠,降低產品不良率,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橋接片自動鉚接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接片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橋接片自動鉚接機。
【背景技術】
[0002]橋接片上鉚接有兩個鉚釘,在橋接片的生產制造過程中,一般都是將橋接片放置在底模上,然后在橋接片上對應的孔位放置好鉚釘,再通過沖壓將鉚釘鉚接固定在橋接片上。在這一生產制造過程中,都是通過工人的人力操作,從而生產效率較低,而且由于不同的工人其作業水平不一,從而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出錯,導致產品不良率較高,造成浪費。針對這一現象,目前有些自動鉚接設備,通過該自動鉚接設備進行自動鉚接,但現有的自動鉚接設備其結構設計同樣存在問題,導致設備體積較大,而且生產效率仍然不夠高,難以滿足使用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橋接片自動鉚接機。
[0004]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種橋接片自動鉚接機,其包括機臺,于所述機臺上設有振動盤、多頭拾取機構和鉚壓機構,所述多頭拾取機構包括第一傳動螺桿,該第一傳動螺桿可轉動地設置于該機臺上,該第一傳動螺桿上設有A拾取組、B拾取組和C拾取組,于該機臺上對應A拾取組、B拾取組和C拾取組分別設有橋接片拾取工位、鉚釘定位工位和鉚壓工位,所述振動盤與橋接片拾取工位之間連接有橋接片輸送軌道,所述振動盤與鉚釘定位工位之間連接有鉚釘輸送軌道,所述鉚壓機構包括第二傳動螺桿,該第二傳動螺桿可轉動地設置于該機臺上,于所述第二傳動螺桿上可上下移動地設有鉚壓頭,所述鉚壓頭對應所述鉚壓工位設置,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第二傳動螺桿之間設有聯動機構。
[0006]所述聯動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傳動螺桿上的第一傳動齒輪、設于所述機臺上與該第一傳動齒輪嚙合的第二傳動齒輪、和設于該第一傳動螺桿上的與該第二傳動齒輪嚙合的第三傳動齒輪。
[0007]所述A拾取組、B拾取組和C拾取組之間分別呈90度角。
[0008]所述A拾取組包括A拾取臂,該A拾取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上,該A拾取臂的另一端向下固定有可上下移動的A吸頭,該A吸頭對應所述橋接片拾取工位設置。
[0009]所述B拾取組包括B拾取臂,該B拾取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上,該B拾取臂的另一端向下固定有可上下移動的B吸頭,該B吸頭對應所述鉚釘定位工位設置,所述B吸頭朝下設置,該B吸頭的孔徑大于橋接片上用于穿置鉚釘的孔位直徑,該B吸頭的孔徑大于鉚釘的鉚接部直徑。
[0010]所述C拾取組包括C拾取臂,該C拾取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上,該C拾取臂的另一端朝下固定有可上下移動的C吸頭,該C吸頭對應所述鉚壓工位設置。
[0011]其還包括落料槽,所述落料槽設置于所述機臺上,該落料槽位于所述C拾取組的一側。
[0012 ]通過前述橋接片自動鉚接機進行的橋接片自動鉚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0013](I)橋接片從振動盤通過橋接片輸送軌道輸送到橋接片拾取工位;
[0014](2)A拾取組工作,將橋接片從橋接片拾取工位上拾取并輸送到鉚釘定位工位上,然后A拾取組復位到橋接片拾取工位上方;
[0015](3)鉚釘從振動盤通過鉚釘輸送軌道輸送到鉚釘定位工位,鉚釘位于橋接片下方,鉚釘的鉚接部對應橋接片上的用于穿置鉚釘的孔位,B拾取組工作,將放置了鉚釘的橋接片從鉚釘定位工位上拾取并輸送到鉚壓工位上,然后B拾取組復位到鉚釘定位工位上方;
[0016](4)輸送鉚壓頭工作,將鉚釘鉚壓進橋接片中,完成鉚接工序;
[0017](5)C拾取組工作,將完成鉚接的橋接片從鉚壓工位拾取,輸送到落料槽,然后C拾取組復位到鉚壓工位上方;
[0018]步驟(2)、(3)和(5)中的輸送或復位均為同步,由所述聯動機構聯動。
[0019]所述步驟(2)中,A吸頭向下移動,接觸到橋接片后將橋接片吸住,然后A吸頭向上移動,由于第三傳動齒輪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轉動,帶動A拾取臂擺動到鉚釘定位工位上方,A吸頭向下移動,將穿置了鉚釘的橋接片放下,完成橋接片輸送,然后A吸頭向上移動,第三傳動齒輪反向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反向轉動,使A吸頭A拾取組復位到橋接片拾取工位上方;
[0020]所述步驟(3)中,B吸頭向下移動,由于B吸頭的孔徑大于橋接片上用于穿置鉚釘的孔位的直徑,鉚釘的鉚接部對應橋接片上的孔位設置,從而B吸頭接觸到橋接片后同時將橋接片與鉚釘吸住,使鉚釘穿置在橋接片上,然后B吸頭向上移動,由于第三傳動齒輪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轉動,帶動B拾取臂擺動到鉚壓工位上方,B吸頭向下移動,將穿置了鉚釘的橋接片放下,完成橋接片輸送,然后B吸頭向上移動,第三傳動齒輪反向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反向轉動,使B吸頭復位到鉚釘定位工位上方;
[0021]所述步驟(5)中,C吸頭向下移動,接觸到橋接片后將橋接片吸住,然后C吸頭向上移動,由于第三傳動齒輪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轉動,帶動C拾取臂擺動到鉚壓工位上方,C吸頭向下移動,將穿置了鉚釘的橋接片放下,完成橋接片輸送,然后C吸頭向上移動,第三傳動齒輪反向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反向轉動,使B吸頭復位到鉚壓工位上方。
[0022]當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往一個方向轉動時,驅使第三傳動齒輪往一個方向轉動,從而A拾取組、B拾取組和C拾取組同時進行輸送動作;當第一傳動齒輪往另一個方向轉動時,驅使第三傳動齒輪往另一方向轉動,從而A拾取組、B拾取組和C拾取組同時進行復位動作。
[002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巧妙,從原料輸送、不同工位的轉移、鉚釘定位,以及橋接片與鉚釘的鉚壓固定,均為自動化作業,從而效率高、鉚接質量穩定可靠,能夠有力降低產品不良率,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0024]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不意圖;
[0026]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多頭拾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多頭拾取機構的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
[0028]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聯動機構的結構不意圖;
[0029]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B吸頭工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實施例: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橋接片自動鉚接機,其包括機臺I,于所述機臺I上設有振動盤2、多頭拾取機構3和鉚壓機構4,所述多頭拾取機構3包括第一傳動螺桿31,該第一傳動螺桿31可轉動地設置于該機臺I上,該第一傳動螺桿31上設有A拾取組32、B拾取組33和C拾取組34,于該機臺I上對應A拾取組32、B拾取組33和C拾取組34分別設有橋接片拾取工位、鉚釘定位工位和鉚壓工位,所述振動盤2與橋接片拾取工位之間連接有橋接片輸送軌道4,所述振動盤2與鉚釘定位工位之間連接有鉚釘輸送軌道7,所述鉚壓機構4包括第二傳動螺桿41,該第二傳動螺桿41可轉動地設置于該機臺I上,于所述第二傳動螺桿41上可上下移動地設有鉚壓頭42,所述鉚壓頭42對應所述鉚壓工位設置,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31、第二傳動螺桿41之間設有聯動機構5。
[0031]所述聯動機構5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傳動螺桿41上的第一傳動齒輪51、設于所述機臺I上與該第一傳動齒輪51嗤合的第二傳動齒輪52、和設于該第一傳動螺桿31上的與該第二傳動齒輪52嚙合的第三傳動齒輪53。
[0032]所述A拾取組32、B拾取組33和C拾取組34之間分別呈90度角。
[0033]所述A拾取組32包括A拾取臂321,該A拾取臂32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31上,該A拾取臂321的另一端向下固定有可上下移動的A吸頭322,該A吸頭322對應所述橋接片拾取工位設置。
[0034]所述B拾取組33包括B拾取臂331,該B拾取臂33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31上,該B拾取臂331的另一端向下固定有可上下移動的B吸頭332,該B吸頭332對應所述鉚釘定位工位設置,所述B吸頭332朝下設置,該B吸頭332的孔徑大于橋接片上用于穿置鉚釘的孔位101直徑,該B吸頭的孔徑大于鉚釘的鉚接部91直徑。
[0035]所述C拾取組34包括C拾取臂341,該C拾取臂34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31上,該C拾取臂341的另一端朝下固定有可上下移動的C吸頭342,該C吸頭342對應所述鉚壓工位設置。
[0036]其還包括落料槽6,所述落料槽6設置于所述機臺I上,該落料槽6位于所述C拾取組34的一側。
[0037]通過前述橋接片自動鉚接機進行的橋接片自動鉚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0038](I)橋接片從振動盤2通過橋接片輸送軌道4輸送到橋接片拾取工位;
[0039](2)A拾取組32工作,將橋接片從橋接片拾取工位上拾取并輸送到鉚釘定位工位上,然后A拾取組32復位到橋接片拾取工位上方;
[0040](3)鉚釘從振動盤2通過鉚釘輸送軌道7輸送到鉚釘定位工位,鉚釘位于橋接片下方,鉚釘的鉚接部91對應橋接片上的用于穿置鉚釘的孔位101,B拾取組33工作,將放置了鉚釘的橋接片從鉚釘定位工位上拾取并輸送到鉚壓工位上,然后B拾取組33復位到鉚釘定位工位上方;
[0041](4)輸送鉚壓頭42工作,將鉚釘鉚壓進橋接片中,完成鉚接工序;
[0042](5)C拾取組34工作,將完成鉚接的橋接片從鉚壓工位拾取,輸送到落料槽6,然后C拾取組34復位到鉚壓工位上方;
[0043]步驟(2)、(3)和(5)中的輸送或復位均為同步,由所述聯動機構5聯動。
[0044]所述步驟(2)中,A吸頭322向下移動,接觸到橋接片后將橋接片吸住,然后A吸頭322向上移動,由于第三傳動齒輪53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31轉動,帶動A拾取臂321擺動到鉚釘定位工位上方,A吸頭322向下移動,將穿置了鉚釘的橋接片放下,完成橋接片輸送,然后A吸頭322向上移動,第三傳動齒輪53反向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31反向轉動,使A吸頭322A拾取組復位到橋接片拾取工位上方;
[0045]所述步驟(3)中,B吸頭332向下移動,由于B吸頭332的孔徑大于橋接片上用于穿置鉚釘的孔位101的直徑,鉚釘的鉚接部91對應橋接片上的孔位101設置,從而B吸頭332接觸到橋接片后同時將橋接片與鉚釘吸住,使鉚釘穿置在橋接片上,然后B吸頭332向上移動,由于第三傳動齒輪53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31轉動,帶動B拾取臂331擺動到鉚壓工位上方,B吸頭332向下移動,將穿置了鉚釘的橋接片放下,完成橋接片輸送,然后B吸頭332向上移動,第三傳動齒輪53反向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31反向轉動,使B吸頭332復位到鉚釘定位工位上方;
[0046]所述步驟(5)中,C吸頭342向下移動,接觸到橋接片后將橋接片吸住,然后C吸頭342向上移動,由于第三傳動齒輪53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31轉動,帶動C拾取臂341擺動到鉚壓工位上方,C吸頭342向下移動,將穿置了鉚釘的橋接片放下,完成橋接片輸送,然后C吸頭342向上移動,第三傳動齒輪53反向轉動,從而驅使第一傳動螺桿31反向轉動,使B吸頭332復位到鉚壓工位上方。
[0047]當所述第一傳動齒輪51往一個方向轉動時,驅使第三傳動齒輪53往一個方向轉動,從而A拾取組32、B拾取組33和C拾取組34同時進行輸送動作;當第一傳動齒輪51往另一個方向轉動時,驅使第三傳動齒輪53往另一方向轉動,從而A拾取組32、B拾取組33和C拾取組34同時進行復位動作。
[0048]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巧妙,從原料輸送、不同工位的轉移、鉚釘定位,以及橋接片與鉚釘的鉚壓固定,均為自動化作業,從而效率高、鉚接質量穩定可靠,能夠有力降低產品不良率,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0049]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結構的其他橋接片自動鉚接機,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橋接片自動鉚接機,其包括機臺,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機臺上設有振動盤、多頭拾取機構和鉚壓機構,所述多頭拾取機構包括第一傳動螺桿,該第一傳動螺桿可轉動地設置于該機臺上,該第一傳動螺桿上設有A拾取組、B拾取組和C拾取組,于該機臺上對應A拾取組、B拾取組和C拾取組分別設有橋接片拾取工位、鉚釘定位工位和鉚壓工位,所述振動盤與橋接片拾取工位之間連接有橋接片輸送軌道,所述振動盤與鉚釘定位工位之間連接有鉚釘輸送軌道,所述鉚壓機構包括第二傳動螺桿,該第二傳動螺桿可轉動地設置于該機臺上,于所述第二傳動螺桿上可上下移動地設有鉚壓頭,所述鉚壓頭對應所述鉚壓工位設置,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第二傳動螺桿之間設有聯動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橋接片自動鉚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聯動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傳動螺桿上的第一傳動齒輪、設于所述機臺上與該第一傳動齒輪嚙合的第二傳動齒輪、和設于該第一傳動螺桿上的與該第二傳動齒輪嚙合的第三傳動齒輪。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橋接片自動鉚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A拾取組、B拾取組和C拾取組之間分別呈90度角。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橋接片自動鉚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A拾取組包括A拾取臂,該A拾取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上,該A拾取臂的另一端向下固定有可上下移動的A吸頭,該A吸頭對應所述橋接片拾取工位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橋接片自動鉚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B拾取組包括B拾取臂,該B拾取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上,該B拾取臂的另一端向下固定有可上下移動的B吸頭,該B吸頭對應所述鉚釘定位工位設置,所述B吸頭朝下設置,該B吸頭的孔徑大于橋接片上用于穿置鉚釘的孔位直徑,該B吸頭的孔徑大于鉚釘的鉚接部直徑。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橋接片自動鉚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C拾取組包括C拾取臂,該C拾取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上,該C拾取臂的另一端朝下固定有可上下移動的C吸頭,該C吸頭對應所述鉚壓工位設置。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橋接片自動鉚接機,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落料槽,所述落料槽設置于所述機臺上,該落料槽位于所述C拾取組的一側。
【文檔編號】B21J15/14GK205702282SQ201620308543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3日
【發明人】黃仁春, 劉賢輝, 曾利群
【申請人】東莞市焦點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