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全型切管器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安全型切管器構造,特指一種具有安全性與便利性,并相當符合產業利用性的創新構造。
眾所周知,導水用或穿設電線用的聚氯乙烯(PVC)管于出廠時,具有一定長度,再由使用者依實際應用長度,予以切鋸使用。由于聚氯乙烯管除具有一定的硬度外,其外表相當光滑,一般應用于施工現場時,施工者在切鋸聚氯乙烯管時,常如切割一般木頭一樣,將聚氯乙烯管置于地上或承置物上,使用鋸片直接切鋸,其主要缺陷在于由于圓型的聚氯乙烯管并未有任何定位的裝置,故于切鋸過程中,即經常造成聚氯乙烯管滑動或鋸片從光滑的聚氯乙烯管徑之外滑脫,容易造成鋸片鋸傷施工者或割壞承置件的事故,影響施工人員安全,且造成聚氯乙烯管的切割端口參差不齊,影響施工品質。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型切管器構造,包括在切管器本體的前端設置供工件置放的凹座,于切管器本體內部形成相互貫通的前活動部及后活動部供一刀具容設,該刀具前端形成刃部,自刃部向后設有長柄部,利用切管器本體內部的驅動片及解壓片的配合動作,達到使刀具安全切斷工件或恢復原位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安全型切管器構造,包括切管器本體,其特征在于該切管器本體前端向前延伸凹座,該切管器本體內部形成相互貫通的前活動部及后活動部,供刀具容設;該刀具前端形成刃部,自刃部向后形成跨越前活動部、后活動部并突伸至切管器本體后端外部的長柄部,該長柄部容設于前活動部內的前、后預定處分別套設擋止片及一軀動片;該驅動片的直徑大于長柄部的孔部穿套于長柄部外徑;彈性件設置于該長柄部外徑并撐頂于擋止片與驅動片之間;壓把樞設于切管器本體的鄰近前活動部下端,該壓把上端部與驅動片樞結,下端部突伸至切管器本體外部;該長柄部容設于后活動部的外徑的前后預定處分別設置第二彈性件及解壓件,該第二彈性件撐頂于后活動部與解壓件間;該解壓件的直徑大于長柄部的容孔穿套于長柄部的外徑,且解壓件的上端樞接于切管器本體內部,該解壓件的下端部延伸至切管器本體外部;該長柄部突伸至切管器本體后端外部的末端設置擋止塊,并于長柄部突伸于切管器本體后端外部設置第三彈性件。
該切管器本體由兩殼體對合組成。該第三彈性件包括是拉掣彈性件,該拉犁彈性件是連結于刃部后端及前活動部的壁面。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優點是具有使刀具安全切斷工件或恢復原位的功效。
下面結合較佳實施例和附圖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動作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動作完成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動作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實施例1參閱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一種安全型切管器構造,其主要包括一由兩殼醴10對合組成的切管器本體11,該切管器本醴11前端向前延伸一凹座12,利用凹座12供工件13承放(圖中未示),于切管器本體11內部形成相互貫通的一前活動部14及一后活動部15,以供一刀具20容設;該刀具20前端形成刃部21,自刃部21向后形成一跨越前活動部14、后活動部15并突伸至切管器本體11后端外部的長柄部22,該長柄部22容設的前活動部14內的前、后預定處分別套設擋止片30及驅動片31;該擋止片30上下端部各分別卡固于殼體10,該驅動片31的直徑大于長柄部22的孔部311穿套于長柄部22外徑;且彈性件32套設于長柄部22外徑并撐頂于檔上片30與驅動片31之間;壓把40配合軸栓41樞設于殼體10的鄰近前活動部14下端處、該壓把40上端部與驅動片31樞結,下端部則突伸至切管器本體11外部,以供按壓之用;
該長柄部22容設于后活動部15的外徑的前后預定處,分別套設第二彈性件50及一解壓件51;該第二彈性件50撐頂于后活動部51與解壓件51之間;該解壓件51的直徑大于長柄部22的容孔511,穿套于長柄部22的外徑,且解壓件51的上端配合樞軸512樞設于殼體10,并解壓件51的下端部乃延伸至切管器本體11外部,再由于第二彈性件50的頂推,使解壓件51呈容孔511的孔緣壓觸于長柄部22的傾斜狀態;該長柄部22突伸至切管器本體11后端外部的末端設置擋止塊23,并于長柄部22突伸于切管器本體11后端外部的外徑穿套一第三彈性件60,第三彈性件60撐頂于擋止塊23輿切管器本體11后端外部之間。
參閱圖2-圖3所示,使用時,在壓掣壓把40的過程中,產生以下動作首先,使壓把40以軸栓41為軸心轉動,壓把10上端部向切管器本體11前方位移,間接即帶動驅動片31的下端部前移,使驅動片31因下方單向受力而呈傾斜狀,并以孔部311的孔緣迫觸于長炳部22外徑,同時對彈性件32加壓;再進一步,通過與長柄部2 2的外徑的孔部311強迫將長柄部22往切管器本體11前方帶動預定距離,長柄部22在前移的過程中,同時帶動與容孔511和長柄部22迫觸的解壓件51,使解壓件51因受力大于第二彈性件50而迫壓第二彈性件50,并使容孔511與長柄部22間產生間隙,以利長柄部22前進。相同原理,第三彈性件60亦受擋止塊23壓制而呈受壓狀態;當放松壓把40時,由于長柄部22己不受力而向前迫動,故使原本被長柄部22迫動的解壓件51因外力消失,復受第二彈性件50推頂而恢復以容孔511迫觸長柄部22的狀態,間接具有度長柄部22定位的功能;再則,驅動片31復受彈性件32頂推,而使孔部311與長柄部22間產生間隙,以利軀動片31帶動壓把40恢復原位。如此,反復壓掣壓把40,即使刀具20的刃部21可具相當強大的力道,而逐漸往凹座12的方向推切,直至切斷工件13為止,如圖3所示。
參閱圖4,欲使刀具20恢復原位時,僅需將解壓件51壓下,使容孔511解除與長柄部22間的迫觸狀態,并與長柄部22的外徑閭、間產生間隙,即相對讓第三彈性件60解壓,使第三彈性件60發揮彈張力,推動擋止塊23,間接即將刀具20推復原位,以切割下一工件13,具有相當齊全惶及便利性的構造設計,相當符合產業利用性。
實施例2參閱圖5所示,為使本實用新型在實施上更具有變化性,可以用拉掣彈性件70代替第三彈性件60的等效替換組件,而該拉掣彈性件70設置于前活動部14內,且其兩端分別連結于刀部21后端及前活動部14的壁面,以發揮同等于第三彈性件60的拉動刀具20的效益。經過上述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改善了現有技術的缺點,實為一具產業上利用價值的創新構造。
權利要求1.一種安全型切管器構造,包括切管器本體,其特征在于該切管器本體前端向前延伸凹座,該切管器本體內部形成相互貫通的前活動部及后活動部,供刀具容設;該刀具前端形成刃部,自刃部向后形成跨越前活動部、后活動部并突伸至切管器本體后端外部的長柄部,該長柄部容設于前活動部內的前、后預定處分別套設擋止片及一軀動片;該驅動片的直徑大于長柄部的孔部穿套于長柄部外徑;彈性件設置于該長柄部外徑并撐頂于擋止片與驅動片之間;壓把樞設于切管器本體的鄰近前活動部下端,該壓把上端部與驅動片樞結,下端部突伸至切管器本體外部;該長柄部容設于后活動部的外徑的前后預定處分別設置第二彈性件及解壓件,該第二彈性件撐頂于后活動部與解壓件間;該解壓件的直徑大于長柄部的容孔穿套于長柄部的外徑,且解壓件的上端樞接于切管器本體內部,該解壓件的下端部延伸至切管器本體外部;該長柄部突伸至切管器本體后端外部的末端設置擋止塊,并于長柄部突伸于切管器本體后端外部設置第三彈性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切管器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切管器本體由兩殼體對合組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切管器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第三彈性件包括是拉掣彈性件,該拉犁彈性件是連結于刃部后端及前活動部的壁面。
專利摘要一種安全型切管器構造,包括在切管器本體的前端向前延伸一凹座,在切管器本體的內部形成相互貫通的前活動部及后活動部供刀具容設,刀具的前端形成刃部,自刃部向后設有長柄部,利用切管器本體內部的驅動片及解壓片的配合作動,使刀具安全切斷工件或恢復原位的動作。
文檔編號B23D21/06GK2459123SQ00268239
公開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26日
發明者張慶宗 申請人:張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