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光源導光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側光源導光裝置,包括上蓋、與上蓋配合形成收容部的下蓋、收容于收容部內的導光件及光源,上蓋包括反射面,下蓋包括朝向反射面設置的安裝面,導光件及光源均安裝于安裝面,光源位于導光件一側且光源的出光端朝向反射面設置,光源經由出光端將光線發射至反射面上,并經由反射面反射至導光件的導光面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光源導光裝置將光源的光線通過反射面反射至導光面上而使光線在反射面上造成一定的光損耗,從而使反射至導光面上的光線較弱,故而當用戶直視該燈光時,不易產生刺眼的感覺。此外,由于該光源的光線經過上蓋及導光件的來回反射,因此,能夠得到中間亮并向兩側發散,并且達到一定發散長度的燈光效果。
【專利說明】
側光源導光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側光源導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路由器(Router),是連接因特網中各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后順序發送信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干網內部連接、骨干網間互聯和骨干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
[0003]然而,路由器在使用時,通常需要通過設置導光結構來提示用戶其使用情況,以保證用戶能夠實時知曉網絡的連接情況。目前的路由器中的導光結構通常是采用簡單的導光件直接通過內部結構固定于LED燈上方,然后通過該導光件將燈光直接傳導出去,從而在路由器外部形成點狀燈光。
[0004]然而,由于上述的導光結構會在路由器外部形成一個很明亮的聚光點,并且其光強較強,當用戶直視時,容易產生刺眼或者炫光的感覺,造成光污染,進而不利于提高用戶使用體驗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側光源導光裝置,能夠有效地防止燈光過于集中而導致直視時出現刺眼的情況,有利于提供用戶使用體驗性。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側光源導光裝置,所述側光源導光裝置包括上蓋、與所述上蓋配合形成收容部的下蓋、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內的導光件以及光源,所述上蓋包括反射面,所述下蓋包括朝向所述反射面設置的安裝面,所述導光件以及所述光源均安裝于所述安裝面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導光件一側且所述光源的出光端朝向所述反射面設置,所述光源經由出光端將光線發射至所述反射面上,并經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導光件的導光面上。
[0007]其中,所述收容部具有開口,所述導光面包括非透光區域以及與所述非透光區域垂直設置的透光區域,所述非透光區域位于所述反射面的下方,所述光源的光線經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區域上并發生漫反射后,經由所述透光區域將光線通過所述開口透射出去。
[0008]其中,所述非透光區域上設置有紋理。
[0009]其中,所述反射面為鏡面或磨砂面。
[0010]其中,所述光源的出光端端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離小于所述導光件的導光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離。
[0011]其中,所述光源包括電路板以及燈珠,所述電路板固設于所述安裝面上,所述燈珠固設于所述電路板上。
[0012]其中,所述光源還包括包裹所述燈珠的透鏡,所述透鏡包括所述出光端,所述燈珠通過所述出光端將光線發射至所述反射面上,并經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導光件的導光面上。
[0013]其中,所述電路板的上表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離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導光件的導光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離。
[0014]其中,所述側光源導光裝置還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容置腔,所述上蓋以及所述下蓋均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內。
[0015]其中,所述安裝面為鏡面或磨砂面。
[0016]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側光源導光裝置通過將光源設于導光件的一側并且光源的出光端朝向上蓋的反射面設置,從而使得該光源能夠通過出光端將光線發射至反射面上,并經由該反射面將光線反射至導光面上。由于該光源的光線通過反射面反射至導光面上,因此,該光源的光線在反射面上會造成一定的光損耗,從而使得反射至導光面上的光線較弱,進而當通過導光面出光時,該光線較為分散且光強較弱,故而當用戶直視該燈光時,不易產生刺眼炫光的感覺,減少了光污染,大大地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性。此外,由于該光源的光線經過上蓋以及導光件的來回反射,因此,能夠得到中間亮并向兩側發散,并且達到一定發散長度的燈光效果。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側光源導光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側光源導光裝置的裝配示意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側光源導光裝置(去掉部分外殼)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0021]圖4是圖3的IV向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3]為便于描述,這里可以使用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在...之上”、“上”等空間相對性術語來描述如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征與另一個(些)元件或特征的關系。可以理解,當一個元件或層被稱為在另一元件或層“上”、“連接到”或“親接到”另一元件或層時,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層上、直接連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層,或者可以存在居間元件或層。
[0024]可以理解,這里所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特定實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實用新型。在這里使用時,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表述,否則單數形式“一”和“該”也旨在包括復數形式。進一步地,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時,術語“包括”和/或“包含”表明所述特征、整體、步驟、元件和/或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征、整體、步驟、元件、組件和/或其組合的存在或增加。說明書后續描述為實施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般原則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0025]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側光源導光裝置100。所述側光源導光裝置100包括上蓋10、與所述上蓋10配合形成收容部21的下蓋20、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內的導光件30以及光源40。所述上蓋10包括反射面11,所述下蓋20包括朝向所述反射面11設置的安裝面22。所述導光件30以及所述光源40均安裝于所述安裝面22上。所述光源40位于所述導光件30—側并且所述光源40的出光端朝向所述反射面11設置。所述光源40經由出光端將光線發射至所述反射面11上,并經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導光件30的導光面31上。
[0026]通過將所述光源40設于所述導光件30的一側,并使得光源40的光線經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導光面31上,替代了現有的直接將光源40的光線經由導光件之間發射出去的設計,從而能夠使得所述光線在所述反射面11上形成一定的光損耗,使得所述光線反射至所述導光面31時的光強較弱,進而當光線經由所述導光面31出光時,該光線較為柔和,從而能夠避免用戶直視時出現刺眼或炫光的感覺,進而大大地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性。
[0027]本實施例中,所述上蓋10為片狀結構,并且所述上蓋10為不透光材料,以防止所述光源40發出的光線經由所述上蓋10直接透射出去。所述反射面11為鏡面或者磨砂面,以使所述光源40將光線經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時,該光線的損耗程度不同從而能夠使得反射到所述導光件30上的光線不同,進而使得經由所述導光件30出射的光線具有不同的光照強度。即,當所述反射面11為鏡面時,所述光源40發出的光線在所述反射面11上發生鏡面反射,然后將所述光線按照其反射方向反射至所述導光件30上。而當所述反射面11為磨砂面時,所述光源40發出的光線在所述反射面11上發生漫反射,此時,所述光線的反射方向比較發散。具體地,可在所述反射面11上進行高拋光處理得到所述鏡面,或者表面普通拋光處理、磨砂處理得到所述磨砂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上蓋10還可為塊狀結構或者是具有空腔的殼體。
[0028]進一步地,所述上蓋10的反射面11上凸設有凸臺111,所述凸臺111用以與所述下蓋20連接,以使所述下蓋20與所述上蓋10之間具有間距,從而能夠形成所述收容部21。所述凸臺111為兩個,分別相對所述上蓋10的中心對稱設置。優選地,所述凸臺111為方形片狀結構,然后在所述下蓋20上相對應所述凸臺111設置有條形卡槽23,用以卡合所述凸臺111。采用所述凸臺111卡合于所述條形卡槽23的方式,能夠便于所述上蓋10與所述下蓋20之間的連接或拆卸。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下蓋20還可通過螺釘固定連接于所述上蓋10。所述凸臺111還可為方形塊狀結構、圓形塊狀結構或者U形塊狀結構等。
[0029]本實施例中,所述下蓋20為與所述上蓋10相配合的片狀結構,并且所述下蓋20為非透明材料制成,以防止所述光源40發出的光線經由所述下蓋20透射出去。所述下蓋20的安裝面22朝向所述上蓋10的反射面11設置。所述安裝面22為鏡面或者磨砂面,以使所述光源40發射至所述反射面11上的部分光線經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安裝面22上,再經由所述安裝面22反射出去時,能夠由于所述安裝面22為鏡面或者磨砂面而具有不同強度的反射強度,從而使得反射出去的光線具有不同的光照強度,防止反射出去的光過于集中而造成光污染。具體地,在加工所述下蓋20時,可對所述安裝面22進行高拋光處理以得到鏡面,或者對所述安裝面22進行普通拋光處理或磨砂處理,以得到磨砂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下蓋20還可為具有中空腔體的殼體。
[0030]所述導光件30設于所述安裝面22上。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光件30為方形片狀結構,并且為了保證不同的出光強度,所述導光件30可采用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為了保證所述導光件30與所述下蓋20的連接緊密性,所述導光件30通過熱熔的方式設于所述安裝面22上。具體地,所述導光件30的導光面31上設置有若干個熱熔柱(圖未示),所述安裝面22上相對應所述若干個熱熔柱設置有若干個熱熔定位孔22a,所述若干個熱熔柱設于所述若干個熱熔定位孔22a內,并且當進行高溫熱熔時,所述若干個熱熔柱分別熱熔于所述若干個熱熔定位孔22a內,以將所述導光件30牢牢地固定在所述安裝面22上。此外,采用在所述安裝面22上對應所述熱熔柱設置所述熱熔定位孔22a的方式,能夠防止在熱熔時,所述熱熔柱融化而導致對所述安裝面22造成大范圍的污染,不利于后續的反射光或者出光。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導光件30還可通過光學膠或者螺釘固定于所述安裝面22上。
[0031]進一步地,所述導光面31包括非透光區域31a以及與所述非透光區域31a垂直設置的透光區域31b,所述非透光區域31a位于所述反射面11的下方,所述上蓋10與所述下蓋20形成的所述收容部21具有開口 211,所述光源40的光線經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區域31a上并發生漫反射后,經由所述透光區域31b將光線通過所述開口 211透射出去。具體地,所述非透光區域31a上設置有紋理(圖未示),以便于當光線經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區域31a上時,利用所述非透光區域31a上的紋理能夠使得所述光線發生漫反射,從而改變所述光線原先的出射方向,使得所述光線沿不同方向反射。由于所述上蓋10的反射面11可為鏡面或者磨砂面,而且所述下蓋20的安裝面22也可為鏡面或者磨砂面,因此,當所述非透光區域31a上的光線發生漫反射時,所述光線會再次經過所述反射面11或者經過所述安裝面22上進行反射,利用所述上蓋10、導光件30以及下蓋20的來回反射變相的增加了光線的光路長度,從而使光線效果更加發散也更加均勻。即,當該光線最終經由所述開口 211出光時,該光線能夠得到中間較量,而兩邊較長且相對較暗的光線效果,使得所述側光源導光裝置100得到較佳的燈光效果,減少光污染。
[0032]本實施例中,所述光源40的出光端端面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離小于所述導光件30的導光面31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離,從而能夠防止有一部分光線直接經由所述光源40發射至所述導光件30上而導致光強過大的情況,進一步保證所述光源40發出的光線始終都先經過所述反射面11后,再經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導光件30上。
[0033]所述光源40包括電路板41以及燈珠42,所述電路板41固設于所述安裝面22上,所述燈珠42固設于所述電路板41上。本實施例中,所述電路板41為方形板,并且所述電路板41設于所述導光件30的一側。所述燈珠42可為LED燈珠。具體地,為了保證所述光源40的出光端端面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離小于所述導光件30的導光面31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離,以便于所述光源40將光線發射至所述反射面11上,因此,所述電路板41的上表面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離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導光面31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離。優選地,所述電路板41可采用厚度大于所述導光件30的厚度的做法,或者,在所述安裝面22上設置有至少一塊墊塊(圖未示),所述電路板41設于所述至少一塊墊塊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在所述安裝面22上設置若干根螺柱或者定位柱,然后利用所述若干根螺柱或定位柱將所述電路板41墊高的同時,也可用以所述電路板41與所述安裝面22的固定連接。
[0034]進一步地,所述光源40還包括包裹所述燈珠42的透鏡(圖未示)。所述透鏡包括所述出光端,所述燈珠42通過所述出光端將光線發射至所述反射面11上,并經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導光件30的導光面31上,從而實現將所述燈珠42發出的光線部分在所述反射面11上時,能夠產生一定的光路損耗,進而使得經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導光面31上的光線減少,以使后續透出的光線強度減弱,達到柔和光線的目的。
[0035]如圖4所示,所述燈珠42發出的光線發射至所述反射面11上,一部分光線直接經由所述反射面11出光,另一部分光線經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導光件30上,此時,由于所述導光面31上的非透光區域31a上設有紋理,因此,光線在所述非透光區域31a上進行漫反射,此時,有一部分光線經由所述非透光區域31a再次反射至所述反射面11上,小部分光線在所述導光面31上損耗,而另一部分則是通過折射至所述導光件背離所述導光面31的一面上,然后進行反射和折射。依次類推,最終有部分光線折射進所述導光件31內部進行傳導,并有部分光線溢散出導光件31,在下蓋20的安裝面重復之前的光路,并最終經由所述透光區域31b將光線通過所述開口 211透射出去。
[0036]因此,當所述燈珠42為一個時,由于該燈珠42發射出去的光線經過所述上蓋10的反射面11進行反射,然后經過所述非透光區域31a進行漫反射,再經由所述上蓋10的反射面11或者所述下蓋20的安裝面22反射后,最終經由所述開口 211透射出去,得到一個中間較亮,兩邊光路較長并且較暗的燈光效果。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側光源導光裝置100使用一個LED燈即可達到中間亮并向兩側發散,并且達到一定發散長度的燈光效果,替代了現有的采用多個燈珠聚集在一起發光的設計,節約能源的同時也能夠使得所述側光源導光裝置100的整體燈光效果更佳。
[0037]進一步地,所述燈珠42可為一個、兩個或者更多個。當所述燈珠42為兩個或者更多個時,該多個燈珠42可發出一個顏色的光線或者多個顏色的光線,如發出白色、紅色、黃色或者藍色光線等,以使光線更為多彩。
[0038]所述側光源導光裝置100還包括外殼50,所述外殼50包括容置腔51,所述上蓋10以及所述下蓋20均收容于所述容置腔51內。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50為全透光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外殼50用以進一步將所述光源40經由所述導光件30透出的光線進一步進行吸收,進而使得最終透出的光線的光照強度更為柔和,從而能夠防止光污染的產生,當用戶直視該光線時,不會產生刺眼或者炫光的感覺,有利于提高用戶使用體驗性。
[0039]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側光源導光裝置通過將光源設于導光件的一側并且光源的出光端朝向上蓋的反射面設置,從而使得該光源能夠通過出光端將光線發射至反射面上,并經由該反射面將光線反射至導光面上。由于該光源的光線通過反射面反射至導光面上,因此,該光源的光線在反射面上會造成一定的光損耗,從而使得反射至導光面上的光線較弱,進而當通過導光面出光時,該光線較為分散且光強較弱,故而當用戶直視該燈光時,不易產生刺眼炫光的感覺,減少了光污染,大大地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性。此外,由于該光源的光線經過上蓋以及導光件的來回反射,因此,能夠得到中間亮并向兩側發散,并且達到一定發散長度的燈光效果。
[0040]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一些示例”或類似“第一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41]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側光源導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光源導光裝置包括上蓋、與所述上蓋配合形成收容部的下蓋、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內的導光件以及光源,所述上蓋包括反射面,所述下蓋包括朝向所述反射面設置的安裝面,所述導光件以及所述光源均安裝于所述安裝面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導光件一側且所述光源的出光端朝向所述反射面設置,所述光源經由出光端將光線發射至所述反射面上,并經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導光件的導光面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光源導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具有開口,所述導光面包括非透光區域以及與所述非透光區域垂直設置的透光區域,所述非透光區域位于所述反射面的下方,所述光源的光線經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區域上并發生漫反射后,經由所述透光區域將光線通過所述開口透射出去。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側光源導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區域上設置有紋理。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光源導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為鏡面或磨砂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光源導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出光端端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離小于所述導光件的導光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離。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光源導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電路板以及燈珠,所述電路板固設于所述安裝面上,所述燈珠固設于所述電路板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側光源導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還包括包裹所述燈珠的透鏡,所述透鏡包括所述出光端,所述燈珠通過所述出光端將光線發射至所述反射面上,并經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導光件的導光面上。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側光源導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板的上表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離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導光件的導光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離。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光源導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光源導光裝置還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容置腔,所述上蓋以及所述下蓋均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內。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光源導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面為鏡面或磨砂面。
【文檔編號】F21V7/04GK205480448SQ201521140077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
【發明人】渠鴻翔, 王光玉
【申請人】深圳創維數字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