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狀照明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面狀照明裝置,能夠抑制電路基板的剝離,長期可靠性越發優異。本發明的面狀照明裝置(10)具備:框架(20),其具有側壁(22b);電路基板(30),其包含配置于側壁(22b)的安裝部以及相對于安裝部被折彎的折彎部;多個點狀光源(40),它們配置于安裝部;以及導光板(80),其以入射面(82)朝向多個點狀光源(40)的方式收納于框架(20),導光板(80)具有固定爪(86),該固定爪(86)趨向安裝部的未配置有點狀光源(40)的部位從入射面(82)朝安裝部側突出,以便將安裝部配置于側壁(22b)。
【專利說明】
面狀照明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面狀照明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有如下面狀照明裝置,將安裝LED的電路基板,以相對于安裝LED的部分折彎未安裝LED的部分的方式形成由狹縫構成的易折線,將電路基板折彎安裝于框架,從而即便在使用寬度比LED的高度尺寸寬的電路基板的情況下,也能夠實現輕薄化。
[0003]在該專利文獻I的面狀照明裝置中,使電路基板的被折彎的部分沿著框架的底面,并且通過雙面膠帶將電路基板的安裝LED的安裝部的背面粘合固定于框架的側壁面。
[0004]而且,由于形成有易折線,從而折彎部分欲返回折彎之前的狀態的恢復力較小,所以剝離雙面膠帶的力難以發揮作用,并且由于能夠使安裝部緊貼于框架,所以將LED產生的熱散發于框架的效果提高,所以能夠長期可靠地進行固定。
[0005]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8-218218號公報
[0006]然而,僅憑以設置狹縫的方式形成易折線,在高溫高濕度下等苛刻的環境下,依然擔憂電路基板(安裝部)從框架剝離而照明特性變動或者劣化。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面狀照明裝置,能夠抑制電路基板從框架剝離,長期可靠性越發優異。
[0008]本發明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結構而被掌握。
[0009](I)本發明的面狀照明裝置具備:框架,其具有側壁;電路基板,其包含配置于上述側壁的安裝部以及相對于上述安裝部被折彎的折彎部;多個點狀光源,它們配置于上述安裝部;以及導光板,其以將入射面朝向上述多個點狀光源的方式收納于上述框架,上述導光板具有固定爪,該固定爪趨向上述安裝部的未配置有上述點狀光源的部位從上述入射面朝上述安裝部側突出,以便將上述安裝部配置于上述側壁。
[0010](2)在上述(I)的結構中,上述固定爪設置為在上述點狀光源與上述入射面之間形成間隙。
[0011](3)在上述(I)或者(2)的結構中,具備按壓單元,該按壓單元配置于上述導光板的與上述入射面對置的端面并且以使上述固定爪向上述側壁側對上述安裝部施力的方式按壓上述導光板。
[0012](4)在上述(3)的結構中,上述框架具備設置于上述導光板的與上述入射面對置的端面側的端面側側壁,上述按壓單元是配置于上述導光板的與上述入射面對置的端面和上述端面側側壁之間的彈性體。
[0013](5)在上述(I)?(4)中的任一結構中,上述折彎部以與上述導光板對置的方式向上述導光板側被折彎,具備配置于上述折彎部的與上述導光板對置的面側的反射板。
[0014](6)在上述(5)的結構中,上述反射板在俯視觀察下從與多個上述點狀光源重疊的位置設置至與上述導光板重疊的位置。
[0015](7)在上述(I)?(6)中的任一結構中,上述固定爪構成為在俯視觀察下越遠離上述入射面寬度越窄。
[0016](8)在上述(I)?(7)中的任一結構中,具備配置于上述導光板的朝向上述框架的底面側的面的反射片,上述反射片在俯視觀察下設置至與多個上述點狀光源重疊的位置。
[0017](9)在上述(I)?(8)中的任一結構中,上述導光板在上述入射面側具備光導入引導部,該光導入引導部的厚度從上述入射面側朝向與上述入射面對置的端面側而漸減。
[0018]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面狀照明裝置,能夠抑制電路基板從框架剝離,長期可靠性越發優異。
【附圖說明】
[0019]圖1(a)以及圖1(b)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的剖面構造的圖,其中,圖1 (a)是點狀光源所定位的部分的剖視圖,圖1 (b)是點狀光源未定位的部分的剖視圖。
[0020]圖2(a)以及圖2(b)是從安裝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點狀光源的一側觀察的電路基板的主視圖,其中,圖2(a)是表示配置點狀光源之前的狀態的圖,圖2(b)是表示配置點狀光源之后的狀態的圖。
[0021]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反射板的配置與光向導光板的入射狀態的圖表。
[0022]圖4是對圖3的圖表為何種狀態時的情況進行說明的圖。
[0023]圖5是沿著圖1(b)的F-F線的點狀光源側的局部剖視圖。
[0024]附圖標記說明:
[0025]10...面狀照明裝置;20...框架;21...上側框架;21a…開口 ;22...下側框架;22a…底部;22aa...底面;22b...側壁;22c...側壁;30…電路基板;3l...電氣布線;32...狹縫;40…點狀光源;41...焊錫;50...反射板;60...反射片;70...光學片;71...擴散片;72...棱鏡片;73...偏光片;80...導光板;81…出射面;82...入射面;83...背面;84...端面;85...光導入弓丨導部;86...固定爪;86a…前端面;90...按壓單元;A…終端;BI...端部;B2...端部;D…發光面;O…光軸中心;P...入射面的中央。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基于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明的方式(以下,稱為“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
[0027]此外,遍及實施方式的說明的整體,對相同的要素標注相同的編號。
[0028]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例如是能夠優選用作各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的照明裝置。
[0029]圖1(a)以及圖1(b)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10的剖面構造的圖,其中,圖1(a)是點狀光源40所定位的部分的剖視圖,圖1(b)是點狀光源40未定位的部分的剖視圖。
[0030]如圖1(a)以及圖1(b)所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10具備框架20、電路基板30、點狀光源40、反射板50、反射片60、光學片70、導光板80以及按壓單元90。
[0031](框架)
[0032]框架20具備配置于圖中上側的上側框架21與配置于圖中下側的下側框架22。
[0033]在上側框架21設置有中央部的矩形的開口21a,從導光板80的上側的主面亦即出射面81射出通過光學片70而被射出的光從開口 21a射出。
[0034]下側框架22是收納各種部件的部分,具備構成呈矩形地朝向上側的底面22aa的底部22a、與從底部22a的周圍(4邊)向上側立起的4個側壁。
[0035]在供點狀光源40配置一側的側壁22b配置有電路基板30。
[0036]另一方面,在與側壁22b對置的側壁22c配置有按壓單元90,側壁22c成為承受按壓單元90的承受面。
[0037]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將框架20構成為具有上側框架21與下側框架2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僅由下側框架22構成。
[0038](光學片)
[0039]光學片70配置于導光板80的出射面81上,用于提高照明光的均勻性或者使照明光的視場角分布、偏光狀態成為適當的狀態。
[0040]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光學片70表示包括擴散片71、棱鏡片72以及偏光片73的結構,但例如在導光板80的出射面81本身形成有擴散元件時,也能夠省略擴散片71。
[0041]此外,根據面狀照明裝置10的使用目的,也存在不需要光學片70的情況,并不限定于具備光學片70。
[0042](反射片)
[0043]反射片60配置于導光板80的朝向下側框架22的底面22aa的背面83。
[0044]更具體而言,反射片60配置為夾持于導光板80的背面83與下側框架22的底面22aa之間。此外,導光板80的背面83是與出射面81對置的下側的主面。
[0045]這樣,通過將反射片60配置于導光板80的背面83,能夠使從點狀光源40射出并入射到導光板80內的光中的從背面83漏出的光高效地返回至導光板80的出射面81側。
[0046]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a)所示,反射片60位于點狀光源40的下側的位置,也就是說,反射片60在俯視觀察下也配置于與點狀光源40重疊的位置。
[0047]這樣的話,從點狀光源40照射到下側框架22的底面22aa側的光能夠被反射片60反射,向導光板80的入射面82入射,因此能夠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0048](電路基板)
[0049]電路基板30是形成有用于進行向點狀光源40的供電等的電路的基板,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柔性印刷基板(FPC)。
[0050]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點狀光源40,雖然使用LED(發光二極管),但作為點狀光源,也可以是LD(激光二極管)等,并不限定于LED。
[0051]圖2(a)以及圖2(b)是從安裝點狀光源40的一側觀察的電路基板30的主視圖,其中,圖2(a)是表示配置點狀光源40之前的狀態的圖,圖2(b)是表示配置點狀光源40之后的狀態的圖。
[0052]此外,圖2(a)以及圖2(b)成為將電路基板30的在沿著下側框架22的側壁22b的長邊方向(圖1(a)、圖1(b)中的紙面垂直方向)的方向上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圖。
[0053]以下,存在將沿著下側框架22的側壁22b的方向稱為電路基板30的長度方向并且將圖2(a)以及圖2(b)的上下方向稱為電路基板30的寬度方向的情況。
[0054]如圖2(a)以及圖2(b)所示,在電路基板30,以沿長度方向配置多個點狀光源40的方式,形成有與多個點狀光源40對應的多個電氣布線31。
[0055]此外,如圖1(a)所示,多個點狀光源40通過焊錫41而與電路基板30的電氣布線31實現電連接,并且固定于電路基板30。
[0056]如圖2(b)所示,電路基板30在供點狀光源40安裝的部分的上方形成有狹縫32并且通過該狹縫32的部分折彎,從而具備供點狀光源40實裝的安裝部(參照圖中的兩箭頭X的范圍)與相對于安裝部被折彎的折彎部(參照圖中的兩箭頭Y的范圍)。
[0057]此外,雖然電路基板30在圖2(a)以及圖2(b)中僅示出一部分,但在正面觀察下的整體形狀呈長條狀的形狀。
[0058]而且,如圖1(a)所示,電路基板30的安裝部沿著下側框架22的側壁22b的內側配置,折彎部通過狹縫32的部分向導光板80側被折彎而對置配置于導光板80的上側。
[0059]另外,在電路基板30的安裝部的成為供點狀光源40配置的一側的相反側的背面偵U,例如設置有未圖示的雙面膠帶,通過該雙面膠帶而將電路基板30粘合固定于下側框架22的側壁22b。
[0060]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圖2(a)中圈出的部分通過盲孔構造將布線多重化,進行電氣布線的斷線對策。
[0061]這樣,通過使用盲孔構造,而能夠沿圖2(a)以及圖2(b)的紙面垂直方向將布線多重化,因此與沿電路基板30的寬度(上下)方向多重化相比,能夠縮小設置點狀光源40的電路基板30的安裝部的寬度。
[0062]觀察圖1(a)以及圖1(b)可知,由于該安裝部的寬度對面狀照明裝置10的厚度有影響,所以通過利用盲孔構造將布線多重化,能夠使面狀照明裝置10輕薄化。
[0063]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斷線對策,進行將電氣布線多重化,但不一定需要將電氣布線多重化。
[0064]另外,即便在進行多重化的情況下,也并不限定于通過盲孔構造將電氣布線多重化。
[0065](反射板)
[0066]如圖1(a)以及圖1(b)所示,反射板50配置于電路基板30的折彎部的與導光板80對置的面側。
[0067]若這樣配置反射板50,則從點狀光源40向上方照射的光能夠被反射板50反射向導光板80的入射面82入射,因此能夠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0068]此外,在圖1(a)中,雖然僅示出一個點狀光源40的部分,但未圖示的剩余的多個點狀光源40的部分也相同。
[0069]這里,參照圖3以及圖4對反射板50詳細地進行說明。
[0070]首先,針對圖3所示的圖表表示何種狀態,參考圖4進行說明。
[0071 ]圖3的圖表的橫軸的單位是mm,將圖4所示的入射面82作為原點0mm,將該原點Omm作為基準位置,負的值表示朝向遠離導光板80的方向(圖4中的左側)的距離,正的值表示朝向導光板80的方向(圖4中的右側)的距離。
[0072]另外,在使從點狀光源40射出的光的全部光量為100 %時,縱軸用%表示到達導光板80的出射面81的區域(有效區域)的光的光量的比例。
[0073]在導光板80設置有之后進行說明的從入射面82向出射面81側引導光的光導入引導部85,從入射面82至光導入引導部85的終端A的長度為3.0mm。
[0074]反射板50的導光板80側(圖示右側)的端部BI定位于與入射面82相距2.5mm的位置,圖3的圖表的樣本I?4表示:將反射板50的與端部BI對置的端部B2的位置從圖4的C變更為C’的方向時的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比例如何變化。
[0075]而且,樣本I是使從入射面82至點狀光源40的發光面D的距離(參照箭頭Z)為
0.25mm時的情況,即,是發光面D位于圖表上的橫軸-0.25mm的位置時的情況,如點劃線所示,是點狀光源40的光軸中心O處于與入射面82的上下寬度的中央P—致的狀態的情況。
[0076]另外,樣本2?4均是使從入射面82至點狀光源40的發光面D的距離(參照箭頭Z)為
0.55mm時的情況,即,是發光面D位于圖上的橫軸-0.55mm的位置時的情況,但各樣本2?4中,點狀光源40的在圖4的上下方向的設置位置不同。
[0077]具體而言,樣本2與樣本I相同,點狀光源40的光軸中心O與入射面82的上下寬度的中央P—致,對于樣本3而言,以點狀光源40的光軸中心O位于比入射面82的上下寬度的中央P靠下側0.45_的位置的方式,將點狀光源40配置于下側。
[0078]相反,對于樣本4而言,以點狀光源40的光軸中心O位于比入射面82的上下寬度的中央P靠上側0.45mm的位置的方式,將點狀光源40配置于上側。
[0079]另外,反射片60不僅配置于導光板80的下表面,而且配置至點狀光源40的下側。
[0080]接下來,參考圖3的圖表對反射板50進行說明。
[0081 ]對于樣本I而言,在反射板50的與端部BI對置的端部B2位于比-0.25mm的位置靠負偵U,即在俯視觀察下反射板50處于與點狀光源40重疊的狀態時,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比例較高,但伴隨著位于比-0.25mm的位置靠正側,即在俯視觀察下反射板50與點狀光源40不重疊,而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比例減少。
[0082]另外,對于樣本2?4而言,也是在反射板50的與端部BI對置的端部B2位于比-0.55mm的位置靠負側,即在俯視觀察下反射板50處于與點狀光源40重疊的狀態時,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比例較高,但伴隨著位于比-0.55mm的位置靠正側,即在俯視觀察下反射板50與點狀光源40不重疊,而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比例減少。
[0083]因此,優選反射板50從多個點狀光源40上設置至導光板80上,S卩,在俯視觀察下從與多個點狀光源40重疊的位置設置至與導光板80重疊的位置。此外,與多個點狀光源40重疊的位置包含反射板50的端部B2與點狀光源40的發光面D的位置一致的情況。
[0084]這樣,考慮到通過從與多個點狀光源40重疊的位置至與導光板80重疊的位置設置反射板50從而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比例變大是因為,從點狀光源40例如向電路基板30的狹縫32(參照圖1(a))側照射的光不會通過狹縫32逃逸而被反射板50反射,并且能夠從入射面82向導光板80入射。
[0085]另一方面,根據圖3的圖表,關于供點狀光源40配置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也可知以下情況。
[0086]首先,觀察點狀光源40離開入射面82的分離距離相同的樣本2?4可知:對于點狀光源40的光軸中心O與入射面82的上下寬度的中央P—致的樣本2而言,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比例較高,對于點狀光源40的光軸中心O相對于入射面82的上下寬度的中央P向下側以及上側偏移的樣本3以及樣本4而言,與樣本2相比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比例較低,因此優選點狀光源40的光軸中心O與入射面82的上下寬度的中央P大致一致。
[0087]此外,光軸中心O相對于入射面82的上下寬度的中央P向下側偏移0.45mm的樣本3與光軸中心O相對于入射面82的上下寬度的中央P向上側偏移0.45mm的樣本4相比,在使反射板50的與端部BI對置的端部B2接近端部BI側的情況下(S卩,在縮短反射板50的情況下),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變化減小,推測這是因為反射片60配置至點狀光源40的下側。
[0088]即,推測出:若將點狀光源40配置為位于下側,則照射于比入射面82靠下側的光的比例增加,但由于以朝向比入射面82靠下側的方式照射的光能夠被反射片60反射,并且向入射面82入射,所以對光軸中心O相對于入射面82的上下寬度的中央P偏置時的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影響較小。
[0089]另一方面,根據樣本4的結果可知,在點狀光源40的光軸中心O相對于中央P向上側偏移地配置的情況下,伴隨著反射板50的端部B2遠離點狀光源40,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顯著減少。然而,在俯視觀察下將反射板50延伸配置至與點狀光源40重疊的位置的情況下,該光量的減少被抑制為較小。因此,通過將反射板50延伸配置至與點狀光源40重疊的位置,載置有點狀光源40的電路基板30的安裝部的相對于側壁22b的配置位置、或者點狀光源40的相對于安裝部的安裝位置即使在上下方向偏移,也不會導致大幅度的光量的降低。即,能夠成為難以受到制造時的組裝誤差對照明特性的影響的構造(穩固性優異的構造)。
[0090 ]另外,若比較點狀光源40的光軸中心O與入射面82的上下寬度的中央P—致的樣本
1、2可知,對于發光面D位于入射面82附近的樣本I而言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比例較高,所以從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比例這點來看,優選點狀光源40位于接近入射面82的位置。
[0091](導光板)
[0092]導光板80由丙烯酸、聚碳酸酯等樹脂材料、玻璃等光學上透明的材料構成為矩形平板狀。
[0093]為了使面狀照明裝置10輕薄化,優選導光板80也較薄,因此,即便厚度較薄也難以弓丨起破裂等,另外,優選由成型性較高的樹脂材料構成。
[0094]如圖1(a)所示,對于本實施方式的導光板80而言,與成為配置光學片70的光的出射面81的部分的厚度相比,呈列狀配置多個點狀光源40的一側的端面亦即入射面82側的厚度較厚。
[0095]S卩,導光板80在入射面82側具備光導入引導部85,該光導入引導部85的厚度從入射面82側朝向與入射面82對置的端面84側而漸減。
[0096]通過設置這種光導入引導部85,即便在使用與光的出射面81的部分的厚度相比圖1(a)中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較大的點狀光源40的情況下,也能夠實現具有能夠充分承受來自點狀光源40的光的寬度(厚度)的入射面82,能夠將向入射面82入射的光向出射面81側引導。
[0097]此外,導光板80并不限定于設置有光導入引導部85的部件,也可以構成為入射面82與出射面81(的部分)厚度大致相同,不具有上述那樣的光導入引導部85。
[0098]另一方面,如圖1(b)所示,導光板80在電路基板30的未安裝點狀光源40的位置中,具有趨向該安裝部的未配置有點狀光源40的部位從入射面82朝安裝部側突出的固定爪86。
[0099]圖5是沿著圖1(b)所示的F-F線的點狀光源40側的局部剖視圖。
[0100]如圖5所示,固定爪86形成為在俯視觀察下越遠離導光板80的入射面82寬度越窄,其前端面86a與電路基板30的供點狀光源40安裝的安裝部抵接。
[0101]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在每隔2個點狀光源40之間的未配置有點狀光源40的部位,配置有固定爪86,但適當決定設置幾個固定爪86即可。
[0102]例如,也可以在全部的點狀光源40之間的位置設置固定爪86,也可以在每隔3個點狀光源40之間的位置設置固定爪86。
[0103]另外,如圖1(b)所示,雖然固定爪86形成為與入射面82的厚度(上下方向的寬度)相同的厚度(上下方向的寬度),但并不限定于此。
[0104]例如,固定爪86也可以是比入射面82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上下方向的寬度)小的厚度(上下方向的寬度)。
[0105]另外,供固定爪86設置的位置也可以為入射面8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也可以為成為電路基板30的折彎部側的入射面82的一端(圖上側)等。
[0106]這樣,由于固定爪86與電路基板30抵接而將電路基板30的安裝部配置于下側框架22的側壁22b,所以電路基板30朝向從側壁22b剝離的方向進行運動被限制,從而電路基板30的剝離被抑制。
[0107]因此,即便在高溫高濕度下等苛刻的環境下,電路基板30的剝離也被抑制,與現有情況相比,成為長期可靠性越發優異的面狀照明裝置10。
[0108]另外,觀察圖5可知,固定爪86設置為在點狀光源40與導光板80的入射面82之間形成間隙。
[0109]由于點狀光源40在發光時發熱,所以若入射面82直接與點狀光源40接觸,則該熱向導光板80傳遞,從而存在導光板80劣化的擔憂,但如本實施方式那樣,通過利用固定爪86使點狀光源40與導光板80不會接觸,從而能夠抑制導光板80的劣化。
[0110]但是,如觀察圖3的圖表進行了說明那樣,在點狀光源40接近入射面82時,到達有效區域的光量的比例較高,所以優選設置于點狀光源40與導光板80的入射面82之間的間隙保留為為了抑制由點狀光源40的發熱引起的導光板80的劣化所需要的最小限度的間隙。
[0111]另外,通過具有間隙從而來自點狀光源40的熱容易逃逸,能夠提高冷卻效率,因此也能夠抑制例如由LED的溫度上升引起的發光效率的降低等。
[0112]并且,由于電路基板30的安裝部不會從下側框架22的側壁22b剝離,牢固地被固定,從而向下側框架22的散熱效率也能夠提高。
[0113](按壓單元)
[0114]如圖1(a)以及圖1(b)所示,按壓單元90配置于導光板80的與入射面82對置的端面84,并且以使導光板80的固定爪86向下側框架22的側壁22b對電路基板30的安裝部施力的方式按壓導光板80。
[0115]通過這樣,能夠更進一步可靠地抑制電路基板30從下側框架22的側壁22b剝離。
[0116]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按壓單元90,在設置于導光板80的與入射面82對置的端面84側的下側框架22的端面84側側壁22c、和導光板80的與入射面82對置的端面84之間,設置彈性體,更具體而言,使用橡膠部件作為彈性體,但彈性體不必限定于橡膠部件,例如也可以使用彈簧等。
[0117]以上,雖然基于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0118]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示出電路基板30的折彎部以位于導光板80的上側的方式被折彎的情況,但也可以向導光板80的下側被折彎,另外,也可以向導光板80的上側以及下側被折彎。
[0119]這樣,本發明并不限定于具體的實施方式,也包含進行了各種變更的實施方式,該情況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從權利要求書的記載可知。
【主權項】
1.一種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框架,其具有側壁; 電路基板,其包含配置于所述側壁的安裝部以及相對于所述安裝部被折彎的折彎部; 多個點狀光源,它們配置于所述安裝部;以及 導光板,其以將入射面朝向所述多個點狀光源的方式收納于所述框架, 所述導光板具有固定爪,該固定爪趨向所述安裝部的未配置有所述點狀光源的部位從所述入射面朝所述安裝部側突出,以便將所述安裝部配置于所述側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爪設置為在所述點狀光源與所述入射面之間形成間隙。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備按壓單元,該按壓單元配置于所述導光板的與所述入射面對置的端面并且以使所述固定爪向所述側壁側對所述安裝部施力的方式按壓所述導光板。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備設置于所述導光板的與所述入射面對置的端面側的端面側側壁, 所述按壓單元是配置于所述導光板的與所述入射面對置的端面和所述端面側側壁之間的彈性體。5.根據權利要求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彎部以與所述導光板對置的方式向所述導光板側被折彎, 具備配置于所述折彎部的與所述導光板對置的面側的反射板。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板在俯視觀察下從與多個所述點狀光源重疊的位置設置至與所述導光板重疊的位置。7.根據權利要求1?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爪構成為在俯視觀察下越遠離所述入射面寬度越窄。8.根據權利要求1?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備配置于所述導光板的朝向所述框架的底面側的面的反射片, 所述反射片在俯視觀察下設置至與多個所述點狀光源重疊的位置。9.根據權利要求1?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光板在所述入射面側具備光導入引導部,該光導入引導部的厚度從所述入射面側朝向與所述入射面對置的端面側而漸減。
【文檔編號】F21V8/00GK105864646SQ201610064426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9日
【發明人】高田祥平, 安海惠都
【申請人】美蓓亞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