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透鏡,特別是指一種照明用透鏡。
【背景技術】
[0002] 發光二極管作為新興的光源,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用途當中,特別是作為顯示 器的背光模組。現有的背光模組通常是由多個呈陣列式排布的發光二極管組成,各發光二 極管發出的光線相互混合而照亮顯示面板。然而,由于每個發光二極管的照射范圍較小,為 了對面積較大的顯示面板進行照明,背光模組需要使用大量的發光二極管,從而造成整體 成本較高。因此,為了減少發光二極管的使用數量,通常會將發光二極管搭配透鏡使用。透 鏡可將發光二極管發出的光線進行擴散,從而獲得較大范圍的照明效果。然而,現有的透鏡 的出光在其光型的中也區域并不均勻,特別是光軸附近的光強與光軸上的光強差異較大, 造成整體的出光不夠理想。
【發明內容】
[0003]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中也區域出光均勻的透鏡。
[0004] 一種透鏡,包括底面、用于接收光線的入光面及與入光面相對設置的出光面,透鏡 具有穿過入光面光軸,入光面在靠近底面的位置處形成反光面,W第一角度偏離光軸的光 線從入光面進入透鏡并從出光面射出,W第二角度偏離光軸的光線被反光面反射之后再從 入光面進入透鏡并從出光面射出,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0005] 由于透鏡在其入光面靠近底面的位置形成有反光面,因而可對W大角度入射的光 線進行反射,使其從入光面上更靠近光軸的位置進入透鏡內,進而再從出光面射出透鏡外。 由此,該部分W大角度入射的光線被反光面所調整而從更靠近光軸的位置進入并射出透鏡 夕F,從而使透鏡的光軸附近的光強得到提升,進而減小光軸上的光線與光軸附近的光線的 強度差異,使透鏡光型的中也區域的光線較為均勻。
[0006]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附圖說明】
[0007]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鏡的立體圖。
[0008] 圖2為圖1的透鏡的倒置圖。
[0009] 圖3為圖1的透鏡沿剖線的剖面圖。
[0010] 圖4與圖3相似,其中一發光二極管被置于透鏡內。
[0011] 圖5為圖1的透鏡的光型圖。
[0012]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主權項】
1. 一種透鏡,包括底面、用于接收光線的入光面及與入光面相對設置的出光面,透鏡還 包括穿過入光面的光軸,其特征在于:入光面在靠近底面的位置處形成反光面,以第一角度 偏離光軸的光線從入光面進入透鏡并從出光面出射,以第二角度偏離光軸的光線被反光面 反射之后再從入光面進入透鏡并從出光面出射,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其特征在于:反光面的數量為多個,且相互間隔設置。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鏡,其特征在于:每一反光面包括平直的底邊及弧形的頂邊。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透鏡,其特征在于:每一反光面的底邊位于底面內,相鄰反光面 的底邊通過弧形的邊緣連接。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鏡,其特征在于:每一反光面的寬度自下至上逐漸減小。
6.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鏡,其特征在于:每一反光面為垂直于底面的平面。
7.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鏡,其特征在于:入光面包括位于各反光面上方的部分及位 于各反光面之間的部分。
8. 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透鏡,其特征在于:出光面包括凹面及環繞凹面的 凸面,凹面正對于入光面。
9. 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透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凸面及底面的側面, 側面垂直于底面。
10. 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透鏡,其特征在于:透鏡的底面形成空腔,入光面 及反光面位于空腔內。
【專利摘要】一種透鏡,包括底面、用于接收光線的入光面及與入光面相對設置的出光面,透鏡還包括穿過入光面的光軸,入光面在靠近底面的位置處形成反光面,以第一角度偏離光軸的光線從入光面進入透鏡并從出光面出射,以第二角度偏離光軸的光線被反光面反射之后再從入光面進入透鏡并從出光面出射,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通過反射面的調整,透鏡的出光的中心區域強度較為均勻,可適應背光模組的照明需求。
【IPC分類】F21Y101-02, F21V5-04
【公開號】CN104566212
【申請號】CN201310517008
【發明人】戴豐源, 胡朝景, 王何立穎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3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