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器物更換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包括機殼本體及電子模塊,機殼本體設有座體及底座體的承接環,承接環具有復數個緊迫部及間隔形成各緊迫部之間的復數缺槽,每一緊迫部外表面設有導引槽,電子模塊相對承接環安置于座體上,電子模塊具有電子單元及套接在電子單元的轉接環,轉接環的內壁具有對應導引槽旋轉嵌合的滑塊。以此不需任何工具即能達成組卸的作業。
【專利說明】電子器物更換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更換結構,尤指一種模塊化設計的電子器物更換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傳統道路照明設備多以水銀燈或高壓鈉燈(sodium lamp)作為光源,雖然傳統燈泡的光源能得到較廣的照明區域,但較為耗電且因不能回收因此不環保。近年來,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1de ;LED)的發展日益進步,其具有高亮度、省電、環保、使用壽命較長等優點,已被廣泛運用于燈具的照明,遂而運用作為路燈的光源。
[0003]當路燈故障不亮時,必須立即進行路燈的維修,以便維護用路人行的安全。一般而言,維修人員必須乘坐云梯車以便進行路燈的拆換或維修。然而,事實上大部分的路燈有可能僅僅只是某單一 LED燈或某部份的零件損壞,卻需要將外殼拆卸后替換整組路燈結構。因此這種維修方式,不僅浪費資源、不環保且增加維修時間及成本。
[0004]雖市面上有一種電子器物更換方式,就是在光源結構上設置外螺紋,以旋轉方式螺合于燈殼中的內螺紋。然而實際上在組裝過程中,光源結構與燈座之間的內、外螺紋對位嚙合不易,導致安裝時組裝不便。
[0005]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人潛心研究并更深入構思,歷經多次研發試作后,終于實用新型出一種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及其方法。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電子器物更換結構,不需任何工具即能達成組卸的作業。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包括:
[0008]一機殼本體,設有一座體及連接該座體的一承接環,該承接環具有復數緊迫部及間隔形成各該緊迫部之間的復數個缺槽,每一該緊迫部外表面設有一導引槽;以及
[0009]一電子模塊,相對該承接環安置于該座體上,該電子模塊包含一電子單元及套接在該電子單元的一轉接環,該轉接環的內壁具有對應該導引槽旋轉嵌合的一滑塊。
[0010]進一步地,其中每一該缺槽及該緊迫部等距地分布在該承接環上。
[0011]進一步地,其中該導引槽鄰接每一該缺槽并具有一傾斜角,該傾斜角方向是從遠離該機殼本體表面逐漸朝該機殼本體表面靠近。
[0012]進一步地,其中該缺槽包含該傾斜角,使該電子模塊的該滑塊對準該缺槽并進入該導引槽內。
[0013]進一步地,其中該導引槽端部表面另具有一凸部,該凸部與該滑塊卡固。
[0014]進一步地,其中該電子模塊更具有一連接件及一彈性定位部,該連接件供定位該電子模塊,該轉接環外表面另開設有復數個開孔,該彈性定位部相對該開孔設置。
[0015]進一步地,其中該轉接環的該滑塊對應該導弓丨槽更旋轉嵌合一角度,該彈性定位部會從其中的一該開孔移動并卡合至鄰近或相應的另一該開孔。
[0016]進一步地,其中該角度為60度或90度。
[0017]進一步地,其中該座體內更設有復數個插孔,該電子單元更具有復數個導電端子,該導電端子與該插孔插接。
[0018]進一步地,其中該電子模塊包含發光二極管燈具、光耦合組件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其中一種。
[0019]進一步地,其中該電子模塊為發光二極管燈具,該機殼本體在該電子模塊周圍更設置有復數個散熱鰭片。
[0020]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功效:當電子模塊與座體對位后,只需將電子模塊插接在座體上并旋轉一小角度,即可快速而且穩固地完成組裝。因此即使是一般消費者亦可以簡單且有效率的完成組裝或拆卸。此外,本實用新型應用范圍廣泛。本實用新型應用領域包含但不限于路燈結構,尤有甚者,本實用新型的電子單元亦可將LED燈具替換成光耦合組件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CCD或CMOS)等監視攝影設備,并可與LED燈具共同使用但不限于路燈結構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繪示本實用新型電子器物更換結構的實施例圖。
[0022]圖2為繪示圖1的部分分解圖。
[0023]圖3為繪示圖2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24]圖4為繪示本實用新型電子模塊的分解示意圖。
[0025]圖5為繪示本實用新型電子模塊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圖。
[0026]圖6為繪示本實用新型電子模塊組裝立體圖。
[0027]圖7為繪示本實用新型電子模塊另一角度的組裝立體圖。
[0028]圖8為繪示本實用新型電子模塊組裝于座體的操作圖。
[0029]圖9為繪示圖8的另一組裝操作圖。
[0030]圖10為繪示圖9的又一操作圖,亦即滑塊轉動至角度的透視圖。
[0031]圖11為繪示圖10的剖視圖。
[0032]圖12為繪示本實用新型電子器物更換結構的電子模塊拆離座體的操作圖。
[0033]圖13為繪示圖12的另一操作圖,亦即電子模塊的導電端子部分脫離座體的示意圖。
[0034]圖中,100電子器物更換結構
[0035]102機殼本體
[0036]104散熱鰭片
[0037]110 座體
[0038]112 插孔
[0039]120承接環
[0040]122 缺槽
[0041]1?緊迫部
[0042]126導引槽
[0043]128 凸部
[0044]300電子模塊
[0045]310電子單元
[0046]312導電端子
[0047]314發光二極管
[0048]316 膠杯
[0049]318 透鏡
[0050]317 卡槽
[0051]320連接件
[0052]322彈性定位部
[0053]324 扣部
[0054]328 勾部
[0055]330轉接環
[0056]332 滑塊
[0057]334 開孔
[0058]A傾斜角
[0059]B 角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6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61]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器物更換結構100,包括機殼本體102及電子模塊300。在此所述的電子模塊較佳是指發光二極管(LED)燈具。若電子模塊300為發光二極管燈具時,機殼本體102在電子模塊300周圍更進一步設置有復數散熱鰭片104,以快速將熱傳導至機殼本體102外。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實施例中,電子模塊亦可為光率禹合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O))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等監視攝影組件。
[0062]如圖2所示,機殼本體102設有座體110及底座體110的承接環120。承接環120具有復數緊迫部124及間隔形成各緊迫部124之間的復數缺槽122。在本實施例中,承接環120較佳為塑料或金屬制的環狀物,且以螺絲(圖未示)定位于機殼本體102上,其中每一缺槽122及緊迫部124等距地分布在環狀物上。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承接環120亦可與機殼本體102 —體成型制成。以本實施例而言,每一缺槽122及緊迫部124在環狀物上被分割成6等分,每一等分約占60度角。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實施例中,每一缺槽122及緊迫部124在環狀物上亦可被分割成4等分,每一等分則約占90度角。
[0063]在此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承接環120為塑料或金屬制并以螺絲等組件固定于座體110周緣。若承接環120不慎損壞或故障,亦可快速將承接環120拆下更新/替換,以搭配電子模塊300的維修及/或安裝作業。
[0064]每一緊迫部124外表面更具有導引槽126,導引槽126鄰接每一缺槽122并具有一傾斜角A。導引槽126內的傾斜角A方向是從遠離機殼本體102表面逐漸朝機殼本體102表面靠近,亦即導引槽126的方向是從右上角到左下角傾斜。如圖2所示,缺槽122同樣具有該傾斜角A,以利電子模塊300對準缺槽122并快速導引進入導引槽126內。相反地,當電子模塊300欲拆離座體110時,設有傾斜角A的缺槽122使電子模塊300順利地在垂直方向上脫離座體110。如此操作可避免損傷電子模塊300的電性及信號接口(如圖12所示的導電端子312)。
[0065]電子模塊300相對承接環120安置于座體110上。電子模塊300具有電子單元310及套接在電子單元310的轉接環330。在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電子單元310較佳為LED燈具,其結構容后描述。然而在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電子單元310亦可為CCD、CM0S或其他適合的感光組件。轉接環330的內壁具有對應導引槽126旋轉嵌合的滑塊332。
[0066]請同時參考圖Γ圖7所示,電子模塊300更包含連接件320及彈性定位部322。呈中空開口的連接件320利用一體成形制成的若干扣部324扣住電子模塊300相對應的卡槽317上,使連接件320定位在電子單元310上。連接件320相對上述扣部324的另一側緣更設置若干勾部328,每一勾部328則勾住同樣呈中空開口的轉接環330開口內緣,以限制轉接環330在軸向方向上的位移。彈性定位部322可彈性地在連接件320圓弧表面上往復彈性移動,供維修人員目測檢視轉接環330轉動鎖固狀態。
[0067]如圖4及圖6所示,轉接環330外表面另開設有復數開孔334,彈性定位部322相對開孔334設置。當轉接環330旋轉時,限制轉接環330軸向方向上位移的上述勾部328并不會影響轉接環330的轉動。此外,當轉接環330旋轉時,彈性定位部322會從其中的一開孔334移動并卡合至鄰近或相應的開孔334。每一開孔334開設的位置是根據緊迫部124上導引槽126的旋轉距離而設計,例如90度角或60度角,視需要或設計而改變。
[0068]如圖8?圖11所示,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的電子模塊300是如何安裝于座體110。當維修人員在安裝電子模塊300時,首先將電子模塊300與座體110對位。也就是說,將電子單元310的每一導電端子312插接在座體110對應的插孔112中,以形成電性連接,如圖11所示。此時,轉接環300的滑塊332會落在對應的缺槽122內。當轉動轉接環330時,滑塊332會沿著導引槽126滑移并轉動一角度B,最后使電子模塊300定位于座體110上。
[0069]在如圖8及圖10所示的實施例中,導引槽126端部表面另具有凸部128,供與滑塊332卡固,使電子模塊300卡固于座體110上。在此所述的角度B較佳約為60度角,亦即緊迫部124(導引槽126)在承接環120所分布的角度約為60度。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實施例中,角度B亦可約為90度,亦即緊迫部124分布在承接環120圓弧的角度約為90度。因此由于旋緊的角度B很小,即便是一般消費者也可以不需任何工具,即可快速有效率地將電子模塊300組裝在座體110上。
[0070]如圖11所示,可以清楚的看出電子模塊300為發光二極管燈具。也就是說,電子模塊300的電子單元310內由導電端子312、發光二極管314、膠杯316、透鏡318及相關電路(圖未示)等零組件構成。相關零組件為習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0071]如圖12及圖13所示,當維修人員欲將電子模塊300拆離座體110時,首先轉動轉接環330,使轉接環330的滑塊332脫離導引槽126的凸部128,直到滑塊332滑移到承接環120的缺槽122 (即轉動角度B)。當轉接環330的滑塊332逐漸滑移到缺槽122最高處時,由于缺槽122的傾斜角A的作用下,使電子模塊300逐漸地在垂直方向上脫離座體110。如圖13所示,電子模塊300的導電端子312被承接環120在垂直的方向上推移出機殼本體102的座體110。最后再將整個電子模塊300的導電端子312脫離座體110的插孔112,即完成拆離的操作。
[0072]因此在拆離電子模塊300的操作上,旋轉轉接環330使電子模塊300脫離的角度B也很小,維修人員不需任何工具,即可快速有效率地將電子模塊300拆離座體110,進而避免損傷電子模塊300的導電端子312。
[0073]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機殼本體,設有一座體及連接該座體的一承接環,該承接環具有復數緊迫部及間隔形成各該緊迫部之間的復數個缺槽,每一該緊迫部外表面設有一導引槽;以及 一電子模塊,相對該承接環安置于該座體上,該電子模塊包含一電子單兀及套接在該電子單元的一轉接環,該轉接環的內壁具有對應該導引槽旋轉嵌合的一滑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該缺槽及該緊迫部等距地分布在該承接環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導引槽鄰接每一該缺槽并具有一傾斜角,該傾斜角方向是從遠離該機殼本體表面逐漸朝該機殼本體表面靠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缺槽包含該傾斜角,使該電子模塊的該滑塊對準該缺槽并進入該導引槽內。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導引槽端部表面另具有一凸部,該凸部與該滑塊卡固。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電子模塊更具有一連接件及一彈性定位部,該連接件供定位該電子模塊,該轉接環外表面另開設有復數個開孔,該彈性定位部相對該開孔設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轉接環的該滑塊對應該導引槽更旋轉嵌合一角度,該彈性定位部會從其中的一該開孔移動并卡合至鄰近或相應的另一該開孔。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角度為60度或90度。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座體內更設有復數個插孔,該電子單元更具有復數個導電端子,該導電端子與該插孔插接。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電子模塊包含發光二極管燈具、光耦合組件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其中一種。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器物更換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電子模塊為發光二極管燈具,該機殼本體在該電子模塊周圍更設置有復數個散熱鰭片。
【文檔編號】F21Y101/02GK204005790SQ201420418131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8日
【發明者】林暄智, 李峻丞 申請人:金瑞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林暄智, 李峻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