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led隧道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LED隧道燈,包括:LED單燈、反光器模塊和燈殼,所述LED單燈和反光器模塊固定于所述燈殼的內部,所述反光器模塊由多個反光器單元組成,所述反光器單元的側壁包圍LED單燈,所述反光器單元的底部開孔的中心與所述LED單燈的中心豎直對齊。本實用新型通過LED單燈與反光器的配合使其具有適合隧道照明的配光形式,合理控制了光線在墻壁及路面的分配和分布,有效避免了光線在隧道墻壁與頂部被浪費,隧道墻壁與頂部無明顯的亮斑,路面有較高的照度值及良好的照明視覺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LED隧道燈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LED隧道燈。
【背景技術】
[0002] 常見的隧道照明場景為:隧道內車道排列一般為2車道,有少數隧道為3車道,較 長的隧道一般分為入口段、過渡段1、過渡段2、過渡段3、基本段、出口段,各個隧道段的照 明要求不同,往往燈具布局也不同,尤其是燈具安裝間隔不同,一般基本段的燈具安裝間距 與燈具安裝高度比值為2至2. 5,而對于其他隧道段,此比值為0. 1至1. 5不等。隧道內燈 具一般安裝于兩側墻壁上距離地面5至6米的區域,燈具的安裝仰角為15度至30度,也有 隧道是將燈具安裝于隧道頂部。隧道照明對隧道內車道照明提出要求,同時也對襯砌照明 提出要求,襯砌可簡單定義為隧道兩側墻壁上從地面向上至距離地面2米高的墻面區域, 襯砌表面一般為反射率較高的材質,計算時一般取0. 6,路面的材質不同,反射率也不同,計 算時一般取〇. 1至〇. 3,隧道頂部反射率很低,計算時可取0。
[0003] C-平面系統是一種常用的測量并描述光源或燈具空間光強分布的坐標系統,該系 統可用于LED光源或燈具的光度測試中。在C-平面系統下測量并描述LED光源或燈具的 空間光強分布,光強分布一般通過配光曲線來描述;配光曲線是在極坐標系或直角坐標系 下,標出的某個配光平面上的各個角度所對應的光強值,并描繪出光強值隨角度變化的曲 線;人們一般著重分析C0-C180、C90-C270、C45-225等配光平面上的配光曲線;從配光曲線 圖上看,各個平面上的配光曲線可以是重合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定義配光曲線圖 中〇度角度線的右側的角度為正角度(用"+"表示)、〇度角度線的左側的角度為負角度(用 表示),那么每個平面上的配光曲線可以是對稱式的(相對于0度角度線左右對稱),也可 以是非對稱式的(相對于〇度角度線左右非對稱)。從配光曲線上可以讀出光束角的值,我 們定義某配光平面上配光曲線的光束角為:光束角=配光曲線上最大光強角度線逆時針旋 轉至50%最大光強的角度線時所轉過的角度值+最大光強角度線順時針旋轉至50%最大光 強的角度線時所轉過的角度值。為了表述方便,我們定義C0-180配光平面平行于街道行車 直線方向,C90-270配光平面垂直于街道行車直線方向;C90-270配光平面上正角度一側對 應實際中車道一側,負角度一側對應實際中路邊一側。
[0004] 因為隧道基本段的燈具間距較大,即實現均勻照明的難度較大,所以人們一般會 根據基本段設計符合要求的LED隧道燈的配光形式,此配光形式在用于其他隧道段時也可 以滿足各項照明均勻度的要求,同時通過調整隧道燈的光通量來達到各隧道段的照度和亮 度要求。對常見的隧道照明場景進行綜合考慮,較為合理的配光形式是:在C0-C180平面 上(對應道路行車方向上),其配光曲線為近似錐形,光束角為110度至130度;在C90-C270 平面上(對應道路寬度方向上),其配光曲線為近似錐形或近似橢圓形,光束角為70度至90 度。
[0005] 現有技術中的一種LED隧道燈是采用LED單燈直接作為光源,這樣得到的隧道燈 配光形式為:光束角約120度的配光或蝙蝠翼型配光;這兩種配光形式在隧道照明應用中, 要么無法滿足照明均勻度的要求,要么因光束角過大,而使得許多光線在隧道墻壁與頂部 被浪費,并使得隧道墻壁與頂部有明顯的亮斑,降低了照明光通量利用率,也造成了不良的 視覺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6]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LED隧道燈,通過LED單燈與反光 器的配合使其具有適合隧道照明的配光形式,有較高的照度值及良好的照明視覺效果。
[0007]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8] -種LED隧道燈,其特征在于:包括:LED單燈、反光器模塊和燈殼,所述LED單燈 和反光器模塊固定于所述燈殼的內部,所述反光器模塊由多個反光器單元組成,所述反光 器單元的側壁包圍LED單燈,所述反光器單元的底部開孔的中心與所述LED單燈的中心堅 直對齊。
[0009] 進一步地,所述LED隧道燈還包括散熱板及燈板,所述燈板上固定有多個LED單 燈,所述燈板固定于所述燈殼的內部,所述散熱板固定于所述燈殼的背面。
[0010] 進一步地,所述LED隧道燈還包括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固定于所述散熱板的 背面。
[0011] 進一步地,所述LED隧道燈還包括驅動電源,所述驅動電源固定于所述散熱板的 背面。
[0012] 進一步地,所述反光器單元是側壁閉合的腔體。
[0013] 進一步地,所述反光器模塊的表面處理為鏡面反射面,或漫反射面,或帶有一定鏡 面度的混合反射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三維圖;
[0015]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前側視圖;
[0016]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右側視圖;
[0017]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底視圖;
[0018]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上視圖;
[0019]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局部放大視圖;
[0020]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配光曲線圖;
[0021]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部件爆炸圖。
[0022] 圖中不出了 :1-LED單燈,2-反光器模塊,21-反光器單兀,3-燈殼,4一安裝支 架,5-驅動電源,6-散熱板,7-燈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3] 參考圖1、圖2、圖3、圖4、圖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 三維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前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 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右側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底視 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上視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LED隧道燈包括:LED單燈1、反光器模塊2、燈殼3,其中LED單燈1和 反光器模塊2固定于燈殼3內部,還包括安裝支架4和驅動電源5。
[0024] 參考圖5、圖6,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上視圖,圖6為本 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局部放大視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反光器模塊2由多 個反光器單元21組成,反光器單元21是側壁閉合的腔體,反光器單元21的側壁包圍LED 單燈1,反光器單元21的底部開孔的中心與LED單燈1的中心堅直對齊;所述反光器模塊2 的表面處理為鏡面反射面,或漫反射面,或帶有一定鏡面度的混合反射面。
[0025] 參考圖8,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部件爆炸圖;從圖中可以 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LED隧道燈還包括散熱板6和燈板7,燈板7上固定 有多個LED單燈。安裝時,反光器模塊2中的反光器單元分別與燈板7中的LED單燈一一 對應。燈板7固定于燈殼3的內部,散熱板6固定于燈殼3的背面,安裝支架4固定于散熱 板6的背面,驅動電源5固定于散熱板6的背面。圖中各部件的順序從下到上依次為:燈殼 3、反光器模塊2、燈板7、散熱板6、驅動電源5和安裝支架4。
[0026] 參考圖7,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配光曲線圖;從圖中可 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的配光形式為:在C0-C180平面上,其配光 曲線為近似錐形,光束角為110度至130度;在C90-C270平面上,其配光曲線為近似錐形或 近似橢圓形,光束角為70度至90度。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隧道燈具有適合隧 道照明的配光形式,合理控制了光線在墻壁及路面的分配和分布,有效避免了光線在隧道 墻壁與頂部被浪費,隧道墻壁與頂部無明顯的亮斑,路面有較高的照度值及良好的照明視 覺效果。
【權利要求】
1. 一種LED隧道燈,其特征在于:包括:LED單燈、反光器模塊和燈殼,所述LED單燈和 反光器模塊固定于所述燈殼的內部,所述反光器模塊由多個反光器單元組成,所述反光器 單元的側壁包圍LED單燈,所述反光器單元的底部開孔的中心與所述LED單燈的中心堅直 對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ED隧道燈,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隧道燈還包括散熱 板及燈板,所述燈板上固定有多個LED單燈,所述燈板固定于所述燈殼的內部,所述散熱板 固定于所述燈殼的背面。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LED隧道燈,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隧道燈還包括安裝 支架,所述安裝支架固定于所述散熱板的背面。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LED隧道燈,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隧道燈還包括驅動 電源,所述驅動電源固定于所述散熱板的背面。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ED隧道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器單元是側壁閉合 的腔體。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ED隧道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器模塊的表面處理 為鏡面反射面,或漫反射面,或帶有一定鏡面度的混合反射面。
【文檔編號】F21Y101/02GK203848085SQ201420074833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0日
【發明者】王丁民, 王慧東, 劉凱 申請人:中微光電子(濰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