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屬于顯示【技術領域】,其可解決現有的導光板邊緣部暗區問題不能有效改善從而導致背光模組出射光亮度不均勻的問題。本發明的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和多個光源,所述導光板包括光入射面、所述多個光源與所述導光板的光入射面相對設置,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散光單元,所述散光單元用于將所述多個光源的光線發散后射向導光板。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組。本發明的背光模組的出射光亮度更為均勻。
【專利說明】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液晶顯示器以其優良的品質而獲廣泛應用,但由于液晶本身不發光,需要背光模組提供圖像顯示所需要的亮光。為使從各個角度都具有較佳的觀看效果,液晶顯示屏需要滿足亮度均一性的要求,由此要求背光模組的出射光的亮度必須均勻。
[0003]側入式背光模組已經成為背光模組設計的主流。然而,對于側入式背光模組,如圖1所示,燈條2上具有多個點光源,比如LED (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燈3 (近似于點光源),相鄰的LED燈3之間的間距為A,LED燈發光面到導光板I的光入射面12的距離為B,由于LED燈3具有一定的發光角度α,這樣就導致在導光板邊緣部11產生燈條的發射光未覆蓋的區域4,即暗區(hot spot,又稱螢火蟲現象),暗區的亮度較弱,從而導致背光模組的出射光亮度不均勻。一般地,如果A越大,B越小,背光模組的出射光亮度不均勻的現象就越突出。[0004]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隨著LED燈的光效和功率的不斷提升,單個導光板所需的LED燈數量不斷減少,燈間距A將不斷增大,使得暗區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既不利于背光模組的窄邊框化,同時也對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帶來不良影響。另外,若不能有效解決暗區的亮度問題,則不能導入更大光效和功率的LED燈,進而也不利于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包括,針對現有的導光板邊緣部暗區問題不能有效改善從而導致背光模組出射光亮度不均勻的問題,提供一種出射光亮度較為均勻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0006]解決本發明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和多個光源,所述導光板包括光入射面、所述多個光源與所述導光板的光入射面相對設置,其中,
[0007]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散光單元,所述散光單元用于將光源的光線發散后射向導光板。
[0008]本發明的背光模組包括散光單元,散光單元把進入到其中的光線進行發散,這樣光源的光線經過散光單元發散后變得更為均勻,能夠照射到導光板的邊緣部的所有區域,導光板邊緣部不再有暗區形成,從而使得導光板的邊緣部的出射光更為均勻。
[0009]優選的是,所述散光單元為透明的散光條,所述散光條設于導光板的光入射面與光源之間,所述散光條中設有散射粒子,用于發散進入到散光條中的光線。
[0010]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散光條為圓柱形。
[0011]優選的是,所述散光單元靠近所述光源的一側外設有反射組件,所述反射組件用于將從散光單元射出的光線反射回散光單元。[0012]優選的是,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導光單元,所述導光單元用于將光源發出的光線導入到所述散光單元中。
[0013]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導光單元包括多個透明的導光條,每個所述導光條一端設于光源的出光面處,另一端連接散光單元。
[0014]進一步優選的是,每個所述光源出光面的不同位置至少連接有兩個導光條,且各導光條連接到散光單元的不同位置。
[0015]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導光條的外表面設有反射材料。
[0016]更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反射材料為金屬銀。
[0017]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導光條與散光單元的結合部設有用于將光源發出的光線進行散射的微結構,所述微結構由多個凸起或凹陷構成。
[0018]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導光條與光源之間設有集光單元,用于匯聚光源發出的光線并使其射入導光條。
[0019]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集光單元為反光錐筒,所述反光錐筒直徑較大的一端連接光源出光面,直徑較小的一端與所述導光條的一端連接。
[0020]解決本發明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
[0021]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組,由于背光模組的出射光亮度較為均勻,因此,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現有技術中導光板的暗區形成示意圖;
[0023]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背光模組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0025]圖4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背光模組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0026]圖5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背光模組的第四種結構示意圖;
[0027]圖6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導光條中光的全反射示意圖;
[0028]圖7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導光條中光線的傳播路徑示意圖;
[0029]圖8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導光條不同位置的光線傳播路徑的示意圖。
[0030]其中附圖標記為:1、導光板;11、導光板邊緣部;12、光入射面;2、燈條;3、LED燈;
4、燈條的發射光未覆蓋的區域;5、散光條;6、導光條;7、反光錐筒。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32]實施例1:
[0033]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如圖2至8所示,其包括導光板I和多個用于發光的光源,光源可以采用LED燈3,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光源。本實施例中光源以LED燈3為例進行描述。其中,導光板I包括光入射面12、多個LED燈3與導光板I的光入射面12相對設置,也即多個LED燈3設于導光板I的光入射面12外,多個LED燈3排成一直線。
[0034]本實施例中的背光模組還包括散光單元,散光單元用于將多個LED燈3發出的光線發散后射向導光板1,發散后的光線射向導光板1,在導光板I中經過多次反射最終以面光源的形式射出。
[0035]優選的,散光單兀為透明的散光條5,散光條5設于導光板I的光入射面12與LED燈3之間,散光條5與各LED燈3靠近設置較佳。散光條5中設有散射粒子,其可以發散進入到散光條5中的光線,從而使得從散光條5中射出的光線更為均勻。
[0036]為了進一步的使得光線經過散光條5后散射的更加均勻,從而優選的,本實施例中的散光條5為圓柱形。顯然,散光條5也可以為其他形狀,比如長方體等形狀。
[0037]光線在散光條5中與散射粒子碰撞將向四周發散。部分光線不會進入導光板I,而是會向LED燈3所在方向返回。優選的,在散光條5靠近LED燈3的一側設置反射組件(附圖未示出),所述反射組件用于將從散光條5射出的光線(未射向導光板I的光線)反射回散光條5 (當然該反射組件不能阻擋LED燈3的光進入散光條5),以提高光線的利用率。
[0038]反光組件可以選用高反射材料(比如金屬銀、鋁)做成反光板。反光板的形狀不局限于矩形,也可以是弧形,反光板設在散光條5遠離導光板I的一側之外。至于在結構形式方面,反光組件可以與LED燈3形成為一體結構,也可以貼附在散光條5靠近LED燈3的一側表面上。
[0039]優選的,本實施例中的背光模組還包括導光單元,導光單元用于將LED燈3的光線導入到散光條5中。
[0040]進一步優選的,導光單兀包括多個透明的導光條6,每個導光條6 —端設于LED燈3的出光面處,另一端連接散光條5。其中,LED燈3與導光條6的連接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容納LED燈3的基座與導光條6可以使用同種樹脂材料(但不局限于樹脂,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將容納LED燈3的基座與導光條6進行一體化成型(成型方式可以是精密注塑的方式)。而導光條6與散光條5的連接可以采用在兩者的連接部熔合為一體的方式。
[0041]導光單元所以選用導光條6,是因為光線在導光條6內部以全反射的方式進行傳播,導光條6的光源利用率高,反射率可達92%-95%。如圖6所示,光線在導光條6中傳播時,由于導光條6的折射率nl比空氣的折射率n2大,所以光在P點和Q點會產生全反射。圖7示出了光在導光條6中的傳播路徑。
[0042]導光條6可以旋轉彎曲重疊,從而可以改變導光角度和導光條6的長度。這樣,連接在LED燈3與散光條5之間的導光條6可以按照實際情況進行靈活排布,并且LED燈3的發光面也可以進行靈活設計,如圖2所示,比如LED燈3的發光面可以為與導光板I的光入射面12平行且相對的面(正面),如圖3所示,也可以用LED燈3的垂直于光入射面12的側面作為發光面,此種情形下,LED燈3發出的光線可從側面經導光條6進入散光條5,也即導光條6可以優選地排布在與LED燈3所在的平面內(設置在LED燈3厚度方向上),故LED燈3的正面可與散光條5接觸,從而LED燈3與導光板I光入射面12的距離僅取決于散光條5的寬度,有利于進一步減小背光模組的邊框寬度。
[0043]更進一步優選的,如圖2所示,每個LED燈3出光面的不同位置至少連接兩個導光條6,并且上述各導光條6也連接到散光條5的不同位置。這樣,可以使LED燈3的光線更分散地進入到散光條5中,提高光源的利用率。
[0044]進一步優選的,導光條6的外表面設有反射材料。更進一步優選的,反射材料為金屬銀,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反射性材料,例如金屬鋁等。
[0045]如圖8所示,在導光條6靠近LED燈3的入光部位會有部分光線因其入射角Ψ小于發生全發射的臨界入射角而無法進行全反射,即同時發生光的折射和反射(比如圖8中的光線3),對此部分光線需要在導光條6靠近LED燈3的入光部位的外側表面附加反射膜材,當然也可以對導光條6整體性地附加反射膜材。反射膜材可以選用對光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比如金屬銀等材料,反射膜材可以通過貼在導光條6表面也可以鍍在導光條6表面。這樣,可以使導光條6靠近LED燈3的入光部的光線以反射的方式重新進入導光條6中,提高光線的利用率。
[0046]優選的,針對上述導光條6靠近LED燈3的入光部位無法進行全反射的光線(如圖8中的光線3所示),也可以在導光單元與LED燈3之間設置用于匯聚LED燈3發出的光線并使其射入導光條6的集光單元。其中,集光單元優選為反光錐筒7,反光錐筒7直徑較大的一端連接LED燈3出光面,直徑較小的一端與導光條6的一端連接。在導光單兀與LED燈3之間設有反光錐筒7后,從LED射出的光線會被反光錐筒7反射后進入導光條6,此時可以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使得光線以更集中的方式進入導光條6中,減少光線在導光條6中的傳播路程,提高光線的利用效率。同時,反光錐筒7直徑較大的一端連接LED燈3出光面,故可集中更多的光線進入。
[0047]優選的,對于本實施例中的背光模組,導光條6與散光條5的結合部設有用于將LED燈3發出的光線進行散射的微結構,所述微結構由多個凸起或凹陷構成,凸起或凹陷的形狀可以是半圓形、圓錐形或方錐形等形狀,微結構的材料可以采用透光性較好的材料,如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這樣,LED燈3的光線將以更加均勻的方式進入散光條5中,進而使從散光條5中出射的光線也更為均勻。
[0048]能夠理解的是,導光單元也可以選用其他具有光線高反射率的導光元件,比如導光管等,LED燈3發出的光線在導光管內經過多次反射后進入散光條5中,經過散光條5散射后光線射向導光板I。
[0049]在本實施例中,散光條5可以使用與導光板I相同的材料,也可以米用導光板I材料不同的材料。制作時,將散光條5與導光板I制作成為一體,其結構如圖4所示,以此進一步減小背光模組的邊框寬度。
[0050]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包括散光條5,散光條5把進入到其中的LED燈3的光線進行發散。這樣LED燈3的光線經過散光條5發散后變得更為均勻,能夠照射到導光板I的邊緣部的所有區域,導光板I邊緣部不再有暗區形成,從而使得導光板I的邊緣部出射光更為均勻,進而可以改善背光模組的入光部(導光板I靠近光源的邊緣)的出光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實現背光模組的窄邊框化設計。
[0051]實施例2:
[005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括實施例1中的背光模組,當然還包括如陣列基板、彩膜基板等其他已知的結構,在此,不再詳細描述。
[0053]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組,由于背光模組的出射光亮度較為均勻,因此,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0054]本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可以為液晶顯示裝置,另外,還可以為:電子紙、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
[0055]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說明本發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對于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和改進,這些變型和改進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和多個光源,所述導光板包括光入射面、所述多個光源與所述導光板的光入射面相對設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散光單元,所述散光單元用于將光源的光線發散后射向導光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單元為透明的散光條,所述散光條設于導光板的光入射面與光源之間,所述散光條中設有散射粒子,用于發散進入到散光條中的光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條為圓柱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單元靠近所述光源的一側外設有反射組件,所述反射組件用于將從散光單元射出的光線反射回散光單元。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導光單元,所述導光單元用于將光源發出的光線導入到所述散光單元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單元包括多個透明的導光條,每個所述導光條一端設于光源的出光面處,另一端連接散光單元。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光源出光面的不同位置至少連接有兩個導光條,且各導光條連接到散光單元的不同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條的外表面設有反射材料。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材料為金屬銀。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條與散光單元的結合部設有用于將光源發出的光線進行散射的微結構,所述微結構由多個凸起或凹陷構成。
11.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條與光源之間設有集光單元,用于匯聚光源發出的光線并使其射入導光條。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光單元為反光錐筒,所述反光錐筒直徑較大的一端連接光源出光面,直徑較小的一端與所述導光條的一端連接。
13.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裝置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
【文檔編號】F21V13/00GK103925522SQ201410124135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8日
【發明者】潘建偉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