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動調節背光源的液晶電視及其背光模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聯動調節背光源的液晶電視及其背光模組,背光模組,包括:面殼、膠框、液晶屏、導光板、散熱板、背光源以及背板。所述導光板具有入光面,且該入光面與膠框之間在縱向方向上具有預留空間。所述散熱板置于導光板的后方并固定在導光板上。所述背光源固定在散熱板上并置于預留空間內以將發射的光投射向導光板的入光面。由于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通過縱向方向上的預留空間以釋放導光板的伸縮量,從而避免導光板的自身扭曲變形或擠壓液晶屏,并且通過背光源固定在散熱板上以及散熱板固定在導光板上而實現背光源與導光板的聯動,從而保證導光板的入光面與背光源之間的間距不變,進而確保了背光模組顯示畫面品質的恒定。
【專利說明】聯動調節背光源的液晶電視及其背光模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電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聯動調節背光源的液晶電視及其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輕薄、美觀、外觀時尚的電子產品更受消費者的青睞。液晶電視也隨之朝著輕薄、美觀、低能耗、低輻射的方向發展,而LED背光源因其具有輕薄化、低能耗等特點而成為液晶電視背光源的主流。
[0003]目前LED背光源的入光方式可分為直下式入光和側入式入光,側入式入光相較直下式入光更能實現液晶電視的輕薄化。
[0004]側入式入光又可分為長邊入光和短邊入光,然而由于長邊入光的LED背光源無法用于掃描模式3D屏,因此其具有一定局限性。短邊入光又分為單短邊入光和雙短邊入光兩種,其均可在3D屏在閃爍、掃描模式下使用,因此短邊入光的LED背光源更具通用性。
[0005]然而若光程太長,導光板無法將光均勻化,難以保證顯示畫面亮度均勻,所以單短邊難以在大尺寸屏幕液晶電視中使用。故,一般大尺寸3D掃描模式液晶電視通常采用雙短邊入光方式的LED背光源。
[0006]目前雙短邊入光方式的液晶電視通常是將攜帶有LED背光源的散熱板與背板剛性連接,導光板的入光面與LED背光源的距離需控制在小間隙之內,由于導光板的膨脹收縮系數相較背板膨脹收縮系數大得多,這造成導光板在受溫度和濕度影響時膨脹后無足夠釋放空間,因此造成導光板自身變形、擠壓液晶屏變形或導光板入光端與LED背光源的間距發生變動等,從而造成畫面顯示不良。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液晶電視及其背光模組,旨在解決導光板自身扭曲變形或擠壓液晶屏并提高顯示畫面品質的技術問題。
[0008]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包括具有框體的面殼、抵接在框體上的膠框、抵接在膠框上的液晶屏、置于液晶屏的后方的導光板、置于導光板的后方并固定在導光板上的散熱板、背光源以及置于散熱板的后方并與面殼固定在一起的背板。該導光板具有入光面,且該入光面與膠框之間在縱向方向上具有預留空間,背光源固定在散熱板上并置于預留空間內以將發射的光投射向導光板的入光面。
[0009]優選地,所述散熱板具有呈板狀的散熱片以及從散熱片邊沿垂直彎折延伸出的呈長條狀的固定架,散熱片置于導光板的后方并固定在導光板上,固定架伸入預留空間,所述背光源固定在散熱板的固定架上。
[0010]優選地,所述導光板的上下側沿上開設有凹槽,所述散熱片上凸設有卡在凹槽內的卡柱。
[0011]優選地,所述背光源固定在固定架之朝向導光板的入光面的一側。[0012]優選地,所述背光源為LED線陣。
[0013]優選地,所述面殼的框體呈臺階狀,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液晶屏的前表面邊沿固定在第一固定部上。
[0014]優選地,所述膠框具有連接部以及從連接部兩端分別反向延伸的第一框部和第二框部,第一框部抵接在液晶屏的后表面邊沿;第二框部抵接在面殼的第二固定部上,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與膠框的連接部之間形成所述預留空間,所述背板抵接第二框部。
[0015]相應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液晶電視,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
[0016]由于本實用新型液晶電視及其背光模組的導光板的入光面與膠框之間在縱向方向上具有預留空間,因此在導光板發生膨脹和收縮時,導光板可在預留空間內縱向伸縮,以隨時釋放導光板的伸縮量,從而避免導光板的自身扭曲變形或擠壓液晶屏,而且由于背光源固定在散熱板上以及散熱板固定在導光板上,因此,導光板在預留空間內縱向伸縮,導光板會帶動散熱板聯動,而散熱板會帶動背光源在預留空間內縱向移動,從而保證導光板的入光面與背光源之間的間距不變,進而確保了液晶電視顯示畫面品質的恒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主視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后視圖;
[0019]圖3為圖1所示背光模組的剖視圖
[0020]圖4為散熱板的主視圖;
[0021]圖5為圖4所示散熱板的局部視圖;
[0022]圖6為散熱板固定在導光板上的后視圖;
[0023]圖7為散熱板固定在導光板上的局部立體組合。
[0024]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
[0025]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晶電視,參照圖1至圖3,其揭示了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一優選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該背光模組包括面殼10、液晶屏20、膠框30、背光膜片40、導光板50、散熱板60、背光源70以及背板80。
[0027]請參閱圖3,面殼10具有框體11,該框體11呈臺階狀,其具有第一固定部12和第二固定部13。液晶屏20的前表面邊沿固定在第一固定部12上。
[0028]膠框30具有連接部31以及從連接部兩端分別反向延伸的第一框部32和第二框部33。第一框部32抵接在液晶屏20的后表面邊沿。第二框部33抵接在面殼10的第二固定部13上。
[0029]背光膜片40貼合在導光板50的前表面。背光膜片40與導光板50貼合后抵壓在膠框30的第一框部32上。導光板50的上下側沿開設有凹槽51,導光板50的左右側沿形成入光面52,該入光面52與膠框30的連接部31之間間隔預定的距離,從而入光面52和連接部31之間在縱向方向上具有預留空間53。[0030]請參閱圖3至圖7,散熱板60具有呈板狀的散熱片61以及從散熱片61邊沿垂直彎折延伸出的呈長條狀的固定架62。散熱片62上凸出有卡柱63。散熱片61置于導光板50的后方,且卡柱63卡在導光板50的凹槽51內。固定架62置于入光面52和連接部31之間的預留空間53內。
[0031]請參閱圖3,背光源70為LED線陣,該背光源70固定在固定架62之朝向導光板50的入光面的一側,以將背光源70發出的光從導光板50的入光面52投射入導光板50,從而使背光源70發出的光經過導光板50和背光膜片40的均勻化后投射到液晶屏20上。
[0032]背板80置于散熱板60的后方,且該背板80抵接在膠框30的第二框部33上并通過螺釘而與面殼10固定在一起,從而背板80和面殼10之間圍城一容納空間,用于容納液晶屏20、膠框30、背光膜片40、導光板50、散熱板60、背光源70。
[0033]由于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導光板50的入光面52和膠框30的連接部31之間在縱向方向上具有預留空間53,因此在導光板50發生膨脹和收縮時,導光板50可在預留空間53內縱向伸縮,以隨時釋放導光板50的伸縮量,從而避免導光板50的自身扭曲變形或擠壓液晶屏20,而且由于背光源70固定在散熱板60的固定架62上以及散熱板60與導光板50通過卡柱63和凹槽51卡合而將固定在一起,因此,導光板50在預留空間53內縱向伸縮時,導光板50會帶動散熱板60聯動,而散熱板60會帶動背光源70在預留空間53內縱向移動,從而保證導光板50的入光面52與背光源70之間的間距不變,進而確保了液晶電視顯示畫面品質的恒定。
[003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液晶電腦,包括上面所述的液晶模組,此處不再單獨描述。
[0035]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具有框體的面殼、抵接在框體上的膠框、抵接在膠框上的液晶屏、置于液晶屏的后方的導光板、置于導光板的后方并固定在導光板上的散熱板、背光源以及置于散熱板的后方并與面殼固定在一起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板具有入光面,且該入光面與膠框之間在縱向方向上具有預留空間,背光源固定在散熱板上并置于預留空間內以將發射的光投射向導光板的入光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板具有呈板狀的散熱片以及從散熱片邊沿垂直彎折延伸出的呈長條狀的固定架,散熱片置于導光板的后方并固定在導光板上,固定架伸入預留空間,所述背光源固定在散熱板的固定架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的上下側沿上開設有凹槽,所述散熱片上凸設有卡在凹槽內的卡柱。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固定在固定架之朝向導光板的入光面的一側。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為LED線陣。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殼的框體呈臺階狀,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液晶屏的前表面邊沿固定在第一固定部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膠框具有連接部以及從連接部兩端分別反向延伸的第一框部和第二框部,第一框部抵接在液晶屏的后表面邊沿;第二框部抵接在面殼的第二固定部上,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與膠框的連接部之間形成所述預留空間,所述背板抵接第二框部。
8.一種液晶電視,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
【文檔編號】F21V8/00GK203519977SQ201320650938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1日
【發明者】饒春利, 黃泰, 李想, 劉亞東 申請人: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