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包含一導光板、一背板、一光反射片與一燈條。導光板的一面具有一展光凹槽。背板具有一第一貫孔。光反射片夾合于導光板的另一面與背板之間,且光反射片具有一第二貫孔,第二貫孔與第一貫孔彼此相疊合,且皆與展光凹槽對齊。燈條包含一電路板與一發光元件。電路板疊設于背板相對光反射片的一側。發光元件固設于電路板上,至少伸入第一貫孔內,并朝導光板發光。彌補了現有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的背板具有放置燈條的凹溝而導致各個凹溝的深度不一致、無法與導光板保持理想的貼合度的缺陷,有效地提升發光元件與導光板間的間距大小的一致性,進而有助一致化發光元件與導光板間的貼合度。
【專利說明】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源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燈具的制作上會先在一背板上制作出多個凹溝,再在各凹溝內放置一燈條。如此,燈條上的各個發光元件便可朝向背板上方的導光板發光。
[0003]然而,由于在金屬背板上沖床(Punch)多個凹溝時,各個凹溝的深度難免會有公差,也就是,背板上其中兩個凹溝可能會具有不完全一致的深度,導致各個發光元件在凹溝內與導光板的間距無法一致,進而無法與導光板保持理想的貼合度。
[0004]此外,若發光元件所產生的熱能過高時,可能將背板上無法耐熱的貼附物軟化,進而垂入凹溝內造成發光性能與散熱性能的衰退。
[0005]因此,如何研發出一種解決方案,同時改善上述所帶來的缺失及不便,實在是相關業者目前刻不容緩的一重要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的背板具有放置燈條的凹溝而導致各個凹溝的深度不一致、無法與導光板保持理想的貼合度的缺陷,提供一種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
[0007]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8]一種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包含一導光板、一背板、一光反射片與一燈條。導光板包含相對的第一面與第二面,第一面具有至少一個展光凹槽。背板具有至少一個第一貫孔。光反射片夾合于導光板的第二面與背板之間,且光反射片具有至少一個第二貫孔。第二貫孔與第一貫孔彼此相疊合,且第二貫孔與第一貫孔皆與展光凹槽對齊。燈條包含一電路板與至少一個發光元件。電路板疊設于背板相對光反射片的一側。發光元件固設于電路板上,至少伸入第一貫孔內,并朝導光板發光。
[0009]較佳地,該發光元件伸入該第一貫孔與該第二貫孔,并貼合于該導光板的該第二面上。
[0010]較佳地,背板為一金屬板。
[0011 ] 較佳地,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一散熱膠層。散熱膠層涂布于發光元件周邊,且熱連接背板與電路板。
[0012]較佳地,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一燈罩。燈罩周邊套設于背板上,并覆蓋導光板。
[0013]較佳地,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多個擴散粒子,這些擴散粒子均勻摻雜于燈罩中。
[0014]較佳地,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至少一遮光圖案層,遮光圖案層重疊于展光凹槽上。[0015]較佳地,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一棱鏡片。棱鏡片位于遮光圖案層上,壓合遮光圖案層使遮光圖案平貼導光板。
[0016]較佳地,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復數個透明螺絲組。這些透明螺絲組,穿設棱鏡片,以結合背板。
[0017]較佳地,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一液晶顯示面板。液晶顯示面板疊合于導光板的第一面上。
[0018]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
[0019]1.由于背板不具用以放置燈條的凹溝,且燈條貼合于背板的側面,可有效地提升發光元件與導光板間的間距大小的一致性,進而有助一致化發光元件與導光板間的貼合度。
[0020]2.由于背板不具用以放置燈條的凹溝,且背板的正面可完整支撐光反射片,不需要額外提供支撐結構,以避免光反射片因受熱軟化而垂入凹溝的問題發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的主視圖。
[0022]圖2為圖1的分解圖。
[0023]圖3為圖1沿3-3的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的剖視圖,其剖面位置與圖3相同。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的剖視圖,其剖面位置與圖3相同。
[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的剖視圖,其剖面位置與圖3相同。
[0026]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的剖視圖,其剖面位置與圖3相同。
[0027]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的剖視圖,其剖面位置與圖3相同。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100、101、102、103、104、105 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
[0030]200 導光板
[0031]210 第一面
[0032]220 第二面
[0033]230 展光凹槽
[0034]231 尖端底部
[0035]232 圓錐形內壁
[0036]300 光反射片
[0037]310 第二貫孔
[0038]400 背板
[0039]400E周圍邊緣
[0040]410 第三面[0041]420第四面
[0042]430第一貫孔
[0043]500燈條
[0044]510電路板
[0045]520、521發光元件元件
[0046]530散熱膠層
[0047]600遮光圖案層
[0048]610透光膜
[0049]620遮光圖案
[0050]700棱鏡片
[0051]800燈罩
[0052]810擴散粒子
[0053]820卡固 勾爪
[0054]830本體
[0055]900液晶顯示面板
[0056]D間距
[0057]L光線
[0058]P正投影
[0059]B透明螺絲組
【具體實施方式】
[0060]下面舉個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來更清楚完整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61]實施例1
[006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0的主視圖。圖2為圖1的分解圖。請參照圖1與圖2,本實施例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0包含一導光板200、一光反射片300、一背板400與至少一燈條500。
[0063]導光板200包含相對配置的第一面210與第二面220,第一面210具有多個展光凹槽230,這些展光凹槽230間隔地排列于導光板200的第一面210上。背板400包含多個第一貫孔430與相對配置的第三面410與第四面420。這些第一貫孔430分別接通背板400的第三面410與第四面420。光反射片300夾合于導光板200的第二面220與背板400的第三面410之間。光反射片300還具有多個第二貫孔310。這些第二貫孔310與第一貫孔430彼此相疊合,且第二貫孔310與第一貫孔430皆與展光凹槽230對準。燈條500包含一電路板510與至少一個發光兀件520。電路板510疊設于背板400的第四面420,且發光兀件520固設于電路板510上,至少伸入第一貫孔430內,并朝導光板200發光。
[0064]圖3為圖1沿3-3的剖視圖。如圖3所示,如此,由于本實用新型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0的設計中,背板400已不需用以放置燈條500的凹溝,不會有不同凹溝深度不一致的問題。此外,因為本新型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0的背板400的第四面420大致齊平,當電路板510貼合于背板400的第四面420時,可讓這些發光元件520與導光板200的間距D大致相同,有助發光元件520與導光板200間的貼合度一致化。又因為背板400不需設置用以放置燈條500的凹溝,背板400的第三面410可完整支撐光反射片300,不需要額外提供支撐結構,以避免光反射片300因受熱軟化而垂入凹溝的問題發生。
[0065]具體來說,如圖2所示,導光板200的這些展光凹槽230中,每一個展光凹槽230例如為一圓錐形凹部,包含一尖端底部231與一圓錐形內壁232。圓錐形內壁232連接尖端底部231與第一面210,且完整地圍繞尖端底部231。如圖1所示,若俯視導光板200的第一面210時,每一個展光凹槽230于第一面210上呈圓形,且展光凹槽230的尖端底部231即為圓心點。
[0066]如圖2所示,由于展光凹槽230的尖端底部231 —正投影P通過對應的第二貫孔310與第一貫孔430而落于發光元件520上,所以展光凹槽230對準第二貫孔310及第一貫孔 430。
[0067]因此,如圖3所示,當發光元件520的光線L抵達這個圓錐形內壁232時,發光元件520的光線L會被反射成水平方向運動,而與第一面210平行,最終被第一面210上的光學微結構(pattern)引導出來,藉以成為均勻出光面。
[0068]然而,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其他限制或需要彈性選擇采用其他結構的展光凹槽。
[0069]此外,本實用新型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0的背板400不限其材料、種類或形式,背板400例如可為塑料、陶瓷或金屬(如鋁板或鍍鋅鋼板)材質的板體。只要具有高光反射性,光反射片300不限其材料、種類或形式,例如光反射片300可為光反射塑料片、光反射圖案或光反射物涂(鍍)層。電路板510不限其材料、種類或形式,可例如為印刷電路板510或軟性電路板510。發光元件520可例如為發光二極管。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其他限制或需要彈性選擇采用其他材料、種類或形式的背板、光反射片、電路板與發光元件。
[0070]如圖3所示,由于背板400的厚度限制與發光元件520的高度限制,發光元件520只能從第一貫孔430內朝導光板200的展光凹槽230發光,無法貼合至導光板200的表面,因而降低了這些發光元件520與導光板200的貼合度,無法有效地提升發光元件520作用至導光板200的發光效能。
[0071]實施例2
[0072]如圖4所示,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1的剖視圖,其剖面位置與第3圖相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1與實施例1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0大致相同,其差異處為發光元件521穿過第一貫孔430與第二貫孔310,并貼合于導光板200的第二面220上。如此,當所有或大部分的發光元件521皆貼合于導光板200的第二面220上,使得發光元件521的所有光線都可進入導光板200內,以便充分被導光板200利用。
[0073]實施例3
[0074]為了避免燈條500脫離背板400而導致發光元件521脫離第一貫孔430,而無法依附至導光板200的表面,如圖5所示,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2的剖視圖,其剖面位置與圖3相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2與實施例2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1大致相同,其差異處為,燈條500通過一散熱膠層530固定于背板400上。散熱膠層530介于背板400的第四面420與電路板510之間,且涂布于發光元件521周邊,以熱連接背板400與電路板510。
[0075]如此,透過散熱膠層530的使用,不僅燈條500可穩固地結合于背板400上,發光元件521所產生的熱能更可通過散熱膠層530被快速地引導至背板400上,進而提高散熱效能,延長燈條500的使用壽命。
[0076]實施例4
[0077]如圖6所示,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3的剖視圖,其剖面位置與圖3相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3與實施例2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1大致相同,其差異處為,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3還包含一遮光圖案層600 與一棱鏡片 700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BEF)。遮光圖案層 600 上包含一透光膜610與多個遮光圖案620,這些遮光圖案620間隔地位于透光膜610上。每一遮光圖案620恰重疊于其中一展光凹槽230上方,以阻擋從各展光凹槽230內所竄出的亮光,可避免導光板200第一面210的出光不均勻。棱鏡片700位于遮光圖案層600相對導光板200的一側,將遮光圖案層600壓合至導光板200的第一面210,使得遮光圖案層600平貼于棱鏡片700與導光板200之間。
[0078]這些遮光圖案620可以為印刷或貼附的方式制作于透光膜610上,然而,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其他限制或需要彈性選擇其他方式于透光膜610上制作遮光圖案620。
[0079]此外,本實施例的一選項中,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3可通過復數個透明螺絲組B穿設于棱鏡片700與背板400上,使得棱鏡片700因此可結合于背板400上。此外,因為透明螺絲組B可透光,透明螺絲組B不會遮蔽導光板200的第一面210所產生的光。
[0080]實施例5
[0081]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4的剖視圖,其剖面位置與圖3相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4與實施例2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1大致相同,只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4可以為一燈具。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4還包含一燈罩800。燈罩800周邊套設于背板400上,并覆蓋導光板200。具體來說,燈罩800周邊具有多個卡固勾爪820,這些卡固勾爪820可卡固于背板400的周圍邊緣400E,使得燈罩800可固定于背板400上。
[0082]然而,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其他限制或需要彈性選擇其他方式將燈罩800固定于背板400上。
[0083]此外,本實施例的一選項中,燈罩800包含一本體830與多個擴散粒子810。擴散粒子810更均勻摻雜于本體830內。所以除了可防止灰塵覆蓋至導光板200上,通過這些擴散粒子810,燈罩800還可以將導光板200的光線均勻擴散。燈罩800的本體830不限其材質種類,例如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PMMA)等透明材料。然而,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其他限制或需要彈性選擇其他透明材料作為燈罩800的本體材質。
[0084]實施例6
[0085]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6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5的剖視圖,其剖面位置與圖3相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6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5與實施例2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1大致相同,只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6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105可以為一液晶顯不器,還包含一液晶顯不面板900。液晶顯不面板900疊合于導光板200的第一面210上。如此,通過導光板200的出光面,可提供液晶顯示面板900所需的背光源。
[0086]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些僅是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包含: 一導光板,包含相對的第一面與第二面,該第一面具有至少一個展光凹槽; 一背板,具有至少一個第一貫孔; 一光反射片,夾合于該導光板的該第二面與該背板之間,且該光反射片具有至少一個第二貫孔,該第二貫孔與該第一貫孔彼此相疊合,且皆與該展光凹槽對齊;以及 一燈條,包含: 一電路板,疊設于該背板相對該光反射片的一側;以及 至少一個發光元件,固設于該電路板上,至少伸入該第一貫孔內,并朝該導光板發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發光元件伸入該第一貫孔與該第二貫孔,并貼合于該導光板的該第二面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背板為一金屬板。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一散熱膠層,涂布于該發光元件周邊,且熱連接該背板與該電路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 一燈罩,周邊套設于該背板上,并覆蓋該導光板。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 至少一遮光圖案層,重疊于該展光凹槽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 一棱鏡片,位于該遮光圖案層上,以壓合該遮光圖案層使該遮光圖案平貼該導光板。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 復數個透明螺絲組,穿設該棱鏡片,并結合該背板。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直下式光源裝置還包含: 一液晶顯不面板,疊合于該導光板的該第一面上。
【文檔編號】F21V23/00GK203489205SQ201320582516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8日
【發明者】蔡宗霖, 蘇峻賢 申請人:上海向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