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學膜材、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學膜材、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光學膜材,例如導光板,是顯示器中的重要部件,導光板用于背光模組的導光。現有的導光板通過周邊的卡耳固定在膠框上。然而,如圖1所示,由于卡耳2設置于導光板本體I側邊的位置,如圖2所示,圖2中虛線所示為光源3的光路,卡耳2是導光板本體I的側突結構,受工藝影響,卡耳2的棱角受應力較大,造成卡耳2局部材料密度分布不同,使光線在卡耳2的棱角處發生光學散射,從而在卡耳2的位置產生亮斑或者在卡耳2附近產生亮線,使背光模組整體的光學效果變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學膜材、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減少了光學膜材的卡耳直接受到光源光照的機會,從而減少了局部亮斑或亮線的產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種光學膜材,包括光學膜材本體和設置于所述光學膜材本體周邊的卡耳,所述卡耳設置于所述光學膜材本體相鄰兩側邊的夾角處。進一步地,所述卡耳相鄰兩側邊的夾角為倒角;所述卡耳的側邊與所述光學膜材本體的側邊之間的夾角為倒角。進一步地,所述光學膜材本體的形狀為方形;所述卡耳為四個;所述四個卡耳分別設置于所述方形光學膜材本體的四角。進一步地,所述光學膜材為導光板或擴散片。另一方面,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上述的光學膜材。進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背光模組固定件,所述光學膜材通過卡耳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組固定件上;所述背光模組固定件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光學膜材的卡耳嵌在所述凹槽內。進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組固定件為框架或背板。進一步地,所述框架為膠框或金屬框架。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光學膜材、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由于卡耳設置在光學膜材本體相鄰兩側邊的夾角處,使部分卡耳位于光源的光路之外,從而減少了光學膜材的卡耳直接受到光源光照的機會,從而減少了局部亮斑或亮線的產生,提高了光學膜材的均勻度,使背光源整體的光學效果更佳。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光學膜材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光學膜材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導光板本體;2-卡耳;3-光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光學膜材,包括光學膜材本體和設置于所述光學膜材本體周邊的卡耳,所述卡耳設置于所述光學膜材本體相鄰兩側邊的夾角處。進一步地,所述卡耳相鄰兩側邊的夾角為倒角;所述卡耳的側邊與所述光學膜材本體的側邊之間的夾角為倒角。進一步地,所述光學膜材本體的形狀為方形;所述卡耳為四個;所述四個卡耳分別設置于所述方形光學膜材本體的四角。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光學膜材可以為導光板或擴散板,下面均以導光板為例進行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卡耳結構及位置可以適用于任何光學膜材中用于解決亮斑或亮線的問題。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I和設置于導光板本體I周邊的卡耳2,具體地,卡耳2為導光板本體I的側凸結構,卡耳2設置于導光板本體I相鄰兩側邊的夾角處。具體地,如圖4所示,圖4中虛線所述為光源3的光路,在背光模組中,光源3設置于導光板本體的至少一側邊,由于卡耳2設置于該側邊兩端的角上,對比圖4與圖2,可知由于本實施例中的卡耳2與光源3在同一直線上,因此從光源3發出的光不會經過該卡耳2,也就是使卡耳2位于光源的光路之外。需要說明的是,卡耳的數量和位置可以根據需要確定,例如只在導光板本體的一個角上設置卡耳,或者只在導光板本體的相對兩個角設置卡耳,或者在三個角或四個角設置卡耳。[003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導光板,由于卡耳設置在導光板本體相鄰兩側邊的夾角處,使部分卡耳位于光源的光路之外,從而減少了導光板的卡耳直接受到光源光照的機會,從而減少了局部亮斑或亮線的產生,提高了導光板的均勻度,使背光模組整體的光學效果更佳。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卡耳2相鄰兩側邊的夾角為倒角;卡耳2的側邊與導光板本體I的側邊之間的夾角為倒角。現有技術中卡耳相鄰兩側邊的夾角為棱角且卡耳的側邊與導光板本體的側邊之間的夾角也為棱角,而本實施例中的倒角結構降低了導光板生產過程中卡耳棱角處局部應力過大的問題,從而減少了光學散射造成的亮斑或亮線的影響。進一步地,導光板本體I的形狀為方形;卡耳2為四個;四個卡耳2分別設置于方形導光板本體I的四角。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導光板,由于卡耳設置在導光板本體相鄰兩側邊的夾角處,使部分卡耳位于光源的光路之外,從而減少了導光板的卡耳直接受到光源光照的機會,從而減少了局部亮斑或亮線的產生,提高了導光板的均勻度,使背光模組整體的光學效果更佳。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上述的光學膜材,所述光學膜材可以為導光板或擴散片。所述背光模組還還包括背光模組固定件,所述光學膜材通過卡耳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組固定件上;所述背光模組固定件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光學膜材的卡耳嵌在所述凹槽內。所述背光模組固定件為框架或背板,所述框架可以為膠框或金屬框架。光源設置于光學膜材本體與框架之間或光源設置于光學膜材本體與背板之間。需要說明的是,光學膜材的具體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另外,卡耳可以為任意形狀,只要為光學膜材本體的側凸結構,能夠嵌在膠框的凹槽中以固定光學膜材即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由于卡耳設置在光學膜材本體相鄰兩側邊的夾角處,使部分卡耳位于光源的光路之外,從而減少了光學膜材的卡耳直接受到光源光照的機會,從而減少了局部亮斑或亮線的產生,提高了光學膜材的均勻度,使背光源整體的光學效果更佳。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背光模組的具體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由于卡耳設置在光學膜材本體相鄰兩側邊的夾角處,使部分卡耳位于光源的光路之外,從而減少了光學膜材的卡耳直接受到光源光照的機會,從而減少了局部亮斑或亮線的產生,提高了光學膜材的均勻度,使背光源整體的光學效果更佳。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光學膜材,包括光學膜材本體和設置于所述光學膜材本體周邊的卡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耳設置于所述光學膜材本體相鄰兩側邊的夾角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膜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耳相鄰兩側邊的夾角為倒角; 所述卡耳的側邊與所述光學膜材本體的側邊之間的夾角為倒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學膜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學膜材本體的形狀為方形; 所述卡耳為四個; 所述四個卡耳分別設置于所述方形光學膜材本體的四角。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光學膜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膜材為導光板或擴散片。
5.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光學膜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背光模組固定件, 所述光學膜材通過卡耳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組固定件上; 所述背光模組固定件上設置有凹槽; 所述光學膜材的卡耳嵌在所述凹槽內。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固定件為框架或背板。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膠框。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金屬框架。
10.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5-9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光學膜材、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涉及顯示技術領域,減少了光學膜材的卡耳直接受到光源光照的機會,從而減少了局部亮斑或亮線的產生。該光學膜材,包括光學膜材本體和設置于所述光學膜材本體周邊的卡耳,所述卡耳設置于所述光學膜材本體相鄰兩側邊的夾角處。該背光模組,包括膠框和上述的光學膜材;所述光學膜材通過卡耳固定于所述膠框上;所述膠框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光學膜材的卡耳嵌在所述凹槽內。該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
文檔編號F21S8/00GK203012175SQ20132002543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7日
發明者李敬石, 張財政 申請人: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