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側入式導光板及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側入式導光板及背光源。
背景技術: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簡稱LCD)背后的ー種光源,它的發光效果將直接影響到液晶顯示模塊的視覺效果。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導光板、光學模片、結構件組成,背光源中最核心技術為導光板的光學技術。導光板還分為直下式導光板和側入式導光板,其中,側入式導光板為最廣泛使用的導光板。在具體使用吋,通常將燈條放置在側入式導光板的入光面的鄰近處,燈條發出的光由入光面進入側入式導光板,經過除入光面和出光面之外的各個面的反射作用后,光自側入式導光板的出光面出射。 發明人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現,由燈條發出并進入側入式導光板內部的光為白色的復色光,由于白光中的藍紫光頻率高,波長小,白光在側入式導光板內部傳播的過程中,藍紫光易發生散射,導致側入式導光板上遠離入光面處出射的光由于缺乏藍紫光而偏黃,影響顯示器的顯示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側入式導光板及背光源,能夠改善甚至消除側入式導光板上遠離入光面處出射的光由于缺乏藍紫光而偏黃的現象。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側入式導光板及背光源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側入式導光板,包括入光面、兩個與所述入光面垂直的側面,以及與所述入光面平行的末端面,所述側面覆有第一側反膠帶,所述第一側反膠帶的顏色為自鄰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側反膠帶的顏色為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所述末端面覆有第二側反膠帶,所述第二側反膠帶為白色。ー種背光源,包括側入式導光板,所述側入式導光板包括入光面、兩個與所述入光面垂直的側面,以及與所述入光面平行的末端面,所述側面覆有第一側反膠帶,所述第一側反膠帶的顏色為自鄰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側反膠帶的顏色為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所述末端面覆有第二側反膠帶,所述第二側反膠帶為白色。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與入光面垂直的側面覆有第一側反膠帶,第一側反膠帶上鄰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的一端,顔色由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則當側入式導光板內部的光射至與入光面垂直的側面并被側面上覆有的第一側反膠帶反射回側入式導光板內部時,第一側反膠帶反射藍紫光并吸收黃橙光,并且第一側反膠帶上藍紫色越深處反射藍紫光的能力越強,同時吸收黃橙光的能力也越強,即經由第一側反膠帶反射的光的藍紫光被加強,而黃橙光被減弱,使得側入式導光板內部的藍紫光和黃橙光的比例較為恒定,從而改善甚至消除側入式導光板上遠離入光面處出射的光由于缺乏藍紫光而偏黃的現象。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側入式導光板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入光面; 2-側面; 3-末端面;4-第一側反膠帶;5_第二側反膠帶。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側入式導光板,如圖I所示,該側入式導光板包括—種側入式導光板,包括入光面I、兩個與所述入光面I垂直的側面2,以及與所述入光面I平行的末端面3,所述側面2覆有第一側反膠帶4,所述第一側反膠帶4的顔色為自鄰近所述入光面I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I的一端,所述第一側反膠帶4的顏色為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燈條放置在側入式導光板的入光面I的鄰近處,燈條發出的白色復色光進入入光面I后,經過側入式導光板的底面和側面2和末端面3的一次或多次反射作用后,自側入式導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具體地,由于白光為復色光,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復合形成的,其中,藍紫光的頻率高,波長小,當白光在側入式導光板中傳播時,藍紫光易發生散射,導致側入式導光板上遠離入光面處出射的光由于缺乏藍紫光而偏黃,故而,可在側面2上覆上第ー側反膠帶4,所述第一側反膠帶4的顔色為自鄰近所述入光面I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I的一端,由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則當側入式導光板內部的光射至與入光面I垂直的側面2并被側面2上覆有的第一側反膠帶4反射回側入式導光板內部時,第一側反膠帶4反射藍紫光并吸收黃橙光,并且第一側反膠帶4上藍紫色越深處反射藍紫光的能力越強,同時吸收黃橙光的能力也越強,即經由第一側反膠帶4反射的光的藍紫光被加強,而黃橙光被減弱,使得側入式導光板內部的藍紫光和黃橙光的比例較為恒定,從而改善甚至消除側入式導光板上遠離入光面處出射的光由于缺乏藍紫光而偏黃的現象。進ー步地,所述末端面3覆有第二側反膠帶5,所述第二側反膠帶5的顏色為白色。具體地,該第二側反膠帶5用于將射至末端面3上的光反射回側入式導光板內部,以提高對進入側入式導光板的光的利用率。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與入光面垂直的側面覆有第一側反膠帶,第一側反膠帶上鄰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的一端,顔色由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則當側入式導光板內部的光射至與入光面垂直的側面并被側面上覆有的第一側反膠帶反射回側入式導光板內部時,第一側反膠帶反射藍紫光并吸收黃橙光,并且第一側反膠帶上藍紫色越深處反射藍紫光的能力越強,同時吸收黃橙光的能力也越強,即經由第一側反膠帶反射的光的藍紫光被加強,而黃橙光被減弱,使得側入式導光板內部的藍紫光和黃橙光的比例較為恒定,從而改善甚至消除側入式導光板上遠離入光面處出射的光由于缺乏藍紫光而偏黃的現象。實施例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ー種背光源,包括側入式導光板,如圖I所示,該側入式導光板包括 —種側入式導光板,所述側入式導光板包括入光面I、兩個與所述入光面I垂直的側面2,以及與所述入光面I平行的末端面3,所述側面2覆有第一側反膠帶4,所述第一側反膠帶4的顔色為自鄰近所述入光面I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I的一端,所述第一側反膠帶4的顏色為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燈條放置在側入式導光板的入光面I的鄰近處,燈條發出的白色復色光進入入光面I后,經過側入式導光板的底面和側面2和末端面3的一次或多次反射作用后,自側入式導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具體地,由于白光為復色光,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復合形成的,其中,藍紫光的頻率高,波長小,當白光在側入式導光板中傳播時,藍紫光易發生散射,導致側入式導光板上遠離入光面處出射的光由于缺乏藍紫光而偏黃,故而,可在側面2上覆上第ー側反膠帶4,所述第一側反膠帶4的顔色為自鄰近所述入光面I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I的一端,由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則當側入式導光板內部的光射至與入光面I垂直的側面2并被側面2上覆有的第一側反膠帶4反射回側入式導光板內部時,第一側反膠帶4反射藍紫光并吸收黃橙光,并且第一側反膠帶4上藍紫色越深處反射藍紫光的能力越強,同時吸收黃橙光的能力也越強,即經由第一側反膠帶4反射的光的藍紫光被加強,而黃橙光被減弱,使得側入式導光板內部的藍紫光和黃橙光的比例較為恒定,從而改善甚至消除側入式導光板上遠離入光面處出射的光由于缺乏藍紫光而偏黃的現象。進ー步地,所述末端面3覆有第二側反膠帶5,所述第二側反膠帶5的顏色為白色。具體地,該第二側反膠帶5用于將射至末端面3上的光反射回側入式導光板內部,以提高對進入側入式導光板的光的利用率。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與入光面垂直的側面覆有第一側反膠帶,第一側反膠帶上鄰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的一端,顔色由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則當側入式導光板內部的光射至與入光面垂直的側面并被側面上覆有的第一側反膠帶反射回側入式導光板內部時,第一側反膠帶反射藍紫光并吸收黃橙光,并且第一側反膠帶上藍紫色越深處反射藍紫光的能力越強,同時吸收黃橙光的能力也越強,即經由第一側反膠帶反射的光的藍紫光被加強,而黃橙光被減弱,使得側入式導光板內部的藍紫光和黃橙光的比例較為恒定,從而改善甚至消除側入式導光板上遠離入光面處出射的光由于缺乏藍紫光而偏黃的現象。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 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側入式導光板,包括入光面、兩個與所述入光面垂直的側面,以及與所述入光面平行的末端面,其特征在干, 所述側面覆有第一側反膠帶,所述第一側反膠帶的顏色為自鄰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側反膠帶的顏色為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側入式導光板,其特征在干, 所述末端面覆有第二側反膠帶,所述第二側反膠帶的顏色為白色。
3.ー種背光源,包括側入式導光板,所述側入式導光板包括入光面、兩個與所述入光面垂直的側面,以及與所述入光面平行的末端面,其特征在干, 所述側面覆有第一側反膠帶,所述第一側反膠帶的顏色為自鄰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側反膠帶的顏色為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側入式導光板,其特征在干, 所述末端面覆有第二側反膠帶,所述第二側反膠帶的顏色為白色。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側入式導光板及背光源,涉及液晶顯示器領域,能夠改善甚至消除側入式導光板上遠離入光面處出射的光由于缺乏藍紫光而偏黃的現象。該側入式導光板包括入光面、兩個與所述入光面垂直的側面,以及與所述入光面平行的末端面,所述側面覆有第一側反膠帶,所述第一側反膠帶的顏色為自鄰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至遠離所述入光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側反膠帶的顏色為白色逐漸過渡為藍紫色。
文檔編號F21V8/00GK202443145SQ20122008371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7日
發明者占江徽, 呂昶, 董慧, 黃建明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