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異型導光板、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異型導光板、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
直O
背景技術:
導光板是能將點、線光源轉變為面光源的裝置,廣泛應用于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模組中。導光板通常以光學級壓克力(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光學級PC(聚碳酸酯)為基材,可以制作出異型,如圓形,橢圓,圓弧,三角形等。具有超薄、超亮、導光均勻、節能、環保、無暗區、耐用、不易黃化、安裝維修簡單快捷等優點。以往具有液晶顯示器的電子產品中,多采用圖1所示的flat(平板)結構的導光板11,其一側設置有光源12。隨著具有液晶顯示器的電子產品不斷向著輕量化、薄型化的方向發展,導光板也向著入光側異型化的方向發展。圖2示出了一種異型導光板21,與flat 結構導光板的不同之處在于該異型導光板在靠近光源22的位置(即入光側)形成有斜坡X,使得從斜坡X —側延伸的導光板變薄,在使用該異型導光板的過程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圖3示出了具有斜坡X的異型導光板31中光線的運行情況,在光源32的照射下, 由于斜坡X的存在會造成在平板結構導光板中能發生全反射的光線R31 (虛線所示的反射光線R32為光線R31在虛線所示的平板結構導光板中發生全反射時的反射光線)被破壞全反射條件,在斜坡X處發生折射,形成實線所示的折射光線R33,從而導致斜坡X處有大量光線漏出,在斜坡X處形成亮線,進而導致使用該異型導光板的液晶顯示器的畫面品質較差, 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異型導光板、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能顯著減少從異型導光板斜坡處漏出的光線的數量。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異型導光板,由具有第一折射率的入光組件、具有小于第一折射率的第二折射率的異型組件及平板型組件構成,所述異型組件具有從所述入光組件的頂面延伸至所述平板型組件頂面的斜坡,所述平板型組件的厚度小于所述入光組件的厚度;所述入光組件一側的入光面為平面,與所述入光面相對的側面與所述異型組件拼接形成第一拼接面,所述第一拼接面為朝向所述異型組件突出的曲面;所述異型組件的、與所述第一拼接面相對的側面與所述平板型組件拼接形成第二拼接面;所述入光組件、異型組件及平板型組件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一種具有上述異型導光板的背光模組。一種具有上述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裝置。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異型導光板、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中,由于異型組件的折射率小于入光組件的折射率,從入光組件進入異型組件的光線的出射角會大于入射角,另外,由于入光組件與異型組件之間的拼接面為朝向異型組件突出的曲面,使得從入光組件進入異型組件的光線在異型組件中朝異型組件的中央匯聚,遠離異型組件中的斜坡位置,從而達到了減少從斜坡處漏出光線數量的目的。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中平板結構的導光板的側視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異型導光板的側視圖;圖3為圖2所示的異型導光板中光線的分析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異型導光板的側視圖;圖5為圖4所示的異型導光板中光線的分析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異型導光板中光線的分析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異型導光板,由具有第一折射率的入光組件、具有小于第一折射率的第二折射率的異型組件及平板型組件構成,所述異型組件具有從所述入光組件的頂面延伸至所述平板型組件頂面的斜坡,所述平板型組件的厚度小于所述入光組件的厚度;所述入光組件一側的入光面為平面,與所述入光面相對的側面與所述異型組件拼接形成第一拼接面,所述第一拼接面為朝向所述異型組件突出的曲面;所述異型組件的、與所述第一拼接面相對的側面與所述平板型組件拼接形成第二拼接面;所述入光組件、異型組件及平板型組件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異型導光板的背光模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又提供一種具有上述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裝置。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異型導光板、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中,由于異型組件的折射率小于入光組件的折射率,從入光組件進入異型組件的光線的出射角會大于入射角,另外,由于入光組件與異型組件之間的拼接面為朝向異型組件突出的曲面,使得從入光組件進入異型組件的光線在異型組件中朝異型組件的中央匯聚,遠離異型組件中的斜坡位置,從而達到了減少從斜坡處漏出光線數量的目的。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異型導光板,如圖4所示,其外形與現有具有斜坡的異型導光板外形相同,但構成不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異型導光板由具有第一折射率nl的入光組件41、具有小于第一折射率nl的第二折射率n2的異型組件42及平板型組件43構成,所述異型組件42具有從所述入光組件41的頂面411延伸至所述平板型組件43 頂面431的斜坡421,所述平板型組件43的厚度x2小于所述入光組件41的厚度xl。所述入光組件一側的入光面(即靠近光源46 —側的表面)412為平面,與所述入光面412相對的側面與所述異型組件42拼接形成第一拼接面44,所述第一拼接面44為朝向所述異型組件42突出的曲面。所述異型組件42的、與所述第一拼接面44相對的側面與所述平板型組件43拼接形成第二拼接面45,且所述異型組件42及所述平板型組件43在所述第二拼接面45處具有相互匹配的形狀。所述入光組件41、異型組件42及平板型組件43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圖5示出了上述異型導光板中光線運行的情況,光線R51從光源射出并從入光組件的入光面進入到入光組件中,該光線R51為現有的異型導光板中會在斜坡處發生折射而從斜坡處漏出的光線,本實施例中,當光線R51經過入光組件與異型組件間的第一拼接面時會發生折射,由于異型組件的折射率n2小于入光組件的折射率nl,根據折射率公式 nlsine 1 二!^^!^?,光線!^丨進入異型組件形成的折射光線!^?的出射角θ 2會大于光線R51在第一拼接面處的入射角Θ1。另外,由于第一拼接面為朝向異型組件突出的曲面, 使得光線R51在入射點01處第一拼接面的法線f51朝光線R51入射方向的逆時針方向偏轉,因此,使得折射光線R52方向朝法線f51的順時針方向偏轉,也就是說,使得折射光線 R52朝異型組件的中央匯聚,遠離斜坡,從而達到了減少從斜坡處漏出光線數量的目的。當然,根據入光組件及異型組件的具體尺寸,以及對斜坡處漏光量的要求,第一拼接面的曲率可以調整,以達到斜坡處漏光量最少的目的。如圖5所示,匯聚后的折射光線R52與水平方向的夾角較小,該折射光線R52從異型組件射出進入平板型組件時,假設異型組件的折射率和平板型組件的折射率相同,則入射角與出射角相等,該折射光線R52在平板型組件中形成的光線R53會運行較長的距離后到達平板型組件的底面或頂面,也就是說,光源發出的光經過第一拼接面匯聚后,會到達離第二拼接面較遠的平板型組件表面,因此到達第二拼接面附近的平板型組件表面的光線就會減少,造成平板型組件頂面顯示的光強不均勻的現象。而通過設置第二拼接面的形狀及平板型組件的折射率,可以大大改善光強不均勻的現象,如圖6所示的異型導光板,第二拼接面為朝向平板型組件突出的曲面,且所述平板型組件的折射率n3大于異型組件的折射率π2。光線R61從入光組件進入異型組件時形成折射光線R62,根據上述分析,該折射光線R62會遠離斜坡,從入射點02進入平板型組件,形成光線R63,由于第二拼接面為朝向平板型組件突出的曲面,使得折射光線R62在入射點02處第二拼接面的法線f61朝折射光線 R62入射方向的逆時針方向偏轉,因此,使得光線R63方向朝法線f51的順時針方向偏轉。 另外,由于異型組件的折射率n2小于平板型組件的折射率π3,根據折射率公式n2sini3 1 = n3sini3 2,光線R63的出射角β 2會小于折射光線R62在第二拼接面處的入射角β ,使得光線R63朝平板型組件的表面發散,從而使得光線R63能到達離第二拼接面較近的平板型組件表面,進而達到了改善平板型組件表面光強不均勻現象的目的。當然,第二拼接面并不限于為圖6所示的朝向平板型組件突出的曲面,也可以是朝向異型組件突出的曲面,此時,通過適當地選擇平板型組件的折射率,也能使從異型組件
5進入平板型組件的光線發散,以達到改善平板型組件表面光強不均勻現象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優選采用PC(聚碳酸酯)作為入光組件和平板型組件的基材, 采用PMMA (光學級壓克力)作為異型組件的基材(PC的折射率大于PMMA的折射率)。選擇入光組件和異型組件的基材時,只要滿足入光組件的折射率大于異型組件的折射率,就能實現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背光模組,其具有上述的異型導光板,可避免在對應異型導光板斜坡的位置產生亮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具有上述的背光模組,可提高畫面品質,進而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要用于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中。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 一種異型導光板,其特征在于,由具有第一折射率的入光組件、具有小于第一折射率的第二折射率的異型組件及平板型組件構成,所述異型組件具有從所述入光組件的頂面延伸至所述平板型組件頂面的斜坡,所述平板型組件的厚度小于所述入光組件的厚度;所述入光組件一側的入光面為平面,與所述入光面相對的側面與所述異型組件拼接形成第一拼接面,所述第一拼接面為朝向所述異型組件突出的曲面;所述異型組件的、與所述第一拼接面相對的側面與所述平板型組件拼接形成第二拼接所述入光組件、異型組件及平板型組件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型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拼接面為朝向所述平板型組件突出的曲面,且所述平板型組件具有大于所述第二折射率的第三折射率。
3.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異型導光板。
4.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異型導光板、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異型導光板的斜坡處有大量光線漏出,導致使用該異型導光板的液晶顯示器的畫面品質較差,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異型導光板中,由于異型組件的折射率小于入光組件的折射率,從入光組件進入異型組件的光線的出射角會大于入射角,另外,由于入光組件與異型組件之間的拼接面為朝向異型組件突出的曲面,使得從入光組件進入異型組件的光線在異型組件中朝異型組件的中央匯聚,遠離異型組件中的斜坡位置,從而達到了減少從斜坡處漏出光線數量的目的。
文檔編號F21S8/00GK202196197SQ20112034816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6日
發明者賈麗麗, 陳吉, 陳秀云 申請人: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