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情調照明射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照明燈具,特別是含有多個發光元件的情調照明射燈。
背景技術:
情調照明射燈是一種含有多個發光元件,而且各發光元件具有不同光色的射燈。 在現有的情調照明射燈中,所有發光元件都安裝在一個聚光罩內,而且在聚光罩的出光口可以直接看到所有的發光元件,這樣不但使得射燈發出的光太過刺眼,而且各發光元件產生的熱輻射彼此影響,難以在同一射燈中使用發熱量懸殊的不同類型的發光元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情調照明射燈,該情調照明射燈不僅出光柔和,而且能夠使用發熱量懸殊的不同類型的發光元件。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情調照明射燈,包括聚光罩以及安裝在聚光罩內的多個發光元件,所述聚光罩分為大小不同的聚光罩,各聚光罩按照大套小的規律排列,聚光罩之間留有間隔,所述的多個發光元件被聚光罩分隔成不同的區域,不同區域內的發光元件具有不同的光色,位于聚光罩的間隔內的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經過構成該間隔的兩個聚光罩的壁面反射后再射出聚光罩。本實用新型還可采取如下附屬的技術方案在最大的聚光罩的出光口設置有半透明的透光板,其余聚光罩都被該透光板遮蓋,所有發光元件發出的光都照射到該透光板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從聚光罩的出光口不能直接看到所有的發光元件,使得射燈的出光變得較為柔和,而且由于多個發光元件被聚光罩分隔成不同的區域,不同區域內的發光元件產生的熱輻射被聚光罩隔開,因此可在同一射燈中使用發熱量懸殊的不同類型的發光元件。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1,本實施例是一盞吊掛式射燈,該射燈的聚光罩分為一大一小兩個聚光罩 1、2,較小的聚光罩2套在較大的聚光罩1內。兩個聚光罩之間留有間隔。多個發光元件被兩個聚光罩分隔成兩個區域,分別是較小的聚光罩內的區域A,和兩個聚光罩之間的間隔區域B。區域A內的發光元件3是鹵素燈泡,金鹵燈泡或者其他光源,區域B內的發光元件4 是發光二極管芯片,發光二極管芯片圍繞著較小的聚光罩2排列成一圈。區域B內的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經過聚光罩2的外壁和聚光罩1的內壁反射后再射出聚光罩1,如圖中箭頭所
7J\ ο實施例二參見圖2,本實施例是一盞嵌入天花板的射燈,業內也稱為“筒燈”。該射燈的聚光罩分為一大一小兩個聚光罩1、2,較小的聚光罩2套在較大的聚光罩1內。兩個聚光罩之間留有間隔。多個發光元件被兩個聚光罩分隔成兩個區域,分別是較小的聚光罩內的區域A, 和兩個聚光罩之間的間隔區域B。區域A內的發光元件3是鹵素燈泡,金鹵燈泡或者其他光源,區域B內的發光元件4是發光二極管芯片,發光二極管芯片圍繞著較小的聚光罩2排列成一圈。區域B內的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經過聚光罩2的外壁和聚光罩1的內壁反射后再射出聚光罩1,如圖中箭頭所示。作為進一步改進,本實施例在較大的聚光罩1的出光口設置有半透明的透光板5, 較小的聚光罩2被透光板5遮蓋,所有發光元件發出的光都照射到半透明的透光板5上。透光板5使得所有發光元件發出的光更均勻柔和地混合。雖然上述兩個實施例都是以兩個聚光罩為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依此類推設置更多的聚光罩,在每兩個聚光罩之間設置發光元件。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要求位于聚光罩之間的發光元件發出的光必須全部經過反射后才射出聚光罩,可允許該區域內的發光元件發出的光有少部分直接射出聚光罩。位于不同區域的發光元件可以分別獨立控制,控制方式可以是無線遙控,也可以線控,并且可以無級調節各發光元件的亮度,甚至可以采用智能化控制,比如說利用紅外線感應,雷達感應,聲控等自動化系統切換控制不同區域的發光元件,甚至可以利用有害氣體監測探頭、熱源感應探頭等來進行控制,實現漏煤氣,火災等意外的報警。
權利要求1.一種情調照明射燈,包括聚光罩以及安裝在聚光罩內的多個發光元件,其特征是 所述聚光罩分為大小不同的聚光罩,各聚光罩按照大套小的規律排列,聚光罩之間留有間隔,所述的多個發光元件被聚光罩分隔成不同的區域,不同區域內的發光元件具有不同的光色,位于聚光罩的間隔內的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經過構成該間隔的兩個聚光罩的壁面反射后再射出聚光罩。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情調照明射燈,其特征是在最大的聚光罩的出光口設置有半透明的透光板,其余聚光罩都被該透光板遮蓋,所有發光元件發出的光都照射到該透光板上。
專利摘要一種情調照明射燈,包括聚光罩以及安裝在聚光罩內的多個發光元件,所述聚光罩分為大小不同的聚光罩,各聚光罩按照大套小的規律排列,聚光罩之間留有間隔,所述的多個發光元件被聚光罩分隔成不同的區域,不同區域內的發光元件具有不同的光色,位于聚光罩的間隔內的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經過構成該間隔的兩個聚光罩的壁面反射后再射出聚光罩。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出光較為柔和,而且可在同一射燈中使用發熱量懸殊的不同類型的發光元件。
文檔編號F21V7/10GK202253164SQ20112033405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3日
發明者吳育林 申請人:吳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