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照明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視接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照明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視接收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以電視接收裝置為首的圖像顯示裝置的顯 示元件正在從現有的布勞恩管向應用液晶面板、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等薄型顯示元件的薄型顯示裝置轉移,能進行圖像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液晶顯示裝置由于使用于其的液晶面板不自發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裝置作為照明裝置。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背光源裝置,其具備在側面具有入光面的導光板;與導光板的入光面相對配置的光源;裝配光源并且其一部分位于光源與導光板之間的光源裝配臺座;以及與光源裝配臺座接觸的彈性部件。在該背光源裝置中,當導光板由于光源發光時的熱等而向光源側膨脹時,光源與導光板之間的距離由光源裝配臺座加以限制,使導光板與光源之間的距離保持于恒定的范圍內。由此,維持背光源裝置的光學設計。而且,導光板的膨脹通過光源裝配臺座被彈性部件吸收。
_4] 現有技術文獻_5] 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特開2002-203418號公報
發明內容
_7]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在專利文獻I的背光源裝置中,光源與導光板之間的距離由光源裝配臺座的一部分加以限制,另一方面,導光板的膨脹被彈性部件吸收。即,與用于限制導光板與光源之間的距離的部件分開地需要用于吸收導光板的膨脹的部件。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發明的。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以簡單的構成在導光板向光源側膨脹的情況下吸收導光板的膨脹并且維持光學設計的照明裝置。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技術涉及照明裝置,其具備光源基板;配置于上述光源基板的表面的光源;導光板,其呈平板狀,在其側面中的相對的側面各自具有入光面,以該入光面分別與上述光源基板的上述光源相對的方式配置;以及間隔部件,其限制上述光源基板與上述導光板之間的距離,上述間隔部件各自的楊氏模量比上述導光板的楊氏模量小。根據本說明書所公開的照明裝置,各間隔部件的楊氏模量比導光板的楊氏模量小,因此在導光板向光源側膨脹的情況下,能利用各間隔部件吸收導光板的膨脹。而且,在導光板向光源側膨脹的情況下,在與光源相對的導光板的各側面,能利用間隔部件分別以相等的負荷限制光源基板與導光板之間的距離。由此,在與光源相對的導光板的各側面,能將光源與導光板之間保持為相等的距離。因此,各間隔部件起到限制光源與導光板之間的距離的作用,并且起到吸收導光板的膨脹的作用。因此,在上述的照明裝置中,不必與間隔部件分開地配置用于吸收導光板的膨脹的部件,能以簡單的構成在導光板向光源側膨脹的情況下吸收導光板的膨脹并且維持光學設計。在上述的照明裝置中,配置于上述導光板的一方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的楊氏模量與配置于與該入光面相對的另一方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的楊氏模量之間可以具有差。例如在照明裝置縱向載置的情況下,僅對各間隔部件中位于導光板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施加基于導光板的重量的負荷。在該情況下,僅位于導光板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被壓縮,有時導光板的下方側的導光板與光源之間的距離比導光板的上方側的導光板與光源之間的距離小。根據上述構成,在照明裝置縱向載置的情況下,能使位于導光板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的楊氏模量比位于導光板的上方側的間隔部件的楊氏模量大。由此,即使是僅對位于導光板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施加基于導光板的重量的負荷的情況,也能不使位于導光板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過度壓縮地支撐導光板。其結果是,能使導光板的下方側的導光板 與光源之間的距離和導光板的上方側的導光板與光源之間的距離保持相等,能有效地維持照明裝置的光學設計。在上述的照明裝置中,上述間隔部件可以具有板簧,該板簧在與上述導光板的上述入光面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彈性。根據該構成,在導光板向光源側膨脹的情況下,間隔部件的板簧由于導光板膨脹的按壓力而在與導光板的入光面垂直的方向變形。因此,能利用間隔部件有效地吸收導光板的膨脹。在上述的照明裝置中,配置于上述導光板的一方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的上述板簧的彈性率與配置于與該入光面相對的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的上述板簧的彈性率之間可以具有差。在具有板簧的多個間隔部件中,例如對各板簧的形狀分別設置差,由此能對各板簧的彈性率設置差。根據上述構成,在照明裝置縱向載置的情況下,能使位于導光板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的板簧的彈性率比位于導光板的上方側的間隔部件的板簧的彈性率小。由此,即使是僅對位于導光板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施加基于導光板的重量的負荷的情況,也能使位于導光板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不過度壓縮地支撐導光板。其結果是,能相等地保持導光板的下方側的導光板與光源之間的距離和導光板的上方側的導光板與光源之間的距離,能有效地維持照明裝置的光學設計。上述的照明裝置可以還具備至少收納上述光源基板和上述導光板的收納部件,上述間隔部件配置在位于上述光源基板與上述導光板之間的上述收納部件的表面而被固定于該收納部件。根據該構成,通過將間隔部件固定于收納部件的表面,能使間隔部件穩定。上述的照明裝置可以還具備基板保持部件,該基板保持部件被固定于上述收納部件的表面,并且保持上述光源基板,上述間隔部件配置于上述基板保持部件的表面。根據該構成,能通過基板保持部件將光源基板固定于收納部件的表面,并且能將間隔部件固定于收納部件。在上述的照明裝置中,配置于上述導光板的一方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和配置于與該入光面相對的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可以以鏡面對稱的形狀形成。根據該構成,能在配置有間隔部件的導光板的相對的兩側面側分別以相等的負荷有效地限制光源基板與導光板之間的距離。由此,能保證導光板的各向同性的膨脹,能有效地維持照明裝置的光學設計。在上述的照明裝置中,可以在25°C的溫度條件下在上述間隔部件與上述導光板之間不施加負荷地使兩者接觸。根據該構成,能在容易進行制造上的設計的常溫(25°C )的溫度條件下將各間隔部件保持成不施加負荷地與導光板接觸的狀態。因此,在導光板向光源側膨脹的情況下,能在配置有間隔部件的導光板的各側面側分別以相等的負荷有效地限制光源基板與導光板之間的距離。由此,能保證導光板的各向同性的膨脹,能有效地維持照明裝置的光學設計。在上述的照明裝置中,上述入光面可以為長條狀,在上述光源與上述導光板之間還具備沿著上述入光面的長度方向配置的反射部件。根據該構成,能利用反射部件使從光源向導光板之外散射的光入射到導光板。由此,能抑制光向導光板之外泄漏,能提高從光源出射的光的利用效率。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技術也能表現為如下顯示裝置其具備利用來自上述照明裝置的光進行顯示的顯示面板。另外,將該顯示面板設為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的顯示裝置也是新穎且有用的。另外,具備上述顯示裝置的電視接收裝置也是新穎且有用的。根據上述顯示裝置和電視機,能實現顯示區域的大面積化。發明效果根據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技術,提供能以簡單的構成在導光板向光源側膨脹的情況下吸收導光板的膨脹并且能維持背光源裝置的光學設計的照明裝置。
圖I示出第I實施例的電視接收裝置TV的分解立體圖。圖2示出液晶顯示裝置10的分解立體圖。圖3示出液晶顯示裝置10的截面圖。圖4示出背光源裝置24的示意性俯視圖。圖5示出第2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40的截面圖。圖6示出第2實施例的背光源裝置54的立體圖。圖7示出第3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70的截面圖。
圖8示出將第3實施例的背光源裝置84的一部分放大的立體圖。圖9示出第4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10的分解立體圖。圖10示出液晶顯示裝置110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I實施例)參照
實施例。此外,在各附圖的一部分中示出X軸、Y軸以及Z軸,以各軸方向為在各附圖中共用的方向的方式描繪。其中,Y軸方向與豎直方向一致,X軸方向與水平方向一致。另外,除非另有說明,對于上下的記載,以豎直方向為基準。圖I中示出第I實施例的電視接收裝置TV的分解立體圖。如圖I所示,電視接收裝置TV具備液晶顯示裝置10、以夾著該液晶顯示裝置10的方式進行收納的表里兩機箱Ca、Cb、電源P、調諧器T、以及臺座S。
圖2中示出液晶顯示裝置10的分解立體圖。在此,將圖2所示的上側設為表側,將該圖的下側設為里側。如圖2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0整體上形成橫長的方形,具備作為顯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6和作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裝置24,它們利用呈框狀的外框12等一體地被保持。接著對液晶面板16進行說明。液晶面板16設為如下構成透明的(具有高透光性的)一對玻璃基板在隔開規定空隙的狀態下貼合,并且在兩玻璃基板間封入液晶層(未圖示)。在一方玻璃基板設有連接到相互正交的源極配線和柵極配線的開關元件(例如TFT)、連接到該開關元件的像素電極、以及取向膜等,在另一方玻璃基板設有R(紅色)、G(綠色)、B(藍色)等的各著色部以規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濾光片、相對電極、以及取向膜等。其中,從未圖示的驅動電路基板對源極配線、柵極配線以及相對電極等提供顯示圖像所需的圖像數據、各種控制信號。此外,在兩玻璃基板的外側配置有偏振板(未圖示)。接著對背光源裝置24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背光源裝置24具備背光源底座22、光學部件18、以及框架14。背光源底座22呈在表側(光出射側、液晶面板16側)開口的大致箱型。光學部件18以覆蓋背光源底座22的開口部的方式配置。框架14呈框狀,以 包圍光學部件18的方式配置。而且,在背光源底座22內收納有一對LED (Light EmittingDiode :發光二極管)單元32和導光板20。一對LED單元32、32分別配置于背光源底座22的兩長邊側外緣,使光出射。導光板20配置于一對LED單元32、32之間,將從該LED單元32出射的光向液晶面板16側引導。在該導光板20的表側載置著光學部件18。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源裝置24采用所謂的邊光方式(側光方式)導光板20和光學部件18配置于液晶面板16的正下方,并且作為光源的LED單元32配置于導光板20的側端部。背光源底座22為例如鋁系材料等金屬制成,包括俯視呈矩形的底板22a和分別從底板22a的兩長邊和兩短邊的各外緣向表側立起的側板22b、22c。底板22a的長邊方向與水平方向(X軸方向)一致,短邊方向與豎直方向(Y軸方向)一致。在背光源底座22內被一對LED單元32、32夾著的空間為導光板20用的收納空間。在底板22a的里側裝配有對LED單元32提供電力的電源電路基板等。光學部件18從導光板20側起依次層疊著擴散板18a、擴散片18b、透鏡片18c、以及反射型偏振板18d。擴散片18b、透鏡片18c、反射型偏振板18d具有將從LED單元32出射并通過擴散板18a的光設為面狀光的功能。在反射型偏振板18d的上面側設置有液晶面板16,光學部件18配置于導光板20與液晶面板16之間。LED單元32為如下構成在樹脂制的呈矩形的LED基板30上并列配置有一列發白色光的LED光源28和間隔部件25a (25b)。間隔部件25a (25b)以等間隔配置于多個LED光源28之間。此外,關于間隔部件25a(25b),參照其它附圖詳細說明。一對LED單元32、32以LED光源28和間隔部件25a(25b)相互相對的形式利用例如螺釘固定等裝配于背光源底座22的各長邊外緣部22b、22c。導光板20設為矩形的板狀部件,由丙烯酸等透光性大的(透明度高的)樹脂形成。如圖2所示,導光板20以使主板面(出光面)20b朝向擴散板18a側的形式配置于相互相對的LED單元3之間。而且,在導光板20的與擴散板18a相對的面的相反側的面20c配設有反射片26。該反射片26起到通過使從導光板20泄露的光反射從而使光再次向導光板20的內部返回的作用。通過配設這樣的導光板20,從LED單元32產生的光從導光板20的側板面(入光面)20al、20a2入射并從與擴散板18a相對的主板面出射,由此從液晶面板16的背面側照射液晶面板16。圖3中示出液晶顯示裝置10的截面圖。圖3的截面圖示出在通過間隔部件25a(25b)的YZ平面中對液晶顯示裝置10進行剖視時的截面構成。如圖3所示,間隔部件25a (25b)配置于LED基板30與導光板20之間。間隔部件25a (25b)例如粘接于LED基板30的表面,由此固定于LED基板30的表面。另外,各間隔部件25a (25b)由楊氏模量比導光板20小的材料形成。
作為形成間隔部件25a(25b)的材料,能使用PC(聚碳酸酯)、PBT(聚對苯二甲酸)、硅橡膠、AB 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等。在例如導光板20由丙烯酸樹脂形成的情況下,這些材料的楊氏模量一般為比導光板20的楊氏模量小的值。圖4中示出背光源裝置24的示意性俯視圖。如圖4所示,LED基板30與導光板20之間的距離Wl由間隔部件25a (25b)限制,LED光源28與導光板20之間的距離Wl保持于恒定的范圍內。另外,配置于導光板20的一方的入光面20al側的間隔部件25a和配置于與該入光面20al相對的入光面20a2側的間隔部件25b由鏡面對稱的形狀形成。此外,各間隔部件25a (25b)以在25°C的溫度條件下在與導光板20之間不施加負荷時與導光板20的入光面20al (20a2)接觸的方式被調整高度。當導光板20向LED光源28側膨脹時,間隔部件25a(25b)在豎直方向位移,間隔部件25a(25b)被壓縮,導光板20的膨脹由間隔部件25a (25b)吸收。背光源裝置24 (液晶顯示裝置10)作為電視接收裝置TV的一部件而組裝,有時在制造電視接收裝置TV后縱向載置。各間隔部件25a(25b)在背光源裝置24縱向載置的情況下分別位于導光板20的上方側和下方側。此時,配置于導光板20的一方的入光面20al側的間隔部件25a位于導光板20的下方側,配置于與該入光面20al相對的入光面20a2側的間隔部件25b位于導光板20的上方側。在背光源裝置24中,在背光源裝置24縱向載置的情況下位于導光板20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25a由楊氏模量比形成位于導光板20的上方側的間隔部件25b的材料大的材料形成。對本實施例的電視接收裝置TV詳細地說明。在本實施例的電視接收裝置TV的背光源裝置24中,各間隔部件25a (25b)的楊氏模量比導光板的楊氏模量小,因此在導光板20向LED光源28側膨脹的情況下,能利用各間隔部件25a(25b)吸收導光板20的膨脹。而且,在導光板20向LED光源28側膨脹的情況下,在與LED光源28相對的導光板20的各側面20al、20a2中,能利用間隔部件25a(25b)以分別相等的負荷限制LED基板30與導光板20之間的距離。由此,在與LED光源28相對的導光板20的各側面中,能將LED光源28與導光板20之間保持為相等的距離。S卩,各間隔部件25a(25b)起到限制LED光源28與導光板20之間的距離Wl的作用,并且起到吸收導光板20的膨脹的作用。因此,在本實施例的背光源裝置24中,不必與間隔部件25a(25b)分開地配置用于吸收導光板20的膨脹的部件,能以簡單的構成在導光板20向LED光源28側膨脹的情況下吸收導光板20的膨脹并且維持背光源裝置24的光學設計。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在導光板20由于膨脹而在平面方向位移的情況下,在與LED光源28相對的導光板20的各側面中,LED基板30與導光板20之間的距離以分別相等的負荷被限制。因此,能保證導光板20的各向同性的膨脹。
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在背光源裝置24縱向載置的情況下,位于導光板20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25a的楊氏模量比位于導光板20的上方側的間隔部件25b的楊氏模量大。因此,即使是僅對位于導光板20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25a施加基于導光板20的重量的負荷的情況,也能使位于導光板20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25a不會過度壓縮地支撐導光板20。其結果是,能相等地保持導光板20的下方側的導光板20與LED光源28之間的距離和導光板20的上方側的導光板20與LED光源28之間的距離,能有效地維持背光源裝置24的光學設計。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配置于導光板20的一方的入光面20a I側的間隔部件25a (25b)和配置于與該入光面20a I相對的入光面20a2側的間隔部件25b (25a)以鏡面對稱的形狀形成。因此,在配置有間隔部件25a(25b)的導光板20的相對的兩側面側,能以分別相等的負荷有效地限制LED基板30與導光板20之間的距離。由此,能保證導光板20的各向同性的膨脹,能有效地維持背光源裝置24的光學設計。
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在25°C的溫度條件下,在各間隔部件25a (25b)與導光板20之間不會施加負荷地使兩者接觸。因此,在容易進行制造上的設計的常溫(25°C)的溫度條件下,能將各間隔部件25a(25b)保持為不會施加負荷地與導光板20接觸的狀態。因此,在導光板20向LED光源28側膨脹的情況下,在配置有間隔部件25a(25b)的導光板20的各側面側,能以分別相等的負荷有效地限制LED基板30與導光板20之間的距離。由此,能保證導光板20的各向同性的膨脹,能有效地維持背光源裝置24的光學設計。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間隔部件25a (25b)和背光源底座24是分體部件的形態,但可以通過一體成形間隔部件25a(25b)和背光源底座24而將間隔部件25a(25b)設為背光源底座24的一部分。(第2實施例)圖5中示出第2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40的截面圖。圖5的截面圖示出在通過間隔部件55a(55b)的YZ平面中對液晶顯示裝置40進行剖視時的截面構成。第2實施例的間隔部件55a(55b)的形態和配置與第I實施例的形態和配置不同。關于其它構成與上述的第I實施例相同,在圖5中,對圖3的附圖標記加上數字30的部件與在第I實施例中說明的部件相同,因此省略結構、作用、以及效果的說明。在第2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40中,間隔部件55a(55b)具有板簧。具有板簧的間隔部件55a (55b)通過例如粘接而固定于背光源底座52的底板52a,從背光源底座52的底板52a向背光源裝置54的表側延伸。間隔部件55a(55b)的板簧呈以向導光板50的入光面50al (50a2)側翅曲的方式彎曲的形狀,由此,在與導光板50的入光面50al (50a2)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彈性。另外,間隔部件55a(55b)的板簧彎曲的部位與導光板50的入光面50al(50a2)接觸,由此,導光板50的向LED光源58側的位移被限制。此外,作為形成具有板簧的間隔部件55a(55b)的材料,除了在第I實施例中描述的樹脂材料之外,也能使用鍍鋅鋼、鋁、不銹鋼等。圖6中示出背光源裝置54的立體圖。此外,在圖6中,為了說明,將一對LED單元62、62和背光源底座52透明化而示出。如圖6所示,間隔部件55a(55b)分別配置于背光源底座52的長邊方向的兩端。因此,從LED光源58向導光板50的入光面50al(50a2)出射的光不會被間隔部件55a(55b)阻擋。
在背光源裝置54中,在背光源裝置54縱向載置的情況下位于導光板50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55a的板簧的彈性率比位于導光板50的上方側的間隔部件55b的板簧的彈性率小。具體地,位于導光板50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55a的板簧的形狀與位于導光板50的上方側的間隔部件55b的板簧的形狀相比,向導光板50的入光面50al (50a2)側彎曲的程度小。因此,在背光源裝置54縱向載置的情況下,位于導光板50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55a的板簧與位于導光板50的上方側的間隔部件55b的板簧相比,難以在與導光板50的入光面50al(50a2)垂直的方向變形。在第2實施例的背光源裝置54中,間隔部件55a (55b)具有在與導光板50的入光面50al (50a2)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彈性的板簧。因此,在導光板50向LED光源58側膨脹的情況下,間隔部件55a(55b)的板簧由于導光板50膨脹的按壓力而在與導光板50的入光面50al (50a2)垂直的方向變形。因此,能利用間隔部件55a (55b)有效地吸收導光板50的膨脹。
另外,在第2實施例的背光源裝置54中,在背光源裝置54縱向載置的情況下位于導光板50的下側的間隔部件55a的板簧的彈性率比位于導光板50的上側的間隔部件55b的板簧的彈性率小。因此,即使是僅對位于導光板50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55a施加基于導光板50的重量的負荷,也能不使位于導光板50的下方側的間隔部件55a過度壓縮地支撐導光板50。其結果是,能相等地保持導光板50的下方側的導光板50與LED光源58之間的距離和導光板50的上方側的導光板50與LED光源58之間的距離,能有效地維持背光源裝置54的光學設計。另外,第2實施例的背光源裝置54的間隔部件55a (55b)配置在位于LED基板60與導光板50之間的背光源底座52的表面而固定于該背光源底座52。因此,能使間隔部件55a (55b)穩定。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例不了在位于LED基板58與導光板50之間的背光源底座52的表面配置有間隔部件55a(55b)的形態,但可以設為在位于LED基板58與導光板50之間的框架44的表面配置有間隔部件55a(55b)的形態。(第3實施例)圖7中示出第3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70的截面圖。圖7的截面圖示出在通過間隔部件85a(85b)的YZ平面中對液晶顯示裝置70進行剖視時的截面構成。第3實施例在液晶顯示裝置70具備基板保持部件87的方面和間隔部件85a(85b)的形態、配置與第I實施例的不同。關于其它的構成與上述的第I實施例相同,在圖7中,對圖3的附圖標記加上數字60的部件與在第I實施例中說明的部件相同,因此省略結構、作用、以及效果的說明。如圖7所示,在第3實施例中,液晶顯示裝置70具備基板保持部件87。基板保持部件87呈截面為倒L字型的形狀,固定于位于LED基板90的上側的背光源底座82的側板82b、82c,在與導光板80的入光面80al (80a2)垂直的方向保持LED基板90。另外,間隔部件85a(85b)利用例如粘接而固定于基板保持部件87的表面。間隔部件85a(85b)呈彎曲為大致環狀的手柄狀。間隔部件85a (85b)彎曲的部位與導光板80的入光面80al (80a2)接觸,由此,導光板80的向LED光源88側的位移被限制。圖8中示出將背光源裝置84的一部分放大的立體圖。此外,在圖8中為了說明而使導光板80和背光源底座82透明化示出。如圖8所示,基板保持部件87和間隔部件85a(85b)分別配置于背光源底座82的長邊方向的兩端。因此,從LED光源88出射到導光板50的入光面80al (80a2)的光不會被間隔部件85a(85b)阻擋。在第3實施例的背光源裝置84中,間隔部件85a (85b)配置于保持LED基板90的基板保持部件87的表面。因此,能通過基板保持部件87將LED基板90固定于背光源裝置84的表面,并且將間隔部件85a (85b)固定于背光源裝置84。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光源保持部件87和間隔部件85a (85b)是分體部件的形態,但可以通過一體成形間隔部件85a(85b)和光源保持部件87而將間隔部件85a(85b)設為光源保持部件87的一部分。(第4實施例) 圖9中示出第4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10的分解立體圖。在此,將圖9所示的上側設為表側,將該圖的下側設為里側。如圖9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10整體上呈橫長的方形,具備作為顯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6和作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裝置124,它們利用頂部外框112a、底部框架112b、側外框112c (下面稱為外框組112a 112c)等一體地保持。此外,關于液晶面板116的構成,是與第I實施例的構成同樣的構成,因此省略說明。下面對背光源裝置124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背光源裝置124具備背光源底座122、光學部件118、頂部框架114a、底部框架114b、側框架114c (下面稱為框架組114a 114c)、以及反射片126。液晶面板116由外框組112a 112c和框架組114a 114c夾持。此外,附圖標記113是用于使驅動電路基板115(參照圖10)絕緣的絕緣片,驅動電路基板115用于驅動液晶面板116。背光源底座122呈在表側(光出射側、液晶面板116側)開口、具有底面的大致箱型。光學部件118配置于導光板120的表側。反射片126配置于導光板120的里側。而且,在背光源底座122內收納有一對線支架131、131 ;在背光源底座122的長邊方向延伸的一對散熱板119、119 ;一對LED單元132、132,其在背光源底座122的長邊方向延伸、配置有間隔部件125 (參照圖10);以及導光板120。LED單元132、導光板120以及反射片126利用橡膠襯套133相互支撐。在背光源底座122的里面裝配有對LED單元132提供電力的電源電路基板(未圖示);以及用于保護該電源電路基板的保護蓋123等。一對線支架131、131沿著背光源底座122的短邊方向配置,收納在LED單元132與電源電路基板之間進行電連接的配線。圖10中示出背光源裝置124的截面圖。圖10的截面圖示出在通過間隔部件125的YZ平面中對液晶顯示裝置110進行剖視時的截面構成。如圖10所示,背光源底座122包括具備底面122z的底板122a ;以及從底板122a的外緣淺淺地立起的側板122b、122c,背光源底座122至少支撐LED單元132和導光板120。另外,散熱板119呈包括底面部119a和從底面部119a的一方的長邊側外緣立起的側面部119b的截面為L字型的形狀,散熱板119以沿著背光源底座122的一方的長邊方向的方式配置。散熱板119的底面部119a固定于背光源底座122的底板122a。因此,LED單元132通過散熱板119被支撐于背光源底座122的底板122a。散熱板119通過背光源底座122的底板122a使在LED單元132產生的熱向背光源裝置124的外部散熱。如圖10所示,導光板120配置于一對LED單元132、132之間。導光板120和光學部件118由框架群114a 114c和背光源底座122夾持。另外,如圖10所示,在底部框架114b的表側配置有驅動電路基板115。驅動電路基板115與顯示面板116電連接,將顯示圖像所需的圖像數據、各種控制信號提供給液晶面板116。另外,在頂部框架114a和底部框架114b的表面且相對于LED單元132露出的部位,沿著導光板120的入光面120al (120a2)的長邊方向分別配置有反射部件134a。在背光源底座122的表面且與LED單元132相對的部位也沿著導光板120的入光面120a l(120a2)的長邊方向配置有反射部件134b。根據本實施例的背光源裝置124,在頂部框架114a和底部框架114b的表面配置有反射部件134a。另外,在背光源底座122的表面配置有反射部件134b。由此,能有效地提高從LED單元132出射的光向導光板120的入射效率。此處記載實施例的構成和本發明的構成的對應關系。LED光源28、58、88是“光源”的一例。LED基板30、60、90、130是“光源基板”的一例。另外,背光源裝置24、54、84、124是“照明裝置”的一例。另外,液晶顯示裝置10、40、70、110是“顯示裝置”的一例。另外,背光源底座22、52、82、122是“收納部件”的一例。下面列舉上述的各實施例的變形例。(I)在上述的各實施例中,采用安裝有發白色光的LED光源的構成,但可以設為面·安裝有例如紅色、綠色、藍色的3種LED光源的構成,或者可以設為將藍色的LED光源和黃色突光體組合的構成。(2)在上述的各實施例中,采用在導光板的相對的2個側面側配置有LED光源的構成,但可以設為例如在導光板的3個側面側配置有LED光源的構成,或者設為在導光板的全部的(4個)側面側配置有LED光源的構成。(3)在上述的各實施例中,采用間隔部件通過粘接而固定于LED基板等的構成,但固定間隔部件的方法不被限定。例如在上述的第I實施例中,可以使間隔部件貫通LED基板和背光源底座而由螺釘固定,由此固定于LED基板的表面。(4)除上述的各實施例以外,關于間隔部件的配置、形態等也能適當地變更。(5)在上述的各實施例中,例示了使用液晶面板作為顯示面板的液晶顯示裝置,但使用其它種類的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也能應用本發明。(6)在上述的各實施例中,例示了具備調諧器的電視接收裝置,但不具備調諧器的顯示裝置也能應用本發明。上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這些實施例只不過是例示,并不限定權利要求。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包含對上面例示的具體例進行各種變形、變更的技術。另外,在本說明書或者附圖中說明的技術要素通過單獨地或者通過各種組合發揮技術上的有用性,并不限于申請時權利要求記載的組合。另外,本說明書或者附圖中例示的技術能同時達成多個目的,達成其中的一個目的自身具有技術上的有用性。附圖標記說明TV :電視接收裝置;Ca、Cb :機箱;T :調諧器;S :臺座;10、110 :液晶顯示裝置;12 外框;14 :框架;16、116 :液晶面板;18、118 :光學部件;18a :擴散板;18b :擴散片;18c 透鏡片;18d :反射型偏振板;20、50、80、120 :導光板;20al、20a2、50al、50a2、80al、80a2、120al、120a2 :入光面;20b、50b、80b :出光面;20c、50c、80c :與出光面相反的一側的面;22、52、82、122 :背光源底座;22a、52a、82a、122a :底板;24、54、84、124 :背光源裝置;25a、25b、55a、55b、85a、85b、125 間隔部件;26、56、86、126 :反射片;28、58、88 :LED 光源;30、60,90,130 =LED 基板;32、62、92、132 =LED 單元;112a :頂部外框;112b :底部框架;112c :側外框;113 :絕緣片;114a :頂部框架;114b :底部框架;114c :側框架;115 :驅動電路基板;119 :散熱板;123 :保護蓋;131 :線支架;134a 、134b :反射部件
權利要求
1.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光源基板; 光源,其配置于上述光源基板的表面; 導光板,其呈平板狀,在其側面中的相對的側面各自具有入光面,以該入光面分別與上述光源基板的上述光源相對的方式配置;以及 間隔部件,其限制上述光源基板與上述導光板之間的距離, 上述間隔部件各自的楊氏模量比上述導光板的楊氏模量小。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上述導光板的一方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的楊氏模量與配置于與該入光面相對的另一方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的楊氏模量之間具有差。
3.根據權利要求I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間隔部件具有板簧,該板簧在與上述導光板的上述入光面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彈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上述導光板的一方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的上述板簧的彈性率與配置于與該入光面相對的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的上述板簧的彈性率之間具有差。
5.根據權利要求I至權利要求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備至少收納上述光源基板和上述導光板的收納部件, 上述間隔部件配置在位于上述光源基板與上述導光板之間的上述收納部件的表面而被固定于該收納部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備基板保持部件,該基板保持部件被固定于上述收納部件的表面,并且保持上述光源基板, 上述間隔部件配置于上述基板保持部件的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I至權利要求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上述導光板的一方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和配置于與該入光面相對的入光面側的上述間隔部件以鏡面對稱的形狀形成。
8.根據權利要求I至權利要求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在25°C的溫度條件下,在上述間隔部件與上述導光板之間不施加負荷地使兩者接觸。
9.根據權利要求I至權利要求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入光面為長條狀, 在上述光源與上述導光板之間還具備沿著上述入光面的長度方向配置的反射部件。
10.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利用來自權利要求I至權利要求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的光進行顯示的顯示面板。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顯示面板是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12.一種電視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權利要求10或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裝置。
全文摘要
提供能以簡單的構成在導光板(20)向光源側膨脹的情況下吸收導光板(20)的膨脹并且維持光學設計的照明裝置。本發明的背光源裝置(24)具備LED基板(30);配置于LED基板(30)的表面的LED光源(28);導光板(20),其呈平板狀,其側面中的相對的側面各自具有入光面(20a1、20a2),以該入光面(20a1、20a2)分別與LED基板(30)的LED光源(28)相對的方式配置;以及間隔部件(25a(25b)),其限制LED基板(30)與導光板(20)之間的距離(W1)。間隔部件(25a(25b))各自的楊氏模量比導光板(20)的楊氏模量小。各間隔部件(25a(25b))起到限制LED光源(28)與導光板(20)之間的距離(W1)的作用,并且起到吸收導光板(20)的膨脹的作用。
文檔編號F21Y101/02GK102713411SQ20108006137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2日
發明者吉川貴博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