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等離子顯示面板和等離子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等離子顯示面板和相應的等離子顯示
O
背景技術:
離子顯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 PDP)的發光方式是在真空腔體內利用 He+Xe、Ne+Xe、He+Ne+Xe或He+Ne+Kr+Xe等惰性混合氣體放電時產生147nm的真空紫外線, 使熒光體發光,以產生視覺上能感應到的文字和圖像。圖1是現有等離子顯示面板的透視圖,圖2是現有等離子顯示面板的側視結構圖, 其中都采用ITO電極、黑色條帶及條形障壁的結構。參照圖1、圖2,三電極表面放電結構 的PDP放電單元結構如下形成于前基板10上的掃描電極11以及維持電極12由透明電 極11a、12a和設置在其上的匯流電極lib、12b兩部分組成。透明電極11a、12a通常采用氧 化銦錫(Indium-Tin-Oxide =ITO)作為材質,形成于前基板10上。匯流電極llb、12b通常 以鉻(Cr)、銀(Ag)等為主要材料,形成于透明電極lla、12a上,以減少工作中的透明電極 llaU2a的電壓降。掃描電極11和維持電極12平行地形成于前基板10上,如上所述的,為 提高顯示屏的對比度,在制作電極的過程中,則需要在一組掃描電極11和維持電極12外側 增加黑色條帶30,以提高顯示屏的對比度。然后,在上面覆蓋有一層前介質層13,該介質層 13可以保證掃描電極11與維持電極12之間的電阻率,同時,在等離子放電時能蓄積一定 的壁電荷。該前介質層13的上表面還沉淀一層保護膜14,該保護膜14可以防止等離子放 電對前介質層13產生破壞,而且,還能提高二次放電系數。通常,保護膜14 一般使用的材 料為氧化鎂(MgO)。尋址電極21行成于后基板20上。在尋址電極21的上面覆蓋一層后介質層,以對 尋址電極21間形成絕緣,同時對尋址電極21形成保護。在后介質層上制作障壁24,障壁 24 一般為條形的或柵格形狀,每條或每個柵格形成一個顯示單元。然后,在障壁單元格內注 入對應的熒光體漿料25。尋址電極21與前基板10上的掃描電極11以及維持電極12在空間布置方位上垂 直對應。同時,要求各個電極與障壁24的溝槽對應,也就是與發光單元格對應。前基板10、 后基板20以及障壁24構成密閉的放電空間,向密閉的空間內充入定量的用于氣體放電的 惰性混合氣體,工作中,電極間放電產生等離子激活熒光體,從而顯示各種圖形。現在市面上的PDP面板主要以采用ITO和無ITO (ΙΤ0 less)的兩種PDP為主,其 中,采用ITO的PDP通常以邊對邊實現放電,采用ITO less的PDP面板則以點對點實現放 H1^ ο圖3A和圖3B示出了現有的采用ITO電極實現電極間放電的PDP面板。對于采用 該ITO電極的PDP面板來說,由于ITO自身的電導率比較低,則需要金屬電極配合,以增加 放電電極的電導率,從而來滿足PDP工作需要。此方法為大多現有PDP廠家采用的技術和 方法。但是,由于ITO電極的自身的電阻比較大,要想得到理想的顯示效果,則PDP功耗也比較大。圖4示出了采用ITO less結構的PDP面板。在制作中不利用ITO進行放電,利用 金屬電極制作公共電極(包括掃描電極和維持電極),解決了放電電極阻抗大的問題,但由 于金屬電極本身不透明,對屏的亮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結構設計中,一般在金屬 電極的中間進行開孔,以提高顯示屏的亮度。盡管如此,顯示亮度還是受到了比較多的阻 擋。因此,在制作中盡量開孔面積盡量的大,但大面積的開孔對整屏的顯示對比度又產生了 一定的影響。鑒于采用ITO結構的PDP和采用ITO less結構的PDP目前都各自具有一定的問 題,有必要提供一種綜合性能良好的新型等離子顯示面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功耗小,屏幕亮度顯示 對比對度好,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針對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等離子顯示面板,其包括 封接在一起的前基板和后基板,前基板的一側形成有多個放電電極,相鄰的放電電極之間 形成有黑色條帶,每個放電電極均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掃描電極和維持電極,其中,掃描電 極和維持電極中的一個采用金屬電極形成,另一個采用透明電極形成。進一步地,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方面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中,掃描電極采用金屬 電極形成,維持電極由透明電極和設置在透明電極上的匯流電極構成。進一步地,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方面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中,黑色條帶設置在放 電電極的非放電側。進一步地,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方面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中,黑色條帶的寬度不 大于金屬電極的寬度。進一步地,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方面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中,透明電極形成為整 體的長條形。進一步地,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方面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中,透明電極形成為具 有齒形邊緣的條形,齒形邊緣中的突出部與金屬電極的放電側相對。進一步地,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方面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中,透明電極形成為沿 透明電極延伸方向平行排列的多個矩形條,多個矩形條通過匯流電極彼此連接。進一步地,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方面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中,金屬電極的邊緣形 成有多個放電端子,放電端子形成為弧形、齒形或矩形凸起。進一步地,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方面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中,金屬電極與透明電 極之間的放電間隙為50 100 μ m。進一步地,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方面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中,金屬電極內部開設 有多個透光孔。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等離子顯示器,其中包括根據本實用新 型第一方面的等離子顯示器。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效果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等離子顯示面板,將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配合使用,將維持電極和掃描電極的其中之一采用金屬電極形成,另一個則采用透明電極形成,由此在綜 合ITO結構的PDP和ITO less結構的PDP的優點的同時,還能彌補并消除全透明電極或全 金屬電極的缺點。透明電極部分使得顯示屏具有較好的顯示亮度,金屬電極部分則有利于 增加放電電極的導電率,減輕了全ITO結構過大的功耗,從而使得在基板上獲得較低的著 火電壓的同時,能得到更高光效;同時,現有技術中全金屬電極基板為了獲得較大的透光率 而形成大面積開口,這種由于大面積開口而導致對比度降低的情況在本實用新型中被消除 了。應該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詳細描述都是列舉和說明性質的,目的是 為了對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提供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用于幫助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這些附圖圖解了 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圖中相同的 部件用相同的標號表示。附圖中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的等離子顯示面板的透視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現有技術的等離子顯示面板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a、圖3b示出了現有技術的等離子顯示面板中前基板的主視示意圖和仰視示 意圖;圖4示出了現有技術中采用ITO less結構的前基板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5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的前基板的主視結構 示意圖;圖6a、圖6b分別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的不同實施例中,前基 板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7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的主視結構示意圖;以 及圖8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的透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示例性的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說明。圖5至圖8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的實施例。如圖7、8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的主體結構與現有技術的等離子顯示面板類似,其包括封接 在一起的前基板10和后基板20,前基板10的一側(面向后基板20的一側)形成有多個放 電電極,每個放電電極均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掃描電極11和維持電極12,且相鄰的放電電 極之間形成有黑色條帶30。特別地,本實用新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中的掃描電極11和維持 電極12中的一個采用金屬電極形成,而另一個采用透明電極形成。利用上述的構造方式,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綜合了采用ITO結構的 PDP和采用ITO less結構的PDP的優點,其中透明電極部分使得顯示屏具有較好的顯示 亮度,而金屬電極部分則有利于增加放電電極的導電率,減輕了全ITO結構過大的功耗,本 實用新型的這種結構將ITO結構和ITO less結構進行了合理的結合,以便發揮這兩種結構的優點,在發揮有點的同時,由于采用了混合式的結構又減輕了的原有的全ITO結構和ITO less結構的缺點。利用本實用新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可以在基板上獲得較低的著火電壓 的同時,得到更高光效。此外,現有技術中的全金屬電極基板為了獲得較大的透光率而形成 大面積開口,由于大面積開口而導致對比度降低的情況在本實用新型中被消除。優選地,如圖5、圖6a、圖6b所示的,本實用新型中的掃描電極11采用金屬電極 Ila形成,維持電極12則由透明電極12a和設置在透明電極12a上的匯流電極12b (例如銀 電極)構成。在本優選實施例中,使掃描電極11通過金屬電極Ila形成,由于金屬電極導 電率良好,從而可以提高掃描速度。具體如圖5所示,形成掃描電極11的金屬電極Ila中 開設有多個透光孔11b,以便提高光透過率,從而提高顯示屏的亮度。在透明電極12a上設 置銀電極12b可以以減少PDP工作中透明電極12a的電壓降,提高掃描的效率。如圖5所示,黑色條帶30設置在維持電極12的非放電側,也就是設置在兩個相鄰 的放電電極的非放電側之間,以便提高屏幕的顯示效果。具體地,黑色條帶30的寬度不大 于金屬電極Ila的寬度。圖6a、圖6b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前基板10上的維持電極12的兩種結構示例。如 圖6a所示,維持電極12的透明電極12a為整體的長條形狀。如圖6b所示,維持電極12的 透明電極12a為具有齒形邊緣的條形,齒形邊緣與金屬電極Ila的放電側相對。此外,在其 他實施例中,維持電極12的透明電極12a可以構造成沿透明電極12a延伸方向平行排列的 多個矩形條,各個矩形條通過設置在透明電極12a上的匯流電極12b彼此連接,并通過匯流 電極12b提供電流。如圖6a、圖6b所示,金屬電極1 Ib的邊緣形成有多個放電端子11c,這些放電端子 Ilc形成為呈弧形、齒形或矩形突起,圖6a、圖6b示出了齒形突起的實例。金屬電極Ila的 放電端子Ilc與掃描電極12的透明電極12a之間形成放電,金屬電極Ila與透明電極12a 之間的最小間隙(即放電端子Ilc與透明電極12a之間的間隙)為放電間隙,具體地,該放 電間隙可以在50 100 μ m的范圍內。在本實用新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中,分別采用金屬電極Ila和透明電極12a來形 成掃描電極11和維持電極12,通過金屬電極Ila和透明電極12a相配合來實現電極間的放 電。如圖7和圖8所示,前基板10的掃描電極11及維持電極12與后基板的尋址電極21形 成放電電極對,相互配合形成放電單元,激發工作氣體放電,激活熒光粉層,從而顯示圖像。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中的金屬電極Ila和透明電極12a進行 描述。掃描電極11采用金屬電極Ila制作而成,其中,金屬電極Ila —方面保證了導 電率,另一方面為了不對PDP發出的光產生阻擋,因此需要在金屬電極Ila的發光單元 的對應部位制作透光孔11b,以保證較高的透過率。透明電極12a的主體為氧化銦錫 (Indium-Tin-Oxide :IT0),優選地將ITO透明電極12a作為維持電極12,這是由于透明電 極12a自身存在的電阻較大,工作中電流通過的速度較慢,作為掃描電極11時會影響掃描 速度。同時,需要在ITO透明電極12a上附上一條銀電極(維持電極)12b,以減少工作中維 持電極12的壓降。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與常規的具有全ITO結構的PDP面板相比,具 有掃描速度快的特點;與常規的全ITO less結構的PDP面板相比,則具有高透過率、亮度高 的特點。[0044]此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原理,還提供了一種等離子顯示器,其包括上述根據本實 用新型的等離子顯示面板。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 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等離子顯示面板,包括封接在一起的前基板(10)和后基板(20),所述前基板的一側形成有多個放電電極,相鄰的放電電極之間形成有黑色條帶(30),每個放電電極均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掃描電極(11)和維持電極(12),其特征在于,所述掃描電極和所述維持電極中的一個采用金屬電極(11a)形成,另一個采用透明電極(12a)形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掃描電極采用金屬電極 形成,所述維持電極由透明電極和設置在所述透明電極上的匯流電極(12b)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條帶設置在所述放 電電極的非放電側,所述黑色條帶的寬度不大于所述金屬電極的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電極形成為整體的 長條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電極形成為具有齒 形邊緣的條形,所述齒形邊緣中的突出部與所述金屬電極的放電側相對。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電極形成為沿所述 透明電極延伸方向平行排列的多個矩形條,所述多個矩形條通過所述匯流電極彼此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電極的邊緣形成有 多個放電端子(11c),所述放電端子形成為弧形、齒形或矩形凸起。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電極與所述透明電 極之間的放電間隙為50 100 μ 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電極內部開設有多 個透光孔(lib)。
10.一種等離子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等離子顯 示面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等離子顯示面板和等離子顯示器,本實用新型的等字顯示面板包括封接在一起的前基板和后基板,前基板的一側形成有多個放電電極,相鄰的放電電極之間形成有黑色條帶,每個放電電極均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掃描電極和維持電極,其中,掃描電極和維持電極中的一個采用金屬電極形成,另一個采用透明電極形成。本實用新型的等字顯示面板具有較好的顯示亮度,增加了放電電極的導電率,減輕了全ITO結構過大的功耗,從而使得在基板上獲得較低的著火電壓的同時,能得到更高光效。
文檔編號H01J17/04GK201717227SQ20102025940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30日
發明者陳立國 申請人: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