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led燈的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燈具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LED燈的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LED作為第四代照明光源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在各種大功率LED燈應用中,散熱 是LED燈要重點解決的問題。LED是冷光源,不像白熾燈那樣產生灼熱的高溫,但是,LED芯 片需要工作在安全的溫度環境下,所以必須將LED燈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有效的散發到空氣 中去,這樣LED燈才能真正的實現長壽命。要有效的散熱,減小散熱結構的體積和生產成本,增大散熱片和空氣的接觸面積, 并且有利于空氣在散熱片表面上的流動,就是LED燈散熱結構設計要解決的問題。市場上常見的LED燈散熱結構存在如下問題1、LED工作時產生的大量的熱量依 靠散熱片與空氣以輻射自然換熱的方式進行熱交換,熱空氣上升時由于散熱片底板的阻 擋,冷空氣無法穿過散熱片底板形成空氣循環對流,不利于空氣在散熱片表面流動,熱交換 效率低;2、散熱片的加工方式多是用鑄造、擠壓鋁合金制成的,這種加工方式所制成的散熱 片體積龐大,重量沉,成本也很高,影響了 LED的普及推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之不足而設計了一種利用空氣循環流 動的強化對流的LED燈的散熱結構,這種結構在減小了風阻,有效提高散熱效率的同時簡 化了結構,降低制造成本,減輕重量,提高了產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LED燈的散熱結構, 包括LED燈,電路板和散熱片,所述的LED燈通過串聯、并聯或串并聯連接于電路板上,散熱 片上設計有空氣對流槽。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路板以粘接,壓合,扣合,螺絲緊固,熱管方式與散熱片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路板可以是鋁基板,玻纖板,柔性線路板,陶瓷線路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當大功率LED芯片工作時產生的熱量通過電路板傳導 至切削加工工藝制成的散熱片,由于空氣進入散熱結構的氣流循環方向是自下而上的,穿 過鰭片的空氣形成了冷熱循環迅速的與環境進行熱交換,將輻射自然換熱方式變成了強化 對流換熱方式,熱交換效率高,風阻低,結構簡單,成本低,性能可靠,有效的保證LED芯片 工作在優良的溫度環境中,提高光效,延長壽命。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主視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俯視圖。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示意圖。圖2-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主視圖。[0014]圖2-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左視圖。圖2-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在圖1-1、1_2、1-3及圖2-1、2-2、2-3中,將LED燈1通過串聯、并聯或串并聯連接 于電路板2上,電路板2可以是鋁基板,玻纖板,柔性線路板,陶瓷線路板。電路板2以粘接, 壓合,扣合,螺絲緊固,熱管方式與散熱片3連接,散熱片3上設計有空氣對流槽5。LED燈 1工作時產生的熱量經過電路板2傳遞給散熱片3,氣流從空氣對流槽5中穿過,加熱的空 氣向上升,冷空氣同時補充,形成自下而上的氣流循環方向4,提高了散熱片3的換熱效率, 迅速的與空氣進行熱交換。本實用新型采用切削加工工藝制作散熱片3,簡化了結構,降低制造成本,減輕重 量,提高了產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 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 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 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LED燈的散熱結構,該結構由LED燈(1),電路板O),散熱片(3)構成,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LED燈(1)通過串聯、并聯或串并聯連接于電路板(2)上,散熱片(3)上設計 有空氣對流槽(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ED燈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路板O)以 粘接,壓合,扣合,螺絲緊固,熱管方式與散熱片( 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ED燈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路板(2)可 以是鋁基板,玻纖板,柔性線路板,陶瓷線路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LED燈的散熱結構,設計了一種利用空氣循環流動的強化自然對流散熱結構,這種結構在減小了風阻,有效提高散熱效率的同時簡化了結構,降低制造成本,減輕重量,提高了產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該散熱結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LED燈的散熱結構,包括LED燈,電路板和散熱片,所述的LED燈通過串聯、并聯或串并聯連接于電路板上,散熱片上設計有空氣對流槽。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熱交換效率高,風阻低,結構簡單,成本低,性能可靠,有效的保證LED芯片工作在優良的溫度環境中,提高光效,延長壽命。
文檔編號F21V29/00GK201852062SQ20102005620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5日
發明者冉勇, 王陳 申請人:冉勇, 王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