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兩用手提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手提燈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兩用手提燈。
技術背景
目前的手提燈或手電筒只有一種照明方式,手提燈為手提形式,燈光向 上和四周方向發射出去,而手電筒為手持式,燈光集中向前發射出去,對于 手提燈或手電筒而言,它們分別都只有一種使用狀態,不能滿足在不同環境 中的使用要求,手提燈不具備手電筒的功能,同時,手電筒也不具備手提燈 的功能,兩者不能合二為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兩用手提燈,而使 手提燈具有兩種使用狀態,且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兩用手提燈,它包括底座主體、頂座主體和燈頭,底座主體的前端 面和后端面分別設置有反光燈罩,頂座主體的下端設置有透光燈罩;底座主 體內設置有一滑套,滑套的兩側開設有滑槽,滑套的內壁設置有使燈頭旋轉 180度的導軌,頂座主體下端的透光燈罩活動套設在滑套外,燈頭兩側分別設 置一個轉軸,轉軸插接在透光燈罩的下端,燈頭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導軌對 應的引導機構。 、
所述導軌凸出在滑套的內壁上,導軌為"3"字形的弧形軌道,弧形軌道 的上端和下端為向內側方向凸出,弧形軌道的中部向外側方向凹陷。所述引導機構設置在滑套的中部。
所述燈頭包括燈臺和燈,燈固定在燈臺的上端面的中部位置,燈臺底部 的兩側分別向下延伸出引導機構。
所述引導機構為"T"字形的弧形軌道,弧形軌道的中部向下凸出,弧形 軌道的中部兩側向上凹陷,弧形軌道的兩側末端向下彎曲。
所述底座主體的內壁的下端位置設置有凸緣,透光燈罩的外壁的下端位 置設置有與凸緣對應卡合的凹槽。
所述透光燈罩在頂座主體下降并緊靠在底座主體上時全部收容在底座主 體內。
所述頂座主體上設置有手提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底座主體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別 設置有反光燈罩,頂座主體的下端設置有透光燈罩,設置在底座主體內的滑 套的內壁設置有使燈頭旋轉180度的引導機構,透光燈罩活動套設在滑套外, 燈頭通過兩側的轉軸插接在透光燈罩的下端,燈頭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引導 機構對應的引導機構,在透光燈罩的伸出和縮回底座主體內時,燈頭被透光 燈罩拉動而分別處于底座主體的后端面和前端面,且燈頭在經過設置在滑套 中部引導機構時會受到引導機構的引導而旋轉180度,使燈頭反轉方向,從 而使手提燈具有兩種使用狀態,手提燈還能夠作為手電筒使用,手提燈的使 用狀態切換十分方便,且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附圖2為附圖1中AA截面的剖視附圖3為附圖1中BB截面的剖視圖;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附圖4中CC截面的剖視圖; 附圖6為附圖4中DD截面的剖視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燈頭和滑套組合在一起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8為附圖7中EE截面的剖視圖; 附圖9為附圖7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兩用手提燈見附圖1至9,它包括底座主體1、頂座主體2和燈頭3,底 座主體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別設置有反光燈罩4,頂座主體2的下端設置有 透光燈罩5;底座主體1內設置有一滑套7,滑套7的兩側開設有滑槽8,滑 套7的內壁設置有使燈頭3旋轉180度的引導機構9,頂座主體2下端的透光 燈罩5活動套設在滑套7外。滑槽8的設計使燈頭3能夠沿滑槽8上下滑動, 同時,使燈頭3避免出現偏轉的現象,滑槽8既起導向作用,又起限制燈頭3 的作用。
所述燈頭3包括燈臺3a和燈3b,燈3b固定在燈臺3a的上端面的中部位 置,燈臺3a底部的兩側分別向下延伸出一個驅動機構10;燈頭3兩側分別設 置一個轉軸3c,轉軸3c插接在透光燈罩5的下端,燈頭3的兩側的驅動機構 10分別與相應的引導機構9相互作用,在燈頭3滑動經過引導機構9的所在 位置時,驅動機構10受引導機構9引導,驅動機構10使燈頭3翻轉180度。
所述引導機構9為導軌,導軌凸出在滑套7的內壁上,導軌設置在滑套7 的中部,導軌為"3"字形的弧形軌道,弧形軌道的上端和下端為向內側方向 凸出,弧形軌道的中部向外側方向凹陷。
所述驅動機構10為"T"字形的弧形軌道,弧形軌道的中部向下凸出,弧形軌道的中部兩側向上凹陷,弧形軌道的兩側末端向下彎曲。
驅動機構10的弧形軌道與引導機構9的弧形軌道是相互匹配的。
所述透光燈罩5在頂座主體2下降并緊靠在底座主體1上時全部收容在 底座主體1內。該設計能夠縮小手提燈的體積,使手提燈更加便于攜帶。
所述底座主體1的內壁的下端位置設置有凸緣la,透光燈罩5的外壁的 下端位置設置有與凸緣la對應卡合的凹槽5a。通過凹槽5a和凸緣la的卡合 配合,使透光燈罩5能夠定位并固定在設定的位置上,使頂座主體2卡緊在 底座主體l上,避免頂座主體2從底座主體1上脫出。
所述頂座主體2上設置有手提環2a。通過手提環2a可以將手提燈提起, 使手提燈便于攜帶,同時,還可以通過手提環2a將頂座主體2從底體主體l 中拉出來,使透光燈罩5顯露出來。
將手提燈作為便攜式手電筒使用時,將頂座主體2下壓,使頂座主體2 緊靠在底座主體1上,此時,燈頭3的燈臺3a朝向底座主體1的前端面,燈 頭3靠在底座主體1的前端面上的反光燈罩4的后端,燈3b剛好位于該反光 燈罩4的中心處,燈3b發出的光經反光燈罩4反射后向底座主體l的前端發 射出去。
將手提燈作為臺燈、飾燈或手提的燈具使用時,通過手提環2a將頂座主 體2上拉,頂座主體2下端的透光燈罩5隨之上升,透光燈罩5上升時通過 帶動燈頭3的轉軸3c帶動燈頭3—起上升,燈頭3在經過引導機構9時,燈 頭3上的驅動機構10受引導機構9的引導,首先是燈頭3的驅動機構10上 凹陷位置的弧形軌道套入引導機構9下端的凸起的弧形軌道,兩者的形狀是 相匹配的,它們共同作用使燈頭3繞轉軸3c旋轉,隨著燈頭3繼續上升,燈 頭3繼續繞轉軸3c旋轉,當燈頭3旋轉90度,燈頭3上的驅動機構10完成與引導機構9相吻合,隨著燈頭3繼續上升,燈頭3沿同一旋轉方向繼續繞 轉軸3c旋轉,當燈頭3越過引導機構9的所在位置后,燈頭3則旋轉180度, 燈頭3的燈臺3a朝向底座主體1的后端面,燈頭3靠在底座主體1的后端面 上的反光燈罩4的后端,燈3b剛好位于該反光燈罩4的中心處,燈3b發出 的光經該反光燈罩4反射后發射出去,手提燈的燈光從透光燈罩5發射出去, 從而實現手提燈不同功能的切換,此時手提燈則能夠作為臺燈、飾燈或手提 式的燈具使用。
當需要再次切換到手電筒狀態時,將頂座主體2下壓,使頂座主體2緊 靠在底座主體1上,燈頭3在經過引導機構9時受引導機構9的引導而反方 向旋轉180度,其動作剛好相反,此時,燈頭3的燈臺3a朝向底座主體l的 前端面,在燈頭3到達最底端時,燈頭3則靠在底座主體1的前端面上的反 光燈罩4的后端,燈3b剛好位于該反光燈罩4的中心處,燈3b發出的光經 反光燈罩4反射后向底座主體1的前端發射出去,此時手提燈則為手電筒狀 態。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 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 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兩用手提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主體(1)、頂座主體(2)和燈頭(3),底座主體(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別設置有反光燈罩(4),頂座主體(2)的下端設置有透光燈罩(5);底座主體(1)內設置有一滑套(7),滑套(7)的兩側開設有滑槽(8),滑套(7)的內壁設置有使燈頭(3)旋轉180度的引導機構(9),頂座主體(2)下端的透光燈罩(5)活動套設在滑套(7)外,燈頭(3)兩側分別設置一個轉軸(3c),轉軸(3c)活動插接在透光燈罩(5)的下端,燈頭(3)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引導機構(9)相互作用的驅動機構(10)。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用手提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機構 (9)為導軌,導軌凸出在滑套(7)的內壁上,導軌為"3"字形的弧形軌道,弧形軌道的上端和下端為向內側方向凸出,弧形軌道的中部向外側方向凹陷。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兩用手提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機構(9) 設置在滑套(7)的中部。
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兩用手提燈,其特征在于所 述燈頭(3)包括燈臺(3a)和燈(3b),燈(3b)固定在燈臺(3a)的上端, 燈臺(3a)底部的兩側分別向下延伸出驅動機構(10)。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兩用手提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10) 為"T"字形的弧形軌道,弧形軌道的中部向下凸出,弧形軌道的中部 兩側向上凹陷,弧形軌道的兩側末端向下彎曲。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兩用手提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體 (1)的內壁的下端位置設置有凸緣(la),透光燈罩(5)的外壁的下端位置設置有與凸緣(la)對應卡合的凹槽(5a)。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兩用手提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燈罩 (5)在頂座主體(2)下降并緊靠在底座主體(1)上時全部收容在底座主體(1) 內。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兩用手提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座主體(2) 上設置有手提環(2a)。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手提燈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兩用手提燈,本實用新型的底座主體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別設置有反光燈罩,頂座主體的下端設置有透光燈罩,設置在底座主體內的滑套的內壁設置有使燈頭旋轉180度的引導機構,透光燈罩活動套設在滑套外,燈頭通過兩側的轉軸插接在透光燈罩的下端,燈頭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引導機構對應的引導機構,在透光燈罩的伸出和縮回底座主體內時,燈頭被透光燈罩拉動而分別處于底座主體的后端面和前端面,且燈頭在經過設置在滑套中部引導機構時會受到引導機構的引導而旋轉180度,使燈頭反轉方向,從而使手提燈具有兩種使用狀態,手提燈還能夠作為手電筒使用,且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F21L4/00GK201259096SQ20082020006
公開日2009年6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5日
發明者勞應海 申請人:東莞樂域塑膠電子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