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源裝置及投影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配備具有在電極間進行放電發光的發光部以及設置在該發光部兩側的封接部的發光管的光源裝置及投影機。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使用把從光源裝置的發光管射出的光束根據圖像信息調制形成光學像,將該光學像放大投射的投影機。近年來,在投影機中,為了鮮明地顯示投射的光學像,要求光源燈(發光管)高亮度化。
由于伴隨著這種高亮度化,從發光管的發光部會發生大量的熱,所以,利用冷卻風扇等噴射冷卻空氣,借以控制發光管的溫度(例如,參照特開2002-107823號公報(圖1))。
但是,在這種只利用冷卻空氣冷卻發光管的方法中,由于隨著風量和風向的變化,會造成溫度的變化,所以,很難將發光管的溫度控制在預定溫度。
此外,在特開2002-107823號公報中,雖然公開了在發光管的溫度高時,冷卻發光管控制發光管的溫度,但并未完全考慮到在發光管的溫度低時,例如,在剛剛接通點燈的開關之后等情況下將發光管加熱,將發光管控制在預定溫度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將發光管控制在預定溫度的光源裝置及配備有該光源裝置的的投影機。
本發明的光源裝置,在配備具有在電極間進行放電發光的發光部以及設置在該發光部兩側的封接部的發光管的光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至少在其中的一個上,沿前述封接部的外表面安裝其端部一直延伸到發光部附近的熱傳導性構件。
這里,作為熱傳導性構件,只要熱傳導率比發光管的熱傳導率高即可,例如,可以列舉出藍寶石,水晶,螢石,氧化鋁,氮化鋁等構件。
在本發明中,由于在發光管的封接部上安裝熱傳導性構件,所以,在該熱傳導性構件和發光管的封接部之間引起熱傳導。這樣,由于通過熱傳導控制發光管的溫度,所以,與利用冷卻風扇等的冷卻空氣進行冷卻時相比,可以正確地調整溫度。
例如,在發光管的溫度高時,發光管的熱可以經過該熱傳導性構件散出。此外,在發光管的溫度低時,可以將熱經由熱傳導性構件傳遞到封接部上,進一步傳遞給發光部。例如,在點燈時,通過經由熱傳導性構件將熱傳遞到封接部進一步傳遞到發光部,將發光管加熱,可以縮短到達出射正常時的光束的時間。此外,在用低于規定瓦特數的低瓦特數使之放電時,通過將熱經由熱傳導性構件傳遞到發光管的封接部,進而傳遞到發光部,可以在一對電極之間引起放電。
此外,熱傳導性構件,向發光部附近延伸,從接近于發光部處起,通過熱傳導使熱移動,所以,可以高效率地對發光管進行冷卻或加熱。
在本發明中,前述熱傳導性構件優選地是筒狀的。
通過將熱傳導構件制成筒狀的,在將熱傳導性構件安裝到發光管的封接部上時,只要將發光管的封接部插入到熱傳導性構件中即可,很容易進行熱傳導性構件的安裝。
進而,優選地,在本發明中,具有將從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發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側的一個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經由安裝在該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狀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前述熱傳導性構件的一個端部,延伸到前述發光部附近,另一個端部伸出到前述反射器的外側,在該另一個端部上,安裝散熱片。
通過在熱傳導性構件的另一個端部上安裝散熱片,可以效率更高地將傳遞到熱傳導性構件上的熱從散熱片上散熱。
此外,由于該散熱片安裝到延伸到反射器的外側的熱傳導性構件的另一個端部上,所以,可以將熱傳導性構件的熱傳遞到反射器的外部,發光管的熱不會滯留在反射器側。
在本發明中,優選地,在該光源裝置的光束出射側,配置成為照明對象的光學系統,具有反射從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發射出來的光束的反射器,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側的一個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經由安裝在該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狀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固定到前述反射器上,當安裝在前述第一封接部上的熱傳導性構件的直徑為d1,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的直徑為D1,前述第一封接部的直徑為T1,在從前述發光部發射出來的光束中,由前述反射器反射的在前述光學系統中使用的光束與將前述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前述發光管側延長的延長線構成的最小角度為θ1時,優選地,下面的關系式成立。
×2×tanθ1≤d1≤10×2×tanθ1···(1)]]>該式(1),按以下方式求出。當令從發光部的中心到熱傳導性構件的發光部側的端部的距離為L1時,熱傳導性構件的直徑d1變成下面的形式。
d1=2×L1×tanθ1…(2)這里,L1,規定于下面的范圍內。
≤L1≤10···(3)]]>由上面的(2)式及(3)式,可以獲得(1)式。
這里,所謂由前述反射器發射的在前述光學系統中使用的光束與將前述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前述發光管側延長的延長線構成的最小角θ1,是由于反射器側的第一封接部的影響將光遮斷的范圍的交界的光,與照明光軸的延長線構成的角度。
根據本發明,通過將安裝在發光管的第一封接部上的熱傳導性構件的直徑規定在上述范圍內,從發光部向反射器側發射的光束不會被熱傳導性構件遮擋。從而,可以確保和不設置熱傳導性構件時同等的光量。
進而,在本發明中,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在作為另一個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裝與前述反射器對向配置的熱傳導性副反射鏡,在該副反射鏡的外表面上,安裝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
這里,作為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的材料,例如,可以列舉出藍寶石等。
通過在第二封接部上安裝熱傳導性的副反射鏡,進而,在該副反射鏡上安裝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可以確保大的第二封接部側的散熱面積,所以,在發光管的溫度高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地發散從從發光部來的熱。借此,可以將發光管控制在預定溫度。此外,在發光管的溫度低時,通過加熱透明構件,將該熱經由副反射鏡傳遞給第二封接部,可以將發光管控制在預定溫度。
進而,通過將副反射鏡安裝在第二封接部上,在從發光管發射出來的光中,可以將成為雜散光的光反射到第一反射器上,從而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此外,本發明的光源裝置,在該光源裝置的光束出射側,配置作為照明對象的光學系統,具有將從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發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一個封接部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在作為另一個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裝筒狀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在安裝在該第二封接部上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的直徑為d2,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的直徑為D1,前述第二封接部的直徑為T2,從前述發光部發射的光束中,前述光學系統利用的光束與將前述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前述發光管側延長的延長線構成的最大角度為θ2時,優選地,下面的關系式成立。
×2×(-tanθ2)≤d2≤10×2×(-tan2)···(4)]]>該式(4)按下述方式導出。在從發光部的中心到熱傳導性構件的發光部側的端部的距離為L2時,熱傳導性構件的直徑d2,如下所示。
d2=2×L2×(-tanθ2)…(5)這里,L2規定在以下的范圍內。
≤L2≤10···(6)]]>利用以上式(5)和式(6),可以獲得式(4)。
這里,在從發光部發射的光束中,光學系統使用的光束與將前述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前述發光管側延長的延長線構成的最大角度θ2,是從發光部向第二封接部側發射的光束,被第二封接部遮擋的光的范圍的交界的光與照明光軸的延長線構成的角度。
根據這樣的本發明,通過令熱傳導性構件的直徑處于上述范圍內,從發光管的發光部發射出來的光束,不會被安裝于發光管的第二封接部上的熱傳導性構件遮擋。從而,可以確保和不設置熱傳導性構件時同等的光量。
這時,優選地,本發明在安裝到前述發光管的第二封接部上的筒狀的熱傳導性構件的外表面上,安裝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
這里,作為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例如,可以列舉出藍寶石等構件。
在本發明中,通過在安裝于第二封接部上的熱傳導性構件上安裝熱傳導性透明構件,可以增大散熱面積,提高散熱效率,可以將發光管的溫度設定在預定溫度。此外,在發光管的溫度低的情況下,通過加熱透明構件,可以將發光管的溫度設定在預定溫度。
此外,由于將透明構件安裝到熱傳導性構件上,所以,不會遮擋從發光管的發光部發射的光。
本發明的光源裝置,在配備具有在電極間放電進行發光的發光部,以及設置在該發光部的兩側的封接部的發光管,以及將從該發光管發射出來的光束反射的第一反射器的光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一個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第一反射器上,在作為另一個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裝與前述第一反射器對向配置的熱傳導性的副反射鏡,在該副反射鏡外表面上,安裝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
根據本發明,由于在第二封接部上安裝熱傳導性副反射鏡及透明構件,所以,可以使熱在該副反射鏡和透明構件與第二封接部之間傳遞。在冷卻時,可以將發光管的熱從第二封接部向副反射鏡及透明構件上散熱。由于在副反射鏡上設置透明構件,所以,可以確保增大散熱面積,可以提高散熱效率。
此外,在加熱時,通過向透明構件上加熱,可以將熱傳遞給發光管,借此,也可以控制發光管的溫度。這樣,由于能夠通過熱傳導調整發光管的溫度,所以,和利用冷卻風扇等冷卻時相比,可以正確地控制溫度。
本發明的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光源裝置,以及配置在該光源裝置的光束出射側的光學系統;前述光學系統,包括根據輸入的圖像信息、調制從前述光源裝置出射的光束、形成光學像的光調制裝置,以及,將從該光調制裝置來的各種顏色的光合成的色合成光學裝置。
根據這樣的本發明,由于備有前述的任何一種光源裝置,所以,可以控制發光管的溫度于預定的溫度。
進而,優選地,前述光源裝置,包括冷卻前述熱傳導性構件及透明構件的冷卻機構,以及,具有加熱前述熱傳導性構件或透明構件的加熱機構,檢測前述光源裝置的溫度的溫度檢測機構,以及驅動控制機構,在利用該溫度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溫度低于預定溫度時,驅動前述加熱機構,在利用該溫度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溫度高于預定溫度時,驅動前述冷卻機構。
這里,作為冷卻機構,可以列舉出強制冷卻熱傳導性構件及透明構件的冷卻風扇,熱電變換元件等。
此外,作為加熱機構,可以列舉出備有電熱線的加熱器等。
根據本發明,由于配備有根據利用溫度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發光管的溫度,驅動加熱機構、冷卻機構的驅動控制機構,所以,可以正確地控制發光管的溫度,可以在最佳的溫度范圍內驅動發光管。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形式的光源裝置的透視圖。
圖2、是圖1的II-II方向的剖面圖。
圖3、是表示前述光源裝置的發光管及熱傳導性構件的大小的關系的模式圖。
圖4、是表示安裝在光源裝置的發光管上的散熱片的變形例的透視圖。
圖5、是圖4的V-V方向的剖面圖。
圖6、是表示投影機的光學系統的模示圖。
圖7、是表示投影機的結構的框圖。
圖8、是表示發光管的溫度調整的流程圖。
圖9、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形式的光源裝置的剖面圖。
圖10、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形式的光源裝置的剖面圖。
圖11、是表示前述第三種實施形式的光源裝置的發光管及熱傳導性構件的大小的關系的模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
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形式。
圖1及圖2中,表示第一種實施形式的光源裝置10A。
光源裝置10A,具有作為發射光源的發光管11,和反射器12A,用反射器12A反射從發光管11發射的光束,并出射。
反射器12A,在本實施形式中,是橢圓反射器,是配備有發光管11插入固定的頸狀部121A以及從該頸狀部12A擴展的橢圓曲面狀的反射部122A的玻璃制的整體成形品。
在頸狀部121A上,,在中央,形成孔123A,將發光管11插入該孔123A的中心。
發光管11是超高壓水銀燈,由中央部隆起成球狀的石英玻璃管構成,中央部分構成發光部113,在該發光部113的兩側延伸的部分成為封接部114。
發光部11的石英玻璃管,例如,熱傳導率為1W/(m·K)左右,在發光部113內,封入圖中未示出的一對電極,此外,還封入作為發光物質的水銀,作為點燈啟動氣體的氬,氙等稀有氣體以及少量的鹵素。當在一對電極之間施加電壓時,在發光管11的發光部113內引起電弧放電,蒸發的水銀被激發,發光。借此,點亮發光管11。
封接部114為圓筒狀,內部密封鉬等的金屬箔,借此,將發光部113封接。封接部114內的金屬箔的一端,連接到電極上,另一端從封接部114延伸到外部,連接到引線115上。
此外,在封接部114的外表面上,安裝溫度檢測機構21(參照圖7),例如由熱電偶211等構成的溫度傳感器。
在這種發光管11的封接部114中,反射器12A的頸狀部121A側的第一封接部114A的外表面上,安裝圓筒狀的熱傳導性構件14A,經由該熱傳導性構件14A,第一封接部114A插入并固定到反射器12A的頸狀部121A的孔123A內。圖中沒有示出,在熱傳導性構件14A上,沿其長度方向切出狹縫,借助該狹縫,可以允許由于第一封接部114A的熱引起的膨脹。
此外,在將發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A固定到反射器12A上時,發光管11的發光部113的發光中心,大致和反射器12A的發射部122A的橢圓曲面的第一焦點一致。
這里,作為熱傳導性構件14A,只要用具有比發光管11的熱傳導率高的熱傳導率的構件構成,是任意的,但,優選地,是熱傳導率在5W/(m·K)以上的構件,例如,優選地,由藍寶石,水晶,螢石,氧化鋁,氮化鋁等構件構成。
此外,在引線115中,從第二封接部114B向外部延伸的引線115,在第一封接部114A側彎折,與第一封接部114A一起插入到反射器12A的頸狀部121A的孔123A內。
熱傳導性構件14A,沿第一封接部114A的外面安裝,它的一個端部延伸到發光部113的附近。該熱傳導性構件14A與第一封接部114A經由熱傳導性高的無機系粘結劑(圖中省略),例如,氧化硅·氧化鋁系或氮化鋁系粘結劑粘結。
如圖3所示,當這種熱傳導性構件14A的直徑為d1,發光管11的發光部113的直徑為D1,第一封接部114A的直徑為T1,從發光部113的中心到熱傳導性構件14A的發光部113的端部的距離為L1,從發光部113發射的光束中、被反射器12A反射、被設置在光源裝置10A的光束出射側的光學系統(后面描述)使用的光束與將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發光管11側延長的延長線a構成的最小角度為θ1時,L1被規定在下面的(7)式的范圍內。此外,d1由(8)式表示。
≤L1≤10···(7)]]>d1=2×L1×tanθ1…(8)從而,d1被規定在由(9)式表示的范圍內。
×2×tanθ1≤d1≤10×2×tanθ1···(9)]]>此外,這里,所謂由前述反射器12A發射的在光學系統中使用的光束與將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發光管11側延長的延長線a構成的最小角θ1,是由于第一封接部114A的影響將從發光部113來的光遮蔽的范圍的交界的光H1,與照明光軸的延長線a構成的角度。
此外,如圖2所示,熱傳導性構件14A的另一個端部,從反射器12A的頸狀部121A延伸到反射器12A的外部,從反射器12A露出,在另一個端部的外表面上,卷繞有構成第一加熱機構22A(參照圖7)的鎳鉻絲等電熱線221A。
此外,在該另一個端部上,成一整體地形成散熱片15A。
該散熱片15A,如圖1及圖2所示,為配備有對向配置的平面矩形形狀的側部151和連接該側部151的一端之間的平面矩形形狀的底部152的大致為平面コ形,以形成在與底部152對向的面上的開口指向與反射器12A相反側的方式配置。在側部151之間,大致與側部151平行地配置從底部152向開口延伸的3個片153。
該散熱片15A,由作為冷卻機構23(參照圖7)的冷卻風扇進行冷卻。該冷卻風扇,配置在后面描述的投影機1的內部,利用冷卻風扇導入投影機1內部的冷卻空氣,在冷卻其它光學部件,例如,在冷卻后面所述的光學裝置44之后,冷卻光源裝置10A。
此外,散熱片的形狀,并不局限于散熱片15A的形狀。例如,也可以是圖4及圖5所示的散熱片15B。
該散熱片15B,包括大致為平面圓形的底部154,和從該底部154的周緣豎立設置的圓筒狀的側面155,與底部154對向的開口指向反射器12A側配置。
另一方面,在發光管11的第二封接部114B上,卷繞有開始點燈時的觸發器線116。在觸發器線116,在開始點燈時引發一對電極之間的放電。
此外,在本實施形式中,利用超高壓水銀制成發光管11,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高壓水銀燈,金屬鹵素燈,鹵素燈等。
上述光源裝置10A,適用于投影機1。在圖6中,表示投影機1的光學系統的模式圖。
該投影機1,包括積分照明光學系統41,色分離光學系統42,中繼光學系統43,光學裝置44,以及作為投射光學系統的投射透鏡46。
積分照明光學系統41,是一種基本上均勻地照明構成光學裝置44的3個液晶面板441(對于紅、綠、藍每一種顏色的光,分別制成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的成像區域用的光學系統,包括前述光源裝置10A,配置在該光源裝置10A的后級的形成平行化用的透鏡13,第一透鏡陣列412,第二透鏡陣列413,偏振變換元件414,以及重疊透鏡415。
平行化透鏡13,將從光源裝置10A出射的光束變成平行光束,在本實施形式中,是凹透鏡。
第一透鏡陣列412,從光軸方向觀察,具有將輪廓大致為矩形的小透鏡排列成矩陣狀的結構。各小透鏡將從發光管11出射的光束分割成多個部分光束。各小透鏡的輪廓形狀,設定成與液晶面板441的成像區域的形狀大致為相似形。
第二透鏡陣列413,具有和第一透鏡陣列412大致相同的結構,具有將小透鏡排列成矩陣狀的結構。該第二透鏡陣列413,與重疊透鏡415一起,具有將第一透鏡陣列412的各小透鏡的像成在液晶面板441上的功能。
偏振變換元件414,配置在第二透鏡陣列413和重疊透鏡415之間。這種偏振變換元件414,將從第二透鏡陣列413來的光,變換成一種類偏振光,借此,提高光學裝置44中的光利用效率。
具體地說,利用偏振變換元件414變換成一種類偏振光的各部分的光,由重疊透鏡415最終基本上重疊在光學裝置44的液晶面板441上。在利用調制偏振光型的液晶面板441的投影機1中,由于只能利用一種類偏振光,所以,從發出其它種類的無規的偏振光的發光管11來的光束的大致一半未被利用。因此,通過利用偏振變換元件414,將從發光管11出射的光束全部變換成一種偏振光,提高光學裝置44的光的利用效率。此外,這種偏振變換元件414,例如,在特開平8-304739號公報中進行過介紹。
色分離光學系統42,包括兩個分色鏡421、422,和反射鏡423,具有利用分色鏡421、422將從積分照明光學系統41出射的多個部分光束分離成紅(R)、綠(G)、藍(B)三種顏色的光的功能。
分色鏡421、422,是一種在基板上形成反射規定的波長區域的光束、透射其它波長的光束的波長選擇膜的光學元件,配置在光路前級的分色鏡421,是透射紅色光,發射其它顏色的光的鏡。配置在光路后級的分色鏡422,是一種反射綠光,透射藍色光的鏡。
中繼光學系統43,包括入射側透鏡431,中繼透鏡433,反射鏡432、434,具有將透過構成色分離光學系統42的分色鏡422的藍色光引導到光學裝置44的功能。此外,在藍色光光路上設置這種繼光學系統43,是因為藍色光的光路比其它顏色的光的光路長,防止由于光發散造成的光的利用率的降低。在本例中,由于藍色光的光路長,所以制成這種結構,但也可以考慮采用將紅色光的光路加長的結構。
利用前述分色鏡421分離的紅色光,被反射鏡423彎折后,經由場透鏡418提供給光學裝置44。此外,利用分色鏡422分離的綠色光,原封不動地經由場透鏡418提供給光學裝置44。進而,藍色光由構成中繼光學系統43的透鏡431、433及反射鏡432、434聚光,彎折,經由場透鏡418,提供給光學裝置44。此外,設置在光學裝置44的各種顏色的光的光路前級的場透鏡418,是為了將從第二透鏡陣列413出射的各部分光束相對于照明光軸變換成并行的光束而設置的。
光學裝置44,根據圖像信息將入射的光束進行調制,形成彩色圖像,包括用色分離光學系統42分離的各種顏色的光入射的3個入射側偏振片442,配置在各入射側偏振片442的后級的作為光調制裝置的液晶面板441(441R、441G、441B),配置在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的后級的出射側偏振片(圖中省略),作為色合成系統的十字分色棱鏡444。
液晶面板441R、441G、441B,例如,采用多晶硅TFT作為開關元件。
在光學裝置44中,用色分離光學系統42分離的各種顏色的光,根據圖像信息,利用所述3個液晶面板441R、441G、441B,入射側偏振片442,以及出射側偏振片進行調制,形成光學像。
入射側偏振片442,在用色分離光學系統42分離的各種顏色的光中,只有一定方向的偏振光才能透過,吸收其它的光束,在藍寶石玻璃等基板上粘貼偏振膜構成。此外,也可以不用基板,將偏振膜粘貼在場透鏡418上。
出射側偏振片與入射側偏振片442大致相同地構成,在從液晶面板441出射的光束中,只使規定方向的偏振光透過,吸收其它的光束。此外,也可以不用基板,將偏振膜粘貼在十字分色棱鏡444上。
這些入射側偏振片442及出射側偏振片,將偏光軸設定成相互垂直。
十字分色棱鏡444,將從出射側偏振片出射、對各種顏色的光的每一個進行調制的光學像合成,形成彩色圖像。
在十字分色棱鏡444上,沿4個直角棱鏡的界面大致呈X形地設置發射紅色光的電介質多層膜和反射藍色光的電介質多層膜,利用這些電介質多層膜,合成3個顏色的光。
同時,從十字分色棱鏡444出射的彩色圖像,利用投射光學系統46放大投射,在圖示省略的屏幕上形成大畫面的圖像。
備有上述光學系統的投影機1,如圖7所示,包括安裝在發光管11的封接部114上的溫度檢測機構21,根據利用該溫度檢測機構21檢測出來的溫度,驅動控制加熱機構22A或冷卻機構23的驅動控制機構24。
溫度檢測機構21,是由熱電偶211等(參照圖2)構成的溫度傳感器。
第一加熱機構22A,包括卷繞在熱傳導性構件14A上的電熱絲221A,以及向該電熱絲221A上施加電壓的電壓施加裝置(圖中省略)。
驅動控制機構24,將投影機1整體形成在驅動控制主板上,包括驅動控制第一加熱機構22A的加熱控制部241,驅動控制冷卻機構23的冷卻控制部242。
此外,投影機1,配備有存儲為了發光管11的驅動所必須的溫度范圍(t1~t2,例如,t1=600℃,t=700℃)及發光管11的極限溫度t3(例如,950℃)的ROM等存儲機構25。
在這種投影機1中,以圖8所示的流程圖的方式工作。
(1)當按下投影機1的電源開關,接通電源時,作為冷卻機構23的冷卻風扇以低轉速旋轉。此外,第一加熱機構22A被驅動(S1)。
這時,當利用第一加熱機構22A的電壓施加裝置向電熱絲221A上施加電壓時,由電熱絲221A產生熱,該熱傳遞給熱傳導性構件14A。進而,傳遞到該熱傳導性構件14A上的熱,被傳遞到封接部114A上。
同時,熱從封接部114A向發光部113傳遞,發光部113內部的水銀蒸發。
(2)其次,利用溫度檢測機構21檢測發光管11的溫度(S2),判斷檢測出來的發光管11的溫度是否在t1以下(S3)。當發光管11的溫度在t1以下時,繼續驅動第一加熱機構22A。
(3)在發光管1的溫度超過t1時,利用溫度檢測機構22A再次檢測發光管11的溫度(S4),判斷溫度是否在t2以上(S5)。當判斷發光管11的溫度在t2以上時,停止第一加熱機構22A的驅動(S6)。
此外,當判斷發光管11的溫度不足t2時,利用第一加熱機構22A繼續加熱。
(4)停止第一加熱機構22A的驅動之后,利用溫度檢測機構21檢測發光管11的溫度(S7),判斷發光管11的溫度是否在t3以上(S8)。當判斷為t3以上時,上升作為冷卻機構23的冷卻風扇的轉速(S9)。
此外,在不足t3時,繼續用溫度檢測機構21進行溫度檢測。
(5)在提高作為冷卻機構23的冷卻風扇的轉速之后,再次用溫度檢測機構21檢測發光管11的溫度(S10),判斷發光管11的溫度是否不足t3(S11)。當判斷為不足t3時,降低作為冷卻機構23的冷卻風扇的轉速(S12)。
此外,當發光管11的溫度在t3以上時,繼續以高轉速驅動冷卻機構21。
(6)在冷卻風扇的轉速降低后,利用溫度檢測機構21檢測發光管11的溫度(S7),判斷發光管11的溫度是否在t3以上(S8)。當判斷為t3以上時,提高作為冷卻機構23的冷卻風扇的轉速(S9),進而進行S10~S12的處理。
(7)最后,使用者通過切斷電源結束處理。
根據這樣的本實施形式,可以產生以下的效果。
(1-1)由于將熱傳導性構件14A安裝到發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A上,所以,在該熱傳導性構件14A和發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A之間引起熱傳導。這樣,由于利用熱傳導控制發光管11的溫度,所以,與只用風扇等的強制冷卻相比,可以正確地調整溫度。
例如,在發光管11的溫度高時,可以經由該熱傳導性構件14A將發光管11的熱散出。此外,在發光管11的溫度低時,可以將電熱絲221A的熱經由熱傳導性構件14A傳遞給發光管11。例如,如本實施形式所示,在點燈時,通過加熱發光管11,可以縮短到達產生穩定光束的時間。此外,在利用比規定的瓦數低的瓦數使發光管11放電時,在點燈時,通過經由熱傳導性構件14A將熱傳遞給發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進而傳遞給發光部113,可以在一對電極之間引起放電。
此外,熱傳導性構件14A,向發光部113附近延伸,借助熱傳導使熱從接近發光部113的部位移動,所以,可以高效率地冷卻或加熱發光管11。
(1-2)由于將熱傳導性構件14A制成圓筒狀,所以,在將熱傳導性構件14A安裝到發光管11的封接部114A上時,只要將封接部114A插入熱傳導性構件14A內即可,容易安裝。
(1-3)進而,由于將熱傳導性構件14A的直徑d1規定在用(9)式表示的范圍,所以,從發光部113向反射器12A側發射的光束,不會被熱傳導性構件14A遮擋。從而,可以確保與不設置熱傳導性構件14A時同等的光量。
(1-4)由于在安裝在發光管11上的熱傳導性構件14A的端部上設置散熱片15A,所以,可以確保增大散熱面積,可以提高散熱效率。此外,在投影機1中,由于配備由作為冷卻機構23的冷卻風扇,所以,可以效率更好地進行冷卻,借此,可以將發光管11的溫度設定在預定溫度。
此外,由于散熱片15A安裝在露出到反射器12A的外部的熱傳導性構件14A的端部上,所以,熱不會滯留在反射器12A側。
(1-5)進而,在本實施形式中,由于發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A和熱傳導性構件14A經由熱傳導性粘結劑粘結,所以,第一封接部114A和熱傳導性構件14A之間的熱傳導不會受到粘結劑的妨礙。
(1-6)此外,由于冷卻機構23、第一加熱機構22A由驅動控制機構24控制,所以,可以更正確地設定發光管11的溫度。借此,可以使發光管11在最佳溫度范圍發光。
其次,參照圖9說明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形式。此外,在下面的說明中,對于和已經說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付與相同標號,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式的光源裝置10B,包括第一封接部114A固定的第一反射器12B,固定到第二封接部114B上的副反射鏡12C,和前述實施形式一樣,用作投影機的光源。
此外,在本實施形式中,在第二封接部114B的外表面上,不安裝觸發器線116。
第一反射器12B和第一種實施形式的反射器12A大致相同,配備有頸狀部121A及反射部122B。該反射部122B,其直徑小于反射器12A的反射部122A的直徑。
副反射鏡12C,由熱傳導性材料構成,例如,優選地,用藍寶石,透光性氧化鋁,水晶,螢石,釔鋁石榴石(YAG)等材料構成。
副反射鏡12C向第二封接部114B上的安裝,通過將第二封接部114B插入形成在副反射鏡12C的底面上的孔123C內進行。這時,孔123C與第二封接部114B,經由熱傳導性粘結劑S1,例如,氧化硅·氧化鋁系或氮化鋁系的粘結劑進行粘結。
該副反射鏡12C,與第一反射器12B對向配置,進而,該輔助反射器12C,其反射面包圍發光部113的第二封接部114B側的大致一半,并且,從發光部113的中心出射、入射到該副反射鏡12C上的入射光與輔助反射器12C的法線大致一致地配置。
通過令副反射鏡12C包圍發光部113的第二封接部114B側的大致一半,可以將第一反射器12B的反射部122B加大到包圍發光部113的第一封接部114A側的大致一半。借此,與前述實施形式的反射器12A相比,可以將第一反射器12B的反射部122B的直徑縮小。
進而,副反射鏡12C的外形P1,優選地,小于對應于光源裝置10B的光束出射側的光學系統能夠利用的臨界光H2的第一反射器12B的反射部112B的反射面的直徑P2。這樣,在從發光部113出射的光中,對于處于光源裝置10B的光束出射側的光學系統能夠利用的范圍內的光,被第一反射器12B反射后,不會被副反射鏡12C遮擋。這里,所謂臨界光H2,是與從發光部113發出的光束被封接部114A遮擋的范圍交界的光。
在上述副反射鏡12C的外表面上,經由前述熱傳導性粘結劑,安裝有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16。
該透明構件16,例如,是藍寶石制的板狀構件,以覆蓋第一反射器12B的反射部122B的開口部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該透明構件16上,沿其周緣卷繞構成第二加熱機構(圖中省略)的鎳鉻絲等的電熱絲221C。該第二加熱機構配備有電熱絲221C和向該電熱絲221C上施加電壓的電壓施加裝置(圖中省略)。加熱時,電熱絲221C的熱,從透明構件16的周緣向副反射鏡12C加熱。
同時,在本實施形式中,利用驅動控制機構24,和前述實施形式大致相同地控制冷卻機構23、第一加熱機構22A及第二加熱機構。
此外,在本實施形式中,透明構件16與副反射鏡12C的外表面接觸地安裝,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與副反射鏡12C和第二封接部114B兩者接觸的方式安裝。借此,可以直接進行透明構件16與第二封接部114B之間的熱傳導。
根據這種第二種實施形式,除可以獲得與第一種實施形式的(1-1)~(1-6)相同的效果之外,還可以獲得以下的效果。
(2-1)在本實施形式中,由于在第二封接部114B上設置熱傳導性的副反射鏡12C以及透明構件16,所以,可以從第二封接部114B側傳導熱。例如,在冷卻發光管11時,可以使第二封接部114B的熱傳遞到副反射鏡12C及透明構件16上。此外,在加熱發光管11時,可以使熱從透明構件16的周緣向副反射鏡12C上傳遞,進而向第二封接部114B傳遞。從而,與只從第一封接部114A側進行熱傳導時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冷卻及加熱發光管11,可以更正確地控制發光管11的溫度。
(2-2)由于透明構件16是板狀構件,表面面積大,所以,在冷卻時可以高效率地散熱,可以將發光管11設定在預定溫度。
(2-3)此外,由于安裝在副反射鏡12C上的是透明構件16,所以,不會遮擋從發光管11的發光部113出射的光束。
(2-4)進而,通過將副反射鏡12C安裝到第二封接部114B上,從發光管11發射出來的光中,成為雜散光的光可以反射到第一反射器12B上,從而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2-5)由于安裝在副反射鏡12C上的透明構件16,以覆蓋第一反射器12B的開口部的方式安裝,所以,還可以起到防爆玻璃的作用。在圖9中,在第一反射器12B的開口部與透明構件16之間形成間隙,但通過將該間隙結合,可以防止發光部113破裂時的碎片飛散到光源裝置10B的外部。
(2-6)在輔助反射器12C和透明構件16之間涂布熱傳導性的粘結劑,并且,在副反射鏡12C與第二封接部114B之間涂布熱傳導性的粘結劑S1,所以,不存在粘結劑妨礙第二封接部114B與副反射鏡12C之間,以及副反射鏡12C與透明構件16之間的熱傳導的問題。
其次,參照圖10說明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形式。
在圖10中,表示本實施形式的光源裝置10C。
在第一、第二實施形式中,熱傳導性構件14A只安裝在光源裝置10A的發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A上,但在本實施形式中,也在發光管11的第二封接部114B上,沿該第二封接部114B的外表面安裝熱傳導性構件114B。此外,在本實施形式中,和第二種實施形式一樣,在第二封接部114B的外表面上不安裝觸發器線116。
熱傳導性構件14B,形成與熱傳導性構件14A同樣的圓筒狀,一個端部延伸到發光部113附近。作為這種熱傳導性構件14B,優選地為熱傳導率為5W/(m·K)以上的構件,例如,優選地為,藍寶石,水晶,螢石,氧化鋁,氮化鋁等構件。此外,與熱傳導性構件14A一樣,沿其長度方向切開狹縫,借助該狹縫,可以允許第二封接部114B的熱膨脹。
進而,如圖11所示,當前述熱傳導性構件14B的直徑為d2,發光管11的發光部113的直徑為D1,第二封接部114B的直徑為T2,從發光部113的中心到熱傳導性構件14B的發光部113側的距離為L2,從發光部113發射的光束中,配置在光源裝置10C的光束出射側的光學系統利用的光束與將該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前述發光管11側延長的延長線a構成的最大角度為θ2時,L2用下述(10)式表示,此外,d2用下面的式(11)表示。
≤L2≤10···(10)]]>
d2=2×L2×(-tanθ2)…(11)從而,d2變成(12)式。
×2×(-tanθ2)≤d2≤10×2×(-tanθ2)···(12)]]>這里,在從發光部113發射的光束中,光學系統使用的光束與將前述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前述發光管11側延長的延長線a構成的最大角度θ2,是從發光部113向第二封接部114B側發射的光束,被第二封接部114B遮擋的光的范圍的交界的光H3與照明光軸的延長線a構成的角度。
如上所述的熱傳導性構件14B,與熱傳導性構件14A同樣,經由熱傳導性高的無機系粘結劑,例如,氧化硅·氧化鋁或氮化硅系的粘結劑粘結。
進而,如圖10所示,在該熱傳導性構件14B的外表面上,和第二種實施形式一樣,經由熱傳導性粘結劑安裝有熱傳導性透明構件16,在該透明構件16上,沿其周緣,卷繞構成第二加熱機構(圖中省略)的鎳鉻絲等的電熱絲221C。即,本實施形式的第二加熱機構,和第二種實施形式一樣,配備有電熱絲221C,向該電熱絲221C上施加電壓的電壓施加裝置。加熱時,電熱絲221C的熱從透明構件16的周緣向熱傳導性構件14B加熱。同時,在本實施形式中,與第二種實施形式一樣,利用驅動控制機構24控制冷卻機構23、第一加熱機構22A及第二加熱機構。
根據這樣的第三種實施形式,在能夠獲得與第一種實施形式的(1-1)~(1-6)、第二種實施形式的(2-2)、(2-3)、(2-5)大致相同的效果的同時,還可以產生以下的效果。
(3-1)在本實施形式中,通過在發光管11的兩個封接部114A、114B上安裝熱傳導性構件14A、14B,可以從發光部113的兩側附近進行加熱及冷卻。從而,與在第一封接部114A上只安裝一個熱傳導性構件14A的情況相比,可以效率更高地冷卻及加熱發光管11,可以將發光管11控制在預定溫度。
即,在冷卻發光管11時,可以從熱傳導性構件14B、進而從安裝在該熱傳導性構件14B上的透鏡構件16上散熱。
此外,在加熱發光管11時,和第二種實施形式一樣,可以利用第二加熱機構從透明構件16的周緣向熱傳導性構件14B進行熱傳導。
(3-2)此外,安裝在第二封接部114上的熱傳導性構件14B的直徑d2,設定在用(12)式表示的范圍內,所以,不會遮擋從發光部113發射的光束,可以確保與不設置熱傳導性構件14B時同樣的光量。
(3-3)進而,由于熱傳導性構件14B,形成圓筒狀,所以,在將熱傳導性構件14B安裝到發光管11的封接部114B上時,將封接部114B插入熱傳導性構件14B中即可,容易安裝。
(3-4)由于在熱傳導性構件14B與透明構件16之間涂布熱傳導性粘結劑,此外,在熱傳導性構件14B與第二封接部114B之間涂布熱傳導性粘結劑,所以,不會由粘結劑妨礙第二封接部114B與熱傳導性構件14B之間,以及熱傳導性構件14B與透明構件16之間的熱傳導。
此外,本發明并不局限于前述實施形式,在可以到達本發明的目的的范圍內的變形和改良等,也包含在本發明中。
例如,在前述實施形式中,利用作為冷卻機構23的冷卻風扇導入投影機內部的冷卻空氣,在冷卻其它的光學部件后,冷卻光源裝置10A~10C,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利用由冷卻風扇導入的冷卻空氣直接冷卻光源裝置10A~10C。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進行控制,使得當發光管11的溫度變成預定溫度以上(溫度t3以上)時,使冷卻風扇旋轉。
在前述實施形式中,作為冷卻機構23采用冷卻風扇,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配備有利用珀耳帖效應的熱電變換元件的冷卻裝置。
進而,在前述實施形式中,利用散熱片15A將傳遞給熱傳導性構件14A的熱進行散熱,進而,利用作為冷卻機構23的冷卻風扇強制冷卻,但也可以只用一種風扇對傳遞到熱傳導性構件14A上的熱進行散熱。
此外,在前述實施形式中,投影機1配備有加熱機構及冷卻機構,但也可以只有其中之一,此外,也可以沒有這兩個機構。借此,可以簡化投影機1的結構。
在前述實施形式中,將熱傳導性構件14A、14B制成圓筒狀,但只要是沿著第一封接部114A或第二封接部114B,其端部延伸到發光部113附近的形狀,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將熱傳導性構件造成板狀構件。但是,如前面實施形式所述,由于通過將熱傳導性構件14A、14B制成圓筒狀,可以成一整體地覆蓋封接部114A、114B,從而,可以提高熱傳導效率。
進而,在前述實施形式中,安裝在第一封接部114A上的熱傳導性構件14A的直徑d1規定在(9)式表示的范內,但也可以在該范圍之外。同樣地,安裝在第三種實施形式的第二封接部114B上的熱傳導性構件14B的的直徑d2也可以在(12)式表示的范圍之外。
進而,在第二、三種實施形式中,熱傳導性構件14A安裝到第一封接部114A上,但也可以不安裝該熱傳導性構件14A。即使在采用的第二封接部114B上只安裝副反射鏡12C、透明構件16、熱傳導性構件14B,只從第二封接部114B側進行散熱·加熱的結構的情況下,也能夠將發光管11控制在預定溫度。此外,這樣,通過在第一封接部114A上不安裝熱傳導性構件14A的結構,可以減少部件的數目。
此外,在第二、三種實施形式中,在熱傳導性構件14B的外表面上安裝透明構件16,但也可以沒有透明構件16。這樣的話,可以減少部件的數目。
進而,在第二種實施形式中,使用反射部122B的直徑比第一種實施形式的反射器12A的反射部122A的直徑小的第一反射器12B,但也可以和第一種實施形式一樣,也可以使用配備有直徑大的反射部122A的反射器12A。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反射器12A的反射部122A的直徑大,可以使發光管11的發光部113的位置移動到反射器12A的開口部側。這樣,通過將發光管11配置在反射器12A的開口部側,可以將由反射器12A的反射產生的聚焦點縮小。
進而,在前述實施形式中,在配備有作為光調制裝置的液晶面板441的投影機中采用本發明的光源裝置10A~10C,但并不局限于此,對于具備利用微型鏡的光調制裝置的投影機,也可以采用本發明的光源裝置10A~10C。
此外,在前述實施形式中,光源裝置10A~10C裝配到投影機1中,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裝配到其它光學設備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光源裝置,是配備具有在電極間進行放電發光的發光部,以及設置在該發光部兩側的封接部的發光管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至少在其中的一個上,沿前述封接部的外表面安裝有端部一直延伸到前述發光部附近的熱傳導性構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熱傳導性構件是筒狀構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將從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發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側的一個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經由安裝在該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狀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前述熱傳導性構件的一個端部,延伸到前述發光部附近,另一個端部伸出到前述反射器的外側,在該另一個端部上,安裝有散熱片。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在作為另一個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裝有與前述反射器對向配置的熱傳導性副反射鏡,在該副反射鏡的外表面上,安裝有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該光源裝置的光束出射側,配置有成為照明對象的光學系統,具有反射從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發射出來的光束的反射器,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側的一個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經由安裝在該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狀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固定到前述反射器上,當取安裝在前述第一封接部上的熱傳導性構件的直徑為d1,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的直徑為D1,前述第一封接部的直徑為T1,在從前述發光部發射出來的光束中,由前述反射器反射的在前述光學系統中所利用的光束與使前述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前述發光管側延長的延長線構成的最小角度為θ1時,則[(D12)2-(T12)2]×2×tanθ1≤d1≤10×2×tanθ1.]]>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在作為另一個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裝有與前述反射器對向配置的熱傳導性副反射鏡,在該副反射鏡的外表面上,安裝有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該光源裝置的光束出射側,配置有作為照明對象的光學系統,具有將從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發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一個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在作為另一個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裝有筒狀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在取安裝在該第二封接部上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的直徑為d2,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的直徑為D1,前述第二封接部的直徑為T2,從前述發光部發射的光束中,在前述光學系統中所利用的光束與使前述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前述發光管側延長的延長線構成的最大角度為θ2時,則[(D12)2-(T22)2]×2×(-tanθ2)≤d2≤10×2×(-tanθ2).]]>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安裝在前述發光管的第二封接部上的筒狀的熱傳導性構件的外表面上,安裝有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冷卻前述熱傳導性構件的冷卻機構,以及,加熱前述熱傳導性構件的加熱機構,包括檢測前述光源裝置的發光管的溫度的溫度檢測機構,以及當利用該溫度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的溫度在預定或預定以下溫度時,驅動前述加熱機構,當利用前述溫度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溫度在預定或預定以上溫度時,驅動前述冷卻機構的驅動控制機構。
10.一種光源裝置,是配備具有在電極間進行放電發光的發光部,以及設置在該發光部的兩側的封接部的發光管,以及將從該發光管發射出來的光束反射的第一反射器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一個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第一反射器上,在作為另一個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裝有與前述第一反射器對向配置的熱傳導性的副反射鏡,在該副反射鏡外表面上,安裝有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具有冷卻前述透明構件的冷卻機構,以及,加熱前述透明構件的加熱機構,包括檢測前述光源裝置的發光管的溫度的溫度檢測機構,以及當利用該溫度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的溫度在預定或預定以下溫度時,驅動前述加熱機構,當利用前述溫度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溫度在預定或預定以上溫度時,驅動前述冷卻機構的驅動控制機構。
11.一種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其特征為配備具有在電極間進行放電發光的發光部,以及設置在該發光部的兩側的封接部的發光管,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至少在其中之一上,沿前述封接部的外表面安裝有端部延伸到發光部附近的熱傳導性構件的光源裝置;以及配置在該光源裝置的光束出射側的光學系統;前述光學系統包括根據輸入的圖像信息調制從前述光源裝置出射的光束,形成光學像的光調制裝置,以及將從該光調制裝置來的各種顏色的光合成的色合成光學裝置。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前述熱傳導性構件是筒狀構件。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將從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發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側的一個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經由安裝在該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狀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前述熱傳導性構件的一個端部,延伸到前述發光部附近,另一個端部伸出到前述反射器的外側,在該另一個端部上,安裝有散熱片。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在作為另一個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裝有與前述反射器對向配置的熱傳導性副反射鏡,在該副反射鏡的外表面上,安裝有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反射從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發射出來的光束的反射器,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側的一個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經由安裝在該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狀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固定到前述反射器上,當取安裝在前述第一封接部上的熱傳導性構件的直徑為d1,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的直徑為D1,前述第一封接部的直徑為T1,在從前述發光部發射出來的光束中,由前述反射器反射的在前述光學系統中所利用的光束與使前述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前述發光管側延長的延長線構成的最小角度為θ1時,則[(D12)2-(T12)2]×2×tanθ1≤d1≤10×2×tanθ1.]]>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在作為另一個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裝有與前述反射器對向配置的熱傳導性副反射鏡,在該副反射鏡的外表面上,安裝有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
17.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將從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發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一個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在作為另一個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裝有筒狀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在取安裝在該第二封接部上的前述熱傳導性構件的直徑為d2,前述發光管的發光部的直徑為D1,前述第二封接部的直徑為T2,從前述發光部發射的光束中,在前述光學系統中所利用的光束與使前述光學系統的照明光軸向前述發光管側延長的延長線構成的最大角度為θ2時,則[(D12)2-(T22)2]×2×(-tanθ2)≤d2≤10×2×(-tanθ2).]]>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在安裝在前述發光管的第二封接部上的筒狀的熱傳導性構件的外表面上,安裝有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
19.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冷卻前述熱傳導性構件的冷卻機構,以及,加熱前述熱傳導性構件的加熱機構,包括檢測前述光源裝置的發光管的溫度的溫度檢測機構,以及當利用該溫度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的溫度在預定或預定以下溫度時,驅動前述加熱機構,當利用前述溫度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溫度在預定或預定以上溫度時,驅動前述冷卻機構的驅動控制機構。
20.一種投影機,是配備有具備具有在電極間進行放電發光的發光部,以及設置在該發光部的兩側的封接部的發光管,以及將從該發光管發射出來的光束反射的第一反射器的光源裝置和配置在該光源裝置的光束射出側的光學系統的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前述發光管的封接部中,作為一個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第一反射器上,在作為另一個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裝有與前述第一反射器對向配置的熱傳導性的副反射鏡,在該副反射鏡外表面上,安裝有熱傳導性的透明構件,具有冷卻前述透明構件的冷卻機構,以及,加熱前述透明構件的加熱機構,包括檢測前述光源裝置的發光管的溫度的溫度檢測機構,以及當利用該溫度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的溫度在預定或預定以下溫度時,驅動前述加熱機構,當利用前述溫度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溫度在預定或預定以上溫度時,驅動前述冷卻機構的驅動控制機構。
全文摘要
光源裝置10A具有發射光源的發光管11,反射器12A。在發光管11的封接部114中,在反射器12A的頸狀部121A側的第一封接部114A的外表面上,安裝圓筒狀的熱傳導性構件14A。該熱傳導性構件14A沿第一封接部114A的外表面安裝,它的一個端部,延伸到發光部113的附近。此外,在熱傳導性的構件14A的另一個端部上,安裝散熱片15A。
文檔編號F21S2/00GK1536429SQ20041000885
公開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28日
發明者竹澤武士, 目黑弘行, 行, 明, 橋爪俊明, 一, 北村公一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