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蠟燭臺,尤其涉及一種燃燒時不怕風、完全燃燒不浪費、燃燒后易清理、整體外觀具美感,亦具有放大視覺效果的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現有的蠟燭裝置,包括蠟燭臺和插置其上的蠟燭,如圖5所示。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如下缺點1、蠟燭會淌油且無法完全燃燒。由于在燃燒的過程中,蠟油會向旁邊泄出,甚至滴落至燭臺,日后清理時必須以硬物括除,十分麻煩且不美觀。另外,當蠟燭燃燒至最后時,將全部成為液態,但燭芯因無法被支撐而倒芯熄火,停止燃燒,剩余的蠟油最后會冷卻硬化而積滿燭臺,無法完全燃燒,而且,同樣的必須以硬物才能括除干凈。
2、現有蠟燭是直接插置于燭臺上,造型局限于長條型,使用一半后很不美觀,常棄置造成浪費。
3、非常怕風,需在避風處使用。現有蠟燭在燃燒時怕風(特別是在住家門外或廟宇的戶外祭拜時),坊間并無較適當的防風設計,蠟燭經常被風吹熄,縱使設有風罩,仍無法有效解決燃燒時所需空氣對流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蠟燭裝置存在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具有燃燒時不怕風及完全燃燒不浪費的功效,并具有完全燃燒后易清理的優點,不僅整體外觀具美感,還具有放大的視覺效果。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柱狀基座,其上設有一基座凹槽,該基座凹槽設有一導熱針,用以固定一蠟燭的底部,且該導熱針是垂直向上延伸一預定高度,以便在燃燒的最后階段將火焰的熱量傳遞至該基座凹槽;一套筒,具有一預定重量且其可套在該柱狀基座外上下移動,該套筒的頂面設有一傳熱效果佳的導熱器,該導熱器是概呈一中空圓錐,并形成一上小下大的漸擴錐孔,該錐孔恰可貼合該蠟燭頂端的錐部以露出該蠟燭的頂端中央的蠟燭燃芯;一防風罩,底部具有一罩孔,以卡合固定于該套筒的頂部或外緣,而與該套筒結合成一體;借此,當該蠟燭點燃后,該蠟燭頂端形成熔融狀的高溫區,此高溫會通過該套筒的錐狀導熱器下傳至位于該高溫區下方的區域,進而使其軟化,由于該套簡具有一預定重量,會略為下降,且該熔融狀的高溫區的蠟油被該導熱器所阻擋而不會向外流下,當蠟燭燃燒的火焰燒至該導熱針處時,由于該導熱針穿出該導熱器且會將火焰的熱量傳遞至基座凹槽,使殘余蠟燭逐漸熱融成蠟油,并殘留于該基座凹槽中不外漏,該蠟燭的燃芯是貼靠在該導熱針或導熱器內緣,并繼續燃燒至完全燒完為止。
前述的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中防風罩具有一可放大照明的透鏡。
前述的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中導熱器的周緣是水平延設一連結弧板,該連結弧板上設有至少一個泄油孔。
前述的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中導熱器的側緣上設有貫通至該錐孔內的通氣孔。
前述的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中套筒的側緣上設有貫通至該套筒內部的通氣孔。
前述的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中套筒的導熱器下移,最后固定于該基座凹槽內不動;該柱狀基座的基座凹槽及導熱針,以及該套筒的導熱器均由導熱性佳的金屬材料制成;而該柱狀基座及套筒的其余部分則由導熱性較差的非金屬制成。
借此,當蠟燭點燃后,該蠟燭頂端是形成熔融狀的高溫區,此高溫會通過該套筒的錐狀導熱器下傳至位于該高溫區下方的區域,進而使其軟化,由于該套筒具有一預定重量,會略為下降,且該熔融狀的高溫區的蠟油被該導熱器所阻擋而不會向外流下。當蠟燭燃燒的火焰燒至該導熱針處時,由于該導熱針是穿出該導熱器且會將火焰的熱量傳遞至該基座凹槽,使殘余蠟燭逐漸熱融成蠟油,并殘留于該基座凹槽中不外漏,該蠟燭的燃芯是貼靠在該導熱針或導熱器內緣,并繼續燃燒至完全燒完為止。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完全燃燒后的半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半剖分解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半剖組合立體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搭配防風罩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現有蠟燭裝置的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柱狀基座10 基座凹槽11導熱針12 預定高度H套筒20 導熱器21錐孔211連結弧板22泄油孔221 通氣孔23,24防風罩30 罩孔31蠟燭40 錐部41蠟燭燃芯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
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包括一柱狀基座10、一套筒20及一防風罩30。
上述柱狀基座10,其上(即底端)設有一基座凹槽11,該基座凹槽11中央設有一導熱針12,用以固定一蠟燭40的底部,且該導熱針12是垂直向上延伸一預定高度H,以便在燃燒的最后階段將火焰的熱量傳遞至該基座凹槽11。
上述套筒20,具有一預定重量且其可套在該柱狀基座10外上下移動,該套筒20的頂面設有一傳熱效果佳的導熱器21,該導熱器21是概呈一中空圓錐,并形成一上小下大的漸擴錐孔211,該錐孔211恰可貼合該蠟燭40頂端的錐部41以露出該蠟燭40的頂端中央的蠟燭燃芯42。
上述防風罩30,用來擋住外界的風,如圖2及圖4所示,該防風罩30的底部具有一罩孔31,以卡合固定于該套筒20的頂部或外緣,而與該套筒20結合成一體。當然,該防風罩30的形狀除錐形外也可改成碗形、角柱形、球形、蛋形、橢圓形等。此外,該防風罩30還可具有一可放大照明的透鏡(圖中未示),而使光線更明亮。同時,套筒20的外形也可修改成更藝術化的造型,增添浪漫氣氛,如圖4所示。
借此,當蠟燭40點燃后,該蠟燭40頂端形成熔融狀的高溫區,此高溫會通過該套筒20的錐狀導熱器21下傳至位于該高溫區下方的區域,進而使其軟化。由于該套筒20具有一預定重量,會略為下降,且該熔融狀的高溫區的蠟油被該導熱器21所阻擋而不會向外流下。當蠟燭40燃燒的火焰燒至該導熱針12處時,由于該導熱針12是穿出該導熱器21且會將火焰的熱量傳遞至該基座凹槽11,使殘余蠟燭逐漸熱融成蠟油,并殘留于該基座凹槽11中不外漏,該蠟燭40的燃芯42是貼靠在該導熱針12或導熱器21內緣,并繼續燃燒至完全燒完為止。
關于更細部的結構,在此進一步說明。該導熱器21的周緣是水平延設一連結弧板22,該連結弧板22上設有至少一個泄油孔221。
另外,該導熱器21的側緣上設有貫通至該錐孔211內的通氣孔23。
其次,該套筒20的側緣上設有貫通至該套筒20內部的通氣孔24。
當該套筒20的導熱器21下移,最后固定于該基座凹槽11內不動;且,該柱狀基座10的基座凹槽11及導熱針12,以及該套筒20的導熱器21均由導熱性佳的金屬材料制成(例如為銅制或鐵制);而該柱狀基座10、套筒20及套筒20的其余部分則由導熱性較差的非金屬制成(例如塑膠)。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及功效1、燃燒時不怕風。本實用新型的蠟燭燃燒點外圍被本實用新型所包覆,在加上有一防風罩,幾乎可完全避免蠟燭被外界的風所吹熄,故,燃燒的穩定性佳,燃燒的中途不會被風吹熄。
2、能夠完全燃燒不浪費。由于本實用新型的重力下壓該蠟燭,直到整個蠟燭完全熱融液化時,殘留的蠟油仍可繼續燃燒,至幾乎完全燒盡為止,因此,不浪費。特別是像臺灣地區佛道教的宗教節慶均大量使用,本實用新型可避免浪費。
3、蠟燭完全燃燒后易清理。由于本實用新型可完全燃燒(或幾乎完全燃燒),自然剩余的殘余蠟塊極小或沒有,非常容易清理。
4、整體外觀具美感。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外觀造型可以依使用者的需求改變,防風罩的形狀也可改成角柱形、球形、蛋形、橢圓形等而具有高度美感,提高藝術氣息。
5、具有放大的視覺效果。當本實用新型的防風罩上增設具有放大鏡效果的凸部時,可產生視覺上的變化,視覺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柱狀基座,其上設有一基座凹槽,該基座凹槽設有一導熱針,用以固定一蠟燭的底部,且該導熱針是垂直向上延伸一預定高度;一套筒,具有一預定重量且其可套在該柱狀基座外上下移動,該套筒的頂面設有一傳熱效果佳的導熱器,該導熱器是概呈一中空圓錐,并形成一上小下大的漸擴錐孔,該錐孔恰可貼合該蠟燭頂端的錐部;一防風罩,底部具有一罩孔,以卡合固定于該套筒的頂部或外緣,而與該套筒結合成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風罩具有一可放大照明的透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器的周緣是水平延設一連結弧板,該連結弧板上設有至少一個泄油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器的側緣上設有貫通至該錐孔內的通氣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側緣上設有貫通至該套筒內部的通氣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導熱器下移,最后固定于該基座凹槽內;該柱狀基座的基座凹槽及導熱針,以及該套筒的導熱器均由導熱性佳的金屬材料制成;而該柱狀基座及套筒的其余部分則由導熱性較差的非金屬制成。
專利摘要一種蠟燭防風完全燃燒裝置,包括一柱狀基座,其上設有一基座凹槽,該基座凹槽設有一導熱針,用以固定一蠟燭的底部,且導熱針是垂直向上延伸一預定高度,以便在燃燒的最后階段將火焰的熱量傳遞至基座凹槽;一套筒,具有一預定重量且其可套在柱狀基座外上下移動,套筒的頂面設有一傳熱效果佳的導熱器,導熱器是概呈一中空圓錐,并形成一上小下大的漸擴錐孔,錐孔恰可貼合該蠟燭頂端的錐部以露出蠟燭的頂端中央的蠟燭燃芯;一防風罩,底部具有一罩孔,以卡合固定于套筒的頂部或外緣,而與套筒結合成一體。本實用新型具有燃燒時不怕風及完全燃燒不浪費的功效,并具有完全燃燒后易清理的優點,不僅整體外觀具美感,還具有放大的視覺效果。
文檔編號F21V35/00GK2702174SQ200320125919
公開日2005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19日
發明者王詹安 申請人:王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