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聚散光手電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電筒,特別是一種聚光、散光兼顧的手電筒。
手電筒是家庭中的必備工具之一,一般包括筒身及位于筒身內的電池及位于筒身頭部的燈珠、反光鏡,一般地,為使射出的光束集中而不發散,根據光學原理,反光鏡采用拋物面,并將燈珠的燈絲位置設置在拋物面的焦點處,這樣燈絲發出的光經反光鏡反射后大致以平行光射出。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對于手電筒的照明效果,人們不僅有聚光的要求,而且也有散光的要求,前者重照明亮度、輕照明范圍,后者則正好相反,為此,也有不少這樣的設計,如采用二個位于不同位置的燈珠,通過開關控制分別點亮二個燈珠之一,即達到聚光或散光的不同照明目的,又如采用燈珠位置可調的方案等等,這類方案的特點都是著眼于燈珠的改變,其缺點在于其結構必定比原有的復雜,而且使用時要么聚光,要么散光,而不能同時兼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聚光、散光兼顧的手電筒。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案是不改變現有手電筒的筒身、燈珠結構,而從改變反光鏡人手,其特征在于反光鏡呈凹面狀,且其中心部位大致呈拋物面,而其外沿部位則呈非拋物面。
所述反光鏡的外沿部位可以是呈由多個扇格狀的小平面鏡鑲拼而成的形狀;所述反光鏡的中心部位可以是呈由多個扇條鑲拼而成的形狀。
本實用新型的反光鏡同時起了聚光和散光兩個作用其中心部位的拋物面與現有技術一樣起到聚光作用,而外沿部位的非拋物面則起到均勻散光的作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容易制造,且使用時無需切換。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局部放大圖。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聚散光手電筒在筒身1的頭部設置有反光鏡3、燈珠2、透明隔板4,其中反光鏡3的中心部位31大致呈拋物面,在本實施例中為由多個扇條鑲拼而成的形狀,且其總體曲面呈拋物面,而反光鏡3的外沿部位31則呈由多個扇格狀的小平面鏡鑲拼而成的形狀,且其總體曲面為非拋物面,即其總體曲面的曲率大于或小于拋物面的曲率,參見圖3;所述的燈珠2(或其燈絲)則與現有技術一樣設置在反光鏡中心部位31的拋物面焦點上。
這樣,當燈珠2被點亮時,其發出的光一部分通過呈拋物面的反光鏡中心部位31反射后大致以平行光射出,而另一部分則通過反光鏡的外沿部位32反射后以發散光射出。于是,在實際照明時,電筒出射光所形成的光圈為中間有一較小的較亮部位,同時周圍又有一較大的較暗部位,因此兼具聚光和散光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聚散光手電筒,包括筒身和設置在其頭部的反光鏡、燈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鏡呈凹面狀,且其中心部位大致呈拋物面,而其外沿部位則呈非拋物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散光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鏡的外沿部位呈由多個扇格狀的小平面鏡鑲拼而成的形狀。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散光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鏡的中心部位呈由多個扇條鑲拼而成的形狀。
專利摘要一種聚散光手電筒,包括筒身(1)和設置在其頭部的反光鏡(3)、燈珠(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鏡(3)呈凹面狀,且其中心部位(31)大致呈拋物面,可以是呈由多個扇條鑲拼而成的形狀,而其外沿部位則呈非拋物面(32),可以是呈由多個扇格狀的小平面鏡鑲拼而成的形狀。本實用新型的反光鏡(3)同時起了聚光和散光兩個作用:其中心部位的拋物面(31)與現有技術一樣起到聚光作用,而外沿部位的非拋物面(32)則起到均勻散光的作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容易制造,且使用時無需切換。
文檔編號F21V7/10GK2457439SQ00263368
公開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18日
發明者周曉剛 申請人:周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