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手術無影燈的大載荷自平衡懸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平衡懸臂梁,更具體地涉及用于手術無影燈的大載荷自平衡懸臂。
傳統的無影燈懸臂在燈體上、下拉動時,以擺動方式工作,其缺點是每次調整高度后,必須調整燈面高度,使用十分不便,目前國外產品代之而從平動(燈面角度保持不變)方式上下移動,但因結構復雜、工藝材料要求苛刻、成本太高而無法推廣,尤其是大型無影燈的大載荷自平衡懸臂,國內更難制造完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手術無影燈的大載荷自平衡懸臂,以雙前、雙后連桿、雙彈簧以及前、后輪的獨特結構設計,完全適合國內制造加工條件和材料來源,克服了上述缺點以達到國外相同的平動方式和性能,完成了國內相應產品的更新換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用于手術無影燈的大載荷平衡懸臂,包括大前關節、大后關節;其特征是平衡臂罩的兩端分別與副、主轉軸連接,副、主轉軸的兩側分別與雙前、雙后邊桿的一端連接,其另一端分別與前、后輪的圓軸連接,前輪置于撐桿支架內,后輪置于導軌塊內,前、后輪的圓軸之間置有拉桿,拉桿的前端依次置有平衡器、推力軸承、后、前調節螺母,拉桿的兩邊各設有對稱相同的彈簧,彈簧上面置一壓板,彈簧內置一撐桿,并與撐桿前支架連接,其后端置有撐桿螺栓與撐桿座。
本實用新型是目前國內外無影燈行業中最新一代的大型手術無影燈平衡臂,屬于大載荷的自平衡懸臂梁,具有結構簡單、性能可靠、低成本、高效率、高附加值等特性,值得推廣應用。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大前關節 2大后關節 3平衡臂罩 4副轉軸5主轉軸 6雙前連桿 7雙后連桿 8前輪 9后輪10拉桿 11彈簧 12撐桿 13壓板 14撐桿座15撐桿螺栓 16平衡器 17推力軸承 18后調節螺母19前調節螺母 20撐桿前支架 21導軌塊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大前關節1、大后關節2、平衡臂罩3的兩端分別與副、主轉軸4、5連接,副、主轉軸4、5的兩側分別與雙前、雙后連桿6、7的一端連接,其另一端分別與前、后輪8、9的圓軸連接,前輪8置于撐桿前支架20內,后輪9置于導軌塊21內,前、后輪8、9的圓軸之間置有拉桿10,拉桿10的前端依次置有壓板13、平衡器16、推力軸承17、后前調節螺母18、19,拉桿的兩邊各設有對稱相同的彈簧11,彈簧11內置一撐桿12,并與撐桿前支架20連接,其后端置有撐桿螺栓15與撐桿座14。
本實用新型的雙前連桿6與雙后連桿7的長度之比為7∶12,前輪8與后輪9的直徑之比為3∶5。
本實用新型的前、后兩部分和中間裝置的兩根彈簧11,僅僅通過撐桿前支架20上的兩個連體螺栓和后邊的兩撐桿螺栓15連接在一起,雙前、雙后連桿6、7,雙彈簧11并行,前、后輪8、9相應的特殊結構裝置,具有很大的載荷能力和高安全性,副轉軸4處采用單鉸鏈方式連接,這種采用三點單鉸鏈組成的浮動連接,使得中間裝置能很好的適應,由于低加工精度帶來的粗糙的平衡罩內壁,從而極大地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難度與裝配調試難度。
本實用新型的簡單工作原理是以平衡臂罩了作為靜止參照物,則一方面在關節作搖擺運動時,該運動通過雙后連桿7、拉桿10、調節螺母18、19、雙前連桿6將運動傳給大前關節1,使之產生同步(角同步)于大后關節2的搖擺運動,另一方面大后關節2的運動通過拉桿10將直線運動由壓板13傳給彈簧11。使之壓縮,從而產生懸臂的平衡力矩,若以大后關節工作為靜止參照物,則表現為平衡臂罩了上下擺動時,大前關節1的軸中心線始終保持基本上為垂線,從而避免了每次調整高度后,必須調整燈面角度的麻煩,而且有很好的拉動感,很大的拉程(約1.2m)。
權利要求1.用于手術無影燈的大載荷自平衡懸臂,包括大前關節、大后關節;其特征是平衡臂罩的兩端分別與副、主轉軸連接,副、主轉軸的兩側分別與雙前、雙后邊桿的一端連接,其另一端分別與前、后輪的圓軸連接,前輪置于撐桿支架內,后輪置于導軌塊內,前、后輪的圓軸之間置有拉桿,拉桿的前端依次置有平衡器、推力軸承、后、前調節螺母,拉桿的兩邊各設有對稱相同的彈簧,彈簧上面置一壓板,彈簧內置一撐桿,并與撐桿前支架連接,其后端置有撐桿螺栓與撐桿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術無影燈的大載荷自平衡臂,其特征是雙前連桿與雙后連桿的長度之比為7∶12,前輪與后輪的直徑之比為3∶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用于手術無影燈的大載荷自平衡懸臂,其特征是:平衡臂罩的兩端分別與副、主轉軸連接,副、主轉軸的兩側分別與雙前、雙后連桿的一端連接,其另一端分別與前、后輪的圓軸連接,前輪置于撐桿前支架內,后輪置于導軌塊內,前、后輪的圓軸之間置有拉桿,拉桿的前端依次置有壓板平衡器、推力軸承、后、前調節螺母、拉桿的兩邊各設有對稱相同的彈簧,彈簧內置一撐桿,并與撐桿前支架連接,其后端置有撐桿螺栓與撐桿座。
文檔編號F21V21/14GK2433510SQ0021872
公開日2001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00年8月8日
發明者高建鳴 申請人:上海醫達新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