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包括機座、弦樂器夾具裝置與拉線傳動裝置,所述弦樂器夾具裝置包括升降機構與夾緊機構,夾緊機構固定在升降機構上并隨升降機構上下平移,弦樂器安裝于夾緊機構上;所述拉線傳動裝置包括動力機構、從動機構、微調彈性機構與傳動帶,傳動帶繞設在動力機構與從動機構之間,微調彈性機構匹配在傳動帶上并促使傳動帶始終保持合適的張緊度;弦樂器通過升降機構的上下移動保持所有的琴弦同時與傳動帶匹配摩擦接觸。本發明的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可模仿音樂大家自然狀態下的標準的拉弦動作,使弦樂器的琴板、琴弦等在正確的激勵方式下得到正確的持續的磨合,使樂器在短時間內達到自然、圓潤、通透的理想音質狀態。
【專利說明】
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樂器器學領域,具體是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弦樂器是樂器家庭的一大重要分支,它們以柔美、動聽的音色以及豐富的表現力為人們廣泛喜愛。弦樂器如提琴、胡琴等,其主要結構可以分為琴弦振動系統、琴板振動系統,各組成部分精密設計,它們協調配合才能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
[0003]以小提琴為例,其琴板振動系統包括琴馬、琴板、指板、音柱、低音梁等。新琴的琴板由于分子結構排列緊密、振動系統內的各部件還不能協調配合,以致振動發出的聲音干且燥。一般需要經過兩年以上的正確拉奏使用(準確的音準和自然的振動)后,由于琴板分子結構排列松馳和各系統自然協調的振動使得提琴的音質變得成熟、圓潤和通透弦樂器。
[0004]以往,新加工的小提琴的開音,通常需要使用者平時斷斷續續的使用的頻率,通過弓上的弓毛不斷的對琴弦進行摩擦共振,并經過較長時間(一至三年)對琴板振動系統以及琴弦振動系統進行持續的激勵,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其音質。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它可以使新制作的弦樂器在短時間內完成開音訓化過程。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的技術解決方案為:
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包括機座、弦樂器夾具裝置與拉線傳動裝置,所述弦樂器夾具裝置、拉線傳動裝置分別固定在機座上;所述弦樂器夾具裝置包括升降機構與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固定在升降機構上并隨升降機構上下平移,弦樂器安裝于夾緊機構上;所述拉線傳動裝置包括動力機構、從動機構、微調彈性機構與傳動帶,傳動帶相當于弓毛的作用,所述傳動帶繞設在動力機構與從動機構之間,微調彈性機構匹配在傳動帶上并促使傳動帶始終保持合適的張緊度;弦樂器通過升降機構的上下移動保持所有的琴弦同時與傳動帶匹配摩擦接觸。
[0007]所述弦樂器夾具裝置包括升降機構與夾緊機構,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固定座、設在固定座上的滑軌架與滑塊,所述滑塊通過螺紋連接絲桿,絲桿通過第一減速電機實現驅動;所述滑塊活動連接在滑軌架上;第一減速電機驅動絲桿旋轉,能夠帶動滑塊上下移動;所述夾緊機構包括設于滑塊上的撐板、設于撐板上的支臂,所述撐板與支臂上分別設有多個夾頭座,所述夾頭座上設有夾頭,所述多個夾頭共同作用夾緊弦樂器。
[0008]所述夾頭座共有3個,撐板上設置2個,支臂前端設置I個。
[0009]所述夾頭與夾頭座之間設有萬向機構,夾頭相對于夾頭座可實現萬向轉動,并在萬向機構中設置剎車裝置,用于鎖定夾頭的位置。
[0010]所述設于撐板上的夾頭座與撐板之間為固定結構,所述設于支臂前端的夾頭座通過直桿與支臂連接,直桿穿過支臂前端的圓筒座并延伸至圓筒座的另一端,所述直桿可在圓筒座內來回移動;所述直桿一端與夾頭座連接,另一端設有把手;所述直桿與圓筒座之間設有復位彈簧。
[0011]所述撐板在滑塊上為可旋轉結構,并在撐板與滑塊之間設置固定結構。
[0012]所述支臂包括主支臂與副支臂,所述主支臂一端與撐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副支臂為可活動連接;所述副支臂上設有多個長腰孔,所述主支臂上設有多個與長腰孔匹配的安裝孔,通過螺絲將主支臂與副支臂實現連接;所述夾頭座設于副支臂的外端部。
[0013]所述主支臂鉸接在撐板的鉸接座上,可實現主支臂與撐板之間的角度可調,在鉸接座上設有以鉸接軸為圓心的弧形孔,主支臂上設有與弧形孔匹配的圓孔,螺桿穿過圓孔、弧形孔并與螺母螺接,從而將主支臂與鉸接座固定。
[0014]所述副支臂至少具有一個,相鄰的兩個副支臂之間通過上述連接方式連接固定。
[0015]所述拉線傳動裝置包括動力機構、從動機構、微調彈性機構與傳動帶,所述動力機構為第二減速電機,設于機座的下方;所述第二減速電機的機軸上設有主動輪;從動機構為分設在第二減速電機兩側的兩個對稱的第一帶輪、第二帶輪,所述第一帶輪與第二帶輪處于機座的上方,并固定在設于機座的支架上;所述微調彈性機構具有2組,對稱設在機座下方并處于第二減速電機的兩側;2組微調彈性機構分別包括第一張緊輪、第二張緊輪;所述機座上開有通孔,傳動帶穿過通孔連接主動輪、第一帶輪、第二帶輪、第一張緊輪以及第二張緊輪;所述主動輪、第一帶輪、第二帶輪與傳動帶的內側面匹配,所述第一張緊輪、第二張緊輪與傳動帶的外側面匹配。
[0016]所述微調彈性機構包括底座、直臂與第一張緊輪,所述直臂一端與底座鉸接,第一張緊輪設于直臂的另一端,在支臂與底座之間的鉸接處設置轉臂簧;轉臂簧使第一張緊輪對傳動帶始終具有張緊力。
[0017]所述傳動帶材質為馬尾、尼龍或工業皮帶。
[0018]所述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還包括電路控制系統,所述電路控制系統包括顯示屏、智能控制模塊、線速度傳感器,顯示屏、線速度傳感器分別與智能控制模塊連接,通過智能控制模塊,顯示屏上可顯示傳動帶的線速度、傳動帶的總里程數以及工作時間。
[0019]本發明可以達到的技術效果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采用弦樂器夾具裝置與拉線傳動裝置相結合的結構,使得傳動帶始終作用于弦樂器的琴弦,使弦樂器得到持續的摩擦共振,同時,傳動帶的拉弦速率可控制在與人工拉弦的速率相近似,模仿音樂家自然狀態下的拉弦動作,使弦樂器的琴板、琴弦等在正確的激勵方式下得到正確的持續的磨合,使樂器在短時間內達到自然、圓潤、通透的理想音質狀態。
【附圖說明】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的弦樂器夾具裝置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的弦樂器夾具裝置的剖視圖;
圖4是圖3的A部放大圖; 圖5是本發明的拉線傳動裝置的立體圖;
圖6是本發明的拉線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1;
圖7是本發明的拉線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2;
圖8是本發明的主支臂與撐板之間角度可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至圖8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包括機座1、弦樂器夾具裝置2與拉線傳動裝置3,所述弦樂器夾具裝置2、拉線傳動裝置3分別固定在機座I上;所述弦樂器夾具裝置2包括升降機構201與夾緊機構202,所述夾緊機構202固定在升降機構201上并隨升降機構201上下平移,弦樂器安裝于夾緊機構202上;所述拉線傳動裝置3包括動力機構301、從動機構302、微調彈性機構303與傳動帶304,傳動帶304繞設在動力機構301與從動機構302之間,微調彈性機構303匹配在傳動帶304上并促使傳動帶304始終保持合適的張緊度;弦樂器通過升降機構201的上下移動保持所有的琴弦同時與傳動帶304匹配摩擦接觸。
[0022]弦樂器夾具裝置2整體設置在機座I的平移機構上,通過平移機構,可實現弦樂器夾具裝置在X向、Z向上的位移改變。
[0023]所述弦樂器夾具裝置2包括升降機構201與夾緊機構202,所述升降機構201包括固定座2011、設在固定座2011上的滑軌架2012與滑塊2013,所述滑塊2013通過螺紋連接絲桿2014,絲桿2014通過第一減速電機2015實現驅動;所述滑塊2013活動連接在滑軌架2012上;第一減速電機2015驅動絲桿2014旋轉,能夠帶動滑塊2013上下移動;所述夾緊機構202包括設于滑塊2013上的撐板2021、設于撐板2021上的支臂2022,所述撐板2021與支臂2022上分別設有多個夾頭座2023,所述夾頭座2023上設有夾頭2024,所述多個夾頭2024共同作用夾緊弦樂器。
[0024]所述夾頭2024與夾頭座2023之間設有萬向機構,夾頭2024相對于夾頭座2023可實現萬向轉動,并在萬向機構中設置剎車裝置,用于鎖定夾頭2024的位置。
[0025]所述設于撐板2021上的夾頭座2023與撐板2021之間為固定結構,所述設于支臂2022前端的夾頭座2023通過直桿2025與支臂2022連接,直桿2025穿過支臂2022前端的圓筒座并延伸至圓筒座的另一端,所述直桿2025可在圓筒座內來回移動;所述直桿2025—端與夾頭座2023連接,另一端設有把手2026;所述直桿2025與圓筒座之間設有復位彈簧2027。
[0026]所述支臂2022包括主支臂20221與副支臂20222,所述主支臂20221—端與撐板202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副支臂20222為可活動連接;所述副支臂20222上設有多個長腰孔20223,所述主支臂20221上設有多個與長腰孔20223匹配的安裝孔,通過螺絲20224將主支臂20221與副支臂20222實現連接;所述夾頭座2023設于副支臂20222的外端部。
[0027]所述副支臂20222至少具有一個,相鄰的兩個副支臂20222之間通過上述連接方式連接固定。
[0028]所述主支臂20221鉸接在撐板2021的鉸接座上,可實現主支臂20221與撐板2021之間的角度可調,在鉸接座上設有以鉸接軸20225為圓心的弧形孔20226,主支臂20221上設有與弧形孔20226匹配的圓孔,螺桿20227穿過圓孔、弧形孔20226并與螺母螺接,從而將主支臂20221與鉸接座固定。
[0029]所述拉線傳動裝置3包括動力機構301、從動機構302、微調彈性機構303與傳動帶304,所述動力機構301為第二減速電機305,設于機座I的下方;所述第二減速電機305的機軸上設有主動輪306;從動機構302為分設在第二減速電機305兩側的兩個對稱的第一帶輪307、第二帶輪308,所述第一帶輪307與第二帶輪308處于機座I的上方,并固定在設于機座I的支架309上;所述微調彈性機構303具有2組,對稱設在機座I下方并處于第二減速電機305的兩側;2組微調彈性機構303分別包括第一張緊輪3010、第二張緊輪3011;所述機座I上開有通孔101,傳動帶304穿過通孔101連接主動輪306、第一帶輪307、第二帶輪308、第一張緊輪3010以及第二張緊輪3011;所述主動輪306、第一帶輪307、第二帶輪308與傳動帶304的內側面匹配,所述第一張緊輪3010、第二張緊輪3011與傳動帶304的外側面匹配。
[0030]所述微調彈性機構303包括底座3031、直臂3032與第一張緊輪3010,所述直臂3032一端與底座3031鉸接,第一張緊輪3010設于直臂3032的另一端,在支臂3032與底座3031之間的鉸接處設置轉臂簧(圖中未標出);轉臂簧(圖中未標出)使第一張緊輪3010對傳動帶304始終具有張緊力。
[0031]一切能附著松香的傳動帶結構都可作為傳動帶使用,優選地,傳動帶304材質為馬尾、尼龍或工業皮帶。
[0032]所述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還包括電路控制系統,所述電路控制系統包括顯示屏、智能控制模塊、線速度傳感器,顯示屏、線速度傳感器分別與智能控制模塊連接,通過智能控制模塊,顯示屏上可顯示傳動帶的線速度、傳動帶的總里程數以及工作時間。
[0033]傳動帶304在第二減速電機305的帶動下的轉動軌跡為:周向持續順時針或逆時針運動,還可以順時針、逆時針間隔的短距離往復運動(此運動軌跡為人工拉奏小提琴的仿真運動)。
[0034]以小提琴作為本實施例的弦樂器,對本發明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說明:
小提琴裝設在夾緊機構202中,裝夾時,驅動第一減速電機2015,使滑塊2013上移,從而帶動夾緊機構202上移,調節支臂2022中的主支臂20221與副支臂20222之間的距離,使撐板2021與支臂2022上的夾頭2024距離近似匹配小提琴的琴板長度,接著,將小提琴的琴弦朝下,同時琴板的尾部邊沿的翻邊卡設進撐板2021上的兩個夾頭2024內,另一邊,副支臂20222端部的夾頭座2023通過拉動把手2026,從而帶動直桿2025向后移動,繼而使得夾頭座2023同步移動,從而使撐板2021與支臂2022上的夾頭2024距離符合小提琴的安裝空間,待小提琴對準位置后,放開把手2026,復位彈簧2027促使夾頭座2023復位,最后,副支臂20222端部的夾頭2024卡住小提琴的前端邊沿的凸緣上,從而完成對小提琴的裝夾過程,最終,小提琴的琴弦部分朝下,并且,處于指板與琴馬之間的琴弦對準拉線傳動裝置3中的處于第一帶輪307與第二帶輪308之間的那段傳動帶304;
本發明的小提琴在裝夾完成后,其琴弦朝下,在與傳動帶304摩擦共振時,通常需要在傳動帶304上抹上松香,拉弓時,松香會有掉落,小提琴的琴弦朝下,避免了松香掉落進小提琴的琴體f孔內;
優選地,本發明的撐板2021在滑塊2013上為可旋轉結構,并在撐板2021與滑塊2013之間設置固定結構。在裝夾小提琴時,可將撐板2021旋轉180度,將夾頭2024部分朝上,這有助于小提琴的裝夾速度,方便裝夾;
優選地,夾頭座2023共有3個,撐板2021上設置2個,支臂2022前端設置I個,這樣,對小提琴實現三點固定,具有穩定的卡接效果;
支臂2022由多段組成,根據不同尺寸的弦樂器,選擇合適的段數來拼接成合適的長度,每段之間通過長腰孔20223連接,實現長度的微調;
啟動第二減速電機305,主動輪306帶動傳動帶304,傳動帶304接觸第一帶輪307、第二帶輪308、第一張緊輪3010、第二張緊輪3011,第一張緊輪3010與第二張緊輪3011促使傳動帶304很好保持與主動輪306、第一帶輪307、第二帶輪308之間的摩擦力,另外,由于第一張緊輪3010與第二張緊輪3011所在的直臂3032與底座3031之間鉸接并設置轉臂簧(圖中未標出),這樣,第一張緊輪3010與第二張緊輪3011對傳動帶304的張緊力為可變,保證傳動帶304在任何運行軌跡下都能夠保持合適的張緊力,例如:對傳動帶304任何一處受力,等于增加了一處張緊力,此時,傳動帶304改變其原有的運行軌跡,整根傳動帶304的受力點發生改變,第一張緊輪3010與第二張緊輪3011所在的直臂3032向外翻轉一定的角度,減小第一張緊輪3010與第二張緊輪3011對傳動帶304的擠壓形變,從而實現傳動帶304的受力均衡,并保持合適的張緊度,在此過程中,第一張緊輪3010、第二張緊輪3011實現了對傳動帶304與小提琴四根弦受力接觸的補償作用;
升降機構201下移,使固定在夾緊機構202上的小提琴下移,4根琴弦靠近傳動帶304,小提琴的4根琴弦離琴板的高度為兩邊低,中間高,這樣,中間的兩根琴弦率先與傳動帶304接觸并摩擦,此時,升降機構201繼續下移,琴弦擠壓傳動帶304,使傳動帶304繼續受力,從而第一帶輪307與第二帶輪308之間的傳動帶304受壓呈內凹弧形3041,促使4根琴弦能夠同時與傳動帶304接觸摩擦,最后完成對琴弦的連續同步摩擦共振。
[0035]以上對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所揭示的技術方案;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本發明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座、弦樂器夾具裝置與拉線傳動裝置,所述弦樂器夾具裝置、拉線傳動裝置分別固定在機座上;所述弦樂器夾具裝置包括升降機構與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固定在升降機構上并隨升降機構上下平移,弦樂器安裝于夾緊機構上;所述拉線傳動裝置包括動力機構、從動機構、微調彈性機構與傳動帶,傳動帶繞設在動力機構與從動機構之間,微調彈性機構匹配在傳動帶上并促使傳動帶始終保持合適的張緊度;弦樂器通過升降機構的上下移動保持所有的琴弦同時與傳動帶匹配摩擦接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弦樂器夾具裝置包括升降機構與夾緊機構,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固定座、設在固定座上的滑軌架與滑塊,所述滑塊通過螺紋連接絲桿,絲桿通過第一減速電機實現驅動;所述滑塊活動連接在滑軌架上;第一減速電機驅動絲桿旋轉,能夠帶動滑塊上下移動;所述夾緊機構包括設于滑塊上的撐板、設于撐板上的支臂,所述撐板與支臂上分別設有多個夾頭座,所述夾頭座上設有夾頭,所述多個夾頭共同作用夾緊弦樂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頭座共有3個,撐板上設置2個,支臂前端設置I個。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設于撐板上的夾頭座與撐板之間為固定結構,所述設于支臂前端的夾頭座通過直桿與支臂連接,直桿穿過支臂前端的圓筒座并延伸至圓筒座的另一端,所述直桿可在圓筒座內來回移動;所述直桿一端與夾頭座連接,另一端設有把手;所述直桿與圓筒座之間設有復位彈簧。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包括主支臂與副支臂,所述副支臂至少有一個,所述主支臂一端與撐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相鄰的副支臂具有可活動連接結構,相鄰的兩個副支臂之間也具有可活動連接結構;所述可活動連接結構包括設在副支臂一端的多個長腰孔、設在副支臂另一端的多個安裝孔以及主支臂上的多個安裝孔,所述多個安裝孔與多個長腰孔實現一對一匹配,螺絲穿過一一對應的安裝孔與長腰孔將主支臂與相鄰的副支臂、相鄰的兩個副支臂實現連接;所述夾頭座設于最末尾的副支臂的外端部。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臂鉸接在撐板的鉸接座上,可實現主支臂與撐板之間的角度可調,在鉸接座上設有以鉸接軸為圓心的弧形孔,主支臂上設有與弧形孔匹配的圓孔,螺桿穿過圓孔、弧形孔并與螺母螺接,從而將主支臂與鉸接座固定。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線傳動裝置包括動力機構、從動機構、微調彈性機構與傳動帶,所述動力機構為第二減速電機,設于機座的下方;所述第二減速電機的機軸上設有主動輪;從動機構為分設在第二減速電機兩側的兩個對稱的第一帶輪、第二帶輪,所述第一帶輪與第二帶輪處于機座的上方,并固定在設于機座的支架上;所述微調彈性機構具有2組,對稱設在機座下方并處于第二減速電機的兩側;2組微調彈性機構分別包括第一張緊輪、第二張緊輪;所述機座上開有通孔,傳動帶穿過通孔連接主動輪、第一帶輪、第二帶輪、第一張緊輪以及第二張緊輪;所述主動輪、第一帶輪、第二帶輪與傳動帶的內側面匹配,所述第一張緊輪、第二張緊輪與傳動帶的外側面匹配。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調彈性機構包括底座、直臂與第一張緊輪,所述直臂一端與底座鉸接,第一張緊輪設于直臂的另一端,在支臂與底座之間的鉸接處設置轉臂簧;轉臂簧使第一張緊輪對傳動帶始終具有張緊力。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帶材質為馬尾、尼龍或工業皮帶。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弦樂器音質訓化裝置還包括電路控制系統,所述電路控制系統包括顯示屏、智能控制模塊、線速度傳感器,顯示屏、線速度傳感器分別與智能控制模塊連接,通過智能控制模塊,顯示屏上可顯示傳動帶的線速度、傳動帶的總里程數以及工作時間。
【文檔編號】G10D3/14GK105869611SQ201610385148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日
【發明人】陳世江
【申請人】陳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