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五七聲十二律十二調轉調箏(東方鋼琴)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對東方撥弦樂器“箏”進行的改革。
這是繼“多功能雁式快速轉調箏(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862018080發明人李松麟)之后的新構思。原新型的品式截弦轉調,弦張力恒定,音準好,音色統一,音位齊全等特點已引起國內外重視(國際發明展銀牌獎)。
本發明的最主要特點在于吸收前新型優點同時將右側(
圖1之2)五聲音階弦列與布設在碼(
圖1之1)左側的七聲音階弦列形成十二平均律內的互補關系,有如鋼琴上每個八度內黑鍵與白鍵的關系。這樣每個八度內僅靠碼兩側的弦列就具有完整的五聲、七聲和十二平均律內所有的半音,即使不轉調已然具備如同鋼琴音位那樣科學的布局。從功能上卻由于具備五聲刮奏、吟、柔、滑、顫等傳統箏的特點,同時兩側五、七聲弦列都可以用品式截弦原理轉十二個調,演奏家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傳統指法演奏任何調的箏曲和包括鋼琴在內的任何風格的樂曲。從這一點看,該發明又稱東方鋼琴,而實際功能已超過鋼琴。在演奏上,由于它取消了原新型的下排弦從而使須從兩側撥奏的補充音全部集中在琴的中部,便于演奏復雜音型,加之左側的八度音弦距與右側的八度音弦距相等使得音位相對穩定,便于快速演奏。
本發明的共鳴箱形狀為梯形(俯視),轉調機構裝于兩側。除了為滿足轉十二個調而設計了工作角為30度新型凸輪(見圖3)外,研制了雙導向倒U形截弦拉桿(圖2之5),其短桿所插入的導向孔保障了該拉桿從動于凸輪而上下運動時,工作部分倒U形的底部弧形橫桿的方向與所壓的弦垂直,與截弦品平行,增加了工作可靠性。
共鳴箱低音區側板上開了音孔(圖4)使狀似擴音器喇叭的音箱之共鳴聲從喇叭口方向射出,低音區側板兩邊的音孔使梯形底角(銳角)區域回蕩的余音及時放出,擴大音量,克服了原設計余音衰減時間過長的不足。
本發明的關鍵是使五聲音階一側的八度音弦距與左側七聲音階八度音弦距相等以保障八度內十二個半音的相對位置距離較近,相對穩定而便于快速演奏。實施例八度音弦距為84mm,五聲側相鄰弦距為84/5=16.8mm,七聲側相鄰弦距為84/7=12mm(圖5音位)。因為5根弦與7根弦相對,5聲側的弦與7聲側的弦相通,那么從右側看多出來兩根弦從碼頂引向下方的拉弦杠,其余兩側各五根的弦除了正對的弦位(圖5之E弦)外從俯視圖看上去有部分弦有少許錯位。為此本發明設計了關鍵性的四足形的琴碼(圖6),碼頂上裝有可使通往兩側的弦在碼頂作微微的兩次折曲滑動的導弦滑槽,滑槽的設計是對稱的,保障了碼頂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均衡。
新設計的轉調凸輪軸省略了原新型“雁式箏”上的“換檔器”、“擒縱器”等機構,簡化了工藝,在這一對俯視呈倒置的“八”字形安裝的凸輪軸上各裝有一個通電觸點,當軸轉動,在各調的工作位置上依次接通設計好的發光電路,從而在高檔琴上可使顯示調號的發光裝置工作,方便演奏。(圖2之4為凸輪片)在系弦裝置上發明了十字架型拴弦器,(圖7之6)它除了因拴弦器的各部位均為園柱體而不傷弦面外,最大的優點在于該裝置由螺母緊弦,它利用螺扣配合的特點從根本上克服了包括鋼琴、豎琴、古箏、箜篌、洋琴等樂器上弦軸長期受到沖擊性側向力的影響使軸孔變形,松曠跑弦走調的問題,對于像古箏這類要對弦反復進行大幅度壓顫而形成對弦軸沖擊性拉力從而易造成音準不穩的問題進行了徹底的根治。(圖2之3為側視栓弦器)本發明由于其弦列配置和功能使該產品既具備了有如鋼琴的五、七聲互補而組成完整的十二平均律這種最科學的弦列配置,又完全保留了東方箏系樂器作為其靈魂的吟、柔、滑顫和五聲音型的雙重功能。故而本發明省略倒八字型凸輪軸等快速轉調機心后的最簡單模式即可稱之為“東方鋼琴”;當它仍在兩側采用品式截弦轉12個調就形成了迄今為止功能最齊全的轉調箏。本發明可分為若干層次開發,除最低檔次的“東方鋼琴”之外,可分為諸如轉三個調的普通型、轉六個調的專業型及轉所有調的高檔箏。其中轉三個調的普通型為適應國內消費層次,重量輕、價格低、采用最新設計的手動撥桿轉調(圖7之7),它利用僅在本發明上所具備的截弦品到弦根這一段弦與琴面之間的銳角,通過撥桿的轉動將弦逐漸壓在品上實現品式截弦轉調,撥桿的高低可調以保障其工作可靠和最小的附加張力。撥桿的水平桿平行于琴面,它環繞垂直桿轉動時自弦較低的一側切入將弦壓在品上。
權利要求1.一種由共鳴箱、碼、弦列、弦軸及轉調裝置構成的轉調箏,本發明的特征是共鳴箱主體為(俯視)梯形,共鳴箱音板中部裝有四足式琴碼,碼兩側分別按五聲與七聲音階布弦,轉調凸輪軸的附件為倒置的U形截弦拉桿,弦系于十字架形的拴弦器上。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調箏,其特征是所述梯形共鳴箱的低音區側板上開有音孔。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調箏,其特征是所述按五聲與七聲音節布設的弦列每個八度內包括了十二平均律中的所有半音,兩側的八度音弦距相等,單側相鄰弦距相等,部分弦在碼頂水平面上有微微的雙折曲。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調箏,其特征是所述四足式琴碼之碼頂上有使部分弦形成微微雙折曲的導弦滑槽。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調箏,其特征是所述轉調凸輪片為30度的工作角,其從動件工作部分采用雙導向倒U形截弦拉桿,雙導向桿平行、雙桿一長一短,長桿頂部有與螺母相配合的螺扣。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調箏,其特征是所述十字架形拴弦器的橫桿較短,兩端為球形,其縱桿長端有與螺母相配合的螺扣。
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調箏,其特征是所述轉調凸輪軸的一端有一個通點觸點,通過該觸點可以接通顯示轉調調號的發光電路。
8.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調箏,其特征是省略凸輪軸及其附件,采用手動截弦撥桿轉調,撥桿為一呈垂直彎曲的桿,桿的水平方向一端有上蹺的撥把,另一端垂直裝入琴體內,有與螺母配合的螺扣。
專利摘要五七聲十二律十二調轉調箏,亦稱東方鋼琴。采用頂部裝有導弦滑槽的四足式琴碼,碼兩側分別按五聲與七聲音階布弦,倒八字型凸輪軸采用倒U型截弦拉桿配合,軸端有接通顯示轉調調號的通電觸點;可以分為若干擋次開發。每個八度內可以五聲刮奏,七聲刮奏,包括了十二律的全部半音,五七聲互補或同調;高檔琴雙側均可快速轉十二個調;采用十字架形拴弦器,勝任箏曲、豎琴曲、箜篌曲、鋼琴曲演奏。
文檔編號G10D1/00GK2074487SQ9020017
公開日1991年4月3日 申請日期1990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1990年1月10日
發明者李松麟, 潘海新, 潘海偉 申請人:李松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