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用蝸牛喇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喇叭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用蝸牛喇叭。
背景技術:
蝸牛喇叭發出的聲波從喇叭的出口處偏散到兩側,以較為和諧的擴散式的扇形發散傳輸,聲音較為和諧,不尖銳刺耳,多用于警告快速靠近的駕車者,其警告信號能讓對方駕駛者估計發出警告聲車輛的距離和方向,先廣泛應用在汽車制造行業中。但為了盡可能拓展其音色,其結構仍存在有待改進之處。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較為合理,具有兩種音色的汽車用蝸牛喇叭。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用蝸牛喇叭,包括:響板、喇叭外殼、共振腔、揚聲筒;所述響板底部固定共振腔與楊聲筒,所述揚聲筒與共振腔連通;響板與喇叭外殼連接;所述共振腔為雙層共振腔,所述雙層共振腔為:第一層共振腔、第二層共振腔,所述第二層共振腔在第一狀態時貼緊第層一共振腔,所述第二層共振腔在第二狀態時,與第一層共振腔分離。控制機構連接第二層共振腔,控制第二層共振腔的位置。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架子、電磁閥、吸盤;所述架子固定連接電磁閥,所述電磁閥端部固定吸盤,該吸盤吸住第二層共振腔。所述第二層共振腔上分布有凸臺,起諧振作用。所述凸臺為圓形凸臺。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機構控制第二層共振腔與第一層共振腔貼緊與分離,從而使喇叭發出兩種不同的音色,兩種音色可起兩種警示作用,應用更廣。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中:1、響板;2、喇叭外殼;3、共振腔;301、第一層共振腔;302、第二層共振腔;
4、揚聲筒;5、架子;6、電磁閥;7、吸盤;8、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2所示,一種汽車用蝸牛喇叭,包括:響板1、喇叭外殼2、共振腔3、揚聲筒4 ;所述響板I底部固定共振腔3與楊聲筒4,所述揚聲筒4與共振腔3連通;響板I與喇叭外殼2連接;所述共振腔3為雙層共振腔,所述雙層共振腔為:第一層共振腔301、第二層共振腔302,所述第二層共振腔302在第一狀態時貼緊第層一共振腔301,所述第二層共振腔302在第二狀態時,與第一層共振腔301分離。[0014]控制機構連接第二層共振腔302,控制第二層共振腔302的位置。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架子5、電磁閥6、吸盤7 ;所述架子5固定連接電磁閥6,所述電磁閥6端部固定吸盤7,該吸盤7吸住第二層共振腔302。所述第二層共振腔302上分布有凸臺8,起諧振作用。所述凸臺8為圓形凸臺。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通過控制機構控制第二層共振腔302與第一層共振腔301貼緊與分離,從而使喇叭發出兩種不同的音色,兩種音色可起兩種警示作用,應用更廣。
權利要求1. 一種汽車用蝸牛喇機,包括:響板、喇機外殼、共振腔、揚聲筒;所述響板底部固定共振腔與楊聲筒,所述揚聲筒與共振腔連通;響板與喇叭外殼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為雙層共振腔,所述雙層共振腔為:第一層共振腔、第二層共振腔,所述第二層共振腔在第一狀態時貼緊第層一共振腔,所述第二層共振腔在第二狀態時,與第一層共振腔分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蝸牛喇叭,其特征在于:控制機構連接所述第二層共振腔;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架子、電磁閥、吸盤;所述架子固定連接電磁閥,所述電磁閥端部固定吸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蝸牛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層共振腔上分布有凸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用蝸牛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為圓柱形凸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用蝸牛喇叭,包括響板、喇叭外殼、共振腔、揚聲筒;所述響板底部固定共振腔與楊聲筒,所述揚聲筒與共振腔連通;響板與喇叭外殼連接;所述共振腔為雙層共振腔,所述雙層共振腔為第一層共振腔、第二層共振腔,所述第二層共振腔在第一狀態時貼緊第層一共振腔,所述第二層共振腔在第二狀態時,與第一層共振腔分離。控制機構連接第二層共振腔,控制第二層共振腔的位置。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機構控制第二層共振腔與第一層共振腔貼緊與分離,從而使喇叭發出兩種不同的音色,兩種音色可起兩種警示作用,應用更廣。
文檔編號G10K9/12GK203165452SQ201320196128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8日
發明者戴紹楷, 戴倩茹, 戴紹和, 韓海珍 申請人:浙江賽杰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