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拉弦琴制作工藝,具體說是一種利用竹材制作拉弦琴的工藝。
背景技術:
弦樂器是樂器家族內的一個重要分支,弦樂器是依靠機械力量使張緊的弦線振動發音,從其發音方式上主要分為弓拉弦鳴樂器和彈撥弦鳴樂器。在現有的弓拉弦鳴樂器中,演奏低音部的樂器有大提琴和低音革胡,其中大貝司體積大,攜帶、演奏很不方便;而低音革胡是截取一節竹筒進行加工后,在另端的圓形面蒙上一塊蛇皮形成發音箱裝上竹弓,配上兩根弦軸和兩根弦,安裝一個可移動的馬橋構成二胡類樂器,該二胡類樂器只具備兩根弦,可拉音數有限,音域狹窄,無法制成嚴格意義上的高、中、低音聲部建全的大、中、小樂器系列。另外,弦樂器的制作完全采用木板拼制或整塊木料挖空制作,木料的大量使用以及制作過程中的浪費,與現今社會倡導的保護森林資源相悖,不利于自然環境保護。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利用木材制作弦樂器浪費能源,影響自然環境保護,以及現有弦樂器中低音樂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竹、木結合,取材方便,成本低廉,能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的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該工藝制作的拉弦琴結構簡單、緊湊,使用便捷、壽命長,具有較好的高、中、低發音效果。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拉弦琴規格,選取相應口徑的新鮮毛竹竹筒,去竹節,刨削加工竹筒筒身挺直、無彎曲、雀疤、刨刀痕,沿竹筒軸線將竹筒鋸成兩個對稱的竹瓦片,用銑刀加工竹瓦片內、夕卜壁光滑、壁厚一致;銑削后,相同直徑的兩竹瓦片無縫迭加捆扎,沸水蒸煮12小時;捆扎狀態下烘干,烘干溫度不超過60°C,烘干竹瓦片濕度不超過7%,烘干時間一周,捆扎狀態下自然回潮一周,竹瓦片濕度不超過10% ;
(2)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白松或云松木,徑切取材制作發音中板,發音中板的長、寬分別與竹瓦片長度、內壁直徑相同發音中板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發音中板開設共鳴孔,孔邊光潔、光滑;
(3)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色木或楓木,徑切取材制作琴橋,琴橋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琴橋下部開設縱向開口卡槽,開口卡槽厚度與發音中板厚度相同,琴橋上端均勻開設多個弦槽,開口卡槽與弦槽延伸方向垂直,開口卡槽、弦槽邊光潔、光滑;
(4)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白松,徑切取材制作內襯板,內襯板直徑與竹瓦片內壁直徑相同,內襯板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
(5)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優質色木或楓木,徑切取材制作封蓋,封蓋直徑不小于竹瓦片外壁直徑,封蓋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 (6)將兩竹瓦片對應拼合成一筒體,按有效弦長計算,在合筒后的筒體上開設連通筒體內腔的音孔;筒體內沿筒體軸線放置發音中板,音孔的對稱中心與發音中板平面重合,筒體的兩端由內向外均依次經內襯板和封蓋封裝,發音中板與筒體內壁、發音中板與內襯板、內襯板與筒體、內襯板與封蓋、封蓋與筒體之間密縫吻合并膠合;在發音中板任意一側的筒體上開設鏤空孔;
(7)在筒體一端外壁安裝帶有琴頭的指板,筒體另一端外壁安裝拉線板,將琴弦連接于琴頭和拉線板之間;
(8)將琴橋下部穿過音孔,使開口卡槽對應騎跨于發音中板上,并使琴弦卡接于琴橋上端的弦槽內;
(9)音孔、鏤空孔修整,孔周邊安裝楓木木卷,校正琴弦完成制作。進一步地,所述發音中板上連體一發音加強板,發音加強板與發音中板處于同一平面,發音加強板經音孔伸出筒體外,琴橋下部的開口卡槽依次卡接發音加強板和發音中板。進一步地,所述共鳴孔為兩只以發音中板中心對稱設置的共鳴孔。進一步地,所述琴橋上端設有掛弦加強板,掛弦加強板上設有與弦槽對應的掛弦槽,掛弦加強板采用竹制。進一步地,所述拉線板一端筒體封蓋上安裝撐腳套,撐腳套內設有可活動拉伸并固定支撐琴身的撐桿。進一步地,所述琴橋下部卡槽伸入筒體內深度超過筒體半徑深度。再進一步地,所述音孔呈圓形或橢圓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優點是:
1、采用毛竹材料代替木料制作琴主體的筒體,由于毛竹生長快、周期短、產量高,取材方便,成本低,無須耗費大量木料制作,避免浪費能源,有利于保護森林資源;竹瓦片制作時,捆扎蒸煮、烘干、回潮,竹材捆扎制作不易開裂及變形,蒸煮將竹材內的淀粉熱解使其有較好的保存性,烘干便于竹材定型,回潮提高竹材韌性,確保竹瓦片合筒后工藝美觀、厚薄一致、使用壽命長;徑切取材制作中間音板、琴橋、內襯板和封蓋,紋理通直,木材不易變形,配合回潮后的竹瓦片組裝,整體抗變形能力強,振動發聲性能穩定,有利于優化音質;
2、琴橋振動通過夾騎在中間首板上帶動中間首板振動,使琴體廣生振動而發聲,中間音板將筒體分隔成的封閉音箱內聲音從中間音板上的共鳴孔傳送出到另一半封半開放的音箱中,通過筒體上的音孔和鏤空孔輸出,具有高、中、低的發音效果,音色清晰純正、低音渾厚,高音洪亮,低音能到三個八度a,可獨立在任何場合演奏;
3、琴橋下部開設琴橋振動孔,琴橋振動孔中空氣流動,琴橋與中間音板的震動力強,能更好地帶動中間音板振動發聲;琴橋上部設有帶掛弦槽的加強板,琴弦對應弦槽掛接掛弦槽內,在琴弦長期使用振動中,能更好地保護琴橋,延長使用壽命;琴橋上可掛設多根琴弦,以滿足高、中、低音部的發聲需求;
4、筒體底端設有帶支撐桿的撐腳套,支撐桿在撐腳套內呈可伸縮狀態,在需要支撐使用時,由支撐桿伸出撐腳套起固定支撐作用,無須支撐使用時,由支撐桿縮進撐腳套,有效提高使用便捷性能。本發明利用竹材合筒制作弦琴主體筒體,配合木材制作的中間音板和琴橋,將中間音板設置于筒體內配合琴橋卡接中間音板,通過琴弦架設于琴橋上傳遞拉弦振動,由琴橋帶動中間音板在筒體內振動完成弦琴發音,其結構簡單,竹、木結合取材、制作方便,成本低,有效降低木材資源消耗,具有較好的高、中、低發音效果,音質效果好,使用便捷、壽命長。
圖1為本發明弦琴結構示意 圖2為圖1右視 圖3為圖1左視 圖4為本發明琴橋結構示意 圖5為圖4的俯視圖。圖中:筒身1,琴頭2,指板3,琴弦4,拉線板5,上蓋6、上加強內襯板7,下蓋8,下加強內襯板9,中間音板10,發音加強板11,共鳴孔12,音孔13,鏤空孔14,琴橋15,琴橋振動孔16,卡槽17,弦槽18,加強板19,掛弦槽20,撐腳套21,支撐桿22。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5所示本發明制作的弦琴,包括筒身1、琴頭2、指板3、琴弦4和拉線板5。琴頭2經指板3連接于筒身I上部,拉線板5連接于筒身I下部,多根琴弦4連接于琴頭2和拉線板5之間;筒身I圓筒狀且筒身I上、下兩端分別經上蓋6、下蓋8封裝,筒身I的上、下端分別設有上、下加強內襯板7、9,發音中板10的兩端分別連接上、下加強內襯板7、9,上蓋6和下蓋8分別連接上、下加強內襯板7、9呈封裝筒身狀態;發音中板10沿筒身I中心軸線設置于筒身I內將筒身I分隔成兩音箱,琴弦4與發音中板10處于同一平面,發音中板10上設有兩只連通兩音箱的共鳴孔12,兩只共鳴孔呈以發音中板重心中心對稱設置,任一音箱的筒身上開設有多個幾何造型的鏤空孔14,筒身I上開設有一連通筒身內、外的音孔13,音孔呈圓形或橢圓形,琴橋15設有卡槽17,發音中板10卡接于卡槽17內,卡槽兩側的琴橋15上對稱設有多個琴橋振動孔15,琴橋15上端面設有多個放置琴弦4的弦槽18,琴橋15上部嵌裝有帶掛弦槽20的加強板19,掛弦槽20與弦槽18對應掛接琴弦4 ;發音中板10對應音孔13側邊設有發音加強板11,發音加強板11經音孔13伸出筒身I外,琴橋15下部依次卡接筒身外的發音加強板11和筒身內的發音中板10,琴橋15下部卡槽伸入筒身內深度超過筒身半徑深度,琴橋15經音孔13伸入筒身I內垂直騎設于發音中板10上,琴橋15上部垂直支承多根琴弦4。本發明一種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拉弦琴規格,選取相應口徑的新鮮毛竹竹筒,去竹節,刨削加工竹筒筒身挺直、無彎曲、雀疤、刨刀痕,沿竹筒軸線將竹筒鋸成兩個對稱的竹瓦片,用銑刀加工竹瓦片內、夕卜壁光滑、壁厚一致;銑削后,相同直徑的兩竹瓦片無縫迭加捆扎,沸水蒸煮12小時;捆扎狀態下烘干,烘干溫度不超過60°C,烘干竹瓦片濕度不超過7%,烘干時間一周,捆扎狀態下自然回潮一周,竹瓦片濕度不超過10% ;
(2)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槍木或楓木,徑切取材制作發音中板,發音中板上連體一發音加強板,發音中板的長、寬分別與竹瓦片長度、內壁直徑相同,發音加強板與發音中板處于同一平面,發音中板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發音中板開設兩只以發音中板重心中心對稱設置的共鳴孔,孔邊光潔、光滑;
(3)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白松或云松木,徑切取材制作琴橋,琴橋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琴橋下部開設縱向開口卡槽,開口卡槽厚度與發音中板厚度相同,琴橋上端均勻開設多個弦槽,開口卡槽與弦槽延伸方向垂直,琴橋上端設置竹制掛弦加強板,掛弦加強板上開設與弦槽對應的掛弦槽,卡槽、弦槽邊光潔、光滑;
(4)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白松,徑切取材制作內襯板,內襯板直徑與竹瓦片內壁直徑相同,內襯板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
(5)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優質色木或楓木,徑切取材制作封蓋,封蓋直徑不小于竹瓦片外壁直徑,封蓋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
(6)將兩竹瓦片對應拼合成一筒體,按有效弦長計算,在合筒后的筒體上開設連通筒體內腔的圓形或橢圓形音孔;筒體內沿筒體軸線放置發音中板,發音中板與音孔的對稱中心平面重合,發音加強板經音孔伸出筒體外,筒體的兩端由內向外均依次經內襯板和封蓋封裝,發音中板與筒體內壁、發音中板與內襯板、內襯板與筒體、內襯板與封蓋、封蓋與筒體之間密縫吻合并膠合;在發音中板任意一側的筒體上開設鏤空孔;拉線板一端筒體封蓋上安裝撐腳套,撐腳套內設有可活動拉伸并固定支撐琴身的撐桿;
(7)在筒體一端外壁安裝帶有琴頭的指板,筒體另一端外壁安裝拉線板,將琴弦連接于琴頭和拉線板之間;
(8)將琴橋下部穿過音孔,使琴橋下部的開口卡槽依次卡接發音加強板和發音中板,琴橋下部卡槽伸入筒體內深度超過筒體半徑深度,并使琴弦卡接于琴橋上端的弦槽和掛弦槽內;
(9)修整音孔、鏤空孔,孔周邊安裝楓木木卷,校正琴弦完成制作。本發明拉弦琴筒體制作采用兩半竹瓦片合筒而成,如拉弦琴筒體規格較大,竹材直徑規格無法滿足時,在分割加工竹瓦片時,按筒體直徑規格,分割、加工竹瓦片使其弧度與拉弦琴筒體對應,由多塊竹瓦片組合成一完整筒體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根據拉弦琴規格,選取相應口徑的新鮮毛竹竹筒,去竹節,刨削加工竹筒,筒身挺直、無彎曲、雀疤、刨刀痕,沿竹筒軸線將竹筒鋸成兩個對稱的竹瓦片,銑刀加工竹瓦片內、外壁平整、和順光滑、壁厚一致;銑削后,相同直徑的兩竹瓦片無縫迭疊捆扎,沸水蒸煮12小時;捆扎狀態下烘干,烘干溫度不超過60°C,烘干竹瓦片濕度不超過7%,烘干時間一周,捆扎狀態下自然回潮一周,竹瓦片濕度不超過10% ; 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白松或云松木,徑切取材制作發音中板,發音中板的長、寬分別與竹瓦片長度、內壁直徑相同發音中板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發音中板開設共鳴孔,孔邊光潔、光滑; 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色木或楓木,徑切取材制作琴橋,琴橋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琴橋下部開設縱向開口卡槽,開口卡槽厚度與發音中板厚度相同,琴橋上端弧形,開口卡槽與弦槽延伸方向垂直,開口卡槽、弦槽邊光潔、光滑; 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白松,徑切取材制作內襯板,內襯板直徑與竹瓦片內壁直徑相同,內襯板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 選擇年輪均勻、紋理通直的優質色木或楓木,徑切取材制作封蓋,封蓋直徑大于竹瓦片外壁直徑,封蓋周邊留有掛邊,封蓋無節、疤、腐標、厚度一致,正、反表面打磨光潔; 將兩竹瓦片對應拼合成一筒體,按有效弦長計算,在合筒后的筒體上開設連通筒體內腔的音孔;筒體內沿筒體軸線放置發音中板,音孔的對稱中心與發音中板平面重合,筒體的兩端由內向外均依次經內襯板和封蓋封裝,發音中板與筒體內壁、發音中板與內襯板、內襯板與筒體、內襯板與封蓋、封蓋與筒體之間密縫吻合并膠合;在發音中板任意一側的筒體上開設鏤空孔; 在筒體一端外壁安裝帶有琴頭的指板,筒體另一端外壁安裝拉線板,將琴弦連接于琴頭和拉線板之間; 將琴橋下部穿過音孔,使開口卡槽對應騎跨于發音中板上,并使琴弦卡接于琴橋上端的弦槽內; 音孔、鏤空孔修整,孔周邊安裝楓木木卷,校正琴弦完成制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發音中板上連體一發音加強板,發音加強板與發音中板處于同一平面,發音加強板經音孔伸出筒體外,琴橋下部的開口卡槽依次卡接發音加強板和發音中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其特征是:所述共鳴孔為兩只以發音中板中心對稱設置的共鳴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琴橋上端設有掛弦加強板,掛弦加強板上設有與弦槽對應的掛弦槽,掛弦加強板采用竹制;確定弦距高度后,琴橋上端弧形后背面加嵌掛弦加強板,膠合牢固、密縫,掛弦加強板的掛弦槽深度為各弦直徑的三分之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其特征是:所述拉線板一端筒體封蓋上安裝撐腳套,撐腳套內設有可活動拉伸并固定支撐琴身的撐桿。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琴橋下部卡槽伸入筒體內深度超過筒體半徑深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其特征是:所述音孔呈圓形或橢圓形 。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根據拉弦琴規格,選取相應口徑的新鮮毛竹竹筒,加工竹瓦片蒸煮、烘干、回潮;制作發音中板并開設共鳴孔;制作琴橋并開設縱向開口卡槽;制作內襯板、封蓋;兩竹瓦片對應合筒并開設連通筒體內腔的音孔;筒體內放置發音中板并由內襯板和封蓋封裝;在發音中板任意一側的筒體上開設鏤空孔;筒體外壁安裝琴頭、指板、拉線板、琴弦;發音中板跨設琴橋。該工藝竹、木結合,取材方便,成本低廉,能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的竹制拉弦琴制作工藝,制作的拉弦琴結構簡單、緊湊,使用便捷、壽命長,具有較好的高、中、低發音效果。
文檔編號G10D1/00GK103198813SQ201310133928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8日
發明者李書, 陳興華, 殷留堂, 錢富民, 李曉晨, 李瑞林, 李曉凌 申請人:江蘇鳳靈樂器文化產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