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適于演奏的二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適于演奏的二胡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于演奏的二胡。 技術背景[0002]傳統的二胡其琴桿的橫截面多為鴨蛋圓形,演奏二胡時,手指在琴桿上的移動不方便,手的虎口部位與琴桿的接觸面積大,從而摩擦力大,手在琴桿上的移動不方便,并且這種琴桿的抗彎強度較低,裝上琴弦后由于琴弦的拉力易把琴桿拉彎。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演奏方便、琴桿抗彎強度高、音色好的適于演奏的二胡。[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0005]一種適于演奏的二胡,其包括設置在琴筒上的琴桿,所述琴桿的橫截面由左端的半圓形和右端的等腰梯形組成,所述半圓形的直邊和等腰梯形的下底重合。[0006]所述半圓形的直徑d為17-18mm,所述等腰梯形的兩條腰所成的夾角α為 30。_70。。[0007]所述琴桿的寬度D為22_23mm。[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對二胡琴桿的形狀進行了改進,左端為圓弧面,與人手的虎口相適應,右端為兩個光滑的直平面,其夾角為30° -70°,有效減少了與手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了與手的摩擦力,演奏時更適于手在琴桿上的移動,方便演奏。 本實用新型與傳統的琴桿橫截面為鴨蛋圓形的二胡相比,由于加寬了琴桿右端的寬度,具有較強的抗彎性和張力,使二胡的音色更好。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琴桿的示意圖;[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琴桿的橫截面示意圖。[0011]在附圖中1琴桿,2琴筒,d代表半圓形的直徑,D代表琴桿的寬度,α代表等腰梯形的腰所成的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設置在琴筒2上的琴桿1,如圖2 所示,琴桿1的橫截面由左端的半圓形和右端的等腰梯形組成,所述半圓形的直邊和等腰梯形的下底重合,所述半圓形的直徑d為17. 5mm,所述等腰梯形的兩個腰所成的夾角α為 50°。所述琴桿的寬度D為22mm。本實用新型對二胡琴桿的形狀進行了改進,左端為圓弧面,與人手的虎口相適應,右端為兩個光滑的直平面,其夾角為30° -70°,有效減少了與手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了與手的摩擦力,演奏時更適于手在琴桿上的移動。右端的直平面還可以設置成與直平面的距離小于Imm的圓弧面。本實用新型與傳統的琴桿橫截面為鴨蛋圓形的二胡相比,由于加寬了琴桿右端的寬度,具有較強的抗彎性和張力,使二胡的音色更好。
權利要求1.一種適于演奏的二胡,其包括設置在琴筒(2)上的琴桿(1),其特征在于所述琴桿 (1)的橫截面由左端的半圓形和右端的等腰梯形組成,所述半圓形的直邊和等腰梯形的下底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于演奏的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圓形的直徑d為 17-18mm,所述等腰梯形的兩條腰所成的夾角α為30° -7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于演奏的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琴桿(1)的寬度D為 22-23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于演奏的二胡,其包括設置在琴筒上的琴桿,所述琴桿的橫截面由左端的半圓形和右端的等腰梯形組成,所述半圓形的直邊和等腰梯形的下底重合。本實用新型對二胡琴桿的形狀進行了改進,左端為圓弧面,與人手的虎口相適應,右端為兩個光滑的直平面,其夾角為30°-70°,有效減少了與手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了與手的摩擦力,演奏時更適于手在琴桿上的移動,方便演奏。
文檔編號G10D1/00GK202258276SQ20112028161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4日
發明者申炳凱 申請人:申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