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控軸二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弦樂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很容易通過旋轉 弦軸進行微調定音的二胡。
技術背景:二胡是中華民族一種傳統的弦樂器,作為民族樂器最具代表性、 使用群體最多的樂器之一,經過千百年來的傳承,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演化為 目前這種結構形態。在二胡的使用過程中主要出現的就是音準不固定、容易跑 調和調弦困難的問題。目前二胡弦軸的結構主要有兩種木柄弦軸和機械弦軸。 自二胡問世以來,大都是采用木柄弦軸,弦軸與琴桿是插接在一起的,當調弦 用力不夠或者用力過大時很難掌握用恰當的輕微力量對二胡進行微調,因此木 柄調弦很費力、不方便,所以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就出現了機械弦軸。雖 然機械弦軸的前面安裝滑輪,調弦省力、方便,但不能微調,找音困難,且容 易拉斷琴弦。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控軸二胡,其目的在于解決以往二胡音 準不能微調,容易跑調和調弦困難等方面的問題。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可控軸二胡,包括琴筒、琴桿、弦軸、琴弦、琴弓,琴桿固定在琴筒 上,弦軸設置在琴桿的上部并穿過琴桿,琴弦上端纏繞在弦軸上,下端固定, 其特征在于弦軸上帶有外螺紋,琴桿的中空連接處帶有內螺紋,弦軸與琴桿
經螺紋嚙合在一起,通過螺母固定。
所述螺母固定在弦軸與琴桿連接處的一側或者兩側。
弦軸上有一段帶有外螺紋的金屬套,琴桿的中空連接處里有一段帶有內螺 紋的金屬套,弦軸與琴桿通過這兩個金屬套的螺紋嚙合連接在一起,通過螺母 固定。
優點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控軸二胡,與普通二胡相比弦軸 與琴桿通過嚙合連接,很容易通過輕微旋轉弦軸來控制琴弦的張力對二胡進行 調弦定音,調好后由螺母固定,解決了以往二胡音準不固定,容易跑調和調弦 困難的問題。
從本實用新型可控軸二胡的結構可以看出,其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在 原有二胡的基礎上加兩個帶有螺紋的金屬套,操作簡便,通過調整弦軸與琴桿 的嚙合程度控制琴弦的張力,用力不夠或過大都可以輕松微調,調好后通過螺 母固定,大大節省了二胡的調弦時間,并且具有調音準確,不易跑調等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近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控軸二胡,包括琴筒1、琴桿2、弦
軸3、琴弦4,琴弓5,琴弦4上端纏繞在弦軸3上。以往的二胡都是弦軸3 穿過琴桿2,它們之間連接緊密,通過旋轉弦軸3來調整琴弦4,所以調弦非 常費力。本實用新型是弦軸3和琴桿2上帶有螺紋,通過螺紋嚙合將弦軸3 和琴桿2連接在一起。 一般弦軸3上帶有外螺紋,琴桿2的中空連接處帶有 內螺紋,旋擰調準琴弦的音調后通過螺母6固定。
由于可控軸二胡帶有螺紋結構,能夠很準確地進行微調,調準后通過螺母
6固定。這樣既省力又準確,且結構簡單。在弦軸3與琴桿2連接處的一側或 者兩側設置有固定螺母6。在一側設置螺母6就可以實現本發明目的,如果在 兩側設置會更有效地保持弦軸3的松緊度。
如果木質的弦軸3與琴桿2上加工出螺紋結構,加工比較困難,且不結 實耐用。如果在弦軸3與琴桿2上設有一段帶螺紋的金屬套7套在弦軸3和 琴桿2上,這樣既結實耐用、又美觀大方。
對本實用新型可控軸二胡進行調弦時,通過旋轉弦軸3來調整琴弦4的 張力,從而達到調整音準的目的,調好后通過螺母6來固定弦軸3。由于琴弓 5與琴弦4摩擦使之振動產生的彈力反作用于弦軸3,因而時間長會松動導致 跑調。當兩側螺母6固定弦軸3時,弦軸3—般很難松動,二胡可以達到很 長時間不用調音。
權利要求1、一種可控軸二胡,包括琴筒、琴桿、弦軸、琴弦、琴弓,琴桿(2)固定在琴筒(1)上,弦軸(3)設置在琴桿(2)的上部并穿過琴桿(2),琴弦(4)上端纏繞在弦軸(3)上,下端固定,其特征在于弦軸(3)上帶有外螺紋,琴桿(2)的中空連接處帶有內螺紋,弦軸(3)與琴桿(2)經螺紋嚙合在一起,通過螺母(6)固定。
2、 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控軸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6) 固定在弦軸(3)與琴桿(2)連接處的一側或者兩側。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可控軸二胡,其特征在于弦軸(3) 上有一段帶有外螺紋的金屬套,琴桿(2)的中空連接處里有一段帶有內螺紋 的金屬套,弦軸(3)與琴桿(2)通過這兩個金屬套的螺紋嚙合連接在一起, 通過螺母(6)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弦樂器,特別是一種可控軸二胡,一種可控軸二胡,包括琴筒、琴桿、弦軸、琴弦、琴弓,琴桿固定在琴筒上,弦軸設置在琴桿的上部并穿過琴桿,琴弦上端纏繞在弦軸上,下端固定,其特征在于弦軸上帶有外螺紋,琴桿的中空連接處帶有內螺紋,弦軸與琴桿經螺紋嚙合在一起,通過螺母固定。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以往二胡音準不能微調,容易跑調和調弦困難等方面的問題。
文檔編號G10D1/00GK201191499SQ20082001225
公開日2009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18日
發明者劉培連 申請人:劉培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