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膝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古箏的結構,特別是便于攜帶的可放于膝上彈 奏的古箏,屬于樂器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古箏是一種民族樂器,很受人們的歡迎。現有的古箏由面板、底板 和弦等構成,有大頭(箏首)、小頭(箏尾),面板上設有前梁(岳山)、 后梁(尾岳山)、弦碼,弦通過前梁(岳山)、后梁(尾岳山)和弦碼扣 在面板上,為了扣弦,在面板和底板之間的箏腔的前梁、后梁部位設置 弦軸板(或稱弦釘板)扣弦,直接與面板接觸,使箏腔的前、后兩端各 構成一個腔(或盒)與中腔分開,底板上有箏首出音孔和箏尾出音孔。這種古箏的箏身比較長, 一般在163cm左右,都需要將箏放在架上或桌 子彈奏,前梁是直的,從前梁到大頭板高音、低音均為15cm左右,弦 軸板直接與面板接觸,影響箏的音質。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便于攜帶的可放于膝上彈奏的,音 質好的便攜式膝箏。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便攜式膝箏,包括面板、底板、 側板和設置在面板上的弦、前梁(岳山)、后梁'(尾岳山)、弦碼(或稱 琴碼),設置在面板和底板之間的弦軸板,其特征是所述的面板、底板 和側板的長度均小于140cm,前梁(岳山)為斜梁,弦軸板與面板點接觸支撐,面板和底板之間構成共鳴腔體。 所述的腔體內的大頭處設有配重。本實用新型結構科學合理,生產制造容易,成本低。將前梁(岳山)改為斜梁,高音處前梁到大頭為27 cm左右,低音處為llcm左右,有 利于彈奏者放置膝上時,使箏體保持平衡。在面板、底板之間的箏腔內 的大頭處設置配重,便于攜帶和放于膝上彈奏。為緊弦而設置的弦軸板 (或稱弦釘板)與面板采用點接觸支撐,使面板與底板之間的整個腔體 成為共鳴體,音箱增大,增加共鳴,在與前梁對應的底板上開設的斜口 子,既是前出音孔,又靠近弦軸板設置的位置,便于弦的調音。在與后 梁對應的底板上開設的斜口子,既是后出音孔,又便于弦的尾端的固定。 弦軸板不直接與面板接觸,而是用幾根小頂柱支撐面板,既防止緊弦時 面板下凹,使弦軸板與面板點接觸,彈奏是能使面板充分振動,提高音 質。后梁(尾岳山)同樣設計成斜的,可以將弦碼(或稱琴碼)反向而 架,練習左手彈弦,右手按音。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底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l后梁、2弦碼、3弦、4前梁、5面板、6大頭、7側板、8 前出音孔、9底板、IO后出音孔、ll音孔。
具體實施方式
由面板5、底板9、側板7、大頭板、小頭板和前梁4、后梁l、弦 碼2、弦3構成的古箏,前梁為斜梁,高音處前梁到大頭為27cm左右, 低音處為llcm左右,后梁l可以設計成斜梁,也可以為直梁。在與前梁對應的底板上開設斜口子,為前出音孔8,在斜口子一側的底板9上設置固定弦軸板,弦軸板的兩端與側板7連接固定,弦軸板上設置4根 小頂柱支撐著面板5。在與后梁對應的底板上開設斜口子,既為后出音 孔10,又便于弦的尾端的連接固定。在底板的中部設置橢圓形音孔ll。 在面板、底板之間的腔體的大頭6處設置固定配重(石塊)。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膝箏,包括面板、底板、側板和設置在面板上的弦、前梁、后梁、弦碼,設置在面板和底板之間的弦軸板,其特征是所述的面板、底板和側板的長度均小于140cm,前梁為斜梁,弦軸板與面板點接觸支撐連接,面板和底板之間構成共鳴腔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膝箏,其特征是所述的腔體內的 大頭處設有配重。
專利摘要便攜式膝箏,屬于樂器技術領域。包括面板、底板、側板和設置在面板上的弦、前梁、后梁、弦碼,設置在面板和底板之間的弦軸板,其特征是所述的面板、底板和側板的長度均小于140cm,前梁為斜梁,弦軸板與面板點接觸支撐,面板和底板之間構成共鳴腔體。腔體內的大頭處設有配重。本實用新型結構科學合理,生產制造容易,成本低。將前梁改為斜梁,高音處前梁到大頭為27cm左右,低音處為11cm左右,有利于縮短箏的整體長度,在面板、底板之間的箏腔內的大頭處設置配重,便于攜帶和放于膝上彈奏。面板與底板之間的整個腔體成為共鳴體,音箱增大,增加共鳴,提高音質。
文檔編號G10D3/00GK201122425SQ20072004199
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4日
發明者嚴錦年 申請人:嚴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