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景泰藍葫蘆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少數民族樂器,尤其涉及一種景秦藍葫蘆絲。
背景技術:
葫蘆絲是我國少數民族的管樂器,其外形酷似葫蘆的葫蘆絲由于它的音色優美、外形奇特而受到人們的喜愛。而傳統的葫蘆絲一直采用天然葫蘆和竹子制作而成。由于葫蘆絲取之于天然材料,一則它不具有生長的規則性難以按要求加工,二則易受氣候干燥影響出現開裂現象,由此而影響了葫蘆絲的音色,音準;目前市場上又推出一種可調音準的硬木葫蘆絲,它主要由吹嘴、葫蘆、主發音管、和弦發音管和副管構成。葫蘆、主發音管、和弦發音管和副管均采用硬木材料制成。葫蘆底端三圓孔聯體插座分別與主發音管、和弦發音管和副管插接,在主發音管、和弦發音管及副管上同時或分別設置有可調節長度的裝置。由此而改變了通常調音是吹奏者憑經驗修磨發音簧片的方法,吹奏者只要上下調節主發音管、和弦發音管位置即可達到調音準的目的。但是,葫蘆絲由于其結構和材質的影響只能作為一種獨奏樂器進行演出。目前生產的葫蘆絲音域較窄、音量較低、音色變化單一,缺乏鋼性金屬音。因此,無法融入大型民族管弦樂中反映少數民族歡快生活的音樂協奏曲中進行演奏;另外,傳統的葫蘆絲外觀單一、簡單。隨著我國民族音樂不斷走向世界,民樂演員亟待開發一種能融入中華民族千年文化內涵、古樸、美觀的景泰藍葫蘆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合中國古老工藝,以紫銅做胎的景泰藍葫蘆絲及其制造方法。它即可以將葫蘆絲外型制作的更加古香古色,更具中華古老文化的特色,又可以使樂器的和聲效果、音色、音域得到改善,使其能融入大型民族管弦樂中進行演出。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景泰藍葫蘆絲,由葫蘆、吹嘴、主發音管、和弦發音管和副管組成,其特征是其特征是采用紫銅制作的葫蘆外表面包掛有琺瑯釉層,按景泰藍裝飾圖案掐成的銅絲鑲嵌在琺瑯釉層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景泰藍葫蘆絲,由于采用紫銅為葫蘆,并在制作時通過人工板金敲制,調制出其最佳發音效果;葫蘆絲外型古香古色,融入了中華民族千年文化內涵,更具中華古老文化的特色,樂器的和聲效果、音色、音域均得到改善,使其可以在大型民族管弦樂中進行演出。
附圖為景泰藍葫蘆絲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制作方法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的景泰藍葫蘆絲,由葫蘆2、吹嘴1、主發音管3、和弦發音管4和副管5組成,其特征是其特征是采用紫銅制作的葫蘆2外表面包掛有琺瑯釉層6,按景泰藍裝飾圖案8掐成的銅絲7鑲嵌在琺瑯釉層6之間。所述吹嘴2采用瑪瑙制成;所述的主發音管、和弦發音管和副管選用上等花梨木,其主發音管下口鑲嵌有牛角裝飾物,并在管上吊掛中國結(圖中未表示)。
本實用新型景泰藍葫蘆絲的制作是以天然葫蘆為參照物,用沖床將紫銅板沖壓成半葫蘆胎,按不同型號的葫蘆絲制作相應尺寸的葫蘆胎;通過人工板金敲制,調制出其最佳發音效果;扣焊成葫蘆整體;在加熱爐內進行回火處理,消除內應力;根據葫蘆絲的設計圖案,將扁銅絲直接掐成所需的形狀或圖案;將掐好的銅絲焊在葫蘆表面;按圖案所需的顏色將琺瑯釉料注滿銅絲圍成的形狀或圖案中;將點滿琺瑯釉料葫蘆放入反射爐中加熱到600-800℃,3-5分鐘進行燒藍,取出后冷卻;由打磨機采用磨光碳進行打磨、拋光,采用導電法進行表面鍍金。
權利要求1.一種景泰藍葫蘆絲,由葫蘆、吹嘴、主發音管、和弦發音管和副管組成,其特征是采用紫銅制作的葫蘆外表面包掛有琺瑯釉層,按景泰藍裝飾圖案掐成的銅絲鑲嵌在琺瑯釉層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少數民族樂器,尤其涉及一種景泰藍葫蘆絲。由葫蘆、吹嘴、主發音管、和弦發音管和副管組成,其特征是采用紫銅制作的葫蘆外表面包掛有琺瑯釉層,按景泰藍裝飾圖案掐成的銅絲鑲嵌在琺瑯釉層之間。本實用新型的景泰藍葫蘆絲,由于采用紫銅為葫蘆,并在制作時通過人工板金敲制,調制出其最佳發音效果;葫蘆絲外型古香古色,融入了中華民族千年文化內涵,更具中華古老文化的特色,樂器的和聲效果、音色、音域均得到改善,使其可以在大型民族管弦樂中進行演出。
文檔編號G10D7/00GK2655377SQ20032011190
公開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8日
發明者王澤羽 申請人:王澤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