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漢字拼音法的制作方法
在我國約在五千年前,人們由于交流的日益擴大,蒙發了創制文字符號的需要標示數量,記下行為情況,傳遞信息,鉤通思想。文字從產生形成到演變發展,逐步形成了漢文字的符號系統。幾千年以來,漢字為華夏文化的形成、傳播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百年前西方傳教士為了在中國傳教,用拉丁文字譯讀漢語標注漢字,開始了用拉丁字母拼讀漢字的歷史。特別是近百年以來產生了眾多個標注漢字的拉丁拼音方案。比較有名的如威妥瑪方案、國語羅馬字、拉丁化中國字方案,以及解放后的漢語拼音方案等。所有這些方案都是在漢字之外標注漢字的讀音,并都想取代漢字的地位,成為法定的文字。百年來漢字經歷了風風雨雨,雖褒貶不一,但至今仍為實現我國的現代化服務著。那種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漢字阻礙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早已成為過去,重新認識漢字,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現在漢字的發展正面臨著歷史性的機遇和挑戰。
至今我們所見到的拼音方案不是拋棄漢字另搞一套文字,就是在漢字之外給漢字標注讀音,沒有一個方案是利用漢字本身形體結構的變化,在漢字內部整理出拼音信息來,漢字的拼音就是漢字本身的讀音,進而實現了漢字體系的拼音化問題。整理出拼音信息,對漢字筆畫的形體結構不能變化太大,不然人們就會有另樣的感覺,而增加了普及推廣的難度。粗看漢字好似沒有什么變化,細看又可找出拼音來,在人們不知不覺中賦予了漢字讀音的拼音信息,可喂一大幸事,為了達到此目的,在閱讀時保證能看出拼音信息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漢字筆畫的筆形的改變量,包括粗細、長短、直曲、頭身尾相對變化等等,下面就是微量變化的一種方案。
為便于敘述,今把十種筆形變化記號如下頭部尾部都尖而中間身部粗的筆形定為數字1、尖頭身粗為2、身粗尖尾為3、頭身尾一樣粗細為4,同樣把頭身尾變化的直線變為曲線(可正曲也可反曲),分別定號為6、7、8、9,
正點畫為5(分直點和正曲點),反點畫為0。聲母1組與韻母1組相拼,聲母2組與韻母2組相拼。
漢字的拼讀是用漢字的前面的幾個筆畫,這里如何決定漢字的筆序又是一個關鍵,決定筆畫的順序,以往都是按照筆順規則來決定的,規則多達二十幾個,然而到具體決定時又沒有數量上的比較,規則之間又相互矛盾,往往難以確定。統觀筆順的眾多規則,有一個從左上角到右下角的總趨勢,今用透明材料板制作一個筆序方位值卡片罩在漢字上(卡片中網格圖的大小與所測漢字大小相等),求其每個筆畫的平均方位值,筆畫順序按方位值的大小,并考慮運筆長度數值,依次排序。漢字若多個部件時,寫完一個部件后再寫下一個部件,若與人們習慣寫法出入太大時,可以考慮照顧人們的習慣,如先寫內部后封口等。如“片”各筆畫方位值如下豎撇5.1、豎4.7、橫4.0、橫豎3.0。按方位值大小排序其運筆總長度也為最短,不需調整。
我們所說的漢字筆畫是區分了漢字的“筆”和“畫”兩個概念的。構成漢字的最小單位單元不是“筆”而是“畫”,它是由尾首相連接在一起的一些“畫”所組成的。“畫”——是單獨的,不是交、穿、連在一起的,連續不斷,漸變不反變,不改變方向和曲率,不折回的點或是線段。
我們分析《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中6196個漢字,可以得出15種畫類。它們是基本骨架畫直橫、直豎、直撇;中軸變形畫上彎橫、左彎豎、右彎豎;支承變形畫左彎撇、右彎捺、下彎捺點、撇點、短捺點;輔助畫橫撇、提、挑、鉤等。
因為拼音信息是由漢字的前面三畫來承載的,那么少于三畫的漢字怎么辦?從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79年版)中我們看到一筆畫漢字有3個,二筆畫漢字有23個,如果按照“畫”的概念來分析這些字,一畫的是只有“一”,二畫的只有ㄑ二十卜八ㄨ等6個,我們可以利用變向延長的辦法增加畫數達到三畫以表示拼音信息。
圖1,是漢字拼讀的例字表,例字是在同聲韻字漢字中任意取的。
圖2,是把拼音成分單獨拿出來,并且利用畫的兩個端頭開閉情況來區分的,寫成印刷體形式,兩頭全開啟為1,頭開尾閉為2,頭閉尾開為3,頭尾全閉為4,這是直線情況。當是曲線時分別代表6、7、8、9。
圖3,是仿效圖2的開閉情況來寫的,只是把各畫寫成書寫形式而已。
圖4,是透明卡片,以“片”字為例。
權利要求
1.漢字拼音法與其它拼音方案不同的是,它不是拋棄漢字另搞一套,而利用漢字筆畫形線的變化,整理出規律來并賦予拼音信息,從漢字內部來實現漢字本身的拼音化。
2.根據權利要求1,必定要決定漢字筆畫的先后順序,其筆序卡片是一種很好的工具;
全文摘要
此項發明是一種漢字讀音直接實現拼音化的方法。它不是在漢字之外另搞一套來取代漢字或在漢字之旁給漢字標注讀音,而是從漢字內部整理出規律的變化賦予拼音,實現漢字本身讀音的直接拼音。所有漢字的拼音就是它本身的讀音,實現了漢字拼音化。拼音成分表示讀音,它和非拼音成分一起表示漢字的意義。拼音成分可單獨抽出來印刷來書寫。本發明還提出了筆順的新規則及數量化計算的筆序卡。另外還提出漢字筆畫中的“畫”的新概念。
文檔編號G10L15/00GK1361517SQ0013627
公開日2002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26日
發明者于澤華 申請人:于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