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顯影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顯影盒包括:顯影輥,殼體,驅動力接收部,攪拌架,計數齒,所述計數齒包括齒輪部與檢測部,所述齒輪部構造為接收所述攪拌架的旋轉力,所述檢測部構造為被所述檢測單元檢測,所述齒輪部設置為全齒齒輪,所述齒輪部設置有動力傳遞部,所述檢測部設置有動力接收部,至少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中的一個設置有斜面,所述檢測部被所述檢測單元檢測前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嚙合,所述檢測部被所述檢測單元檢測后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脫離嚙合。本實用新型顯影盒采用全齒計數齒進行計數,相對于現有技術中采用半齒齒輪進行計數,本實用新型顯影盒無需額外的定位裝置,節省了成本。
【專利說明】
_種顯影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顯影盒,尤其涉及顯影盒的計數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圖像形成裝置利用電子照相成像處理在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圖像形成裝置的示例包括電子照相復印機、電子照相打印機(例如激光束打印機、LED打印機)、傳真機、文字處理機等。處理盒包括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電子照相感光鼓和能夠作用在鼓上的處理裝置(顯影劑承載構件(顯影輥))中的至少一種。所述電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處理裝置一體化構造為可拆卸安裝至圖像形成裝置中的盒。處理盒盒可以包括一體的鼓和顯影輥,或者可以包括鼓,或者可以包括顯影輥。包括感光鼓的盒是鼓盒,包括顯影輥的盒是顯影盒。
[0003]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顯影盒100,在該顯影盒100的導電端設置有導電支架101以及計數齒102,其中計數齒102支撐于導電支架101上,護蓋103可拆卸地固定至導電端以保護計數齒102,護蓋103上開設有開口(圖中未示出),導電支架101和計數齒102的至少一部分通過該開口暴露出來,因此導電支架101可接收來自圖像形成裝置的電力,計數齒102設置為粉盒安裝至圖像形成裝置后進行計數。
[0004]如圖2所示,現有技術中顯影盒100的導電支架101包括顯影輥導電部101a、電接觸部1lb以及支撐部101c,其中電接觸部1lb與圖像形成裝置中的電力輸出部接觸從而接收電力,支撐部1lc支撐計數齒102,顯影輥導電部1la電連接至顯影輥軸104,計數齒102上設置有有齒部分102a與無齒部分102b,計數過程中,計數齒102與攪拌架齒輪105從嚙合到不嚙合完成計數,此后計數齒102不再旋轉。
[0005]現有技術中的計數齒102具有有齒部分102a與無齒部分102b,由于無齒部分102b無法與攪拌架齒輪105嚙合,因此,在顯影盒上還需要設置額外的定位裝置來定位計數齒102的初始位置,具體地,定位計數齒102的有齒部分102a在初始位置與攪拌架齒輪105嚙合,該定位裝置在組裝過程中增加了顯影盒的組裝工時與制造成本,另外,現有技術中支撐計數齒102的支撐部1lc為導電支架101的一部分,有導電材料構成,在注塑過程中增加了導電原料的需求,增加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解決現有技術顯影盒中采用半齒計數需要額外的定位裝置增加產品的生產成本的技術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顯影盒。
[0008]—種顯影盒,所述顯影盒安裝至具有檢測單元的圖像形成裝置中,所述顯影盒包括:
[0009]顯影輥,所述顯影輥具有第一回轉軸線;
[0010]殼體,存儲碳粉,所述殼體具有第一側端與第二側端,所述第一側端與所述第二側端沿所述第一回轉軸線的延伸方向間隔排布;[0011 ]驅動力接收部,設置在所述殼體的第一側端構造為接收外部驅動力;
[0012]攪拌架,接收來自所述驅動力接收部的力攪拌碳粉;
[0013]計數齒,所述計數齒設置在所述殼體的第二側端,所述計數齒包括齒輪部與檢測部,所述齒輪部構造為接收所述攪拌架的旋轉力,所述檢測部構造為被所述檢測單元檢測,所述齒輪部設置為全齒齒輪,所述齒輪部設置有動力傳遞部,所述檢測部設置有動力接收部,至少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中的一個設置有斜面,所述檢測部被所述檢測單元檢測前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嚙合,所述檢測部被所述檢測單元檢測后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脫離嚙合。
[0014]所述檢測部上設置有限位突起,所述顯影盒還包括護蓋,所述護蓋上設置有托舉部與下沉部,所述限位突起位于所述托舉部時,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嚙合,所述限位突起位于所述下沉部時,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脫離嚙合。
[0015]所述齒輪部與所述檢測部之間設置有第一彈性元件。
[0016]所述動力接收部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齒輪部中,所述動力接收部與所述齒輪部之間設置有第二彈性元件。
[0017]所述檢測部還包括撥叉,所述限位突起設置在所述撥叉上,所述動力接收部上套設有導電帽,所述撥叉固定至所述導電帽上。
[0018]所述導電帽上套設有導電絲,所述顯影盒還包括連接至顯影輥軸的導電支架,所述導電絲連接至所述導電支架。
[0019]本實用新型顯影盒采用全齒計數齒進行計數,相對于現有技術中采用半齒齒輪進行計數,本實用新型顯影盒無需額外的定位裝置,節省了成本。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現有技術顯影盒結構示意圖;
[0021 ]圖2是現有技術顯影盒導電端分解示意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顯影盒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顯影盒驅動端分解示意圖;
[0024]圖5是本實用新型顯影盒導電端分解示意圖;
[0025]圖6是本實用新型計數部分解示意圖;
[0026]圖7是本實用新型齒輪部分解示意圖;
[0027]圖8是本實用新型護蓋結構示意圖;
[0028]圖9是圖6中A-A的剖視圖;
[0029]圖10是本實用新型計數部完成計數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顯影盒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應當理解,下文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是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1]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顯影盒I,該顯影盒I安裝至具有檢測單元的圖像形成裝置中,顯影盒I設置有殼體11,殼體11構造儲存碳粉,殼體11上支撐有顯影輥10,顯影輥10設置有回轉軸線(圖中未示出),殼體11沿顯影輥回轉軸線延伸方向設置有間隔排布的驅動端20與導電端30,其中驅動端20設置在殼體11的一側構造為接收外部驅動力,導電端30設置在殼體的另一側構造為接收電力。
[0032]如圖4所示,驅動端20安裝有顯影盒I的齒輪系,齒輪系包括:顯影輥齒輪21、送粉輥齒輪22、惰輪23、驅動齒24以及攪拌架輸入齒26,其中驅動齒24接收圖像形成裝置的驅動力,驅動齒輪24分別與顯影輥齒輪21、送粉輥齒輪22以及惰輪23直接嚙合,因此可以傳輸驅動力至顯影輥齒輪21、送粉輥齒輪22、惰輪23,惰輪23與攪拌架輸入齒26嚙合,攪拌架輸入齒26安裝在攪拌架軸27上因此可以傳輸旋轉力至攪拌架軸27,攪拌架(未示出)設置為殼體11內,構造為攪拌殼體11內的碳粉,齒輪系外部設置有端蓋25用以定位保護齒輪系。
[0033]如圖5所示,導電端30安裝有導電支架40,計數齒50以及護蓋60,其中導電支架40連接至顯影輥軸,計數齒50由殼體上形成的支撐柱31支撐,計數齒50與攪拌架輸出齒32嚙合,攪拌架輸出齒32設置在攪拌架軸27上,因此,攪拌架輸出齒32驅動計數齒50旋轉,護蓋60用以定位保護計數齒50。
[0034]如圖6-7所示,計數齒包括齒輪部與檢測部,其中齒輪部包括齒輪主體52a與動力傳遞部52b,齒輪主體52a設置有全齒部分52al因此齒輪部可以與攪拌架輸出齒32—直嚙合,齒輪主體52a內腔設置有動力傳遞柱52a2,動力傳遞部52b上設置有導向槽52b2,動力傳遞柱52a2與導向槽52b2嚙合,因此可以將驅動力傳輸至動力傳遞部52b,動力傳遞部52b的底部設置有傳遞突起,傳遞突起上形成有傳遞斜面52bl,動力傳遞部52b與齒輪主體52a之間設置有第二彈性元件53因此,動力傳遞部52b可以相對于齒輪主體52a沿傳遞柱52a2滑動。
[0035]檢測部包括動力接收部51a、檢測主體51b以及撥叉51c,其中,動力接收部51a設置在檢測主體51b的底部,動力接收部51a可以與動力傳遞部52b嚙合,其上形成有接收突起,動力接收突起上設置有接收斜面51al,動力接收部51a與動力傳遞部52b之間設置有第一彈性元件54,因此第一彈性元件54可以施加彈性力使動力接收部51a與動力傳遞部52b脫離嚙合,檢測主體51b上套設有導電帽41,導電帽41外套設有導電絲42,導電絲42連接至導電支架40(如圖5所示),撥叉51c固定至導電帽41上,因此撥叉51c通過導電帽41與檢測主體51b固定連接,導電帽41在撥叉計數過程中與圖像形成裝置中的電輸出部接觸接收電力,此種機構,無需支撐整個計數齒50的支撐部為導電材料同樣可以接收電力,減低了成本,撥叉51c上設置有限位突起51cl,限位突起51cl設置與護蓋60配合使用。
[0036]如圖8所示,護蓋60上設置有開口 61、托舉部62、下沉部63,其中開口 61用以暴露計數齒50的撥叉51c與導電帽41,使得撥叉51c可以接觸圖像形成裝置中的檢測單元,導電帽41可以與圖像形成裝置中的電輸出部連接,托舉部62設置為與限位突起51cl配合,如圖9所示,當限位突起51cl被托舉部62托舉時,動力接收部51a克服第一彈性元件54的彈性力與動力傳遞部52b嚙合,兩者可以傳輸動力,下沉部63設置為與限位突起51cl配合,如圖10所示,在第一彈性元件54的彈性力作用下,動力接收部51a與動力傳遞部52b可以脫離嚙合,本實用新型中下沉部63設置為形成在開口 61處的缺口。
[0037]本實用新型顯影盒計數齒50組裝完成后,在第一彈性元件54的彈性力作用下動力接收部51a與動力傳遞部52b脫離嚙合,在導電端30安裝護蓋60,此時撥叉51c的限位突起51cl位于護蓋60的下沉部63,動力接收部51a與動力傳遞部52b處于脫離嚙合狀體(如圖10所示),隨后,人工提起撥叉51c旋轉至托舉部62,撥叉51c在提升過程中提升力會克服第一彈性元件54的彈性力使得動力接收部51a與動力傳遞部52b嚙合(如圖9所示),此時計數齒50與護蓋60安裝完畢。
[0038]如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計數齒50在計數過程中,全齒部分52al與攪拌架輸出齒32嚙合接收旋轉力使得動力傳遞部52b旋轉,由于限位突起51cl位于護蓋60的托舉部62上,動力接收部51a與動力傳遞部52b嚙合,撥叉51c跟隨動力接收部51a—起旋轉以撥動圖像形成裝置中的檢測單元,檢測完畢后,如圖10所示,限位突起51c隨動力接收部51a—起旋轉至下沉部63,在第一彈性元件54的彈性力作用下,動力接收部51a與動力傳遞部52b嚙合脫離嚙合,撥叉51c不再撥動檢測單元完成計數。
[0039]本實用新型顯影盒采用全齒計數齒進行計數,相對于現有技術中采用半齒齒輪進行計數,本實用新型顯影盒無需額外的定位裝置,節省了成本,且由于動力接收部51a與動力傳遞部52b上設置有斜面在提升過程中,動力接收部51a與動力傳遞部52b不會互相頂死無法嚙合,由于動力傳遞部52b與齒輪主體52a之間設置有第二彈性元件53,當提升力過大,動力接收部5 Ia與動力傳遞部52b嚙合后,提升力會進一步使得動力傳遞部52b在齒輪主體52a內滑動,增加了提升行程,確保限位突起51cl可以從下沉部63旋轉至托舉部62。
[0040]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該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該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顯影盒,所述顯影盒安裝至具有檢測單元的圖像形成裝置中,所述顯影盒包括: 顯影輥,所述顯影輥具有第一回轉軸線; 殼體,存儲碳粉,所述殼體具有第一側端與第二側端,所述第一側端與所述第二側端沿所述第一回轉軸線的延伸方向間隔排布; 驅動力接收部,設置在所述殼體的第一側端構造為接收外部驅動力; 攪拌架,接收來自所述驅動力接收部的力攪拌碳粉; 計數齒,所述計數齒設置在所述殼體的第二側端,所述計數齒包括齒輪部與檢測部,所述齒輪部構造為接收所述攪拌架的旋轉力,所述檢測部構造為被所述檢測單元檢測,所述齒輪部設置為全齒齒輪,所述齒輪部設置有動力傳遞部,所述檢測部設置有動力接收部,至少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中的一個設置有斜面,所述檢測部被所述檢測單元檢測前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嚙合,所述檢測部被所述檢測單元檢測后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脫離嚙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部上設置有限位突起,所述顯影盒還包括護蓋,所述護蓋上設置有托舉部與下沉部,所述限位突起位于所述托舉部時,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嚙合,所述限位突起位于所述下沉部時,所述動力傳遞部與所述動力接收部脫離嚙合。3.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部與所述檢測部之間設置有第一彈性元件。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接收部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齒輪部中,所述動力接收部與所述齒輪部之間設置有第二彈性元件。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部還包括撥叉,所述限位突起設置在所述撥叉上,所述動力接收部上套設有導電帽,所述撥叉固定至所述導電帽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帽上套設有導電絲,所述顯影盒還包括連接至顯影輥軸的導電支架,所述導電絲連接至所述導電支架。
【文檔編號】G03G15/08GK205450563SQ201521094431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6日
【發明人】劉小兵, 吳凱斌, 胡亮亮
【申請人】江西億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