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分光分纖盒分光效果差的問題。本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包括:盒體,在盒體上貫穿開設有供光纜穿過的通道;熔接盤,固設在盒體內;插片盒,至少設置為兩個并疊合安裝在熔接盤上,光纜中的光纖在熔接盤內熔接后通過插片盒進行分光且每個插片盒上均開設有供光纖盤繞的槽道。本實用新型具有分光效果好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
【背景技術】
[0002]FTTH(光纖到戶)系統中用戶終端的配線分線設備大都采用光纜分線箱,但是分纖箱往往是用作終端分配光纖功用,安裝位置固定。而分光分纖盒可滿足一級分光或二級分光等不同的場景需求,體積小巧,適用多種使用場景如室內、樓道等。
[0003]分光分纖盒可用于光纖線路上的掏纖分光,在不砍斷光纜的情況下完成分歧和管理,從一根光纜中取出需要的幾根光纖,實現光纖的熔接、分配以及調度等功能,避免把光纜全部剪斷重新熔接。
[0004]光纜熔接是一項細致的工作,特別在端面制備、熔接、盤纖等環節要求操作者仔細觀察,周密考慮,操作規范。其中,盤纖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科學的盤纖方法可使光纖布局合理、附加損耗小,能夠經得住時間和惡劣環境的考驗,且可避免因擠壓造成的斷纖現象。
[0005]但是在現階段的光纖通訊行業使用的無跳接光交箱中,配纜熔接、儲存單元存在有安放結構復雜并要求空間較大,或出纖進纜位置限制,或者熔儲尾纖的尋找和整理不便等問題。除此之外現有的分光分纖盒種類繁多,結構形狀不一而足,且光纖分光后的使用效果也參差不齊。
[0006]綜上所述,為解決現有分光分纖盒結構上的不足,需要設計一種設計合理、分光效果好的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設計合理、分光效果好的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包括:
[0009]盒體,在盒體上貫穿開設有供光纜穿過的通道;
[0010]熔接盤,固設在盒體內;
[0011 ]插片盒,至少設置為兩個并疊合安裝在熔接盤上,光纜中的光纖在熔接盤內熔接后通過插片盒進行分光且每個插片盒上均開設有供光纖盤繞的槽道。
[0012]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盒體上可拆卸安裝有盒蓋,在盒體兩端分別開設有與通道對應設置的第一缺口,在盒蓋兩端分別開設有與第一缺口對應設置的第二缺口,同一端的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合圍形成上述通道的入口或出口,在通道內設有若干支撐塊,每個支撐塊上均固設有均勻分布的若干凸棱。
[0013]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位于最下方的插片盒通過安裝板卡固在恪接盤上,相鄰的兩個插片盒通過卡扣結構相連。
[0014]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所述熔接盤包括盤體以及扣合在盤體上的盤蓋,每個插片盒均包括本體以及扣合在本體上的蓋板,所述安裝板位于盤蓋與本體之間,在盤蓋上固設有若干第一卡扣,在安裝板底部固設有與第一卡扣一一對應的若干第二卡扣。
[0015]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安裝板四角均貫穿開設有安裝圓孔,在本體底部固設有與其中兩個安裝圓孔一一對應的兩第一凸柱且兩第一凸柱呈對角設置,在蓋板上固設有呈對角設置的兩第二凸柱,且兩第二凸柱的連線與兩第一凸柱的連線相互垂直。
[0016]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每個本體上均開設有呈對角設置的兩第一圓孔且兩第一圓孔的連線與兩第一凸柱的連線相互垂直,每個蓋板上均開設有呈對角設置的兩第二圓孔且兩第二圓孔的連線與兩第二凸柱的連線相互垂直。
[0017]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所述槽道開設在蓋板面部且槽道包括呈類“8”字形設置的第一槽道以及對稱設置在第一槽道一側的兩第二槽道,兩第二槽道分別呈曲線狀設置且每個第二槽道均與第一槽道相切。
[0018]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每個第二槽道均沿著切線方向延伸形成第三槽道,第一槽道的兩端還分別沿著對應第三槽道的反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兩第四槽道,兩第四槽道分別與第一槽道相切且每個第四槽道均與對應的第三槽道相交。
[0019]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本體內開設有定位槽且在定位槽內限位有用于對光纖分光的光分路器,在定位槽一側固設有對稱設置的兩繞線塊且在兩繞線塊之間設置有安裝柱,安裝柱一端與盒體固連,另一端向上延伸并與蓋板扣合連接。
[0020]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所述熔接盤包括盤體,在盤體內開設有繞線槽,在繞線槽內設有卡固組件,所述卡固組件卡固有至少一個熱熔管。
[0021]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所述卡固組件包括兩列對稱設置且均勻分布的卡板,兩列卡板中相對的兩個卡板為一組,相鄰的兩組卡板之間能卡固一個熱熔管。
[0022]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盤體內還對稱設置有兩繞線柱,環繞兩繞線柱設有與盤體固連的環形擋板,所述環形擋板與兩繞線柱合圍形成上述的繞線槽且環形擋板與盤體的周側壁合圍形成繞線道,所述繞線道環繞繞線槽設置。
[0023]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每個繞線柱上均固設有環繞對應繞線柱分布的若干第一凸耳,在環形擋板上固設有若干第二凸耳,在盤體的周側壁上固設有若干第三凸耳,各凸耳均呈水平設置。
[0024]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盤體面朝光纜的側壁上開設有進纖口,在環形擋板遠離光纜的側壁上開設有出纖口,光纖依次通過進纖口、繞線道、出纖口進入繞線槽并與熱熔管相連。
[0025]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盤體一端卡固有連接座,在連接座上安裝有至少一個尾纖,尾纖的一端通過連接頭與連接座相連,另一端由出纖口進入繞線槽并與熱熔管相連,所述熱熔管用于熔接光纖和尾纖。
[0026]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連接座上還卡固有輸入適配器頭,在本體遠離連接座的一端開設有若干安裝槽,每個安裝槽內均卡固有至少一個輸出適配器頭。
[0027]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本體上還固設有凸起,且在蓋板上開設有與凸起對應設置的卡槽。
[0028]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安裝板面部固設有凸塊,所述凸塊部分伸入本體并與安裝柱扣合連接。
[0029]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盒體遠離連接座的一端開設有一列均勻分布的卡接單元,每個卡接單元均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卡接塊且兩卡接塊合圍形成卡接槽。
[0030]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盒體遠離連接座一端的側壁上開設有一列第一弧形缺口,在盒蓋上開設有與該列第一弧形缺口對應的一列第二弧形缺口,當盒蓋安裝在盒體上時,每個第一弧形缺口均與對應的第二弧形缺口合圍形成通孔,各通孔與各卡接槽--對應。
[0031]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每個繞線柱上均固設有第一卡塊,在盤蓋上開設有與兩第一卡塊一一對應的兩第一卡孔,在安裝柱上固設有第二卡塊,在蓋板上開設有與第二卡塊對應設置的第二卡孔。
[0032]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盒體上還固設有環繞熔接盤設置的若干定位塊。
[0033]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中,在盒蓋兩側分別開設有連接孔,在盒體上開設有與兩連接孔對應設置的兩連接槽,每個連接槽一側均開設有安裝孔。
[003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操作簡便;熔接盤的設置方便光纖進行熔接工作;插片盒可疊合使用且插片盒可采用多種分光模式,實用性好;此外槽道的設置使得光纖的布局合理,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0035]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2是圖1卸去盒蓋后的結構不意圖。
[0037]圖3是圖2卸去蓋板后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4是圖2卸去插片盒后的結構不意圖。
[0039]圖5是圖4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40]圖6是圖5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41 ]圖7是本實用新型中插片盒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42]圖8是圖7的另一視角的結構不意圖。
[0043]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0044]圖10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安裝板的結構示意圖。
[0045]圖中,10、盒體;11、通道;12、支撐塊;121、凸棱;13、卡接塊;14、卡接槽;15、通孔;16、定位塊;17、連接槽;18、安裝孔;20、盒蓋;21、連接孔;31、盤體;311、進纖口; 312、第三凸耳;32、盤蓋;321、第一卡扣;322、第一卡孔;33、繞線柱;331、第一卡塊;332、第一凸耳;34、環形擋板;341、出纖口; 342、第二凸耳;35、繞線槽;36、繞線道;37、卡板;41、本體;411、凸起;412、定位槽;413、繞線塊;414、安裝槽;415、第一凸柱;416、第一圓孔;42、蓋板;421、卡槽;422、第二卡孔;423、第二凸柱;424、第二圓孔;43、安裝柱;431、第二卡塊;441、第一槽道;442、第二槽道;443、第三槽道;444、第四槽道;445、擋片;446、凹槽;50、熱熔管;60、連接座;70、光分路器;71、輸入適配器頭;72、輸出適配器頭;80、安裝板;81、第二卡扣;82、安裝圓孔;83、凸塊;90、尾纖;91、連接頭;100、光纜。
【具體實施方式】
[0046]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47 ] 如圖1、圖2和圖6所不,本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包括:
[0048]盒體10,在盒體10上貫穿開設有供光纜100穿過的通道11;
[0049]熔接盤,固設在盒體10內且熔接盤位于通道11一側;
[0050]插片盒,至少設置為兩個并疊合安裝在熔接盤上,光纜100中的光纖在熔接盤內熔接后通過插片盒進行分光且每個插片盒上均開設有供光纖盤繞的槽道。
[0051]光纖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用時往往采用分光分纖盒對光纖進行掏接,在不破壞光纜100的情況下實現光纖的熔接、分配以及調度等功能。
[0052]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分光分纖盒,盒體10底部扁平設計,可直接對鋪設好的光纜100縱向開剝并進行掏接工作,不會影響光纜100的正常工作。光纖從光纜100剝離之后進入熔接盤內完成熔接工作,然后通過插片盒進行分光,操作簡便,分光效果好。
[0053]其中,本實施例中插片盒的數量優選為兩個,即可以同時對兩路光纖進行分光。此夕卜,槽道的開設便于光纖的盤繞并對光纖進行合理布局,避免光纖折斷失效,保證傳輸性能,利用率高。
[0054]優選地,在盒體10上可拆卸安裝有盒蓋20,在盒體10兩端分別開設有與通道11對應設置的第一缺口,在盒蓋20兩端分別開設有與第一缺口對應設置的第二缺口,同一端的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合圍形成上述通道11的入口或出口,在通道11內設有多個支撐塊12,每個支撐塊12上均固設有均勻分布的多個凸棱121。
[0055]同一端的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在盒蓋20安裝在盒體10上時,合圍形成上述通道11的入口或出口,這樣的設計便于開設通道11的入口或出口,制造簡便。實際工作時,其實是先將盒體10與光纜100連接在一起,所有工作完成之后,再將盒蓋20安裝在盒體10上,因此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設計還便于將光纜100卡入通道11內,即可直接對鋪設好的光纜100進行掏接工作,方便掏接工作的進行,不需要剪斷光纜100,不會對光纜100造成其他影響。
[0056]支撐塊12的設計是給位于盒體10內的光纜100提供一個支撐作用,本實施例中,鑒于盒體10的尺寸以及結構的設置,優選支撐塊12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支撐塊12分別靠近通道11的入口、出口設置,光纜100的開剝處位于兩支撐塊12之間,這樣設置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影響。凸棱121的設置可以對光纜100有一定的防滑穩固作用,避免因外界影響造成光纜100松動從而導致光纖損壞的現象發生。
[0057]如圖2至圖5以及圖10所示,優選地,位于最下方的插片盒通過安裝板80卡固在熔接盤上,相鄰的兩個插片盒通過卡扣結構相連。
[0058]優選地,熔接盤包括盤體31以及扣合在盤體31上的盤蓋32,每個插片盒均包括本體41以及扣合在本體41上的蓋板42,安裝板80位于盤蓋32與本體41之間,在盤蓋32上固設有多個第一卡扣321,在安裝板80底部固設有與第一卡扣321—一對應的多個第二卡扣81。
[0059]本實施例中,安裝板80通過第二卡扣81與盤蓋32上第一^^扣321的配合作用固定在熔接盤上,下方的插片盒則安裝在安裝板80上,另一個插片盒疊合安裝在最下方的插片盒上。其中盤蓋32的設置除了方便插片盒的安裝之外還能保護盤體31內的零部件不受外部的影響。
[0060]如圖2、圖4以及圖7至圖10所示,進一步優選地,在安裝板80四角均貫穿開設有安裝圓孔82,在本體41底部固設有與其中兩個安裝圓孔82—一對應的兩第一凸柱415且兩第一凸柱415呈對角設置,在蓋板42上固設有呈對角設置的兩第二凸柱423,且兩第二凸柱423的連線與兩第一凸柱415的連線相互垂直。
[0061]進一步地,每個本體41上均開設有呈對角設置的兩第一圓孔416且兩第一圓孔416的連線與兩第一凸柱415的連線相互垂直,每個蓋板42上均開設有呈對角設置的兩第二圓孔424且兩第二圓孔424的連線與兩第二凸柱423的連線相互垂直。
[0062]具體地,位于下方的插片盒通過本體41底部的第一凸柱415與安裝板80上的安裝圓孔82相互配合與安裝板80相連,而位于上方的插片盒的本體41上的第一凸柱415則與下方插片盒的蓋板42上的第二圓孔424扣合連接,且下方插片盒的蓋板42上的第二凸柱423與上方的插片盒的本體41上的第一圓孔416扣合連接。
[0063]兩第一圓孔416的連線與兩第一凸柱415的連線相互垂直,兩第二圓孔424的連線與兩第二凸柱423的連線相互垂直,且兩第二凸柱423的連線與兩第一凸柱415的連線相互垂直,這樣的結構分布,一方面使得兩個插片盒之間的連接較為穩固,同時也便于安裝和拆卸,另一方面能夠平衡受力,更利于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0064]如圖2和圖9所示,優選地,槽道開設在蓋板42面部且槽道包括呈類“8”字形設置的第一槽道441以及對稱設置在第一槽道441 一側的兩第二槽道442,兩第二槽道442分別呈曲線狀設置且每個第二槽道442均與第一槽道441相切。
[0065]第一槽道441的兩端部可以看做是一定曲率(或者半徑)的圓形槽,第一槽道441的中部由交叉設置的兩直線槽構成。本實施例中第二槽道442由兩段圓弧槽首尾相連而成,兩段圓弧槽的曲率不相同且彎曲方向不一致,其中靠近第一槽道441的圓弧槽與第一槽道441相切設置。
[0066]盤纖時,光纖被限制在槽道內,為了保證光纖不被過度彎曲而導致折斷失效,槽道的曲率需要在一定范圍內,在該范圍內,本實施例中槽道的曲率不做限定。其中,不同曲率的槽道連接處需要自然過渡。
[0067]進一步優選地,每個第二槽道442均沿著切線方向延伸形成第三槽道443,第一槽道441的兩端還分別沿著對應第三槽道443的反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兩第四槽道444,兩第四槽道444分別與第一槽道441相切且每個第四槽道444均與對應的第三槽道443相交。
[0068]本實施例中,第三槽道443由第二槽道442延伸形成并呈曲線狀設置,且第三槽道443的曲率由靠近第二槽道442—端至遠離第二槽道442—端逐漸減小。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槽道442與對應的第三槽道443以及蓋板42邊沿合圍形成呈逗號狀設置的區域。
[0069]第四槽道444與對應的第一槽道441相切并呈直線狀設置,第四槽道444與對應的第三槽道443相交且在相交處開設有貫穿蓋板42的孔洞,其中,第一槽道441的中兩直線槽的相交處同樣也開設有貫穿蓋板42的孔洞,便于光纖進出插片盒。
[0070]如圖9所示,值得一提的是,蓋板42上設置有多個位于在各個槽道上方的擋片445,擋片445部分覆蓋對應的槽道,在槽道的內壁上開設有與擋片445對應設置的凹槽446,使得光纖能夠嵌入槽道同時又被擋片445限位在槽道內,這樣設計能夠避免光纖脫落蓋板42,影響工作效果。
[0071 ]本實施例中,槽道的形狀設計多樣,造型美觀,同時又能保證光纖的合理盤纖,使用效果好。
[0072]如圖3和圖7所示,優選地,在本體41內開設有定位槽412且在定位槽412內限位有用于對光纖分光的光分路器70,在定位槽412—側固設有對稱設置的兩繞線塊413且在兩繞線塊413之間設置有安裝柱43,安裝柱43—端與盒體10固連,另一端向上延伸并與蓋板42扣合連接。
[0073]插片盒的工作原理是將一路或兩路光纖分成多路光纖,由光分路器70來實現光纖的分光。光分路器70—端接一路或兩路光纖,另一端輸出多路光纖。這里的光分路器70為迷你型光分路器70,可卡固在定位槽412內,保持穩定性。
[0074]繞線塊413以及安裝柱43的能夠方便光纖盤繞,且繞線塊413呈曲板狀設置,確保光纖盤纖時的質量,同時在盤纖時光纖不可太過緊繃。此外,安裝柱43的設置還方便了蓋板42的安裝,使得蓋板42與本體41穩固連接。此處蓋板42的設置還能將插片盒內外光纖進行隔離,避免光纖相互纏繞,影響工作效果。
[0075]如圖5和圖6所示,優選地,熔接盤包括盤體31,在盤體31內開設有繞線槽35,在繞線槽35內設有卡固組件,卡固組件卡固有至少一個熱熔管50。
[0076]進行掏接時,光纖一般有一定長度,此時可以盤繞在繞線槽35內。光纖的熔接具體是在熱熔管50內進行的,而熔接一路光纖需要一個熱熔管50,因此設置了卡固組件,可卡固多個熱熔管50,可以滿足同時熔接多路光纖的需求。
[0077]進一步優選地,卡固組件包括兩列對稱設置且均勻分布的卡板37,兩列卡板37中相對的兩個卡板37為一組,相鄰的兩組卡板37之間能卡固一個熱熔管50。
[0078]相對的兩個卡板37設置在同一直線上,兩個卡板37相對的一端均朝向一側微微彎曲,且采用軟質材料制成,有一定的彈性。因此熱熔管50卡固在相鄰的兩組卡板37(即四個卡板37)之間穩定牢固,卡固效果良好。
[0079]本實施例中鑒于盤體31的結構以及尺寸的設置,卡板37的數量優選為四個,可卡固一個熱熔管50。當然只要盤體31的結構、尺寸允許,可以設置更多的卡板37,卡固多個熱熔管50,熔接多路光纖。
[0080]值得一提的是,卡固組件也可以直接設置成等間距分布的一列長條形板,相鄰的兩個長條形板之間卡固一個熱熔管50,本實施例中優選前一種方案。
[0081 ]優選地,在盤體31內還對稱設置有兩繞線柱33,環繞兩繞線柱33設有與盤體31固連的環形擋板34,環形擋板34與兩繞線柱33合圍形成上述的繞線槽35且環形擋板34與盤體31的周側壁合圍形成繞線道36,繞線道36環繞繞線槽35設置。
[0082]具體地,掏接時光纖盤繞在兩繞線柱33上,繞線道36的設置是方便光纖進入繞線槽35,具有導向作用,且繞線道36彎曲部位還設置了一定的彎曲曲率,可以避免光纖因彎曲過度而導致光纖損耗。
[0083]卡固組件可以選擇適宜的安裝位置,只要光纖不會過度彎曲即可,本實施例中卡固組件靠近環形擋板34設置,卡固組件與環形擋板34之間亦可卡固一個熱熔管50。
[0084]進一步優選地,每個繞線柱33上均固設有環繞對應繞線柱33分布的多個第一凸耳332,在環形擋板34上固設有多個第二凸耳342,在盤體31的周側壁上固設有多個第三凸耳312,各凸耳均呈水平設置。
[0085]各第一凸耳332由繞線柱33向外延伸,第二凸耳342中一部分朝著繞線槽35延伸,一部分朝著繞線道36延伸,而各第三凸耳312則朝著繞線道36延伸,這樣的結構設計能夠在繞線槽35以及繞線道36的上方形成一個屏障,避免光纖、尾纖90從繞線槽35或繞線道36內散出,避免光纖與其他工作部件纏繞在一起,影響正常工作。
[0086]優選地,在盤體31面朝光纜100的側壁上開設有進纖口 311,在環形擋板34遠離光纜100的側壁上開設有出纖口341,光纖依次通過進纖口 311、繞線道36、出纖口341進入繞線槽35并與熱熔管50相連。
[0087]進纖口 311朝著光纜100的開剝處設置,光纖從光纜100中剝離出來之后,由進纖口311進入繞線道36,然后由出纖口 341進入繞線槽35,最后進入熱熔管50,多余長度的光纖可以盤繞在兩繞線柱33上。其中,卡固組件與出纖口341相對設置。
[0088]進一步優選地,在盤體31—端卡固有連接座60,在連接座60上安裝有至少一個尾纖90,尾纖90的一端通過連接頭91與連接座60相連,另一端由出纖口 341進入繞線槽35并與熱熔管50相連,熱熔管50用于熔接光纖和尾纖90。
[0089]尾纖90由出纖口341進入繞線槽35,進入熱熔管50與光纖熔接,多余長度的尾纖90也可盤繞在兩繞線柱33上。尾纖90上的連接頭91安裝在連接座60上,光纖通過連接頭91可以與插片盒相連,從而實現光纖的分光功能。
[0090]連接座60上開設有安裝連接頭91的多個槽位,即可以安裝多個尾纖90,也就是說可以熔接多路光纖,光纖、尾纖90、連接頭91以及熱熔管50—一對應。本實施例中,槽位的數量優選為兩個,尾纖90、連接頭91也分別為兩個,可以熔接兩路光纖,熱熔管50的數量也為兩個。若有特殊要求,可以改變盒體10以及盤體31的結構、尺寸,設置更多的槽位,安裝多個尾纖90,熔接多路光纖。
[0091]圖6所示的光纖與尾纖90的盤繞只是一個范例,具體的盤繞可視實際使用情況而定。
[0092]如圖2、圖3和圖7所示,進一步地,在連接座60上還卡固有輸入適配器頭71,在本體41遠離連接座60的一端開設有多個安裝槽414,每個安裝槽414內均卡固有至少一個輸出適配器頭72。
[0093]本實施例中,每個插片盒均優選一分四的分光模式,即輸入適配器頭71的數量為一個,輸出適配器頭7 2的數量為四個,對應地,安裝槽414的數量為四個,每個安裝槽414內均安裝有一個輸出適配器頭72。輸入適配器頭71與連接頭91相連,連接座60的設置也方便了兩者的連接。
[0094]上述光分路器70與各適配器頭均通過光纖相連,多余長度的光纖可盤繞在兩繞線塊413上,或者蓋板42上。
[0095]現有用于光纖分光的插片盒中,若是米用一分四的分光模式,則輸出適配器頭72的數量為五個。本實施例中一分四的分光模式米用四個輸出適配器頭7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光纖的衰減損耗,有利于光纖的使用。
[0096]如圖2、圖7和圖9所示,優選地,在本體41上還固設有凸起411,且在蓋板42上開設有與凸起411對應設置的卡槽421。凸起411靠近安裝槽414設置,凸起411與卡槽421的設置進一步穩固蓋板42與本體41的連接,確保蓋板42的穩定性。
[0097]如圖3和圖4所示,進一步優選地,在安裝板80面部固設有凸塊83,凸塊83部分伸入本體41并與安裝柱43扣合連接。凸塊83與安裝柱43的設置進一步將插片盒與安裝板80固定連接,有利于整體穩定性。
[0098]如圖2至圖6所示,優選地,在盒體10遠離連接座60的一端開設有一列均勻分布的卡接單元,每個卡接單元均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卡接塊13且兩卡接塊13合圍形成卡接槽14。
[0099]進一步優選地,在盒體10遠離連接座60—端的側壁上開設有一列第一弧形缺口,在盒蓋20上開設有與該列第一弧形缺口一一對應的一列第二弧形缺口,當盒蓋20安裝在盒體1上時,每個第一弧形缺口均與對應的第二弧形缺口合圍形成通孔15,各通孔15與各卡接槽14 對應。
[0100]本實施例中,卡接單元的數量優選為八個,卡接槽14的數量也為八個,每個卡接槽14均對應一個輸出適配器頭72。其中,每個輸出適配器頭72均對應一個輔助適配器頭,在每個輔助適配器頭上均連接有光纖,光纖均卡接在對應的卡接槽14內,此外,各通孔15與各卡接槽14——對應,因此光纖在穿過對應的卡接槽14后經過對應的通孔15伸出盒體10外,排列整齊、外形美觀。
[0101 ]此處的第一弧形缺口、第二弧形缺口的設置與上述的第一缺口、第二缺口類似,便于開設通孔15且制造方便。
[0?02]上述每個插片盒均米用一分四的分光模式,從光纜100中開剝出兩路光纖,分別與兩個尾纖90進行熔接,然后通過兩個連接頭91分別與兩個插片盒中的輸入適配器頭71相連,每個插片盒均將一路光纖經光分路器70分成四路光纖,最終八路光纖分別通過對應的通孔15伸出盒體10。
[0103]除此之外,插片盒還可采用一分二的分光模式,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求來選擇,鑒于本實施例中卡接槽14以及通孔15的數量均為八個,分光后的光纖的總體數量不超過八個即可。
[0104]優選地,每個繞線柱33上均固設有第一卡塊331,在盤蓋32上開設有與兩第一卡塊331—一對應的兩第一卡孔322,在安裝柱43上固設有第二卡塊431,在蓋板42上開設有與第二卡塊431對應設置的第二卡孔422。
[0105]盤蓋32通過第一卡塊331與第一卡孔322的配合工作扣合在盤體31上,同理,蓋板42通過第二卡塊431與第二卡孔422的配合工作扣合在本體41上,連接牢固且拆裝方便,便于操作人員檢查維修。
[0106]進一步優選地,在盒體10上還固設有環繞熔接盤設置的多個定位塊16。定位塊16的設置是保證熔接盤穩固在盒體10內,不易發生松動。定位塊16的數量可視實際使用情況而定。
[0107]值得一提的是,每個繞線柱33內均安裝有與盤體31相連的螺釘,盤體31通過兩螺釘與盒體10固連,連接更加牢固,且螺釘的設置便于拆裝更換。
[0108]如圖1至圖5所示,優選地,在盒蓋20兩側分別開設有連接孔21,在盒體10上開設有與兩連接孔21對應設置的兩連接槽17,每個連接槽17—側均開設有安裝孔18。
[0109]盒蓋20與盒體10通過螺栓相連,連接牢固且拆裝方便,連接孔21與連接槽17的設置便于螺栓的安裝。安裝孔18內也可以安裝螺釘,方便將整個分光分纖盒安裝在墻壁、樓道等地方。
[0110]本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在初始狀態下,將盒體10與光纜100相連,從光纜100中開剝出光纖,光纖在熔接盤內與尾纖90通過熱熔管50熔接在一起,然后光纖通過插片盒實現分光功能,可采用多種分光模式,實用性好;同時采用合理的盤纖布局,光纖分光效果好。
[011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體,在盒體上貫穿開設有供光纜穿過的通道; 熔接盤,固設在盒體內; 插片盒,至少設置為兩個并疊合安裝在熔接盤上,光纜中的光纖在熔接盤內熔接后通過插片盒進行分光且每個插片盒上均開設有供光纖盤繞的槽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方的插片盒通過安裝板卡固在熔接盤上,相鄰的兩個插片盒通過卡扣結構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接盤包括盤體以及扣合在盤體上的盤蓋,每個插片盒均包括本體以及扣合在本體上的蓋板,所述安裝板位于盤蓋與本體之間,在盤蓋上固設有若干第一卡扣,在安裝板底部固設有與第一卡扣 對應的若干第二卡扣。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其特征在于,在安裝板四角均貫穿開設有安裝圓孔,在本體底部固設有與其中兩個安裝圓孔一一對應的兩第一凸柱且兩第一凸柱呈對角設置,在蓋板上固設有呈對角設置的兩第二凸柱,且兩第二凸柱的連線與兩第一凸柱的連線相互垂直。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其特征在于,每個本體上均開設有呈對角設置的兩第一圓孔且兩第一圓孔的連線與兩第一凸柱的連線相互垂直,每個蓋板上均開設有呈對角設置的兩第二圓孔且兩第二圓孔的連線與兩第二凸柱的連線相互垂直。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開設在蓋板面部且槽道包括呈類“8”字形設置的第一槽道以及對稱設置在第一槽道一側的兩第二槽道,兩第二槽道分別呈曲線狀設置且每個第二槽道均與第一槽道相切。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二槽道均沿著切線方向延伸形成第三槽道,第一槽道的兩端還分別沿著對應第三槽道的反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兩第四槽道,兩第四槽道分別與第一槽道相切且每個第四槽道均與對應的第三槽道相交。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其特征在于,在本體內開設有定位槽且在定位槽內限位有用于對光纖分光的光分路器,在定位槽一側固設有對稱設置的兩繞線塊且在兩繞線塊之間設置有安裝柱,安裝柱一端與盒體固連,另一端向上延伸并與蓋板扣合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其特征在于,在本體上還固設有凸起,且在蓋板上開設有與凸起對應設置的卡槽。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改進型多用分光分纖盒,其特征在于,在安裝板面部固設有凸塊,所述凸塊部分伸入本體并與安裝柱扣合連接。
【文檔編號】G02B6/44GK205450394SQ201620221422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2日
【發明人】虞華春, 陸亞田, 高春
【申請人】寧波廣瑞通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