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反射棱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角錐反射鏡大都為實心結構的角錐反射棱鏡,采用光學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由于整體實心材料,重量很大。比如一個直角邊長為100mm的玻璃材料角錐反射棱鏡,其重量約為400g,即使采用較輕的有機玻璃材料,其重量也約為200g。
[0003]由于該角錐反射棱鏡可以將任意方向射向反射工作面的光束原路返回,這樣就可以作為光學測距或者識別用的合作目標。特別是用在飛行器如無人機上等,可以實現作為測距或識別的合作目標。無人機等小型飛行器對載荷重量非常敏感,載重多意味著燃料或者電能消耗更多,現有實心結構的角錐反射棱鏡應用于無人機等小型飛行器上作為測距或識別目標時,導致其續航時間也就會大幅縮短。
[0004]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實用新型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該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由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角對角組合而成,相比實心的角錐反射棱鏡,能夠有效降低重量,從而有效減少使用在無人機等小型飛行器上作為測距或識別目標時的燃料或電量消耗,從而延長續航工作時間。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其由分別朝向八個方向的八個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角對角組合而成,該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由三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平面反射鏡兩兩垂直組合形成凸的固定外表面和凹的反射內表面。
[0007]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平面反射鏡采用塑料或者金屬材料制成。
[0008]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凹的反射內表面鍍有反光材料形成反射鏡鏡面。
[0009]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反光材料為鋁或者銀。
[0010]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平面反射鏡采用鋁制成。
[0011]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凹的反射內表面直接拋光形成反射鏡鏡面。
[0012]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八個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通過所述凸的固定外表面相互固定形成該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
[0013]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凸的固定外表面固定的方式為膠合。
[0014]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為一體成型結構。
[0015]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為正八面體。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由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角對角組合而成,相比實心的角錐反射棱鏡,能夠有效降低重量,從而有效減少使用在無人機等小型飛行器上作為測距或識別目標時的燃料或電量消耗,從而延長
續航工作時間。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的第一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的第二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0021]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0022]如圖1至圖3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由八個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角對角組合而成,八個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分別朝向八個方向,根據經典的光學反射理論,一束光射向角錐反射單元的一個反光面后,經過最多三次反射后,反射光會沿著入射光的反方向返回,即可以將各個方向的入射光都實現原路反射回去。該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由三個相同的等腰直角形狀的平面反射鏡3兩兩垂直組合而成的立體角錐反射鏡,該立體角錐反射鏡具有凸的外表面和凹的內表面。其中,內表面是非常平整的平面,并鍍有鋁或者銀等反光材料形成反射鏡鏡面(如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是由鋁等金屬制成,內表面也可以直接拋光成鏡面),一束光射向空心角錐反射單元的一個反光面后,經過最多三次反射后,反射光會沿著入射光的反方向返回。其中平面反射鏡采用塑料或者金屬材料制成,其壁可以加工的很薄以減輕重量,比如一個直角邊長為100mm的玻璃材料角錐反射棱鏡,其重量約為400g,即使采用較輕的有機玻璃材料,其重量也約為200g,但如果做成本文描述的空心角錐反射鏡,如果壁厚為2mm的話,采用有機玻璃制成,其重量僅有約33g,僅為同材料實心結構的六分之一,如果壁厚1mm電話,更是只有約十二分之一的重量。因此能夠有效降低該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的重量,從而有效減少與其組合使用的無人機等小型飛行器飛行時的燃料或電量消耗,從而延長續航工作時間。
[0023]具體來講,如圖1和圖2所示,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1是由三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平面反射鏡2兩兩垂直組合成的立體角錐反射鏡,該立體角錐反射鏡具有三個垂直的直角棱邊,和三個形成正三角形的棱邊。該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1的形狀相當于一個空心的薄壁立方體切下來的一個角。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1組成單元的三個等腰三角形的平面反射鏡2兩兩精確垂直,使得射向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1的凹面的一定角度入射的光原路反射回去。優選的,平面反射鏡2采用塑料或者金屬材料制成,其壁可以加工的很薄以減輕重量。
[0024]由三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平面反射鏡2兩兩垂直組合成的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1形成凸的外表面和凹的內表面。該凹的內表面是非常平整的平面,并鍍有鋁或者銀等反光材料形成反射鏡鏡面,根據經典的光學反射理論,一束光射向該凹的內表面的一個反光面后,經過最多三次反射后,反射光會沿著入射光的反方向返回。
[0025]優選地,平面反射鏡2是由鋁等金屬制成,內表面也可以直接拋光成鏡面。
[0026]該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3由八個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1角對角組合而成,八個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1的凸的外表面相互固定,固定的方式可以為膠合,八個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分別朝向八個方向,通過將八個單元角對角組合,可以形成外觀成正八面體結構的組合反射鏡。由于八個單元分別朝向八個方向,因此可以將各個方向的入射光都實現原路反射回去。這樣的組合成八面體角錐反射鏡重量也比同樣尺寸的實心棱鏡組合體輕很多。由于可以將任意方向射向八面體角錐反射鏡的光束原路返回,這樣就可以作為光學測距或者識別用的合作目標。在用于測距合作目標時,實際測距距離D ? D0+1.73t,D0為測距儀測得的由測距儀到反射鏡的距離,t為反射鏡壁厚。
[0027]特別是該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3用在飛行器特別是無人機上等,可以實現作為測距或識別的合作目標。無人機等小型飛行器對載荷重量非常敏感,載重多意味著燃料或者電能消耗更多,續航時間也就會大幅縮短。采用本文所述的空心八面體角錐反射鏡相比實心的角錐棱鏡,可以有效降低重量,減少燃料或電量消耗,從而延長續航工作時間。
[0028]綜上,該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由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角對角組合而成,相比實心的角錐反射棱鏡,能夠有效降低重量,從而有效減少無人機等小型飛行器進行測距時的燃料或電量消耗,從而延長續航工作時間。
[0029]前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將本實用新型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并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主權項】
1.一種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其特征在于,其由分別朝向八個方向的八個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角對角組合而成,該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由三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平面反射鏡兩兩垂直組合形成凸的固定外表面和凹的反射內表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反射鏡采用塑料或者金屬材料制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的反射內表面鍍有反光材料形成反射鏡鏡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材料為鋁或者銀。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反射鏡采用鋁制成。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的反射內表面直接拋光形成反射鏡鏡面。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八個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通過所述凸的固定外表面相互固定形成該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的固定外表面固定的方式為膠合。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為一體成型結構。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為正八面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該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由分別朝向八個方向的八個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角對角組合而成,該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由三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平面反射鏡兩兩垂直組合形成凸的固定外表面和凹的反射內表面。該八面體組合角錐反射鏡由空心角錐反射鏡單元角對角組合而成,相比實心的角錐反射棱鏡,能夠有效降低重量,使用在無人機等小型飛行器上作為測距或識別目標時可以減少載荷,節省飛行時的燃料或電量消耗,從而延長續航工作時間。
【IPC分類】G02B5/09
【公開號】CN205139412
【申請號】CN201520988747
【發明人】楊振宇, 沈勇
【申請人】海克斯康測繪與地理信息系統(青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