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摩擦配向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摩擦配向裝置,用于對待配向基板進行摩擦配向,包括承載平臺以及相對位于所述承載平臺上方的摩擦機構,所述摩擦機構連接到一支撐架上,其中,所述支撐架的第一端連接有第一吹氣機構和第一吸氣機構,所述第一吹氣機構和第一吸氣機構分別朝向所述承載平臺延伸,所述第一吹氣機構和第一吸氣機構同時位于所述摩擦機構的同一側面,所述第一吹氣機構的底端設置有第一吹氣孔,所述第一吸氣機構的底端設置有第一吸氣孔;在所述摩擦機構對放置于所述承載平臺的基板進行摩擦配向時,所述第一吹氣孔和第一吸氣孔與所述基板之間具有第一間隙。該裝置可以及時去除配向工藝中掉落的毛屑以及配向膜碎屑,避免造成配向膜摩擦不良。
【專利說明】
一種摩擦配向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器制造過程中的一種生產設備,尤其是一種對液晶顯示器玻璃基板上的配向膜進行摩擦配向的摩擦配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薄膜晶體管液晶顯不器(TFT_LCD,Thin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Display)工藝可分為三大流程,第一段為陣列基板及彩膜基板的工藝,第二段為配向、液晶填充與封合面板工藝;第三段則為偏光片、背光片與面板組裝的液晶顯示模塊。而在面板組立工藝中配向膜的配向工藝扮演著重要且關鍵的角色。配向工藝除了扮演著控制液晶排列次序及方向的重大任務外,另外還維系著如視角、反應速度、對比及色彩表現等攸關高質量顯示的特征。
[0003]配向膜的配向即為施予液晶分子方向,目的是給予LCD面板中的全體或局部液晶分子擁有統一且一致的方向性,或是定向排列。而在液晶顯示器施予配向膜配向的目的,在于電場驅動液晶分子時,局部或者全體的液晶分子需要有同步且一貫性的動作,使得液晶顯示能快速且一致,此時即需配向工藝來達成上述目的。
[0004]目前常用的配向膜配向方式多為使用摩擦布,對配向膜進行接觸式的接觸摩擦,使配向膜產生一規則的預傾角度,進而使配向膜上的液晶隨之呈現一致預傾角。圖1為目前對于玻璃基板表面配向膜的摩擦處理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摩擦配向裝置包括摩擦輥I,摩擦輥I圓柱面上經膠體粘著的摩擦布2,摩擦布2上還設有毛系。工作時,將玻璃基板3平行放置在可動基臺4上,基臺4載著玻璃基板3平行行進的同時,摩擦輥I可與基臺4成一定角度并按一定的速度旋轉,通過控制摩擦輥I上摩擦布2的毛系壓入玻璃基板3上配向膜的深度、強度等工藝參數,使得配向膜原本隨機形成的表面狀態,因為織物的摩擦作用,而造成具有一定角度并均勻排列的預傾角。摩擦配向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配向膜碎肩,并且摩擦布2隨著摩擦輥I高速旋轉也會掉落一些毛肩,掉落的毛肩或配向膜碎肩遺留在玻璃表面會造成摩擦不良,形成鋸齒狀或平行等間距的不均配向條塊(Rubbing Mura),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會有明顯斜紋和條狀刮痕降為次品或失敗品。因此,如何在摩擦配向中及時去除掉落的毛肩或配向膜碎肩是目前亟需解決的課題。
【發明內容】
[0005]鑒于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摩擦配向裝置,該裝置可以及時去除配向工藝中掉落的毛肩以及配向膜碎肩,避免造成配向膜摩擦不良。
[0006]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7]—種摩擦配向裝置,用于對待配向基板進行摩擦配向,包括承載平臺以及相對位于所述承載平臺上方的摩擦機構,所述摩擦機構連接到一支撐架上,所述摩擦機構包括摩擦輥以及包覆在所述摩擦輥外側的摩擦布,其中,所述支撐架的第一端連接有第一吹氣機構和第一吸氣機構,所述第一吹氣機構和第一吸氣機構分別朝向所述承載平臺延伸,所述第一吹氣機構和第一吸氣機構同時位于所述摩擦機構的同一側面,所述第一吹氣機構的底端設置有第一吹氣孔,所述第一吸氣機構的底端設置有第一吸氣孔;在所述摩擦機構對放置于所述承載平臺的基板進行摩擦配向時,所述第一吹氣孔和第一吸氣孔與所述基板之間具有第一間隙。
[0008]其中,所述第一間隙的高度為1.5±lmm。
[0009]其中,所述第一吹氣機構和第一吸氣機構沿所述摩擦機構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與所述摩擦機構的長度相等或近于相等。
[0010]其中,所述第一吹氣機構相比于所述第一吸氣機構更接近于所述摩擦機構。
[0011]其中,所述第一吹氣孔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吸氣機構傾斜,所述第一吸氣孔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吹氣機構傾斜。
[0012]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的第二端連接有第二吹氣機構和第二吸氣機構,所述第二吹氣機構和第二吸氣機構分別朝向所述承載平臺延伸,所述第二吹氣機構和第二吸氣機構同時位于所述摩擦機構的同一側面并且與所述第一吹氣機構和第一吸氣機構位于相對側,所述第二吹氣機構的底端設置有第二吹氣孔,所述第二吸氣機構的底端設置有第二吸氣孔;在所述摩擦機構對放置于所述承載平臺的基板進行摩擦配向時,所述第二吹氣孔和第二吸氣孔與所述基板之間具有第二間隙。
[0013]其中,所述第二間隙的高度為1.5±lmm。
[0014]其中,所述第二吹氣機構和第二吸氣機構沿所述摩擦機構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與所述摩擦機構的長度相等或近于相等。
[0015]其中,所述第二吹氣機構相比于所述第二吸氣機構更接近于所述摩擦機構。
[0016]其中,所述第二吹氣孔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吸氣機構傾斜,所述第二吸氣孔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吹氣機構傾斜。
[0017]有益效果: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摩擦配向裝置,至少在摩擦機構的同一側同時設置有吹氣機構和吸氣機構,通過吹氣-吸氣的處理動作,可以及時地去除配向工藝中掉落的毛肩以及配向膜碎肩,避免造成配向膜摩擦不良。
【附圖說明】
[0018]圖1現有的摩擦配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摩擦配向裝置的正視圖;
[0020]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摩擦配向裝置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這些優選實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圖中進行了例示。附圖中所示和根據附圖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僅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方式。
[0022]在此,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細節而模糊了本發明,在附圖中僅僅示出了與根據本發明的方案密切相關的結構和/或處理步驟,而省略了與本發明關系不大的其他細節。
[0023]參閱圖2和圖3,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摩擦配向裝置,用于對待配向基板進行摩擦配向,其中,圖2是所述摩擦配向裝置的正視圖,圖3是所述摩擦配向裝置的左視圖。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摩擦配向裝置包括承載平臺10以及相對位于所述承載平臺10上方的摩擦機構20,所述摩擦機構20連接到一支撐架30上,所述摩擦機構20包括摩擦輥21以及包覆在所述摩擦輥21外側的摩擦布22。其中,所述支撐架30的第一端31連接有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a,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a分別朝向所述承載平臺10延伸,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a同時位于所述摩擦機構20的同一側面,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的底端設置有第一吹氣孔401,所述第一吸氣機構50a的底端設置有第一吸氣孔501;在所述摩擦機構20對放置于所述承載平臺10上的基板60進行摩擦配向時,所述第一吹氣孔401和第一吸氣孔501與所述基板60之間具有第一間隙hi。
[0024]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摩擦配向裝置中,所述支撐架30的第二端32連接有第二吹氣機構40b和第二吸氣機構50b,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和第二吸氣機構50b分別朝向所述承載平臺10延伸,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和第二吸氣機構50b同時位于所述摩擦機構20的同一側面并且與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b位于相對側,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的底端設置有第二吹氣孔402,所述第二吸氣機構50b的底端設置有第二吸氣孔502;在所述摩擦機構20對放置于所述承載平臺10上的基板60進行摩擦配向時,所述第二吹氣孔402和第二吸氣孔502與所述基板60之間具有第二間隙h2。
[0025]通過在摩擦機構的兩側分別同時設置有吹氣機構和吸氣機構,通過吹氣-吸氣的處理動作(如圖2中黑色箭頭示出的吹氣-吸氣的方向),在摩擦機構進行摩擦配向時,可以及時地迅速地去除配向工藝中掉落的毛肩以及配向膜碎肩,避免造成配向膜摩擦不良。其中,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a以及第二吹氣機構40b和第二吸氣機構50b可以分別控制,第一吸氣機構50a和第二吸氣機構50b可以是連接到抽真空平臺,通過抽真空實現吸氣,以吸除掉落的毛肩以及配向膜碎肩。需要說明的是,在另外的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僅設置有一個吹氣機構和一個吸氣機構,例如僅設置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a,或者是僅設置第二吹氣機構40b和第二吸氣機構50b,但是僅設置的一個吹氣機構和一個吸氣機構應當設置在摩擦機構20,這樣才可實現及時地迅速地去除配向工藝中掉落的毛肩以及配向膜碎肩。
[0026]其中,所述第一間隙hi的高度為1.5± 1mm,同樣地,所述第二間隙h2的高度也是I.5± Imm0
[002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a沿所述摩擦機構20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與所述摩擦機構20的長度相等或近于相等。同樣地,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和第二吸氣機構50b沿所述摩擦機構20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與所述摩擦機構20的長度相等或近于相等。
[002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相比于所述第一吸氣機構50a更接近于所述摩擦機構20。同樣地,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相比于所述第二吸氣機構50b更接近于所述摩擦機構20。將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二吹氣機構40b設置為更加靠近所述摩擦機構20,可以在第一時間吹起由于摩擦產生的毛肩和碎肩,更加及時地去除這些雜物。
[002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吹氣孔401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吸氣機構50a傾斜,所述第一吸氣孔501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傾斜。同樣地,所述第二吹氣孔402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吸氣機構50b傾斜,所述第二吸氣孔502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傾斜。這樣可以使得毛肩和碎肩等雜物更加容易被吹起并抽除。
[0030]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摩擦配向裝置,至少在摩擦機構的同一側同時設置有吹氣機構和吸氣機構,通過吹氣-吸氣的處理動作,可以及時地去除配向工藝中掉落的毛肩以及配向膜碎肩,避免造成配向膜摩擦不良。
[0031]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2]以上所述僅是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申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申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摩擦配向裝置,用于對待配向基板進行摩擦配向,包括承載平臺(10)以及相對位于所述承載平臺(10)上方的摩擦機構(20),所述摩擦機構(20)連接到一支撐架(30)上,所述摩擦機構(20)包括摩擦輥(21)以及包覆在所述摩擦輥(21)外側的摩擦布(2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30)的第一端(31)連接有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a),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a)分別朝向所述承載平臺(10)延伸,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a)同時位于所述摩擦機構(20)的同一側面,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的底端設置有第一吹氣孔(401),所述第一吸氣機構(50a)的底端設置有第一吸氣孔(501);在所述摩擦機構(20)對放置于所述承載平臺(10)上的基板(60)進行摩擦配向時,所述第一吹氣孔(401)和第一吸氣孔(501)與所述基板(60)之間具有第一間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配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間隙的高度為1.5±Imm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配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a)沿所述摩擦機構(20)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與所述摩擦機構(20)的長度相等或近于相等。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配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相比于所述第一吸氣機構(50a)更接近于所述摩擦機構(20)。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配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氣孔(401)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吸氣機構(50a)傾斜,所述第一吸氣孔(501)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傾斜。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摩擦配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30)的第二端(32)連接有第二吹氣機構(40b)和第二吸氣機構(50b),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和第二吸氣機構(50b)分別朝向所述承載平臺(10)延伸,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和第二吸氣機構(50b)同時位于所述摩擦機構(20)的同一側面并且與所述第一吹氣機構(40a)和第一吸氣機構(50a)位于相對側,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的底端設置有第二吹氣孔(402),所述第二吸氣機構(50b)的底端設置有第二吸氣孔(502);在所述摩擦機構(20)對放置于所述承載平臺(10)上的基板(60)進行摩擦配向時,所述第二吹氣孔(402)和第二吸氣孔(502)與所述基板(60)之間具有第二間隙。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配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間隙的高度為1.5±Imnin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配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和第二吸氣機構(50b)沿所述摩擦機構(20)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與所述摩擦機構(20)的長度相等或近于相等。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配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相比于所述第二吸氣機構(50b)更接近于所述摩擦機構(20)。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摩擦配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吹氣孔(402)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吸氣機構(50b)傾斜,所述第二吸氣孔(502)的開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吹氣機構(40b)傾斜。
【文檔編號】G02F1/1337GK106094352SQ20161069875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8月22日 公開號201610698754.8, CN 106094352 A, CN 106094352A, CN 201610698754, CN-A-106094352, CN106094352 A, CN106094352A, CN201610698754, CN201610698754.8
【發明人】馬小弟, 孫世英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