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形成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具有:外殼;擋板,其能夠相對于外殼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擺動;加壓桿,其能夠相對于外殼和擋板擺動;布置在外殼上的第一接觸表面;第一推動構件,其推動擋板以相對于加壓桿朝向第一接觸表面擺動;第二推動構件,其推動加壓桿,以作用于擋板,使得擋板趨向停留在第一位置;和具有壓力施加器的擋板切換器,該壓力施加器能夠在按壓位置和分離位置之間移動。在壓力施加器按壓加壓桿以抵抗來自第二推動構件的推動力將擋板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之后,當被移動的擋板接觸第一接觸表面時,擋板能夠抵抗來自第一推動構件的推動力相對于加壓桿擺動。
【專利說明】
圖像形成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包括可擺動擋板的圖像形成設備。
【背景技術】
[0002]例如在日本專利臨時申請N0.2007-106544中,公開了一種具有在分支點分支的運送路徑的圖像形成設備,以在不同的方向上運送片狀物。根據該申請,圖像形成設備具有配置在該分支點以選擇性地打開或者閉合運送路徑的擋板和操作擋板以改變擋板的位置的切換裝置。圖像形成設備還具有切換臂,該切換臂聯接到擋板。當切換裝置對切換臂提供壓力時,切換臂可以移動擋板使其擺動。
【發明內容】
[0003]當擋板受到預定量的壓力時,擋板的擺動運動可能被形成在圖像形成設備的外殼中的接觸部分限制。同時,由于擋板、切換臂和/或切換裝置所允許的機械公差,擋板上可能放置有大于預定量的更大壓力的負荷。受到更大壓力的擋板可能被強制地推動抵靠接觸部分并且可能損壞。
[0004]本發明的優勢在于提供了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其可以防止損壞擋板。
[0005]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其具有:外殼;擋板,該擋板被構造成能夠相對于外殼在擺動軌跡上擺動,并且能夠在擺動軌跡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加壓桿,該加壓桿被構造成能夠相對于外殼和擋板擺動,加壓桿聯接至擋板;布置在外殼上的第一接觸表面,該第一接觸表面被構造成接觸擋板并且限制擋板移動超出第二位置;布置在加壓桿和擋板之間的第一推動構件,該第一推動構件被構造成推動擋板以相對于加壓桿朝向第一接觸表面擺動;布置在外殼和加壓桿之間的第二推動構件,該第二推動構件被構造成推動加壓桿,以作用于擋板,使得擋板趨向停留在第一位置;和包括壓力施加器的擋板切換器,該壓力施加器被構造成在按壓位置和分離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按壓位置,壓力施加器按壓加壓桿;在分離位置,壓力施加器與加壓桿分離。在壓力施加器按壓加壓桿以抵抗來自第二推動構件的推動力使擋板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之后,當被移動的擋板接觸第一接觸表面時,擋板能夠抵抗來自第一推動構件的推動力相對于加壓桿擺動。
[0006]可選擇地,擋板可以包括突起,該突起朝向加壓桿突出。加壓桿可以形成為具有開口,突起插入通過該開口。該開口可以為沿著來自第一推動構件的推動力的推動方向展開的形狀。加壓桿可以包括壁部分,該壁部分被構造成接觸突起,并且通過接觸突起限制擋板在來自第一推動構件的推動力的推動方向上相對于加壓桿移動。
[0007]可選擇地,突起可以由第一推動構件朝向壁部分推動。
[0008]可選擇地,突起可以形成為在擋板的擺動軸線的方向上突出。
[0009]可選擇地,擋板的擺動軸線和加壓桿的擺動軸線可以在相同的直線上彼此重合。
[0010]可選擇地,加壓桿可以包括支撐軸。擋板可以由加壓桿的支撐軸可擺動地支撐。
[0011]可選擇地,圖像形成設備可以進一步包括布置在外殼中的第二接觸表面。第二接觸表面可以被構造成接觸擋板以限制擋板在來自第二推動構件的推動力的推動方向上移動超出第一位置。
[0012]可選擇地,第一推動構件和第二推動構件中的每一個可以是扭力螺旋彈簧。加壓桿可以包括第一支撐部分和第二支撐部分,該第一支撐部分被構造成支撐第一推動構件的線圈,該第二支撐部分被構造成支撐第二推動構件的線圈。
[0013]可選擇地,當擋板切換器處于分離位置時,由第一推動構件產生的扭矩的強度可以小于由第二推動構件產生的扭矩的強度。
[0014]可選擇地,圖像形成設備可以進一步包括主體和能夠附接到該主體的片狀物出口單元。主體可以包括第一輸出盤和外殼,并且片狀物出口單元可以包括第二輸出盤。擋板切換器可以布置在片狀物出口單元中。擋板和加壓桿可以布置在主體中。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示范性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的示意性的橫截面側視圖;
[0016]圖2A是根據本發明的示范性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中的擋板的立體圖;圖2B是根據本發明的示范性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中的擋板的寬度端的局部立體圖;
[0017]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示范性實施例的擋板、加壓桿、保持器、第一推動構件和第二推動構件的分解圖;
[0018]圖4A和圖4B分別圖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示范性實施例的擋板的向右視圖和向左視圖;
[0019]圖5A圖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示范性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擋板和加壓桿;圖5B圖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示范性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擋板和外殼;
[0020]圖6A圖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示范性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中位于第二位置的擋板和加壓桿;圖6B圖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示范性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中由壓力施加器進一步按壓超出第二位置的擋板和加壓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在下文中,將參考以下附圖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I的示范性構造。在以下描述中,有關激光打印機I的方向根據使用者使用激光打印機I的常規位置表示,在每一個附圖中由箭頭表示。例如,在圖1中觀察者的右手側被稱為激光打印機I的后側,并且圖1中與后側相對的左手側被稱為前側。對應于觀察者的較近側的一側被稱使用者的右手側,并且對應于觀察者的較遠側的、與左側相對的一側被稱為使用者的左手側。在圖1中,上下方向對應于激光打印機I的豎直方向。進一步,激光打印機I的右左或者左右方向可以被稱為寬度方向,并且前后或者后前方向可以被稱為深度方向。寬度方向和深度方向彼此正交。此外,即使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附圖,在圖2至圖6B中的附圖的方向類似地基于激光打印機I的上述限定取向并且對應于圖1中的激光打印機I的那些方向。
[0022]激光打印機I能夠在片狀物S上形成圖像。如圖1所示,該激光打印機I包括主體2并且可以附接片狀物出口單元3,該片狀物出口單元3能夠對從主體2排出的片狀物S分類。
[0023]主體2包括容納在外殼5中的在片狀物S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單元7、將片狀物S饋送至圖像形成單元7的饋送單元6和運送片狀物S的運送單元8。圖像形成單元7包括曝光裝置20、在片狀物S上形成調色劑圖像的處理單元30和將調色劑圖像熱定影在片狀物S上的定影裝置40。
[0024]饋送單元6配置在外殼5中的下方位置,并且包括饋送盤11、片狀物按壓板12和饋送裝置13。片狀物按壓板12配置在饋送盤11的底部,并且抬升構件12A配置在片狀物按壓板12的下面。片狀物按壓板12可以圍繞其后端旋轉,以通過抬升構件12A被抬起,從而抬起片狀物按壓板12的前端。
[0025]饋送裝置13包括拾取輥13A,并且被構造成將放置在饋送盤11上的片狀物S逐一地饋送到處理單元30。
[0026]曝光裝置20配置在外殼5中的上方位置,并且包括激光發射器(未示出)、多角鏡、透鏡和反射鏡,多角鏡、透鏡和反射鏡可能被圖示但是無符號。在曝光裝置20中,發射激光束并且經由無符號的多角鏡、透鏡和反射鏡將激光束傳輸到處理單元30中的感光鼓31的表面,以掃描感光鼓31的表面。
[0027]處理單元30配置在曝光裝置20的下方位置,并且包括鼓單元30A和顯影劑盒30B。鼓單元30A包括感光鼓31、充電器32和轉印輥33。顯影劑盒30B可以通過開口(無符號)附接至外殼5,當打開前蓋15時可以露出該開口。顯影劑盒30B包括顯影輥34、供應輥(未示出)、調色劑撒布片(未示出)、調色劑容器(未示出)和用于攪拌調色劑容器中的調色劑的拌攪器(未示出)。
[0028]在處理單元30中,當感光鼓31旋轉時,感光鼓31的表面通過充電器32被均勻地充電并且在從曝光裝置20發射的激光束下部分地曝光,從而降低曝光區域的電荷并且根據圖像數據的靜電潛像被形成并被攜帶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同時,通過旋轉顯影輥34,顯影劑盒30B中的調色劑供應至感光鼓31上的靜電潛像。因此,使得潛像可見并顯影成調色劑圖像。同時,當片狀物S運送通過感光鼓31和轉印輥33之間的位置時,感光鼓31的表面上攜帶的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片狀物S上。
[0029]定影裝置40配置在處理單元30的后方位置,并且包括加熱輥41和加壓輥42,片狀物S夾持在加熱輥41和加壓輥42之間的間隙中。在定影裝置40中,當片狀物S經過加熱輥41和加壓輥42之間的間隙時,轉印到片狀物S上的調色劑圖像被熱定影到片狀物S上。
[0030]運送單元8將其上形成有圖像且經過圖像形成單元7的片狀物S運送至第一輸出盤16或者片狀物出口單元3中的任何一個。
[0031]運送單元8包括主運送路徑81、第一輸出路徑82、第二輸出路徑83和擋板9。主運送路徑81是引導已經向上運送通過定影裝置40的片狀物S的路徑。第一輸出路徑82從主運送路徑81向前分叉并且將在圖像形成單元7中在其上形成了圖像的片狀物S引導到第一輸出盤16。第二輸出路徑83從主運送路徑81向上分叉并且將在圖像形成單元7中在其上形成了圖像的片狀物S引導到片狀物出口單元3。擋板9切換運送片狀物S的路徑。運送單元8還包括配置在主運送路徑81上的運送輥84和配置在第一輸出路徑82的出口處的主體內出口輥85。在對應于第二輸出路徑83的位置的上表面上,外殼5包括開口 83A,片狀物S通過該開口 83A被排出主體2并且被運送至片狀物出口單元3。
[0032]擋板9可擺動地附接到主體2以向前或者向后擺動。擋板9可移動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擺動;該第一位置由圖1中的實線表示,在第一位置,片狀物S被引導至第一輸出路徑82;該第二位置由圖1中的雙點劃線表示,第二位置是在擋板9的擺動軌跡上向前遠離第一位置的位置,在第二位置,片狀物S被引導至第二輸出路徑83。后文中將詳細地說明移動擋板9的構造。
[0033]片狀物出口單元3包括多個第二輸出盤61、多個輸出輥65、輸出路徑68、第一運送棍63和第二運送棍64,其中:多個第二輸出盤61布置成豎直排列,每個輸出棍65布置成對應于第二輸出盤61中的一個,從主體2運送出的片狀物S通過輸出路徑68被進一步引導至第二輸出盤61,第一運送棍63和第二運送棍64布置在輸出路徑68中。
[0034]輸出路徑68是這樣的路徑,該路徑與主體2中的第二輸出路徑83連接以將其上形成有圖像的片狀物S引導至第二輸出盤61。輸出路徑68包括第一路徑68A和第二路徑68B。第一路徑68A連續地延伸,從第二輸出路徑83通過主體2的開口 83A至最上方的一個輸出盤61。第二路徑68B可以包括多個第二路徑68B,第二路徑68B從第一路徑68A分叉并且延伸至除了最上方的輸出盤61之外的每個輸出盤61。在第二輸出路徑68B從第一路徑68A分叉的每一個位置配置可擺動構件62,該可擺動構件62可以擺動以切換運送片狀物S的方向。
[0035]第一運送輥63配置在第一路徑68A的中間位置。第二運送輥64配置在第一路徑68A中,在第一運送棍63相對于運送片狀物S的運送方向的上游位置。
[0036]接下來將詳細地說明擋板9的構造以及用于移動擋板9的結構。如圖2A-2B所示,擋板9包括多個引導部分91、連接部分92、軸93、支承94、彈簧按壓器97、第一接觸部分95以及第二接觸部分96。多個引導部分91布置成沿著寬度方向排列,并且連接部分將多個引導部分91沿著該寬度方向連接到一起。軸93從最左邊的一個引導部分91向左突出。支承94形成在最右邊的一個引導部分91上。彈簧按壓器97形成為在擋板9的擺動軸線Al的方向上從最右邊的一個引導部分91向外或者向右突出。第一接觸部分95和第二接觸部分96分別布置在最左邊的一個引導部分91和最右邊的一個引導部分91上。
[0037]軸93形成在位于最左位置的引導部分91的上端位置上。支承94是圓形的凹坑,其形成為從位于最右位置的引導部分91的右表面向內或者向左凹進。支承94形成在引導部分91的上端位置上,特別地,布置成使得圓心與延伸通過軸93的軸線的直線重合。
[0038]在擋板9的左端上的軸93由外殼5支撐。在擋板9的右端上,如圖3所示,支承94的向內凹坑與加壓桿100的支撐軸140接合,該支撐軸140由外殼5支撐,從而擋板9被該支撐軸140可擺動地支撐。同時,擋板9相對于外殼5可擺動。
[0039]如圖2A至圖2B所示,第一接觸部分95布置在到軸93和支承94比到引導部分91的尖端更近的位置上。第一接觸部分95可以是在每個寬度端上沿著寬度方向從引導部分91向外突出的肋。作為肋的每個第一接觸部分95可以從引導部分91的上側朝向尖端側延伸,并且朝向擋板9的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的下游側傾斜(也可參見圖5B)。擋板9的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可以例如在圖5A至圖5B中為逆時針方向。第一接觸部分95包括第一接觸表面95A,其面對擋板9的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的下游側。注意,省略了在最左邊的一個引導部分91上的第一接觸表面95A的說明。
[0040]第二接觸部分96布置在比第一接觸部分95更接近于引導部分91的尖端的位置。第二接觸部分96形成為在每個寬度端上從引導部分91沿著寬度方向向外突出并且在其寬度端處朝向擋板9的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的上游側延伸。第一接觸部分96在其寬度端包括第二接觸表面96A,其面向擋板9的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的上游側。
[0041]彈簧按壓器97布置在最右邊的一個引導部分91上,在第一接觸部分95和第二接觸部分96之間的位置。彈簧按壓器97可以是從引導部分91朝向加壓桿100向右突出的突起。彈簧按壓器97包括第一表面97A和第二表面97B,該第一表面97A面對擋板9的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的上游側,該第二表面97B面對擋板9的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的下游側。
[0042]如圖3所示,在擋板9的右側,主體2具有加壓桿100。該加壓桿100聯接至擋板9,并且包括用于將加壓桿100保持在擋板9上的保持器51、布置在擋板9和加壓桿100之間的第一推動構件SI和布置在加壓桿和外殼5之間的第二推動構件S2。
[0043]加壓桿100相對于外殼5和擋板9可擺動。加壓桿100包括主體部分101和可施加壓力部分170,其中在主體部分101,加壓桿100聯接至擋板9,可施加壓力部分170從主體部分101延伸。
[0044]主體部分101包括板110、第一圓筒部120、第二圓筒部130、支撐軸140、第一壁150、肋180和突起160。板110布置成面對沿著寬度方向的最右邊的一個引導部分91的上端。第一圓筒部120朝向擋板9從板110向側面突出。第二圓筒部130在與第一圓筒部120相反的方向上從板110向側面突出。支撐軸140沿著寬度方向縱向延伸通過第一圓筒部120和第二圓筒部130的內周。第一壁150和肋180在與擋板9相反的方向上從板110向側面突出。突起160布置在引導部分91側,比板110更接近尖端,并且向側面突出至比板110更接近擋板9。
[0045]支撐軸140與第一圓筒部120和第二圓筒部130整體地布置。因此,整個主體部分101可以與支撐軸140整體地旋轉。支撐軸140相對于第一圓筒部120朝向擋板9向側面突出并且在與擋板9相反的方向上相對于第二圓筒部130向側面突出。支撐軸140的左端與擋板9中的支承94接合。
[0046]相對于擋板9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第一壁150布置在第二圓筒部130的下游側。第一壁150從板110的上端延伸至比第二圓筒部130更接近可施加壓力部分170的位置。
[0047]如圖4A所示,肋180形成為從在第二圓筒部130和突起160之間的位置沿著第二圓筒部130的圓周朝向第一壁150延伸。肋180的更接近于第一壁150的端部與第一壁150分離。同時,第一壁150具有突起151,該突起151在面對肋180的上述端部的位置朝向肋180突出。
[0048]板110形成為具有第一開口111,該第一開口 111貫穿寬度方向形成,位于比肋180更接近于可施加壓力部分170的位置。相對于擋板9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第一壁150的一部分形成第一開口 111的下游端。
[0049]如圖3和圖4B所示,突起160包括第二壁161、第三壁162、第四壁163和連接部分164,它們圍繞貫穿主體部分101形成的第二開口 165的邊緣。第二壁161從板110朝向擋板9突出。第三壁162在與支撐軸140相反的方向上從第二壁161相對于可擺動方向的下游端延伸,該可擺動方向為擋板9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第四壁163在與支撐軸140相反的方向上從第二壁161相對于可擺動方向的上游端延伸,該可擺動方向為擋板9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該連接部分164連接第三壁162和第四壁163的位于第二壁161的相對側上的端部。因此,貫穿主體部分101形成的第二開口 165由第二壁161、第三壁162、第四壁163和連接部分164圍繞。
[0050]第二開口165形成為圍繞加壓桿100的擺動軸線A2展開的弧形形狀或者扇形形狀。擋板9的彈簧按壓器97插入穿過第二開口 165,以便能夠在第二開口 165中圓弧移動。第二開口 165形成為沿著推動第一臂S12的第一推動構件SI的推動方向展開的扇形形狀,后文將詳細地說明。
[0051]可施加壓力部分170在比支撐軸140更接近于引導部分91的尖端的位置從主體部分101的一部分朝向可擺動方向的下游側延伸,該可擺動方向為擋板9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
[0052]保持器51形成外殼5的一部分并且布置在加壓桿100的一側,例如右手側。保持器51包括固定部分51A和保持部分51B。保持部分51B從固定部分51A延伸并且布置在加壓桿100的第二圓筒部130的右手側。保持部分51B包括支承孔51C,支撐軸140可以插入該支承孔51C中。在加壓桿100的支撐軸140插入在支承孔51C中的情況下,保持器51可以將加壓桿100支撐在其上。
[0053]固定部分51A固定至外殼5的頂部52(參見圖5A)的一部分;因此,由固定至外殼5的保持器51支撐的加壓桿100相對于外殼5可擺動。加壓桿100可以在初始位置(參見圖5A)和擺下位置(圖6A)之間移動,在初始位置,可施加壓力部分170的尖端處于最上方位置,在擺下位置,加壓桿100被移動以從初始位置向下擺動,并且可施加壓力部分170大致地與水平方向對齊。在這種情況下,擋板9的擺動軸線Al和加壓桿100的擺動軸線A2在相同的直線上彼此重合。
[0054]圖像形成設備I的主體2包括移動擋板9的擋板切換器69。擋板切換器69包括壓力施加器69A,其可以為在豎直方向上伸長的桿。當以已知的方法豎直地移動壓力施加器69A時,擋板切換器69能夠在按壓位置(參見圖6A)和分離位置(參見圖5A)之間移動,其中:在按壓位置,壓力施加器69A向下按壓加壓桿100的可施加壓力部分170以使加壓桿100移動至擺下位置;在分離位置,壓力施加器69A向上移動以大致與可施加壓力部分170分離。當加壓桿100位于擺下位置時,可施加壓力部分170處于與水平方向對齊的姿態。同時,擋板切換器69可以將壓力施加器69A移動至按壓位置,以便使擋板9移動至第二位置,以及擋板切換器69可以將壓力施加器69A移動至分離位置,以便使擋板9移動至第一位置。
[0055]如圖3所示,第一推動構件SI可以是扭力螺旋彈簧,包括線圈S11、第一臂S12和第二臂S13,第一臂S12和第二臂S13從線圈Sll連續地延伸。
[0056]線圈Sll繞著加壓桿100中的第一圓筒部120布置,由第一圓筒部120支撐。如圖4B所示,第一臂S12布置在第二表面97B上,與擋板9的彈簧按壓器97配合。同時,第二臂S13布置為貫穿加壓桿100的第一開口 111,以與第一壁150配合。在該布置中,第一推動構件SI在使得擋板9的引導部分91的尖端與加壓桿100的可施加壓力部分170的尖端分離的方向上推動擋板9和加壓桿100。換句話說,第一推動構件SI朝向第四壁163推動彈簧按壓器97,并且在從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或者朝向外殼5中的第一接觸表面54A的方向上推動擋板9,將在后文中說明。
[0057]當沒有外力施加到加壓桿100或者擋板9時,通過第一推動構件SI將彈簧按壓器97推動抵靠第四壁163;因此,限制了彈簧按壓器97在推動方向上進一步移動超出第四壁163。另一方面,當擋板9接觸第一接觸表面54A時,加壓桿100能夠抵抗來自第一推動構件SI的推動力而相對于擋板9擺動。換句話說,當擋板9接觸第一接觸表面54A時,擋板9可以抵抗來自第一推動構件SI的推動力而相對于加壓桿100擺動。
[0058]如圖3所示,第二推動構件S2可以是扭力螺旋彈簧,包括線圈S21、第一臂S22和第二臂S23,第一臂S22和第二臂S23從線圈S21連續地延伸。
[0059]線圈S21繞著加壓桿100中的第二圓筒部130布置,由第二圓筒部130支撐。如圖4A和圖5A所示,第一臂S22布置在外殼5中的可接合突起56的下側,可接合突起56從布置在加壓桿100前方的可接合壁55突出。
[0060]第二臂S23布置在第一壁150中的突起151和肋180之間的位置(參見圖4),以與第二圓筒部130側的第一壁150配合,其中突起151和肋180在圖5A-6B中未示出。在該布置中,第二推動構件S2朝向擋板9的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的可擺動方向的下游側推動加壓桿100。換句話說,第二推動構件S2推動加壓桿100,作用在擋板9上使其趨向停留在第一位置。
[0061]根據本實施例,當擋板切換器69的壓力施加器69A位于分離位置時,通過第一推動構件SI產生的扭矩小于通過第二推動構件S2產生的扭矩。
[0062]接下來,將在下面說明外殼5的詳細構造。如圖5A至圖5B所示,外殼5包括上述可接合壁55、前壁53和下壁57。前壁53設置在擋板9的前方位置并且在擋板9的各個寬度側。下壁57從頂部52向下延伸。
[0063]前壁53具有接觸突起54,該接觸突起54形成為向后突出,當擋板9位于第二位置時,接觸突起54位于擋板9的第二接觸部分96的前方位置。接觸突起54具有后表面,其包括第一接觸表面54A。在第一接觸表面54A與擋板9的第二接觸表面96A抵觸的情況下,接觸突起54可以限制擋板9進一步向前移動超出第二位置。
[0064]如圖5B所示,下壁57布置在處于第一位置的擋板9中的第一接觸部分95的第一接觸表面95A可以接觸到的位置。下壁57包括面向下方的第二接觸表面57A。在第二接觸表面57A與擋板9的第一接觸部分95抵觸的情況下,下壁57可以限制擋板9進一步向前移動超出第一位置。
[0065]根據如上構造的激光打印機I,如圖5A所示,當排出的片狀物S被運送至第一輸出盤16時,擋板切換器69將壓力施加器69A放置在分離位置;因此,來自第二推動構件S2的推動力將加壓桿100放置在初始位置。進一步,加壓桿100的第四壁163按壓擋板9中的彈簧按壓器97;因此,擋板9被放置在第一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如圖1所示,第一輸出路徑82被打開,并且第二輸出路徑83被擋板9閉合。因此,被運送通過圖像形成單元7的片狀物S可以通過第一輸出路徑82被排出并且運送至第一輸出盤16。
[0066]當片狀物S要被運送至一個第二輸出盤61時,如圖6A所示,擋板切換器69向下移動壓力施加器69A,從而加壓桿100中的可施加壓力部分170被向下按壓,抵抗來自第二推動構件S2的推動力。因此,加壓桿100可以相對于外殼5從初始位置沿著圖6A至圖6B中的順時針方向擺動。
[0067]同時,加壓桿100中的第四壁163可以趨向于離開擋板9的彈簧按壓器97。然而,當通過來自第一推動構件SI的推動力將彈簧按壓器97推動抵抗第四壁163時,彈簧按壓器97保持與第四壁163接觸并且隨著第四壁163移動。當接觸部分96的第二接觸表面96A抵觸第一接觸表面54A時,擋板9停駐在第二位置。
[0068]同時,加壓桿100停駐在擺下位置,并且擋板切換器69中的壓力施加器69A從上方保持可施加壓力部分170上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可施加壓力部分170處于水平姿態,因此,壓力施加器69A在豎直方向上對可施加壓力部分170施加壓力。因此,可以降低按壓擋板切換器69中的可施加壓力部分170所需的力的強度。換句話說,可以用來自擋板切換器69的少量的力按壓可施加壓力部分170。
[0069]如圖1所示,當擋板9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一輸出路徑82被擋板9閉合,并且第二輸出路徑83被打開。因此,被運送通過圖像形成單元7的片狀物S通過第二輸出路徑83被運送至片狀物出口單元3并到達第二輸出盤61。
[0070]如圖6B所示,當擋板9處于第二接觸部分96接觸第一接觸表面54A的狀態時,由于外殼5、擋板9、加壓桿100和/或擋板切換器69導致的機械公差,擋板切換器69的壓力施加器69A可能趨向于使加壓桿100的可施加壓力部分170進一步移動超出擺下位置。根據本實施例,加壓桿100相對于擋板9可擺動;因此,即使在第二接觸部分96抵觸第一接觸表面54A之后,加壓桿100可以單獨地抵抗來自第一推動構件SI的推動力進一步擺動。換句話說,當壓力施加器69A按壓加壓桿100時,并且在擋板9抵觸第一接觸表面54A之后,擋板9可以抵抗來自第一推動構件SI的推動力相對于加壓桿100擺動。因此,可以防止損害擋板9和加壓桿100。進一步,即使擋板9以比預定強度更大強度的沖擊抵觸第一接觸表面54A,第一推動構件SI可以變形以吸收該沖擊。因此,可以降低擋板9和第一接觸表面54A之間的抵觸導致的沖擊噪聲。
[0071]同時,來自第一推動構件SI的扭矩小于來自第二推動構件S2的扭矩;因此,可以防止扭矩小的第一推動構件SI強制推動擋板9中的第二接觸部分96抵靠第一接觸表面54A。
[0072]當擋板切換器69布置在與主體2分離的片狀物出口單元3中時,在本實施例中,擋板切換器69中的壓力施加器69A可能輕易地相對于加壓桿100移位。然而,由于加壓桿100相對擋板9可擺動,該移位可以被吸收。
[0073]例如,當片狀物S已被運送到第二輸出盤61并且另一個片狀物S要被運送到第一輸出盤16時,如圖5A所示,擋板切換器69中的壓力施加器69A可以移動到分離位置。因此,可以通過來自第二推動構件S2的推動力使加壓桿100移動,以沿著圖5A至圖5B中的逆時針方向擺動。在這方面,由于彈簧按壓器97被推動抵靠加壓桿100中的第四壁163,擋板9可以移動,以隨著加壓桿100從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擺動。當擋板9中的第一接觸部分95抵觸外殼5中的第二接觸表面57A時,擋板9可以停駐在第一位置。同時,加壓桿100也可以停止擺動。因此,在擋板9放置成接觸在外殼5中的第二接觸表面57A的情況下,擋板9可以被維持在第一位置。因此,可以改善當擋板9處于第一位置時擋板9相對于外殼5的定位精度。
[0074]盡管已經描述了實現本發明的實例,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存在許多圖像形成設備的變化和變形,其仍然屬于后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理解,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主題無需局限于上述具體特征或動作。相反,上述具體特征和動作作為實施權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被公開。同時,用于表示上述實施例中的組件的術語可能不一定與所附的權利要求中列舉的術語相同,但是上述實施例中使用的術語可以僅僅被認為是權利要求主題的示例。
[0075]例如,擋板切換器69可以不必布置在片狀物出口單元3上,而可以布置在主體2中。
[0076]例如另一個示例,擋板9和加壓桿100可以不必布置在主體2中以切換主體2中的運送片狀物S的運送方向,而可以布置在片狀物出口單元3中。
[0077]例如另一個示例,擋板9的擺動軸線Al和加壓桿100的擺動軸線A2可以不必在相同的直線上彼此重合。擋板9的擺動軸線Al可以相對于加壓桿100的擺動軸線A2偏離,并且與正交于加壓桿100的擺動軸線的方向對齊。
[0078]例如另一個示例,本發明可以不必應用于片狀物出口單元3可附接在主體2上的激光打印機,而可以應用于不具有片狀物出口單元的圖像形成設備。例如另一個示例,本發明可以不必應用于單色激光打印機I,而可以應用于多色打印機。
【主權項】
1.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夕卜殼; 擋板,所述擋板被構造成能夠相對于所述外殼在擺動軌跡上擺動,并且能夠在所述擺動軌跡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加壓桿,所述加壓桿被構造成能夠相對于所述外殼和所述擋板擺動,所述加壓桿聯接至所述擋板; 布置在所述外殼上的第一接觸表面,所述第一接觸表面被構造成接觸所述擋板并且限制所述擋板移動超出所述第二位置; 布置在所述加壓桿和所述擋板之間的第一推動構件,所述第一推動構件被構造成推動所述擋板以相對于所述加壓桿朝向所述第一接觸表面擺動; 布置在所述外殼和所述加壓桿之間的第二推動構件,所述第二推動構件被構造成推動所述加壓桿,以作用于所述擋板,使得所述擋板趨向停留在所述第一位置;和 包括壓力施加器的擋板切換器,所述壓力施加器被構造成在按壓位置和分離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所述按壓位置,所述壓力施加器按壓所述加壓桿;在所述分離位置,所述壓力施加器與所述加壓桿分尚; 其中,在所述壓力施加器按壓所述加壓桿以抵抗來自所述第二推動構件的推動力使所述擋板從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動之后,當被移動的所述擋板接觸所述第一接觸表面時,所述擋板能夠抵抗來自所述第一推動構件的推動力相對于所述加壓桿擺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擋板包括突起,所述突起朝向所述加壓桿突出; 其中,所述加壓桿形成為具有開口,所述突起插入通過所述開口,所述開口為沿著來自所述第一推動構件的推動力的推動方向展開的形狀;并且 其中,所述加壓桿包括壁部分,所述壁部分被構造成接觸所述突起,并且通過接觸所述突起限制所述擋板在來自所述第一推動構件的推動力的所述推動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加壓桿移動。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突起由所述第一推動構件朝向所述壁部分推動。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突起形成為在所述擋板的擺動軸線的方向上突出。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擋板的擺動軸線和所述加壓桿的擺動軸線在相同的直線上彼此重合。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加壓桿包括支撐軸;并且 其中,所述擋板由所述加壓桿的所述支撐軸可擺動地支撐。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 布置在所述外殼中的第二接觸表面,所述第二接觸表面被構造成接觸所述擋板以限制所述擋板在來自所述第二推動構件的推動力的推動方向上移動超出所述第一位置。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推動構件和所述第二推動構件中的每一個是扭力螺旋彈簧;并且 其中,所述加壓桿包括第一支撐部分和第二支撐部分,所述第一支撐部分被構造成支撐所述第一推動構件的線圈;所述第二支撐部分被構造成支撐所述第二推動構件的線圈。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 其中,當所述擋板切換器處于所述分離位置時,由所述第一推動構件產生的扭矩的強度小于由所述第二推動構件產生的扭矩的強度。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 主體和能夠附接到所述主體的片狀物出口單元,所述主體包括第一輸出盤和所述外殼,并且所述片狀物出口單元包括第二輸出盤; 其中,所述擋板切換器布置在所述片狀物出口單元中;并且 其中,所述擋板和所述加壓桿布置在所述主體中。
【文檔編號】B65H3/06GK106019878SQ201610172632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4日
【發明人】增田健宏, 井上雅文
【申請人】兄弟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