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導光板及背光源模組、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背光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光板及背光源模組、顯示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由于發光條的分布設計而導致導光板出射的光線不均勻的問題。本實施例中導光板包括:導光主體部,位于導光主體部一表面的出光部,出光部包含多個沿導光方向排布的光學單元;出光部中的光學單元在導光方向上的長度不相等,其中,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小于未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且各個光學單元的遠離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相齊平。從而,保證導光板的入光側處的光學單元的導光性能接近一致,從而,提升散射以及折射的均勻性,提升導光性能,保證導光板的出光均勻性,提升導光板的品質。
【專利說明】
一種導光板及背光源模組、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背光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光板及背光源模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不,為現有的導光板結構的俯視不意圖,該導光板的出光部11中包含多條長度相等的光學單元12,即光學單元12的兩端面(端面Xl和端面x2)均齊平設置;在導光板的入光側,如箭頭所示,設計有多個發光條T(其是需要安裝到導光板上的,不屬于導光板的結構部件),由圖1可知,發光條按照預設間距均勻排布,因而,對應發光條T的位置處的出光部(如虛線所示)的出光效果較好,光線較亮,且容易在光學單元靠近導光板的入光側的附近形成光斑,而對應相鄰發光條之間的位置處的出光部的出光效果較差,光線較暗;從而,造成導光板的出光部的出射光線不均勻,影響導光板的品質。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導光板及背光源模組,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由于發光條的分布設計而導致導光板出射的光線不均勻的問題。
[0004]本發明實施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種導光板,包括:導光主體部,位于所述導光主體部一表面的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包含多個沿導光方向排布的光學單元;
[0006]所述出光部中的光學單元在導光方向上的長度不相等,其中,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小于未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且各個光學單元的遠離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相齊平。
[0007]該方案中,通過將光學單元設計為長度不等,且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小于未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從而,保證相鄰發光條之間的位置對應的光學單元的網點較密,從而,提升散射以及折射效果,最終提升導光性能,進而,保證導光板的出光均勻性,提升導光板的品質。
[0008]可選地,在與所述導光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出光部中相鄰光學單元的間距按照由導光板的中心軸至導光板的邊緣的順序逐漸增大。
[0009]該方案中,出光部中相鄰光學單元的間距按照由導光板的中心軸至導光板的邊緣的順序逐漸增大,從而,保證中間區域的網點較密,導光性能較高,邊緣區域的網點較稀疏,導光性能較差,這種設計可以有效減小由于導光而引起的邊緣亮線問題。
[0010]可選地,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靠近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呈拱形。
[0011]該方案中,通過該設計能夠使得光學單元的靠近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的城堡結構更為平滑,保證發光條對應的位置以及其他位置導光性能的均勻過度。
[0012]可選地,所述出光部中各個光學單元以導光板的中心軸線呈鏡像設置。
[0013]該方案能夠保證整個導光板的導光性能較為均勻。
[0014]可選地,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導光主體部一表面的遮光層,所述遮光層位于所述光學單元所在區域以外的邊緣區域,且與所述光學單元的遠離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相鄰。
[0015]該結構可以對導光過程中偏離導光方向的光線吸收,消除在與導光板的入光側平行相對的一側形成的亮線。
[0016]可選地,所述遮光層的材質為黑色樹脂微粒;所述遮光層的寬度不大于0.15_。
[0017]該方案可以保證導光板的厚度不致于過大。
[0018]可選地,所述黑色樹脂微粒的半徑的取值范圍為0.005mm-0.01mm。
[0019]該方案可以保證導光板的厚度不致于過大。
[0020]可選地,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導光主體部一表面的輔助層,所述輔助層位于所述光學單元所在區域以外的邊緣區域,且與所述光學單元的靠近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相鄰,用以遮擋發光條的光線外溢。
[0021]該輔助層的厚度根據發光條的高度設置,可以有效遮擋發光條的光線外溢,提升導光板的光效。
[0022]可選地,所述導光主體部由通過熱壓工藝成型的板材構成。
[0023]通過該工藝形成的導光主體部的厚度較薄,可以有效實現超薄背光的需求。
[0024]可選地,所述出光部中光學單元的截面圖形為三角形、梯形或矩形。
[0025]該方案的設計較為靈活,可以靈活選擇光學單元的截面圖形。
[0026]—種背光源模組,包括所述的導光板。
[0027]該方案包含導光板,其中,導光板通過將光學單元設計為長度不等,且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小于未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從而,保證相鄰發光條之間的位置對應的光學單元的網點較密,從而,提升散射以及折射效果,最終提升導光性能,進而,保證導光板的出光均勻性;其次,可以有效減小由于導光而引起的邊緣亮線問題,以及,消除在與導光板的入光側平行相對的一側形成的亮線,提升導光板的品質。另外,還可以有效遮擋發光條的光線外溢,提升背光源模組的光效。
[0028]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所述的背光源模組。
[0029]—種制作所述的導光板的方法,包括:
[0030]形成導光主體部;
[0031]在所述導光主體部的一表面通過熱壓工藝形成包含多個沿導光方向排布的光學單元的出光部;其中,
[0032]所述出光部中的光學單元在導光方向上的長度不相等,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小于未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且各個光學單元的遠離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相齊平。
[0033]該方案包含導光板,其中,導光板通過將光學單元設計為長度不等,且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小于未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從而,保證相鄰發光條之間的位置對應的光學單元的網點較密,從而,提升散射以及折射效果,最終提升導光性能,進而,保證導光板的出光均勻性;其次,可以有效減小由于導光而引起的邊緣亮線問題,以及,消除在與導光板的入光側平行相對的一側形成的亮線,提升導光板的品質。另外,還可以有效遮擋發光條的光線外溢,提升導光板的光效。最終,提升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附圖說明】
[003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要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5]圖1為現有的導光板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0036]圖2(a)為本發明所提供的導光板的側面圖;
[0037]圖2(b)為本發明導光板的結構俯視示意圖之一;
[0038]圖3為本發明所提供的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0039]圖4為本發明所提供的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0040]圖5為本發明所提供的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之四;
[0041]圖6為本發明所提供的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之五;
[0042]圖7為圖6中導光板沿c-c線的剖面圖;
[0043]圖8(a)-圖8(c)分別為三種截面圖形的導光板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45]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所涉及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本發明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實施例。
[0046]如圖2(a)所示,為本發明所提供的導光板的側面圖,同時,結合圖2(b)所示的導光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該導光板主要包括:導光主體部21,位于導光主體部21—表面的出光部22,出光部22包含多個沿導光方向S排布的光學單元221;出光部22中的光學單元221在導光方向S上的長度不相等,其中,在設計有發光條T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221的長度小于未設計有發光條T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221的長度,且各個光學單元221的遠離導光板的入光側(如箭頭所示)的一端面a相齊平。
[0047]通過該技術方案,將光學單元設計為長度不等,且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小于未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從而,保證相鄰發光條之間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所形成的網點的稀疏程度配合發光條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所形成的網點的稀疏程度,從而,提升散射以及折射的均勻性,提升導光性能,進而,保證導光板的出光均勻性,提升導光板的品質。
[0048]需要說明的是,網點是導光板中通過物理工藝或其他現有工藝形成的凹凸不平結構,其作用是為了提升光在導光板中的耦合性即散射性能。
[0049]進一步,在與導光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出光部中相鄰光學單元的間距按照由導光板的中心軸L至導光板的邊緣的順序逐漸增大。具體參照圖3所示,假設該導光板中存在10條光學單元fl-flO,且由圖示中左側邊緣至右側邊緣依次排布fl-f 10。在與導光方向S垂直的方向上(圖示中?^所指方向),光學單元f5與光學單元f4之間的間距為d4,光學單元f4與光學單元f 3之間的間距為d3,光學單元f 3與光學單元f 2之間的間距為d2,光學單元f 2與光學單元fl之間的間距為dl;而dl>d2>d3>d4。同理,光學單元f6與光學單元f7之間的間距為d6,光學單元f 7與光學單元f 8之間的間距為d7,光學單元f 8與光學單元f 9之間的間距為d8,光學單元f9與光學單元HO之間的間距為d9;而d9>d8>d7>d6。而光學單元f5和光學單元f6之間的間距為d5,且d5小于d6,且小于d4。即,在整個導光板的出光部22中,光學單元221按照中間密兩側梳的排布方式設置,該設計方式能夠保證導光板中間區域的網點較為密集,邊緣區域的網點較為稀疏,從而,提升中間區域的光耦合效果,即散光效果;而降低邊緣區域的散光效果,增大中間區域的導光性能,減小邊緣區域的導光性能,這樣,可以減小左右邊緣區域的亮線問題,提升導光板的品質。
[0050]在實際的導光板結構中,為了在改善導光板品質的時候,實現更為平滑的改變,不會產生突兀的亮暗態現象,一種較為可行的方案,如圖4所示的導光板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在設計有發光條T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221的靠近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b在導光板上的正投影呈拱形(如圖中虛線所示)。該拱形的彎曲程度較為規則,這樣,可以保證相鄰的光學單元之間的長度差近乎相等,從而,保證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至未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導光性能可以較為平滑的改變,提升導光板的品質。
[0051]可選地,根據發光條的光源強弱以及發光條之間的間距,可以靈活調整拱形的彎曲程度,即調整最長的光學單元與最短的光學單元之間的長度差,兩者之間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可依次均勻改變。
[0052]進一步,為了提升導光板的整體導光性能,保證導光板整個面內的導光性能更為均衡,仍參照圖4所示,出光部22中各個光學單元221以導光板的中心軸L呈鏡像設置;即以中心軸L為界限,兩側的光學單元221對稱設置,從而,使得導光板上的光學單元221以圖3中的梳密排布規則呈均勻對稱的設置,不僅能夠削弱左右兩個邊緣的亮線,還可以實現導光板的導光性較為均勻。
[0053]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導光板的性能,參照圖5所示,基于圖4所示的導光板結構,該導光板還包括:設置在導光主體部21 —表面的遮光層23,遮光層23位于光學單元221所在區域以外的邊緣區域Al,且與光學單元221的遠離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a相鄰。其實,在現有技術中,由入光側進入的光線,并不是全部都被導光主體部中的導光網點所作用而從出光部射出,還會有部分光線由于導光網點內的不均勻而導致光線不規則的散射,進而,從邊緣區域Al處的側邊射出,從而,形成影響后續顯示的亮線。而本發明為了消除該亮線,可在邊緣區域Al處設置遮光層23,以吸收希望消除的光線。該結構的設計能夠提升導光板的顯示品質,為后續顯示工作消除亮線導致的隱患。
[0054]可選地,圖5中所涉及的遮光層23的材質為黑色樹脂微粒;該遮光層23的寬度不大于0.15mm。其中,黑色樹脂微粒的半徑的取值范圍為0.005mm-0.0 Imm。可見,在消除亮線的同時保證導光板所需的較薄的厚度。
[0055]而針對導光主體部而言,其主要由分散有光散射成分的樹脂材料構成,從而,形成具有導光網點的導光主體部,利用網點的散射以及折射實現導光特性。
[0056]進一步,參照圖6所示,該導光板還包括:設置在導光主體部21—表面的輔助層24,輔助層24位于光學單元221所在區域以外的邊緣區域A2,且與光學單元221的靠近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b相鄰,用以遮擋發光條的光線外溢。其實,該輔助層24是通過在導光主體部21的形成光學單元221的表面形成的一膜層,結合圖7所示,為沿圖6中c-c線切割而成的導光板的剖面圖可知,該膜層可以為傾斜的膜層面,其高度要足以遮擋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使得發光條發出的光從該膜層進入導光板中,提升導光板的導光性能以及整體的光效。其中,該輔助層24的材質可以為透明紫外膠。
[0057]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為了保證導光板的厚度較薄,導光主體部由通過熱壓工藝成型的板材構成,同時,出光部中的光學單元、遮光層以及輔助層都可以通過涂布或者涂布結合熱壓工藝形成。
[0058]可選地,參照圖8(a)-圖8(c)所示,出光部22中光學單元221的截面圖形為三角形、梯形或矩形。
[0059]此外,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背光源模組,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所涉及的導光板,此外,還包括發光條、反射片、擴散片、增光膜等,其具體的膜層順序可根據實際需求合理設置。
[0060]同時,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提供的背光源模組,其中,該顯示裝置可以為液晶面板、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對于該顯示裝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均為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贅述,也不應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61]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制作上述任一種導光板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0062]首先,形成導光主體部;
[0063]然后,在所述導光主體部的一表面通過熱壓工藝形成包含多個沿導光方向排布的光學單元的出光部;其中,所述出光部中的光學單元在導光方向上的長度不相等,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小于未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且各個光學單元的遠離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相齊平。
[0064]盡管已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明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0065]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主權項】
1.一種導光板,包括:導光主體部,位于所述導光主體部一表面的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包含多個沿導光方向排布的光學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光部中的光學單元在導光方向上的長度不相等,其中,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小于未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且各個光學單元的遠離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相齊平。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在與所述導光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出光部中相鄰光學單元的間距按照由導光板的中心軸至導光板的邊緣的順序逐漸增大。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靠近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呈拱形。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中各個光學單元以導光板的中心軸線呈鏡像設置。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導光主體部一表面的遮光層,所述遮光層位于所述光學單元所在區域以外的邊緣區域,且與所述光學單元的遠離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相鄰。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層的材質為黑色樹脂微粒;所述遮光層的寬度不大于0.15_。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樹脂微粒的半徑的取值范圍為0.0O5mm-0.0lmm0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導光主體部一表面的輔助層,所述輔助層位于所述光學單元所在區域以外的邊緣區域,且與所述光學單元的靠近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相鄰,用以遮擋發光條的光線外溢。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主體部由通過熱壓工藝成型的板材構成。10.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中光學單元的截面圖形為三角形、梯形或矩形。11.一種背光源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導光板。12.—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源模組。13.—種制作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導光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導光主體部; 在所述導光主體部的一表面通過熱壓工藝形成包含多個沿導光方向排布的光學單元的出光部;其中, 所述出光部中的光學單元在導光方向上的長度不相等,在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小于未設計有發光條的位置處對應的光學單元的長度,且各個光學單元的遠離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一端面相齊平。
【文檔編號】G02B6/00GK105891940SQ201610455140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發明人】徐林, 張起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京東方光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