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鏡組、棱鏡座裝置和具有可變視向的內窺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用于可變視向的內窺鏡(1)的棱鏡組(130),包括第一棱鏡(140)、第二棱鏡(150)和第三棱鏡(160),它們共同限定出經過這三個棱鏡(140,150,160)的光路(21),第一棱鏡(140)和第三棱鏡(160)均具有光入射面(142,162)、反射面(144,164)和光出射面(146,166),第二棱鏡(150)具有單個光路面(152)和至少兩個反射面(154,156),光路面具有光入射區(153)和光出射區(157),其中第一棱鏡(140)可相對于第二棱鏡(150)繞轉軸(A)樞轉,第三棱鏡(160)相對于第二棱鏡(150)固定不動地布置。本發明還涉及棱鏡座裝置(132)和對應的可變視向的內窺鏡(1)。根據本發明,第二棱鏡(150)至少分部段地被設計成在橫向于光路(21)行程的方向上比第一棱鏡(140)和/或第三棱鏡(160)寬,該第二棱鏡(150)的光路面(152)的至少一個側向加寬部段(155)在至少一側延伸超過該第三棱鏡(160)的光入射面(162)。
【專利說明】棱鏡組、棱鏡座裝置和具有可變視向的內窺鏡
[0001]本發明涉及用于具有可變視向的內窺鏡的棱鏡組,包括第一棱鏡、第二棱鏡和第三棱鏡,它們共同限定了經過這三個棱鏡的光路,其中第一棱鏡和第三棱鏡均具有光入射面、反射面和光出射面,并且第二棱鏡具有包括光入射區和光出射區的單個光路面和至少兩個反射面,其中第一棱鏡可相對于第二棱鏡繞經過第一棱鏡的反射面和第二棱鏡的第一反射面的轉軸樞轉,第三棱鏡以相對于第二棱鏡固定不動的方式布置。本發明還涉及棱鏡座裝置,該棱鏡座裝置包括根據本發明的用于具有可變視向的內窺鏡的棱鏡組和用于棱鏡組的支座,以及涉及對應的具有可變視向的內窺鏡。
[0002]已經知道了內窺鏡且尤其是視頻內窺鏡的不同設計方案,其中在內窺鏡的內窺鏡桿遠側末端進入的手術區的光通過光學系統被引導至近側目鏡或一個或多個圖像傳感器。因此,存在具有直視即所謂0°視向的內窺鏡或者具有側向視向的內窺鏡,其例如具有30°、45°、70°或不同于0°視向的類似角度的側向視向。所述度數在此是指在中心視線軸線和內窺鏡桿縱軸之間的極角。也存在具有可調側向視向的內窺鏡或者說視頻內窺鏡,其中,視角即與直視的偏差是可調的。除了視角(即與直視偏差)的調節外,視向(即方位角)也可以圍繞內窺鏡桿縱軸被調節,做法是使內窺鏡整個繞內窺鏡桿縱軸轉動。
[0003]歐洲專利申請EP2369395A1披露了一種用于食品內窺鏡的光學系統,其中,視角改變成使得包括遠側設于內窺鏡桿內的三個棱鏡的棱鏡組的第一棱鏡繞一轉軸轉動或者說旋轉,該轉軸垂直于或者說橫向于內窺鏡桿縱軸。第一棱鏡也被指定為旋轉棱鏡。與第一棱鏡一起限定出光路的另外兩個棱鏡相互粘接并且沒有共同轉動。
[0004]這些棱鏡由玻璃塊切割而成。各玻璃塊的寬度取決于光路尺寸。樞轉棱鏡容置在樞轉棱鏡座內且通過三個接觸面被定位。樞轉棱鏡座本身是可轉動支承在支座內的。在相應的棱鏡組或棱鏡組合的設計和制造中,棱鏡相對于其轉軸的對準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在轉動過程中,樞轉棱鏡繞轉軸傾翻可能產生圖像質量的嚴重損害。
[0005]該棱鏡組的三個棱鏡像賽車道障礙物那樣布置。就是說,在其朝向所述兩個棱鏡的一側,第二棱鏡或中間棱鏡只略微支持空間和在另外兩個棱鏡之間的潛在支承面。在支座中有狹窄的支承桿,第二棱鏡被安放在支承桿上且對準。在安裝過程中,第二棱鏡的位置是難以保證的,因為狹窄的支承桿像蹺蹺板那樣作用,因此第二棱鏡的傾斜趨勢明顯。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保證棱鏡組且尤其是第二棱鏡的對準并且簡化組裝。
[0007]該目的通過一種用于具有可變視向的內窺鏡的棱鏡組實現,該棱鏡組包括第一棱鏡、第二棱鏡和第三棱鏡,它們共同限定了經過這三個棱鏡的光路,其中所述第一棱鏡和第三棱鏡均具有光入射面、反射面和光出射面,所述第二棱鏡具有包括光入射區和光出射區的單個光路面并具有至少兩個反射面,其中所述第一棱鏡可以相對于第二棱鏡繞延伸經過第一棱鏡的反射面和第二棱鏡的第一反射面的轉軸進行樞轉,且第三棱鏡按照相對于第二棱鏡固定不動的方式布置,其特征是,至少該第二棱鏡的截面被設計成在橫向于光路行程的方向上至少分部段地相對于第一棱鏡和/或第三棱鏡加寬,其中所述第二棱鏡的光路面的至少一個側向加寬部段在至少一側延伸超過第三棱鏡的光入射面。
[0008]本發明基于以下基本構想,第二棱鏡的寬度(即橫向于中央光軸或中央光路的尺寸)大于光學所需表面,而另兩個棱鏡保持其寬度且因此適配于該光路。因此,第二棱鏡側向延伸超過第三棱鏡且如果可行超過第一棱鏡。第二棱鏡也能在兩側延伸超過第三棱鏡并且如果可行延伸超過第一棱鏡。突出的側向部段因此在支座中起到增大的支承面的作用,從而使得第二棱鏡與可被粘合至第二棱鏡的第三棱鏡不傾斜。用于棱鏡組或棱鏡組合的額外需要的側向安裝空間用于可靠對準該棱鏡組。
[0009]所述第二棱鏡的光路面的至少一個側向加寬部段優選在至少一側沿棱鏡組的0°視向延伸超過第一棱鏡的光出射面。棱鏡組的0°視向由先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棱鏡的縱向延伸尺寸限定。所述0°視向也被稱為直視。假定第一棱鏡具有矩形表面區,第一棱鏡的矩形表面區的角也能在交叉情況下延伸到棱鏡的側向加寬部段。
[0010]在有利的改進方案中,第三棱鏡在其朝向第一棱鏡的一側具有抵接邊緣。該抵接邊緣可以用作在支座中對準棱鏡組或棱鏡組合的接觸邊緣,假定該支座具有對應的形狀互補的接觸面。它例如可以布置在支座的支承桿側。
[0011]對于組裝來說,尤其有利的是在組裝前將第三棱鏡粘合到第二棱鏡。就此而言,應該考慮這兩個棱鏡彼此相互對準,以及露出第二棱鏡的光路面的側向加寬部段。
[0012]本發明目的也通過一種棱鏡座裝置來實現,棱鏡座裝置包括根據本發明的前述用于具有可變視向的內窺鏡的棱鏡組和用于棱鏡組的支座,其中該支座具有用于所述第二棱鏡的光路面的至少一個側向加寬部段的至少一個支承面,該支承面在內窺鏡縱向上比第一棱鏡和第三棱鏡之間的最小距離延伸得更長。
[0013]除了根據本發明的具有加寬的第二棱鏡的棱鏡組外,本發明的棱鏡座裝置在支座內具有形狀互補的支承面用于第二棱鏡的加寬部段。它具有前述優點,即在第二棱鏡的光路面的加寬部段和支座的支承面的合作下第二棱鏡的接觸面或支座面在內窺鏡縱向上顯著增大,從而不同于已知的現有技術,沒有狹窄的蹺蹺板狀支承面造成傾斜,相反,建立了防傾斜的堅實底座。
[0014]在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該支座附加包含帶有支承桿面的支承桿,其中在安裝狀態下,第二棱鏡的光路面的一個部段位于布置在第一棱鏡和第三棱鏡之間的支承桿面上。這進一步增大了支承面,并且獲得了防傾斜作用的進一步加強。因為第二棱鏡的光路面的側向加寬部段沒有延伸到第一棱鏡和第三棱鏡之間的區域中,因此支承桿面布置增添了橫向防傾斜作用的額外助力。
[0015]該支承桿優選布置在棱鏡組的與第二棱鏡的至少側向加寬的部段相反的一側上。這種布置提供了在第二棱鏡橫向上的盡可能最寬的底座和防傾斜作用。
[0016]在有利的改進方案中,支承桿具有用于第三棱鏡的抵接邊緣的接觸面。這簡化并改善了第二棱鏡和第三棱鏡組合在支座中在內窺鏡或者說內窺鏡桿的縱向上的對準。
[0017]在特別簡單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該支承桿面和用于第二棱鏡的該至少一個側向加寬部段的至少一個支承面形成連貫的、尤其呈L形、T形或H形的支承面。這在第二棱鏡在組裝中被壓在支承面上時在兩個方向上減輕了傾斜。
[0018]當該支座的側肩面優選設置用于第二棱鏡的側向對準時,棱鏡組在支承面平面內的傾斜也得以避免。
[0019]本發明所基于的目的也通過一種具有上述的本發明棱鏡座裝置的具有可變視向的內窺鏡來實現。
[0020]本發明主題的所述的特征、性能和優點也不受限制地適用于各自其它的彼此相關的發明主題。
[0021]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將從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連同權利要求和附圖中變得清楚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滿足單獨特征或幾個特征的組合。
[0022]以下參照附圖基于實施例但不限制發明總體構思地描述本發明,就未以文字更詳細解釋的所有本發明細節的描述來說明確參見附圖,其中:
[0023I圖1示出內窺鏡的立體示意圖,
[0024]圖2示出已知的棱鏡單元的側視示意圖,
[0025]圖3示出已知的棱鏡單元的平面示意圖,
[0026]圖4示出棱鏡座裝置的剖視示意圖,
[0027]圖5示出圖4的棱鏡座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0028]圖6示出棱鏡組的立體示意圖,
[0029]圖7示出本發明的棱鏡組的一部分的立體示意圖,以及
[0030]圖8示出本發明的棱鏡座裝置的示意圖。
[0031]在附圖中,相同的或同類型的零件和/或部件帶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因此省掉重復描述。
[0032]圖1不出根據本發明的內窺鏡I的立體不意圖,它具有近側手柄2和剛性的內窺鏡桿3。在內窺鏡桿3的遠側末端4上設置有觀察窗5,在觀察窗之后設有內窺鏡桿的遠端部段6,其具有棱鏡單元(未示出)和圖像傳感器單元(未示出)。內窺鏡I可被設計為視頻內窺鏡。
[0033]在遠側末端4上的觀察窗5以彎曲且非對稱形式設計。觀察窗5由此被設計成支持可變的側視角度。視察方向的變化(即繞內窺鏡桿3縱軸線的方位角度的變化)通過繞內窺鏡桿3的中七、轉軸或縱軸轉動手柄2來實現。內規鏡桿3的套官被連接至所述手柄。在遠側末端4上的棱鏡單元(未示出)也隨手柄2轉動而轉動。
[0034]手柄2具有呈轉輪7形式的第一控制件和呈滑動件8形式的第二控制件。
[0035]為了保持所示圖像的水平位置,在轉動手柄2時保持轉輪7。這造成在內窺鏡桿3內部的圖像傳感器不跟隨運動。
[0036]為了改變視角(即視線方向相對于直視的偏離),移動滑動件8。沿遠側方向移動滑動件8例如造成視角增大,沿近側方向回移滑動件8此時造成視角縮小至直視。滑動件8的致動與圖像傳感器的轉動相關聯,以便在棱鏡單元被轉動時也保持顯示圖像的水平位置。
[0037]圖2示意性從側面畫出相應已知的棱鏡單元10。在圖像的左側,以點劃線形式所畫出的中央光路21的光進入觀察窗5且穿過入光透鏡11進入遠側第一棱鏡12。光接觸反射面13且通過全反射或反光涂層被向下反射向第二棱鏡14和第二棱鏡的反射面15。反射面15具有相對于第二棱鏡14的底面17的銳角,從而該中央光路首先由底面17的中央部段反射并由此被反射向第二棱鏡14的第二反射面16。第二反射面16也具有相對于底面17的銳角,因此該中央光路相反地被向上反射(軸線B)。在那里,光進入具有反射面19的第三棱鏡18,中央光路21的光接著通過該反射面在平行于內窺鏡桿3的縱軸線的方向上被在中央反射,并經由出光透鏡20尚開棱鏡單兀10。在棱鏡單兀10上方,也畫出了一部分的光纖束25,光借助該光纖束從近側末端被引向遠側末端以照亮此外未被照亮的手術區。
[0038]第一棱鏡12可以繞垂直軸線A轉動以改變側向視角。這也使反射面13、15彼此相對轉動,從而朝向近側方向轉移的圖像的水平位置在第一棱鏡12轉動時繞軸線A改變。這必須通過這個或這些圖像傳感器的轉動來均衡。
[0039]圖3以平面示意圖示出圖2的棱鏡單元10。它在左側示出第一棱鏡12如何布置在0°視向(實線)上。同樣以虛線示出了第一棱鏡12隨同入光透鏡11繞轉軸A轉動。在此情況下,該重疊區域在第一棱鏡12的反射面13和第二棱鏡14中的反射面15之間被轉動。水平位置也被相應轉動。
[0040]圖4示出棱鏡座裝置32的剖視示意圖。棱鏡座裝置32保持已知的棱鏡組30,該棱鏡組具有等腰直角的第一棱鏡40、第二棱鏡50和等腰直角的第三棱鏡60 ο這三個棱鏡40、50、60的寬度至少對應于光路寬度,該光路的中央光路21被畫出。
[0041]光經過入光透鏡11射入且經過光入射面42進入第一棱鏡40。入射光例如通過全反射從反射面44反射,并經過光出射面46進入第二棱鏡50。這樣做時,光經過第二棱鏡50的光路面52的光入射區53并接觸第一反射面54。光被第一反射面54反射且接著被第二反射面56反射,并離開第二棱鏡50的光路面52的光出射區57,經由光入射面62進入第三棱鏡60。光又被第三棱鏡60的反射面64反射并經由光出射面66離開第三棱鏡60并且進入后面的透鏡組25,后面的透鏡組具有多個透鏡和如陰影線所表示的透鏡座。圖4未示出的一個圖像傳感器、一對圖像傳感器或一組棒透鏡轉換組可以跟在透鏡組25出口之后。
[0042]也可以將第二棱鏡50設計成比較扁平且在光入射區53和光出射區57之間的光路面52上設置第三反光涂層。此變型例如如圖2所示。
[0043]這些光學元件被保持支承在支座70內,其中,第一棱鏡40和入光透鏡11可繞轉軸A轉動地安置在樞轉棱鏡座80之內或之上。轉軸A與偏轉中央光路21的一個部段重合。樞轉棱鏡座80可繞同一轉軸A轉動地支承在支座70內。樞轉棱鏡座8以陰影線被畫出。
[0044]在第二棱鏡50和第三棱鏡60的中央光路面52和反射面64區域中,支座70具有構成支承桿面72和傾斜接觸面74的結構。支承桿面72比較窄且因而容易因第二棱鏡50和第三棱鏡60的組合而傾斜。因為傾斜接觸面74結束于頂側區且留下內腔76所用空間,因此傾斜接觸面74也沒有提供任何防傾斜作用。
[0045]圖5示出圖4的棱鏡座裝置32的立體示意圖。從棱鏡座裝置32的底面來看,可以看到第二棱鏡50,其具有設置在遠端的第一反射面54以及位于支座70內的第二反射面56。在近側,第三棱鏡60的光入射面的小部段是可辨識的。另外在遠側,第一棱鏡40的小部段是可辨識的,其大部分被支座70擋住。另外,以端面線所畫出的樞轉棱鏡座80以及入光透鏡11是部分可辨識的。在遠側區域中,支座70具有圓柱形內腔,也呈圓柱形的樞轉棱鏡座80安置在其中。
[0046]圖6示出圖4的棱鏡組的立體示意圖,其中示出了棱鏡40、50、60的最重要的邊線。用圓點虛線示出這種位于一層玻璃后的邊線。附圖標記對應于圖4的附圖標記。可以看到第二棱鏡50具有與第一棱鏡40和第三棱鏡60相同的寬度。在它們各自遠端或近端,第一棱鏡40和第三棱鏡60都略微延伸超過第二棱鏡50。在第一棱鏡40和第三棱鏡60之間有第二棱鏡50的光路面52的狹窄區域,其未被另外兩個棱鏡擋住。只有此區域可供用于支承面和防傾斜作用。
[0047]圖7示出立根據本發明的棱鏡組130的一部分的體示意圖。在此情況下,只示出了第二棱鏡150和第三棱鏡160。為了清楚起見,第一棱鏡140被省略。第三棱鏡160被粘合至第二棱鏡150。第三棱鏡160比第二棱鏡150窄,在圖7中的左側,光路面152具有未被第三棱鏡160遮擋的側向加寬部段155。第三棱鏡160的側邊緣的延伸范圍由小圓點標出以便可從整個長度上辨識出側向加寬部段155。
[0048]圖7也畫出光路面152上的光入射區153、第二棱鏡150的第一反射面154和第二反射面156。為了節約安裝空間,第二棱鏡150的某些邊緣或角被倒角。
[0049]關于第三棱鏡160,光出射面166和面向第二棱鏡150的光路面152的光入射面162連同反射面164被認出。反射面164在光入射面162前面終止于抵接邊緣168。抵接邊緣布置成垂直于第三棱鏡160的光入射面162和第二棱鏡150的光路面152且能用于在支座內對準第二棱鏡150與第三棱鏡160的組合。
[0050]圖8還示出根據本發明的棱鏡座裝置132的立體示意圖。這也是本發明的相應支座170的仰視立體圖,其布置在內窺鏡桿的遠端上且具有用于保持根據圖7的棱鏡組130的遠端結構,即在頭端處。在遠側設有入光透鏡11且緊隨其后是基本呈圓柱形的樞轉棱鏡座180,該樞轉棱鏡座具有暗含的旋轉棱鏡作為第一棱鏡140。在根據圖7的這種情況下,樞轉棱鏡本身是圓柱形的,其中該圓柱體內包含有呈平行于圓柱軸線的平面形式的光入射面(未示出)。它朝向入光透鏡11。反射面以相對于圓柱軸線的45°角被切斷。光出射面用附圖標記146標示。
[0051 ]相應的圓柱形樞轉棱鏡在
【申請人】的并行德國申請號102014202612.1中有描述,該文獻的申請日與本申請相同。該申請所披露的主題將被完全納入本申請中。
[0052]第二棱鏡150在如圖8所示的在頂部的一側較寬,具有一個部段155延伸超過第一棱鏡140和第三棱鏡160。加寬部段155用于防止傾斜,因為它抵靠支座170的側支承面173。在對置側也示出了支承桿176,第二棱鏡150部分貼靠在支承桿的支承桿面172上。在其近端,支承桿176也具有接觸邊緣(不帶附圖標記),第三棱鏡160的抵靠邊緣168貼靠該接觸邊緣。由側肩面178提供另一個抗扭保護,第二棱鏡150壓靠在該側肩面上。
[0053]另外,畫出了可沿縱軸線移動的移位件174,它通過齒件175將近側手柄的縱軸移動轉化為樞轉棱鏡座180的回轉運動,樞轉棱鏡座具有形狀互補的齒件(未示出)。
[0054]包含單獨從附圖中得到的那些特征和與其它特征組合描述的單獨特征的所有上述特征被單獨地或以組合方式被認為對本發明是重要的。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可以通過單獨特征或幾個特征的組合來實現。在本發明的范圍內,用“尤其是”或“優選”指出的特征是另選特征。
[0055]附圖標記列表
[0056]I 內窺鏡
[0057]2 手柄
[0058]3 內窺鏡桿
[0059]4 遠側末端
[0060]5 觀察窗[0061 ] 6 遠端部段
[0062]7 轉輪
[0063]8 滑動開關
[0064]9 套管
[0065]10棱鏡單元
[0066]11入光透鏡
[0067]12旋轉棱鏡
[0068]13反射面
[0069]14第二棱鏡
[0070]15,16反射面
[0071]17底面
[0072]18第三棱鏡
[0073]19反射面
[0074]20出光透鏡
[0075]21中央光路
[0076]25在后透鏡組
[0077]30棱鏡組
[0078]32棱鏡座裝置
[0079]40第一棱鏡
[0080]42光入射面[0081 ]44反射面
[0082]46光出射面
[0083]50第二棱鏡
[0084]52光路面
[0085]53光入射區
[0086]54第一反射面
[0087]56第二反射面
[0088]57光出射區
[0089]60第三棱鏡
[0090]62光入射面[0091 ]64反射面
[0092]66光出射面
[0093]70支座
[0094]72支承桿面
[0095]74傾斜接觸面
[0096]76內腔
[0097]80樞轉棱鏡座
[0098]130棱鏡組
[0099]132棱鏡座裝置
[0100]140第一棱鏡
[0101]146光出射面
[0102]150第二棱鏡
[0103]152光路面
[0104]153光入射區
[0105]154第一反射面
[0106]155側向加寬部段
[0107]156第二反射面
[0108]157光出射區
[0109]160第三棱鏡
[0110]162光入射面
[0111]164反射面
[0112]166光出射面
[0113]168抵接邊緣
[0114]170支座
[0115]172支承桿面
[0116]173側支承面
[0117]174移位件
[0118]175齒件
[0119]176支承桿
[0120]177接觸面
[0121]178偵_面
[0122]180樞轉棱鏡座
【主權項】
1.一種用于具有可變視向的內窺鏡(I)的棱鏡組(130),該棱鏡組包括第一棱鏡(140)、第二棱鏡(150)和第三棱鏡(160),它們共同限定出經過這三個棱鏡(140,150,160)的光路(21),其中所述第一棱鏡(I40)和所述第三棱鏡(160)均具有光入射面(142,162)、反射面(144,164)和光出射面(146,166),并且所述第二棱鏡(150)具有單個光路面(152)和至少兩個反射面(154,156),該光路面具有光入射區(153)和光出射區(157),其中所述第一棱鏡(140)能相對于所述第二棱鏡(150)繞經過所述第一棱鏡(140)的所述反射面(144)和所述第二棱鏡(150)的第一反射面(154)的轉軸(A)樞轉,且所述第三棱鏡(160)以相對于所述第二棱鏡(150)固定不動的方式布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棱鏡(150)被設計成至少分部段地在橫向于所述光路(21)的行程的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棱鏡(140)和/或所述第三棱鏡(160)更寬,其中,所述第二棱鏡(150)的所述光路面(152)的至少一個側向加寬部段(155)在至少一側延伸超過所述第三棱鏡(160)的所述光入射面(16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棱鏡組(130),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棱鏡(150)的所述光路面(152)的所述至少一個側向加寬部段(155)在至少一側沿所述棱鏡組(130)的0°視向延伸超過所述第一棱鏡(I40)的所述光出射面(146)。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棱鏡組(130),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棱鏡(160)在其朝向所述第一棱鏡(140)的一側具有抵接邊緣(168)。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棱鏡組(130),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棱鏡(160)被粘合至所述第二棱鏡(150)。5.—種棱鏡座裝置(132),該棱鏡座裝置包括用于具有可變視向的內窺鏡(I)的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棱鏡組(130)和用于所述棱鏡組(130)的支座(I 70 ),其中該支座(170)具有用于所述第二棱鏡(150)的所述光路面(152)的所述至少一個側向加寬部段(155)的至少一個支承面(173),該支承面在所述內窺鏡的縱向上比所述第一棱鏡(140)和第三棱鏡(160)之間的最小距離延伸得更長。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棱鏡座裝置(132),其特征是,所述支座(170)附加包括具有支承桿面(172)的支承桿(176),其中在安裝狀態下,所述第二棱鏡(150)的所述光路面(152)的一個部段位于布置在所述第一棱鏡(140)和第三棱鏡(160)之間的所述支承桿面(172)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棱鏡座裝置(132),其特征是,所述支承桿(176)布置在所述棱鏡組(130)的與所述第二棱鏡(150)的至少側向加寬部段(155)相反的一側。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棱鏡座裝置(132),其特征是,所述支承桿(176)具有用于所述第三棱鏡(160)的抵接邊緣(160)的接觸面(177)。9.根據權利要求6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棱鏡座裝置(132),其特征是,所述支承桿面(172)和用于所述第二棱鏡(150)的所述至少一個側向加寬部段(155)的至少一個支承面(173)形成連貫的尤其呈L形、T形或H形的支承面。10.根據權利要求6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棱鏡座裝置(132),其特征是,所述支座(I70)的側肩面(178)被設置用于所述第二棱鏡(150)的側向對準。11.一種具有可變視向的內窺鏡(I),該內窺鏡具有根據權利要求4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棱鏡座裝置(132)。
【文檔編號】G02B23/02GK105874371SQ201580003531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2月5日
【發明人】M·維特斯, J·羅斯, P·舍爾
【申請人】奧林匹斯冬季和Ibe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