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粘結到液晶面板的透明導電膜上的導電膜沿著顯示面突出,并且該突出的部分形成為非粘結性的部分,從而該突出部分不粘結到除了所述液晶面板之外的部件。所述突出部分接觸前框架側的導體,從而電連接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透明導電膜與所述前框架。當所述液晶面板移動時,所述導電膜可以隨著所述液晶面板在與所述顯示面平行的方向上移動,防止了所述導電膜的劣化。因此,沒有過大的力作用于所述透明導電膜與所述導電膜之間的粘結部分。解決了所述導電膜剝離的問題,并且所述透明導電膜能穩定地電連接到所述前框架。
【專利說明】液晶顯示裝置
[0001]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請基于2015年2月4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0.2015-019973并且要求其優先權,該日本專利申請的全部公開內容通過引用的方式結合在本申請中。
技術領域
[0003]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裝置,更具體地,涉及由靜電等引起的帶電影響顯示品質的橫向電場型液晶顯示裝置的改進。
【背景技術】
[0004]在諸如IPS(In Plane Switching:平面轉換)的橫向電場型液晶顯示裝置中,存在這樣的現象:當液晶面板由于靜電等而帶電時,黑屏發白并且顯示品質劣化。
[0005]為了避免這一現象,采用了一種防止液晶面板帶電的結構,對于該結構:在液晶面板的濾色基板(下文中稱為CF玻璃基板或者對置基板)的顯示面側提供諸如ITO(氧化銦錫)膜的透明導電膜,并且通過從ITO膜到前框架提供諸如指狀物等由金屬制成的具有彈性的片狀導體,將所述ITO膜從前框架接地。
[0006]然而,由于近年來的窄邊框化,變得難以為液晶面板的ITO膜露出部分確保足夠的面積。考慮到粘貼偏振片的公差,有必要以ITO膜露出部分的寬度約為1.0mm來安裝諸如指狀物等導體。
[0007]此外,考慮到指狀物等的位置精度,變成了液晶面板的ITO膜不能可靠地通過所述指狀物從前框架接地的狀態。
[0008]如上所述,在日本待審專利公開2007-093716(專利文獻I)和日本待審專利公開2011-164529(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通過將液晶面板接地來防止帶電的技術。
[0009]在專利文獻I公開的發明中,將導電性膠帶粘貼在導電性偏振片上以增加指狀物能接觸的面積。然而,所述導電性膠帶延伸到顯示面側并且覆蓋顯示面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這部分實質上變成了框架部分。因此,它不適于窄邊框化。
[0010]此外,如圖10中所示,專利文獻2提出了這樣的方法:導電膠CG從液晶面板LCP的ITO膜向著邊框方向延伸;并且將導電膠CG與上導電片CT2和下導電片CTl 一起夾置在前框架UFR與鑄模框架MFR之間,從而穩定地電連接到導電片CTl。
[0011]使用專利文獻2公開的發明,能夠實現窄邊框化。然而,并未具體談到導電膠CG與液晶面板LCP的ITO膜之間的連接狀態。
[0012]此外,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發明中,導電膠CG通過從上框架UFR和鑄模框架MFR經由導電片CTl和CT2被夾緊從而以受壓的狀態固定。當由于振動或沖擊液晶面板LCP產生移動時,如果導電膠CG伸縮從而吸收液晶面板LCP的移動,則可預想導電膠CG的材料會由于伸縮或者彎曲而劣化。而如果導電膠CG不容易伸縮或彎曲,則導電膠CG容易從液晶面板LCP剝落,在導電膠CG的未被夾緊而受壓的另一端與液晶面板LCP之間的接觸部分(粘貼部分)可能發生剝落(見專利文獻2第0038段第2-4行)。因此,可以說無論以任何方式,穩定地將ITO膜接地都存在限制。
[0013]如所描述的,隨著液晶顯示裝置的窄邊框化,ITO膜從偏振片露出的部分也變窄。因此,對于變窄的ITO膜的露出部分,難以用諸如指狀物的接觸部件以高精確度接觸ITO膜并且將ITO膜接地。
[0014]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在實現窄邊框化的同時,可將諸如顯示面板的ITO膜等透明導電膜穩定地接地到前框架,從而具有良好顯示品質。
【發明內容】
[0015]在本發明中,在窄的透明導電膜的露出部分中粘貼由導電性粘結劑和導體形成的導電膜,并且所述導電膜形成為在與液晶面板幾乎平行的狀態下,向顯示屏的外側方向上延伸。
[0016]此外,安裝到前框架的導體與所述導電膜接觸,所述液晶面板的顯示面側的所述透明導電膜通過所述導電膜和所述導體變為與所述導電性前框架相同的電位。此外,當搭載了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設備等的接地與所述前框架接觸時,所述液晶面板的顯示面側的透明導電膜接地。
[0017]優選地,所述導電膜的從所述液晶面板朝著與所述顯示面平行的方向突出(伸出)的部分形成為其中粘結劑被去除而變成非粘結的結構,或者其中粘結劑被非粘結層(PET等的薄膜)覆蓋的結構。
[0018]如此設計使得所述導電膜不粘貼到除了液晶面板之外的部件。因此,即使液晶面板由于振動等而移動,所述導電膜也能隨著所述液晶面板而移動,從而難以對所述透明導電膜與所述導電膜之間的粘貼部分施加負載。這使得可防止所述導電膜從所述液晶面板剝離。
[0019]此外,采用了這樣的結構:所述導電膜的從所述液晶面板朝著與所述顯示面平行的方向突出的部分與所述前框架側的所述導體相接,從而可實現所述導電膜大面積接觸所述導體。由此,即使所述導體相對于所述前框架的安裝位置產生誤差,也能穩定地確保所述導電膜與所述導體之間的電連接。
[0020]同樣地,由于采用了這樣的結構:所述導電膜的從所述液晶面板朝向與所述顯示面平行的方向突出的部分與所述前框架側的所述導體相接,因此無需將與所述導體接觸的部分設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顯示面上。因此,可以容易地將所述液晶面板的框架部分(遮擋顯示面的部分)變窄。
[0021]發明效果
[0022]在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粘結到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透明導電膜的所述導電膜從所述液晶面板朝著與所述顯示面平行的方向突出,所述突出部分形成為非粘結性的部分,從而不粘結除了所述液晶面板之外的其它部件,并且所述導電膜的所述突出部分與所述前框架側的所述導體接觸從而將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透明導電膜電連接到所述前框架。由此,即使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由于沖擊、振動等而移動,所述導電膜也能隨著所述液晶面板的移動朝著與所述顯示面平行的方向移動。
[0023]因此,可以減輕所述導電膜中產生的無防備的伸縮或彎曲,從而可以防止所述導電膜劣化。與此同時,也有可能克服這樣的不適:過大的力作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透明導電膜與所述導電膜之間的粘結部分上,使得所述導電膜從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透明導電膜剝離。
[0024]如此,既防止了所述導電膜的劣化也防止了所述導電膜的剝離。其結果,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透明導電膜能通過所述導電膜和所述導體電穩定地連接到所述前框架。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應用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立體圖;
[0026]圖2是同一示例性實施例(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圖;
[0027]圖3是同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局部截面圖,其示出了沿著圖1(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線A-A截取的截面;
[0028]圖4是同一示例性實施例(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導電膜的結構圖;
[0029]圖5是應用了本發明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導電膜的結構圖;
[0030]圖6是應用了本發明的又一示例性實施例(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導電膜的結構圖;
[0031]圖7是表示從同一示例性實施例(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拆卸下前框架的狀態的立體圖;
[0032]圖8是同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和安裝前的前框架的局部截面圖,表示與沿著圖1的線A-A截取的截面對應的部分(第三示例性實施例);
[0033]圖9是表示在同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安裝了前框架的狀態的局部截面圖,表示與沿著圖1的線A-A截取的截面對應的部分(第三示例性實施例);
[0034]圖10是表示專利文獻2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特征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接下來,參照附圖具體說明應用了本發明的一些示例性實施例。
[0036](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結構)
[0037]圖1是應用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0的立體圖,圖2是其分解圖。圖3是該液晶顯示裝置100的局部截面圖,其表示將粘貼有導電膜的部分的外圍相對液晶顯示裝置100的顯示面垂直切斷后的截面,即沿著圖1的線A-A截取的截面。此外,圖4是本發明的該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0中的導電膜3的結構圖。
[0038I 如圖1和圖2中所示,該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0包括:液晶面板2;背光I,其從液晶面板2的背面方向照射光從而在液晶面板2上顯示圖像;以及前框架5,其保持液晶面板2和背光I。
[0039]在液晶面板2中,在表面側的CF玻璃基板21 (對置基板)與背面側的TFT基板22(TFT玻璃基板)之間密封液晶材料,并且如圖3所示,薄的導體ITO膜25在與CF玻璃基板21的液晶材料側相反的一側即表面側形成為透明導電膜。
[0040]此外,在與CF玻璃基板21和TFT玻璃基板22中的每一個中的液晶材料相反的一側的表面上,分別粘貼偏振片24和23。
[0041 ]此外,如圖3所示,在CF玻璃基板21的ITO膜25上的未粘貼偏振片24的部位上粘貼至少由導電層和導電性粘結劑形成的導電膜3,該導電膜3從液晶面板2朝著鑄模機架(內框)11的外周部凸出。導電膜3的導電層通過設于前框架5的背面側的導體、即指狀物4電連接到前框架5。
[0042]TFT玻璃基板22保持在隔離物12上,隔離物12固定到鑄模機架11。
[0043]用作透明導電膜的ITO膜25形成在粘貼了偏振片24的CF玻璃基板21的表面上即CF玻璃基板21的表面側。在未粘貼偏振片24的部分中,如圖3所示,ITO膜25在所述表面上露出。
[0044]導電膜3通過導電性粘結層31粘貼到ITO膜25。導電膜3在與ITO膜25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沿著ITO膜25的表面朝著外側延伸,從而向外凸出到鑄模機架11。
[0045]因此,導電膜3的背面與鑄模機架11的表面在厚度方向上接觸。導電膜3是用金屬箔、金屬布等形成的導電性的膜或片。
[0046]如圖3和圖4中所示,在導電膜3中與鑄模機架11接觸的表面成為非粘結層32,因此導電膜3和鑄模機架11相互不粘結。
[0047]將用作導體的指狀物4粘貼到前框架5。指狀物4的前端41與導電膜3接觸并且ITO膜25通過導電膜3和指狀物4連接到前框架5,因此,ITO膜25、導電膜3和前框架5變為相同電位。
[0048]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說明了這樣的情況:導電膜3和前框架5通過指狀物4彼此電接觸。然而,也可以將導電性橡膠或者導電性的襯墊用作導體來代替指狀物4。
[0049]此外,在圖3和圖4中示出的導電膜3的例子中,通過在導電性粘結層31上層疊PET等的膜來形成非粘結層32,上述導電性粘結層31是通過在導電膜3的整個背面上層疊導電性的粘結劑而形成的導電性粘結層。
[0050](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動作)
[0051]在圖3中,通過粘貼到ITO膜25的導電膜3和粘貼到前框架5的指狀物4彼此接觸,ITO膜25和前框架5就變為相同電位。
[0052]由于前框架5與搭載液晶顯示裝置100的電子設備等的接地進行電接觸,所以ITO膜25接地。
[0053]此外,從ITO膜25延伸出的部分的導電膜3中,與指狀物4相反的一側的導體膜3的表面即與鑄模機架11接觸的導電膜3的背面就成為非粘結層32。因此,即使通過施加于液晶顯示裝置100的振動或沖擊而使液晶面板2移動,導電膜3也能通過在鑄模機架11和指狀物4的表面上滑移,來隨著液晶面板2的移動而移動,同時通過輕輕地被夾置在鑄模底座11與指狀物4之間而保持與指狀物4的接觸狀態。
[0054]因此,隨著液晶面板2的移動而產生的導電膜3上的負載得以減輕,從而可以防止導電膜3從ITO膜25剝落。
[0055]此外,由于導電膜3不會由于液晶面板2的移動而過度伸縮或彎曲,所以也能防止導電膜3本身的劣化。
[0056](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效果)
[0057]以往,指狀物4形成為與在CF玻璃基板21上從偏振片34露出的部分的ITO膜25接觸。然而,必須考慮液晶面板2的位置偏移、偏振片24相對于CF玻璃基板21的粘貼位置的公差、指狀物4相對于前框架5的安裝位置的公差、前框架5相對于鑄模底座11的位置偏移等,來決定關于該露出部分的每一部分的尺寸。這成為液晶面板2的窄邊框化的阻礙。
[0058]與此相對,在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0中,由于將導電膜3粘貼到ITO膜25,并且使其突出到液晶面板2與前框架5之間的空間。由此,能擴大指狀物4的接觸區域。因此,即使液晶面板2的邊框變窄,也能確保ITO膜25接地并且能實現液晶顯示裝置的窄邊框化。
[0059]此外,在該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0中,將導電膜3中與從ITO膜25延伸的部分的導電層相反的一側的表面作為非粘結層。這使得在液晶面板2由于施加于液晶顯示裝置100的振動或沖擊而移動時,導電膜3可隨著液晶面板2移動。因此,減輕了向粘貼在ITO膜25上的導電膜3粘結部所施加的張力,從而能確保導電膜3與ITO膜25之間的粘貼強度,由此能實現穩定可靠的接地。
[0060]此外,由于使導電膜3中從ITO膜25伸出的部分與指狀物4接觸,所以可實現穩定可靠的接地而不會向液晶面板2施加來自指狀物4的接觸壓力。
[0061]以往,在指狀物與液晶面板的ITO膜接觸的情況下,指狀物的彈簧壓力被傳遞到液晶面板并且引起顯示故障。例如,從指狀物的50gf或者更高的接觸壓力,都觀察到顯示品質的劣化,指狀物的接觸壓力與穩定的接地連接之間是互相抵觸的關系。然而,在該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0中,由于通過具有余量的指狀物4的接觸壓力,變為可實現穩定可靠的接觸、即接地連接(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由于指狀物4的接觸壓力不傳遞到液晶面板2,所以能以具有余量的接觸壓力即相對高的接觸壓力,將指狀物4壓到導電膜3,從而實現穩定可靠的接地連接)。
[0062](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結構)
[0063]圖5是應用了本發明的又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導電膜3的結構圖。
[0064]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導電膜3中,非粘結層32進一步配置在層疊于導電膜3的背面上的導電性粘結層31上(見圖4)。與此相對,在圖5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導電性粘結層31僅設于導電膜3的背面中粘貼到ITO膜25的部分中,而除此之外的背面部分由沒有導電性粘結層的非粘結部分、即導電膜3的素材本身構成。
[0065](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效果)
[0066]由此,構成非粘結層32的諸如PET的膜材料變得不必要,從而可以降低成本,同時能夠獲得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0067]此外,在用導電性材料形成鑄模機架11的情況下,因為導電膜3未形成由PET等構成的非粘結層,且該導電膜3的背面與鑄模機架11直接接觸,所以,除了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所示的由導電膜3和前框架5形成的路徑之外,ITO膜25帶有的電荷還通過由導電膜3和鑄模機架11形成的路徑被接地。
[0068](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結構)
[0069]圖6是應用了本發明的又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導電膜3的結構圖,圖7是表示從同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1拆卸下前框架5的狀態下的液晶顯示裝置101的立體圖。此外,圖8是同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1和安裝前的前框架5的局部截面圖,其示出了與沿著圖1的線A-A截取的截面對應的部分。
[0070]通過在導電性粘結層31上層疊PET等的膜形成圖6中所示的導電膜3的非粘結層32,該導電性粘結層31是通過在導電膜3的整個背面上層疊導電性粘結劑而形成的導電性粘結層。構成非粘結層32的PET等的膜形成為比導電膜3的外形更向外側凸出(S卩,構成非粘結層32超出了導電膜3)。
[0071](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效果)
[0072]如所描述的,通過使構成非粘結層32的PET等的膜從導電膜3向外凸出,整個導電膜3的外形變得更大。因此,如圖7所示,當將導電膜3粘貼到液晶面板2的ITO膜25時,工作人員容易用手握住導電膜3,從而可以容易地完成將導電膜3粘貼到ITO膜25的工作。
[0073]通常,為了不損傷液晶面板的偏振片等,用手而不使用鑷子來完成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工作。通過采用如下結構,導電膜3的抓握變得容易:使構成非粘結層32的PET等的膜比導電膜3的外形更向外側凸出。因此,即使不使用鑷子等,也能容易進行導電膜3的粘貼工作。
[0074]此外,如圖8中所示,直到前框架5被安裝到背光I之前,導電膜3都是平坦的片狀并且從背光I向著外側凸出。然而,如圖9所示,通過將前框架5裝配到背光I中,從背光I向外凸出的非粘結層32的膜沿著前框架5的側面以大致直角彎曲,并且容納在液晶顯示裝置101的側面的鑄模機架11與前框架5之間的間隙、以及背光I與前框架5之間的間隙中。
[0075]注意,形成于鑄模機架的外周與前框架5的內周之間的間隙的寬度比非粘結層32的厚度寬,所以,如上所述的導電膜3隨著液晶面板2的移動,在第三示例性實施例中也是允許的。
[0076]此外,在非粘結層13是具有充足柔性的膜的情況下,當彎曲非粘結層32時,不會產生過大的彈性回復力,并且該力也不會作為彎矩或內部應力傳遞到導電膜3和導電性粘結層31。因此,與非粘結層32的彎曲有關的負載或負荷作用于將導電膜3粘結到CF玻璃基板21的導電性粘結層32,這樣負面效果不會存在。因此,不存在因導電膜3的非粘結層32的彎曲而產生的彎矩或內部應力導致導電性粘結層31剝離的風險。
[0077]當拆卸了前框架5時,非粘結層32由于回復力而回到原始的平坦的片狀。
[0078]此外,通過在前框架5的與非粘結層32彎曲部分相對的側面設置圖9中所示的窺視孔51,并且采用有色層而不是透明層來作為非粘結層32,由此即使在裝配了前框架5的液晶顯示裝置101的狀態下,也能檢查導電膜3是否位于正常位置。
[0079]此外,在非粘結層32具有導電性,并且與前框架5的側面相對的部分被絕緣層覆蓋,導電層僅在與窺視孔51相對的部分中露出的情況下,能通過測試儀等檢查ITO膜25是否通過指狀物4接地到前框架5。可以通過將測試儀的探針的一端與前框架接觸、并且將探針的另一端從前框架5的窺視孔51插入并使之與非粘結層32接觸,來實現這種導電性檢查工作。
[0080]盡管已經參照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每一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不僅僅限于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每一個的結構和功能。關于本發明的結構和細節,可以應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想到的各種變化和修改。此外,本發明也包括適當地組合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每一個的一部分或整體部分而獲得的結構。
[0081]上文中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恰當地表示為以下補充注釋中給出的描述。然而,應當理解,實現本發明的方式以及本發明的技術精髓并不僅僅限于這些補充注釋。
[0082](補充注釋I)
[0083I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100),包括:
[0084]液晶面板(2),其在顯示面側包括透明導電膜(25);
[0085]導電膜(3),其粘貼到所述透明導電膜(25);
[0086]導電性前框架(5),其具有與所述液晶面板(2)的顯示面相對應的開口部,設置為覆蓋在所述液晶面板(2)的外周部上;
[0087]導體(4),其安裝于所述前框架(5),并與所述導電膜(3)接觸;以及
[0088]背光(I),其設于所述液晶面板(2)的背面,其中,
[0089]所述導電膜(3)從所述液晶面板(2)朝著與所述顯示面平行的方向突出,在粘貼到所述透明導電膜(25)的部分處設置導電性粘結層(31),并且從所述液晶面板(2)突出的部分至少是非粘結性的部分;并且
[0090]所述透明導電膜(25)通過所述導電膜(3)和所述導體(4)電連接到所述前框架(5)(見圖3、圖4和圖5)。
[0091](補充注釋2)
[0092]如補充注釋I中所描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0093]在所述導電膜(3)的從所述液晶面板(2)突出的部分,所述導體(4)與所述導電膜
(3)接觸(見圖3)。
[0094](補充注釋3)
[0095]如補充注釋I或2中所描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0096]所述導電膜(3)在從所述液晶面板(2)突出的部分包括覆蓋所述導電性粘結層
(31)的非粘結層(32),所述非粘結層(32)在與所述前框架(5)的相反的一側被設于從所述液晶面板(2)突出的部分的表面上(見圖4)。
[0097](補充注釋4)
[0098]如補充注釋3中所描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0099]所述非粘結層(32)從所述導電膜(3)的外形向外凸出,沿著所述前框架(5)的外周壁的內表面彎曲,并且容納在所述背光(I)的側面與所述前框架(5)的內側面之間(見圖6、圖7、圖8和圖9)。
[0100](補充注釋5)
[0101]如補充注釋4中所描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0102]在所述前框架(5)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上開窺視孔(51),用于視覺檢查所述導電膜(3)的所述非粘結層(32)是否安裝在所述背光(I)的側面與所述前框架(5)的內側面之間的正常位置。
[0103]工業適用性
[0104]本發明能應用于搭載了橫向電場型液晶面板的液晶顯示裝置中。
【主權項】
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 液晶面板,其在顯示面側包括透明導電膜; 導電膜,其粘貼到所述透明導電膜; 導電性前框架,其具有與所述液晶面板的顯示面相對應的開口部,設置為覆蓋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外周部上; 導體,其安裝于所述前框架,并且與所述導電膜接觸;以及 背光,其設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其中, 所述導電膜從所述液晶面板朝著與所述顯示面平行的方向突出,在粘貼到所述透明導電膜的部分處設置導電性粘結層,并且從所述液晶面板突出的部分至少是非粘結性的部分,并且 所述透明導電膜通過所述導電膜和所述導體電連接到所述前框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在所述導電膜的從所述液晶面板突出的部分,所述導體與所述導電膜接觸。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導電膜在從所述液晶面板突出的部分包括覆蓋所述導電性粘結層的非粘結層,所述非粘結層在與所述前框架的相反的一側被設于從所述液晶面板突出的部分的表面上。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非粘結層從所述導電膜的外形向外凸出,并沿著所述前框架的外周壁的內表面彎曲,并且容納在所述背光的側面與所述前框架的內側面之間。
【文檔編號】G02F1/1345GK105842940SQ201610080197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2月4日
【發明人】西村秀樹, 牧正人, 齊藤和幸
【申請人】Nlt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