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的快慢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光信息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慢光器件。
【背景技術】
[0002]最早對慢光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近年來,人們對慢光效應的研究越來越熱。研究人員發現,慢光和快光現象存在于許多介質和結構中。減緩光速的方法有許多種,其實現方法可以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利用材料共振改變光速,叫做材料型慢光;另一種是利用材料的結構改變光速,叫做結構型慢光。近年來,另一種在耦合諧振腔系統中基于色散介質的光子相干作用產生慢光的技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它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波長可控、利與集成等優點。光纖環形諧振腔是一種全光濾波器,具有可控性強的群速度延遲。在之前的研究中,人們通常是改變環形腔的耦合強度來控制信號脈沖的延遲。然而,這種方法很難精確的修改一個實際系統中的耦合系數。
【發明內容】
[0003]針對微環諧振腔的傳輸特性,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慢光器件,通過光柵的透射與反射特性,能夠使除入射光端口的其余端口均具有輸出光,更有比較性的研究輸出光的時延特性。
[0004]本發明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快慢光器件易于實現,通過改變入射光的波長來控制輸出光的時延。
[0005]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的快慢光器件,包括第一耦合腔
(2)、第二耦合腔(3)、第三耦合腔(4)、光柵(7),入射光(I)通過第一耦合腔(2)的第一端(B1)射入,由第一耦合腔⑵的第三端(bj和第四端(b2)射出,從第一耦合腔(2)的第四端(b2)出來的光通過光柵(7)的第一端(C1)射入,由光柵(7)的第一端(C1)和第二端(C2)射出,從光柵⑵的第二端(C2)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3)的第一端(Cl1)進入,由第二耦合腔⑶的第三端G1)和第四端(e2)出來,從光柵(7)的第一端(C1)出來的光通過第一耦合腔⑵的第四端(b2)進入,由第一耦合腔(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a2)出來,從第一耦合腔(2)的第二端(a2)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3)的第一端(ei)射入,由第二耦合腔⑶的第一端(Cl1)和第二端(d2)射出,從第二耦合腔(3)的第一端(Cl1)出來的光通過光柵(7)的第二端(C2)進入,由光柵(7)的第一端(C1)出來,從第二耦合腔(3)的第二端(d2)出來的光通過第三耦合腔⑷的第一端(gl)進入,由第三耦合腔⑷的第三端況)和第四端(f2)出來,從第三耦合腔(4)的第三端(f\)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3)的第四端(e2)進入,由第二耦合腔(3)的第一端(Cl1)和第二端(d2)射出,從第二耦合腔(3)的第三端(ei)出來的光通過第一耦合腔(2)的第二端(a2)射入,由第一耦合腔(2)的第三端(bj和第四端(b2)射出,從第二耦合腔(2)的第四端(e2)出來的光通過第三耦合器(4)的第三端(f\)射入,由第三耦合腔⑷的第一端(gj和第二端(g2)射出,從第三耦合腔(4)的第一端(S1)射出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3)的第二端(d2)射入,由第二耦合腔(3)的第三端G1)和第四端(e2)射出,最后三個端口均有輸出光。通過改變入射光的波長,得到穩定的時延特性。
[0006]第一耦合腔、第二耦合腔、第三耦合腔用于將一路光分成兩路。
[0007]第一光纖環、第二光纖環用于產生相移。
[0008]光柵用于使三個端口均產生輸出光,且改變輸出光的時延特性。
[0009]優選的,入射光(I)的波長范圍為1550nm?1530nmo
[0010]優選的,第一耦合腔(2)、第二耦合腔(3)、第三耦合腔(4)的交叉耦合系數均為0.4。
[0011]優選的,光柵(7)的反射系數為0.2i。
[0012]本發明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快慢光器件,通過光柵的透射與反射特性,再改變入射光的波長,調節其余三個端口輸出光的時延特性。
[0013]本發明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快慢光器件成本低廉,易于實現,適合于全光通信系統的應用。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明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慢光器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作詳細說明。
[0016]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慢光器件包括入射光1、第一耦合腔2、第二親合腔3、第三親合腔4、光纖環5、光纖環6、光柵7,輸入的光的波長范圍是1550nm ?1653nm。
[0017]第一親合腔2的b2端與光柵7的cl端相連,光柵7的c2與第二親合腔3的dl端相連,第二親合腔3的d2端與第三親合腔4的gl端相連。第二親合腔3的el端與第一耦合腔2的a2端相連。第二耦合腔3的e2端與第三耦合腔4的fl端相連。
[0018]入射光I通過第一親合腔的射入,由第一親合腔的b:端和b 2端射出,從第一親合腔132端出來的光通過光柵的c工端射入,由光柵的c工端和c 2端射出,從光柵的c 2端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親合腔的山端進入,由第二親合腔的e工端和e 2端出來,從光柵的c工端出來的光通過第一親合腔的132端進入,由第一親合腔的a工端和a 2端出來,從第一親合腔的a 2端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親合腔的ei端射入,由第二親合腔的d工端和d 2端射出,從第二親合腔的山端出來的光通過光柵的c 2端口進入,由光柵的c工端口出來,從第二親合腔的d2端出來的光通過第三耦合腔的gl端口進入,由第三耦合腔的f i端和f 2端口出來,從第三耦合腔匕端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親合腔的e 2端進入,由第二親合腔的d工端和d 2端射出,從第二親合腔的ei端口出來的光通過第一親合腔的82端射入,由第一親合腔的b工端和b 2端射出,從第二親合腔的e2端口出來的光通過第三親合腔的f丨端射入,由第三親合腔的g:端和g 2端射出,從第三親合腔的射出的光通過第二親合腔的d 2端射入,由第二親合腔的e:端和e 2端射出,最后三個端口均有輸出光。
[0019]光柵的作用在于通過其透射與反射特性,使得環中產生各個方向的光,最后在三個端口輸出。
[0020]本發明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慢光器件的過程:
[0021]1、根據光柵的特點,改變環形腔中光的方向,使得其余三個端口均產生輸出光,比較其時延特性。
[0022]2、根據入射光波長的取值范圍,輸出光的時延與與入射光的波長有著周期性變化的關系。
[0023]本發明可以得到輸出光時延隨入射光波長周期性變化的關系。
[0024]以上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及原理進行了詳細說明,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依據本發明提供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上會有改變之處,而這些改變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的快慢光器件,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耦合腔(2)、第二耦合腔(3)、第三耦合腔(4)、光柵(7),入射光(I)通過第一耦合腔(2)的第一端(?)射入,由第一耦合腔⑵的第三端(匕)和第四端(b2)射出,從第一耦合腔(2)的第四端(b2)出來的光通過光柵(7)的第一端(C1)射入,由光柵(7)的第一端(C1)和第二端(C2)射出,從光柵(7)的第二端(C2)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3)的第一端(Cl1)進入,由第二耦合腔(3)的第三端G1)和第四端(e2)出來,從光柵(7)的第一端(C1)出來的光通過第一耦合腔⑵的第四端(b2)進入,由第一耦合腔(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a2)出來,從第一耦合腔(2)的第二端(a2)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3)的第一端(ei)射入,由第二耦合腔(3)的第一端(Cl1)和第二端(d2)射出,從第二耦合腔(3)的第一端(Cl1)出來的光通過光柵(7)的第二端(C2)進入,由光柵(7)的第一端(C1)出來,從第二耦合腔(3)的第二端(d2)出來的光通過第三耦合腔⑷的第一端(gl)進入,由第三耦合腔⑷的第三端況)和第四端(f2)出來,從第三耦合腔⑷的第三端(f\)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3)的第四端(e2)進入,由第二耦合腔⑶的第一端(山)和第二端(d2)射出,從第二耦合腔(3)的第三端(ei)出來的光通過第一耦合腔(2)的第二端(a2)射入,由第一耦合腔(2)的第三端(Id1)和第四端(b2)射出,從第二耦合腔(2)的第四端(e2)出來的光通過第三耦合器(4)的第三端(f\)射入,由第三耦合腔⑷的第一端(gl)和第二端(g2)射出,從第三耦合腔⑷的第一端(gl)射出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3)的第二端(d2)射入,由第二耦合腔(3)的第三端(ei)和第四端(e2)射出。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的快慢光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入射光(1)的波長范圍為1550nm?1530nmo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的快慢光器件,其特征是:第一耦合腔(2)、第二耦合腔(3)、第三耦合腔(4)的交叉耦合系數均為0.4。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的快慢光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光柵(7)的反射系數為0.2i。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基于光柵的微環諧振腔的快慢光器件,入射光從第一耦合腔a1端射入,由b1、b2端射出,從b2端出來的光通過光柵c1端射入,由c1、c2端射出,從c2端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d1端進入,由e1、e2端出來,從c1端出來的光通過b2端進入,由a1、a2端出來,從a2端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的e1端射入,由d1、d2端射出,從d1端出來的光通過c2端進入,由c1端出來,從d2端出來的光通過第三耦合腔g1端進入,由f1、f2端出來,從f1端出來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e2端進入,由d1、d2端射出,從e1端出來的光通過a2端射入,由b1、b2端射出,從e2端出來的光通過第三耦合器的f1端射入,由g1、g2端射出,從g1端射出的光通過第二耦合腔的d2端射入,由e1、e2端射出。
【IPC分類】G02F1/35
【公開號】CN105137692
【申請號】CN201510683489
【發明人】李齊良, 陳心, 宋俊峰, 李舒琴, 胡淼, 魏一振, 周雪芳, 盧旸
【申請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