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照相機內底片感光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照相機內底片感光控制裝置,尤指一種拔動一切換鍵便可切換取景框大小的底片感光控制裝置。
請參閱圖6,有一種照相機,提供一種感光控制元件93,它可嵌入相機本體9內的取景框92中,該感光控制元件93具有上遮光板932與下遮光板931,因此,相機本體9在套入此元件后,由鏡頭91來的光影投射在底片(圖中未示)上,使底片感光范圍縮小,亦即底片的上、下緣將不會感光,所洗出的相片成為一種橫向狹長的畫面。此種感光方式通常適用于拍攝較寬廣的景物,例如遠遠拍攝一橫排人物景象,可利用此種感光控制元件93,將底片上、下緣遮住,即可將相片的上、下景遮住,例如遮住占有一大片空間的天空及地板,而可使中間的人物更加突出。
但是,這種感光控制元件93的應用方式,必須在裝設底片之前先行套入,而套入該感光控制元件93、裝設底片后,再也無法改變取景方式,除非整卷底片拍完取下后,才可將該感光控制元件93取下,以求拍出一般取景大小的相片。而一般在拍照時,很少整卷底片都是需要拍攝這種狹長型景物,因此非常不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照相機內底片感光控制裝置。
為了達到前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照相機內底片感光控制裝置包括一軸柱,固設在本體的內壁上;一撥桿,套設于該軸柱上;一推桿,安設于本體內壁,一端與該撥桿的施力端連接,另一端則透過本體所設的開孔與切換鍵連接;一連桿,一端與該拔桿的出力端軸接;一上遮光片,兩端各設一軸銷,其中一端延設一撥桿,撥桿施力端與連桿的一端軸接,而二軸銷各軸設于取景框左、右二側壁上,恰使該上遮光片位于取景框的上緣附近;一下遮光片,兩端各設一軸銷,其中一端延設一撥桿,該撥桿的施力端與上遮光片延設的撥桿連接,而二軸銷各設于取景框左、右二側壁,使該下遮光片位于取景框的下緣附近。
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優點在于它提供一種照相機內底片感光控制裝置,在裝入一卷底片后,能任意切換兩種取景方式,可使底片感光為一標準規格大小的底片,亦可以感光成為狹長型,增加相機運用的自由度。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實施例,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圖,是由相機后方作為觀察點,其中,上遮光片與下遮光片處于打開狀態,為正常的取景狀態,而切換鍵已拆解;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圖,是由相機后方作為觀察點,其中,上遮光片與下遮光片處于閉合狀態,可以取一狹長的景象;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推桿及切換鍵的立體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鏡頭座的立體圖,是由內往向外的角度觀察;圖6是習用照相機及感光控制元件的立體圖。
請參閱
圖1,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照相機內底片感光控制裝置,將一個切換鍵11往圖右撥動,該切換鍵11即帶動一推桿的銷122,帶動該推桿使得該上遮光片13與下遮光片14由
圖1的打開狀態成為圖2所示的閉合狀態,而使底片(圖未示)的感光控制為上、下緣無法受到感光,而使洗出相片成為狹長型取景。
請參閱圖3,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包括一軸柱15,固設在相機本體1的內壁,取景框附近。
一撥桿16,套設于該軸柱15上,并以該軸柱15為支點而可旋轉,該撥桿16施力端設置一銷161,出力端也設置一銷162,而此撥桿16套入軸柱后,可用一螺栓17穿過并螺固于軸柱15所設的螺孔中,固定該撥桿16,使其不會移位而可旋轉。
一推桿12(參閱圖3及圖4),設于本體1內壁,一端與該撥桿16的施力端連接,本實施例利用撥桿施力端上所設的銷161嵌入推桿所設的卡槽121中連接,而推桿12的另一端則與切換鍵11連接,本實施例在推桿12上設一銷122嵌入切換鍵所設的卡槽111中,在裝配時,請參閱
圖1、圖3及圖4,該推桿12在本體1內壁,而切換鍵11由本體1從外向內并透過一開孔而楔合于該銷122。
請參閱圖3,一連桿18與撥桿16的出力端軸接,套在出力端所設的銷162上。
一上遮光片13,左端為一軸銷134,右端延設一撥桿,撥桿的施力端開設一操場形孔131,該操場形孔131與連桿的銷181套設,出力端還設置一銷132。
一下遮光片14,左端為一軸銷142,右端延設一撥桿,并開設有一操場形孔141,該孔141與銷132套合。上遮光片與下遮光片以銷132及孔141連接而具有連動關系,而其安置位置各在取景框左、右二側壁上,具體地說,組裝時使上遮光片的右端軸銷133置于取景框左側壁20所開設的凹槽201中,且軸銷134置于取景框左側壁(圖未示)所開設與凹槽201相同形狀但不同大小的凹槽中。同時又使下遮光片的右端軸銷143置于凹槽203中,且軸銷142置于取景框左側壁(圖未示)所開設與凹槽203相同形狀但不同大小的凹槽中,不論該軸銷134、142的直徑及與之配合的凹槽大小如何,上、下二遮光片安置在取景框的上緣202與下緣204附近,并使之具有可旋轉的空間。
請參閱圖5,上述二遮光片安置完畢后,在其上方需裝入一鏡頭座30,其與習用照相機中鏡頭座不同處在于鏡頭座的左、右二側壁上各開設有二凹槽33、34及31、32,以便組裝后該凹槽與取景框各凹槽對合而提供上、下遮光片的軸銷134、142及軸銷133、143的承載空間。
請參閱
圖1,撥動該切換鍵11向著圖右側方向,因銷122連動,請參閱圖3,可推動推桿12向圖左側移動,而帶動該撥桿16沿逆時針方向旋轉一角度,拉動連桿18,進而帶動該上遮光片13沿逆時針方向旋轉一角度,并且因銷132與孔141的連接使下遮光片14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一角度成為閉合狀態,即如圖2所示的狀態。反之,若將圖2的切換鍵11向圖左側撥動,則上述元件將依反方向運動,而成為
圖1所示上遮光片13與下遮光片14打開的狀態。
權利要求一種照相機內底片感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一軸柱,固設在本體的內壁上;一撥桿,套設于該軸柱上;一推桿,安設于本體內壁,一端與該撥桿的施力端連接,另一端則透過本體所設的開孔與切換鍵連接;一連桿,一端與該桿的出力端軸接;一上遮光片,兩端各設一軸銷,其中一端延設一撥桿,撥桿施力端與連桿的一端軸接,而二軸銷各軸設于取景框左、右二側壁上,恰使該上遮光片位于取景框的上緣附近;一下遮光片,兩端各設一軸銷,其中一端延設一撥桿,該撥桿的施力端與上遮光片延設的撥桿連接,而二軸銷各設于取景框左、右二側壁,使該下遮光片位于取景框的下緣附近。
專利摘要一種照相機內底片感光控制裝置,尤指一種撥動一切換鍵便可以推動一推桿并依序連動一撥桿、一連桿,使上遮光片與下遮光片旋轉一角度,切換取景框的大小,使同一卷底片有不同的取景感光尺寸。
文檔編號G03B17/00GK2183578SQ9420744
公開日1994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1994年3月2日 優先權日1994年3月2日
發明者余勝博 申請人:兆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