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及背光模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及背光模組。該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背光模組包括陷波濾光片,所述背光模組的背光光線經由所述陷波濾光片濾光后進入所述LCD顯示裝置的液晶盒,所述陷波濾光片的截止中心波長為500~640納米,截止波段的半峰寬為10~120納米,所述陷波濾光片的厚度為0.3~15毫米。本發明還提供了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本發明提出一種新型的高色飽技術,使在不同的LED背光中,顏色飽和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甚至搭配RG?LED時,NTSC可以達到100%。
【專利說明】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及背光模組【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技術,尤其涉及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及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0002]由于OLED技術的快速發展,IXD面臨眾多的挑戰,比起OLED,IXD在薄型化、可曲面化、色彩飽和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弱勢。為了使LCD能在上述性能上能與OLED匹敵,人們越來越重視在這些方面上的技術攻克。
[0003]液晶的色彩飽和度又叫色域,代表液晶顯示器色彩的鮮艷程度,是液晶產品非常重要的參數。色彩飽和度是以顯示器三原色在CIE (國際照明委員會)色度圖上圍成的三角形面積為分子,NTSC ((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所規定的三原色圍成的三角形面積為分母,求百分比來表示。在液晶的色彩飽和度方面,現有技術中通過調整TFT液晶盒(Cell)上的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 CF),或者采用高色飽LED光源(如含有紅色和綠色熒光粉的LED,或者含有多色晶片的LED,甚至采用量子點作為熒光粉的形式),來實現LCD的高色飽(NTSC為90%以上)。
[0004]實現高色飽的方式,從原理上來講,是把IXD的純色(R、G、B)的色點形成的三角形面積,在CIE色度圖上盡可能的展開,以達到更大的NTSC面積。如圖1所示,其為實現高色飽的RGB色點在CIE色度圖上的表現示意圖。
[0005]為了使模組上R、G、B色點形成的面積更大,可以通過如下兩種方式來實現:(1)對于模組的R、G、B色點對應的頻譜,使半峰寬減小(色坐標會越接近CIE色度圖邊緣);(2)使對應的峰位R波長越長、G波長越接近520nm、B波長越短,則形成的面積會越大,即NTSC越高,色飽和度越高。根據上述兩種方式,一方面可以通過增加CF的厚度,來實現方式(1),減小R、G、B頻譜的半峰寬,另外,通過調整LED的方式,可同時利用方式(I)和方式(2)對色飽和度進行優化。
[0006]現有技術中,在改變LED的方式中,通過將RG熒光粉LED (RG LED,含有R、G兩種獨立的熒光粉發光峰,非傳統的釔鋁石榴石(YAG)熒光粉單峰),或者BR晶片LED (除了含有傳統LED中的藍色晶片,還有紅色晶片),這兩種LED調整到背光中,搭配傳統的TFT Cell(CF未做調整,搭配傳統背光NTSC=72%),NTSC可以達到80_93%,但無法實現100%的超廣色域,因此還有待改進。[0007]另一方面,現有技術中已知陷波濾光片(Notch Filter)是一種在全波段中,對某一特定峰位,進行一定寬度的截止(即在該波段下,光的透過率接近0),而在其余的波段仍保持較高的透過率(透過率>90%)。參見圖2,其為現有技術中一款Notch Filter的穿透譜,可以看到該款皺波型陷波濾光片(Notch Filter)的中心截止為632.8nm,截止寬度約為30nmo
【發明內容】
[0008]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IX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使IX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
[0009]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IX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背光模組,使IX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
[0010]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IX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所述IXD顯示裝置的背光光線經由陷波濾光片濾光后進入所述LCD顯示裝置的液晶盒,所述陷波濾光片的截止中心波長為500?640納米,截止波段的半峰寬為10?120納米,所述陷波濾光片的厚度為0.3?15毫米。
[0011]其中,所述IXD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為側入式背光模組或直下式背光模組。
[0012]其中,所述IXD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采用RG LED或YAG LED。
[0013]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IX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包括陷波濾光片,所述背光模組的背光光線經由所述陷波濾光片濾光后進入所述LCD顯示裝置的液晶盒,所述陷波濾光片的截止中心波長為500?640納米,截止波段的半峰寬為10?120納米,所述陷波濾光片的厚度為0.3?15毫米。
[0014]其中,所述背光模組為側入式背光模組或直下式背光模組。
[0015]其中,所述背光模組采用RG LED或YAG LED。
[0016]其中,在所述側入式背光模組中,所述陷波濾光片可以選擇為:
[0017]粘附在LED的出光面;
[0018]粘附在導光板與LED正對的入光面;
[0019]置于LED出光面與導光板入光面之間;
[0020]置于導光板與光學膜片之間;
[0021]置于任意兩張光學膜片之間;
[0022]置于最頂層的光學膜片的上方;或者
[0023]粘附于液晶盒的與光學膜片相面對的一面。
[0024]其中,在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組中,所述陷波濾光片可以選擇為:
[0025]粘附在LED的出光面;
[0026]粘附在透鏡的出光面;
[0027]置于擴散板的下表面;
[0028]置于擴散板與光學膜片之間;
[0029]置于任意兩張光學膜片之間;
[0030]置于最頂層的光學膜片的上方;或者
[0031]粘附于液晶盒的與光學膜片相面對的一面。
[0032]本發明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及背光模組,提出一種新型的高色飽技術,使在不同的LED背光中,顏色飽和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將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顯而易見。
[0034]附圖中,[0035]圖1為實現高色飽的RGB色點在CIE色度圖上的表現示意圖;
[0036]圖2為現有技術中一款Notch Filter的穿透譜;
[0037]圖3為應用了本發明方法的YAG LED的頻譜比較示意圖;
[0038]圖4為應用了本發明方法的RG LED的頻譜比較示意圖;
[0039]圖5為本發明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背光模組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6為本發明IX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背光模組又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IX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使IXD顯示裝置的背光光線經由陷波濾光片濾光后進入LCD顯示裝置的液晶盒,該陷波濾光片的截止中心波長為500~640納米,截止波段的半峰寬為10~120納米,該陷波濾光片的厚度為0.3~15毫米。陷波濾光片的穿透譜中,截止的中心位置可以選500~640納米之間任意值,例如600納米,截止波段的半峰寬在10~120納米,例如60納米;陷波濾光片厚度可以在0.3-15毫米之間,例如7毫米。
[0042]本發明通過采用Notch Filter濾光的方式,對LED的頻譜進行某一波段的截止,實現LED頻譜中R、G的部分,擁有分離的頻譜分布(或者更窄的半峰寬),從而使LCD的色飽和度得到提升。例如若采用圖2所示的陷波濾光片的頻譜,并且適當調整截止波段的位置,可以調整至本發明所需要的LED頻譜。
[0043]本發明的方法可以應用于側入式背光模組或直下式背光模組,并且IXD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采用不同的LED,例如RG LED或YAG LED。
[0044]以下為不同LED搭配不同參數的Notch Filter后的模擬結果比較:
[0045]表一、搭配YAG LED與傳統72%NTSC的液晶盒(Cell)
[0046]
【權利要求】
1.一種IX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XD顯示裝置的背光光線經由陷波濾光片濾光后進入所述LCD顯示裝置的液晶盒,所述陷波濾光片的截止中心波長為500?640納米,截止波段的半峰寬為10?120納米,所述陷波濾光片的厚度為0.3?15毫米。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CD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為側入式背光模組或直下式背光模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CD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采用RG LED或YAG LED。
4.一種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陷波濾光片,所述背光模組的背光光線經由所述陷波濾光片濾光后進入所述LCD顯示裝置的液晶盒,所述陷波濾光片的截止中心波長為500?640納米,截止波段的半峰寬為10?120納米,所述陷波濾光片的厚度為0.3?15毫米。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為側入式背光模組或直下式背光模組。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采用 RG LED 或 YAG LED。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側入式背光模組中,所述陷波濾光片可以選擇為: 粘附在LED的出光面; 粘附在導光板與LED正對的入光面; 置于LED出光面與導光板入光面之間; 置于導光板與光學膜片之間; 置于任意兩張光學膜片之間; 置于最頂層的光學膜片的上方;或者 粘附于液晶盒的與光學膜片相面對的一面。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LCD顯示裝置實現高色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組中,所述陷波濾光片可以選擇為: 粘附在LED的出光面; 粘附在透鏡的出光面; 置于擴散板的下表面; 置于擴散板與光學膜片之間; 置于任意兩張光學膜片之間; 置于最頂層的光學膜片的上方;或者 粘附于液晶盒的與光學膜片相面對的一面。
【文檔編號】G02F1/13357GK103885244SQ201410134625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日
【發明者】蘇贊加, 丘永元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