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該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依次包括承載層、霧化層和增亮層,所述霧化層的膜片表面形成有球形微型氣泡。該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減少了兩張擴散膜片使用量,將5張膜片減少為3張膜片,且利用改變勻光的介質,提升光線在通過增亮膜的損失,同時解決了背光模組形成全反射的問題,提高亮率,并降低了成本。
【專利說明】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增益的多功能復合水平增亮膜。【背景技術】
[0002]傳統液晶顯本器(IXD)的背光模塊(back light module)通常包含導光板,導光板的入光面設有光源、導光板底部設置有反射片,導光板出光面之上依次設置有下擴散膜,垂直增亮膜,水平增亮膜,上擴散膜。當背光模塊的光源產生光線時,光線通過該導光板出光面發出的光線通過擴散膜的勻光作用和增亮膜的聚光作用,達到光能分布均勻,光線聚焦的光學效果。
[0003]但是這種結構的背光模組所使用的光學膜片較多,裝配工藝復雜,成本高,而且光能利用率也不高。
[0004]中國專利申請號201010532465.3公開了一種復合增亮膜,該復合增亮膜的結構是:在以透明膜層的一面設置一方向排列的聚光層,在該透明膜層的另一面設置霧化面。該霧化面包含多個均勻排列的凸半球形珠體,該凸半球形粒徑的珠體是采用光學微結構的凹半球形粒徑的珠體及液態高折射率的光學級丙烯酸脂結合復制而成。該凸半球形珠體的作用是使光線繞射,具有霧化擴散的效果。但是在工藝制程上,必須先制備一個微結構的凹半球形模具才可制作所述霧化層,導致生產成本上升。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該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簡稱:下增亮膜)減少了兩張擴散膜片使用量,將5張膜片減少為3張膜片,并在加工工藝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亮率。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7]一種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依次包括承載層、霧化層和增亮層,所述霧化層的膜片表面形成有球形微型氣泡。
[0008]較佳的,所述球形微型氣泡的大小不完全一樣。
[0009]較佳的,所述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由承載層、霧化層和增亮層組成。
[0010]較佳的,所述承載層為光學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層。
[0011]較佳的,所述霧化層為環氧樹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層;優選為甲基丙烯
酰氧基樹脂層。
[0012]較佳的,所述增亮層為高強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層;優選為甲基丙烯酰氧
基樹脂層。
[0013]本實用新型的承載層采用光學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材料。
[0014]本實用新型的霧化層,其材料使用環氧樹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并采用三輥高精密逆輥式涂布方式,通過控制樹脂的反應溫度使其在預烘烤過程中析出揮發物成分,同時通過超聲波作用,在膜片表面形成球形微型氣泡,空氣透光性相比擴散粒子效果更佳,同時,由于光線在通過樹脂進入微型氣泡的表面的折射是發散性的特征,直接解決了形成全反射的根本性根源。
[0015]本實用新型的增亮層,其材料采用高強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在增大棱鏡體積下,增加出光面積,提升亮度,同時采用更高能量的紫外光源(該更高能量的紫外光源為高于現有技術中的增亮樹脂層所使用的紫外光源的能量),使光固化樹脂分子鏈接更長,更密,提升表面強度,減少在裝配中的損傷,提升亮率。
[0016]由于背光模組本身特性,導光板上必須通過撞擊,蝕刻,或者激光雕刻方法形成反光網點,傳統的背光模組中使用下擴散膜片遮蓋這些網點,同時提高光學的均勻度特性。之前國外有利用貼合工藝將下擴散膜和下增亮膜貼合在一起使用,但這種解決方法本身還是使用兩張膜片,材料本身還是浪費,同時,一個致命的缺點是:擴散膜勻光效果主要靠均勻分布的擴散粒子,從微結構上而言,擴散粒子(一般采用高折射率材料的圓珠粒)在與空氣界面對于光學的折射是發散性,但如果將擴散膜與下增亮膜貼合在一起之后,擴散粒子在與光學膜片的界面對于光學的折射是聚攏特性,在光線繼續通過承載基膜之后在增亮膜三棱柱結構的內面形成全反射,極大地降低了增亮膜的光學增益效果。
[0017]本實用新型的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利用改變勻光的介質,提升光線在通過增亮膜的損失,同時解決上述背光模組形成全反射的問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0020]實施例1
[0021]如圖1所示的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依次包括承載層3、霧化層2和增亮層1,所述霧化層2的膜片表面形成有球形微型氣泡21。
[0022]較佳的,所述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由承載層3、霧化層2和增亮層I組成。
[0023]較佳的,所述承載層為光學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層。
[0024]較佳的,所述霧化層為環氧樹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層;優選為甲基丙烯
酰氧基樹脂層。
[0025]較佳的,所述增亮層為高強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層;優選為甲基丙烯酰氧基樹脂層。
[0026]實施例2
[0027]實施例1的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的制備方法為:
[0028]( I)在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的承載層上采用三輥高精密逆輥式涂布方式將環氧樹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膠水或水溶液進行涂布,在預烘烤過程中控制環氧樹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的反應溫度在20-80°C,同時通過超聲波作用使膜片表面形成球形微型氣泡,并采用紫外光進行固化獲得霧化層;
[0029]( 2)在步驟(I)的霧化層上涂布高強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膠水或水溶液,采用更高能量的紫外光源進行固化獲得增亮層,最終獲得包括承載層、霧化層和增亮層的所述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
[0030]較佳的,步驟(I)中,所述采用三輥高精密逆輥式涂布時可采用現有的逆輥式三輥涂布機或三輥逆向涂布裝置。
[0031 ] 較佳的,步驟(I)中,環氧樹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膠水或水溶液中環氧樹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的含量為適合涂布的液體即可。
[0032]較佳的,步驟(2)中,高強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膠水或水溶液中高強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的含量為適合涂布的液體即可。
[0033]較佳的,步驟(2)中,所述更高能量的紫外光源的能量或波長為320-470nm。
[0034]本實用新型的承載層采用光學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材料。
[0035]本實用新型的霧化層,其材料使用環氧樹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并采用三輥高精密逆輥式涂布方式,通過控制樹脂的反應溫度使其在預烘烤過程中析出揮發物成分,同時通過超聲波作用,在膜片表面形成球形微型氣泡,空氣透光性相比擴散粒子效果更佳,同時,由于光線在通過樹脂進入微型氣泡的表面的折射是發散性的特征,直接解決了形成全反射的根本性根源。
[0036]本實用新型的增亮層,其材料采用高強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樹脂,在增大棱鏡體積下,增加出光面積,提升亮度,同時采用更高能量的紫外光源(該更高能量的紫外光源為高于現有技術中的增亮樹脂層所使用的紫外光源的能量),使光固化樹脂分子鏈接更長,更密,提升表面強度,減少在裝配中的損傷,提升亮率。
[0037]由于背光模組本身特性,導光板上必須通過撞擊,蝕刻,或者激光雕刻方法形成反光網點,傳統的背光模組中使用下擴散膜片遮蓋這些網點,同時提高光學的均勻度特性。之前國外有利用貼合工藝將下擴散膜和下增亮膜貼合在一起使用,但這種解決方法本身還是使用兩張膜片,材料本身還是浪費,同時,一個致命的缺點是:擴散膜勻光效果主要靠均勻分布的擴散粒子,從微結構上而言,擴散粒子(一般采用高折射率材料的圓珠粒)在與空氣界面對于光學的折射是發散性,但如果將擴散膜與下增亮膜貼合在一起之后,擴散粒子在與光學膜片的界面對于光學的折射是聚攏特性,在光線繼續通過承載基膜之后在增亮膜三棱柱結構的內面形成全反射,極大地降低了增亮膜的光學增益效果。
[0038]本實用新型的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利用改變勻光的介質,提升光線在通過增亮膜的損失,同時解決上述背光模組形成全反射的問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003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實質上的限制,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前提下,還將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當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術內容而做出的些許更動、修飾與演變的等同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等效實施例;同時,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技術對上述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變化的更動、修飾與演變,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承載層、霧化層和增亮層,所述霧化層的膜片表面形成有球形氣泡;所述霧化層為甲基丙烯酰氧基樹脂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氣泡為球形微型氣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微型氣泡的大小不完全一樣。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由承載層、霧化層和增亮層組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層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層。
【文檔編號】G02B5/04GK203606520SQ201320507889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明者】錢杓煒, 余成懷 申請人:上海友浦塑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