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它包括由彈性材料制成的鼻托本體,其特征在于:該鼻托本體內設有一空腔。該鼻托本體呈隆起狀,其包括:一朝向配戴者鼻子一側的正面;一與板材眼鏡托葉接合的背面;一位于正面與背面之間的側面。該鼻托本體的背面貼有雙面不干膠而使該鼻托可粘貼在板材眼鏡的托葉上。該鼻托本體上設有與空腔連通的氣孔。該氣孔設于鼻托本體的側面上,且該氣孔的開口朝下設置。本實用新型的鼻托具有彈性,可以幫助鼻梁較低的人正確舒適佩戴板材眼鏡,同時避免眼鏡出現打滑現象;該鼻托本體上設有與空腔連通的氣孔,利用抽芯工藝加工制造鼻托本體及其空腔,預留氣孔利于脫模,加工工藝簡單成熟,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的板材眼鏡,鏡框與托葉直接一體成型,而大部分是仿照歐美眼鏡,歐美人鼻梁比亞洲人鼻梁高出很多,從而導致很多人戴上板材眼鏡后,眼鏡很容易下滑,眼鏡鏡片直接抵觸到眼扎毛,影響視力健康。日本市場很早出現一款板材眼鏡鼻托,該鼻托主要用的硅膠制作,但是由于硅膠比較硬,缺少彈性,很多人帶上后,還是很容易打滑,眼鏡仍然對鼻梁有沖擊,而且壓痕明顯,不能和皮膚充分的接觸。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該鼻托具有彈性,可以幫助鼻梁較低的人正確舒適佩戴板材眼鏡,同時避免眼鏡出現打滑現象。
[0004]上述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包括由彈性材料制成的鼻托本體,其特征在于:該鼻托本體
內設有一空腔。
[0006]以上技術方案可通過以下措施作進一步改進:
[0007]該鼻托本體呈隆起狀,其包括:一朝向配戴者鼻子一側的正面;一與板材眼鏡托葉接合的背面;一位于正面與背面之間的側面。
[0008]該鼻托本體的背面貼有雙面不干膠而使該鼻托可粘貼在板材眼鏡的托葉上。
[0009]該鼻托本體上設有與空腔連通的氣孔。
[0010]該氣孔設于鼻托本體的側面上,且該氣孔的開口朝下設置。
[0011]該氣孔設于鼻托本體的背面上,且雙面不干膠將氣孔覆蓋。
[0012]該鼻托本體的背面上設有一與空腔連通的開口。
[0013]該鼻托本體通過一彎折部連接一加強部,該加強部的背面貼有雙面不干膠。
[0014]該鼻托本體的正面上設有若干防滑突起,或者該鼻托本體的正面上凹設有若干防滑線。
[0015]該彈性材料是硅膠材料或者尼龍材料或者TPU或者TPE或者TPEE或者SEBS或者TPR。
[0016]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0017](I)該板材眼鏡用鼻托,包括由彈性材料制成的鼻托本體,該鼻托本體內設有一空腔,使鼻托具有彈性,可以幫助鼻梁較低的人正確舒適佩戴板材眼鏡,同時避免眼鏡出現打滑現象;
[0018](2)該鼻托本體呈隆起狀,其包括:一朝向配戴者鼻子一側的正面;一與板材眼鏡托葉接合的背面;一位于正面與背面之間的側面;其結構簡單合理,佩戴舒適;
[0019](3)該鼻托本體上設有與空腔連通的氣孔,利用抽芯工藝加工制造鼻托本體及其空腔,預留氣孔利于脫模,加工工藝簡單成熟,降低生產成本;
[0020](4)該氣孔設于鼻托本體的側面上,且該氣孔的開口朝下設置,使空腔形成一天然氣囊,無須充氣,佩戴舒適;
[0021](5)該氣孔設于鼻托本體的背面上,且雙面不干膠將氣孔覆蓋,使空腔形成一天然氣囊,無須充氣,佩戴舒適,且氣孔被隱藏,人性化設計,使外形更加美觀;
[0022](6)該鼻托本體的背面上設有一與空腔連通的開口,與抽芯工藝不同,采用另一種加工工藝制造鼻托本體內的空腔,背面凹陷,從開口處往內挖空形成空腔,鼻托呈薄壁狀,背面直接貼上雙面不干膠,加工工藝更簡單,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0023](7)該鼻托本體通過一彎折部連接一加強部,該加強部的背面貼有雙面不干膠,使用時,將加強部往后彎折粘貼到板材眼鏡托葉的背面上,可起到加強粘固作用,防止鼻托脫落;
[0024](8)該鼻托本體的正面上設有若干防滑突起,或者該鼻托本體的正面上凹設有若干防滑線,增強防滑效果,且佩戴更舒適;
[0025](9)該彈性材料是硅膠材料或者尼龍材料或者TPU或者TPE或者TPEE或者SEBS或者TPR,使用熱塑性彈性材料TPU或者TPE或者TPEE或者SEBS或者TPR等,使鼻托具有更高的彈性,更耐用,更抗發黃,且防滑性更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圖;
[002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主視圖;
[002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后視圖;
[0029]圖4為圖2的A-A剖視圖;
[0030]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立體圖;
[0031]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剖視圖;
[0032]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立體圖;
[0033]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剖視圖;
[0034]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連接有加強部的立體圖;
[0035]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在實施例二的基礎上連接有加強部的立體圖;
[0036]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在實施例三的基礎上連接有加強部的立體圖;
[0037]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在實施例一結合實施例四的基礎上設有防滑線的立體圖。
[0038]附圖標記:I鼻托本體、11正面、12背面、13側面、2空腔、3氣孔、4開口、5彎折部、6加強部、61加強部的背面、7防滑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40]實施例一:
[0041]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包括由彈性材料制成的鼻托本體1,該鼻托本體I內設有一空腔2。[0042]該鼻托本體I呈隆起狀,其包括:一朝向配戴者鼻子一側的正面11 ;一與板材眼鏡托葉接合的背面12 位于正面與背面之間的側面13。
[0043]該鼻托本體的背面12貼有雙面不干膠而使該鼻托可粘貼在板材眼鏡的托葉上。
[0044]該鼻托本體上設有與空腔2連通的氣孔3,其中該氣孔3設于鼻托本體的側面13上,且該氣孔3的開口朝下設置。
[0045]該彈性材料是硅膠材料或者尼龍材料或者TPU或者TPE或者TPEE或者SEBS或者TPR。
[0046]實施例二:
[0047]如圖5和圖6所不,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該氣孔3設于鼻托本體的背面12上,且雙面不干膠將氣孔3覆蓋。實施例二的其它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此處不再詳述。
[0048]實施例三:
[0049]如圖7和圖8所示,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實施例三的鼻托本體上沒有開設氣孔3,而在該鼻托本體的背面12上設有一與空腔2連通的開口 4,開口 4的面積可遠大于氣孔3,設置開口 4的目的是采用另一種加工工藝制造鼻托本體內的空腔,背面12凹陷,從開口 4往內挖空形成空腔2,鼻托呈薄壁狀,背面12直接貼上雙面不干膠,加工工藝更簡單,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并且如圖7所示,寬度d可以根據實質需要適當加寬。實施例三的其它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此處不再詳述。
[0050]實施例四:
[0051]如圖9至圖11所示,實施例四是在實施例一或者實施例二或者實施例三的基礎上作出的改進,具體地,該鼻托本體通過一彎折部5連接一加強部6,該加強部的背面61貼有雙面不干膠,使用時,將加強部往后彎折粘貼到板材眼鏡托葉的背面上,可起到加強粘固作用,防止鼻托脫落。
[0052]實施例五:
[0053]如圖12所示,實施例五是在實施例一或者實施例二或者實施例三或者實施例四的基礎上作出的改進,具體地,該鼻托本體的正面11上設有若干防滑突起(圖中未示出),或者該鼻托本體的正面上凹設有若干防滑線7,圖12只示出了實施例五在實施例一結合實施例四的基礎上設有防滑線的立體圖,至于實施例五結合實施例二或者實施例三或者實施例四的基礎上作出的改進的原理基本是一致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包括由彈性材料制成的鼻托本體(1),其特征在于:該鼻托本體(I)內設有一空腔(2); 該鼻托本體(I)呈隆起狀,其包括: 一朝向配戴者鼻子一側的正面(11); 一與板材眼鏡托葉接合的背面(12); 一位于正面與背面之間的側面(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其特征在于:該鼻托本體的背面(12)貼有雙面不干膠而使該鼻托可粘貼在板材眼鏡的托葉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其特征在于:該鼻托本體上設有與空腔(2)連通的氣孔(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其特征在于:該氣孔(3)設于鼻托本體的側面(13)上,且該氣孔(3)的開口朝下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其特征在于:該氣孔(3)設于鼻托本體的背面(12)上,且雙面不干膠將氣孔(3)覆蓋。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其特征在于:該鼻托本體的背面(12)上設有一與空腔(2)連通的開口(4)。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其特征在于:該鼻托本體通過一彎折部(5 )連接一加強部(6 ),該加強部的背面(61)貼有雙面不干膠。
8.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其特征在于:該鼻托本體的正面(11)上設有若干防滑突起,或者該鼻托本體的正面(11)上凹設有若干防滑線(7)。
9.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板材眼鏡用鼻托,其特征在于:該彈性材料是硅膠材料或者尼龍材料或者TPU或者TPE或者TPEE或者SEBS或者TPR。
【文檔編號】G02C5/12GK203422530SQ201320402816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8日
【發明者】石明 申請人: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