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學鏡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鏡片組件,尤其涉及一種光學鏡頭。
背景技術:
光學鏡頭是機器視覺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直接影響成像質量的優劣,影響算法的實現和效果。另外爭取選擇合適的鏡頭,降低機器視覺系統成本,才是產業興旺發達的唯一出路。現階段因影像產品運用越來越多,其光學鏡頭使用越來越頻繁,故使用各種規格越變越多。光學鏡頭從焦距上可分為短焦鏡頭、中焦鏡頭,長焦鏡頭;從視場大小分有廣角、標準,遠攝鏡頭;結構上分有固定光圈定焦鏡頭,手動光圈定焦鏡頭,自動光圈定焦鏡頭,手動變焦鏡頭、自動變焦鏡頭,自動光圈電動變焦鏡頭,電動三可變(光圈、焦距、聚焦均可變)鏡頭等。對于光學鏡頭而言,在不降低成像質量的前提下,縮短其總長,并努力降低其成本成為設計的首要要求。而光學鏡頭的設計主要是對其透鏡的面型設計和鏡片的材質選材。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光學鏡頭,能夠保證其成像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光學鏡頭,包括從像側到物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為負屈光率的透鏡,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凹向物側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透鏡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所述第三透鏡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所述第四透鏡為正屈光率的透鏡,包括凹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具體的,所述第一透鏡的第一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19.5^19.9_之間,所述第一透鏡的第二面為凹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2.8^3.2_之間,所述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處于0.6 1.0mm之間。具體的,所述第二透鏡的第一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8.9^9.3_之間,所述第二透鏡的第二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6.2飛.6_之間,所述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處于5.0^5.4mm之間。具體的,所述第三透鏡的第一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6.4^6.8mm之間,所述第三透鏡的第二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2.8^3.2mm之間,所述第三透鏡的中心厚度處于4.(Γ4.4mm之間。具體的,所述第四透鏡的第一面為凹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2.8^3.2mm之間,所述第四透鏡的第二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22.8^23.2_之間,所述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處于0.4^0.8mm之間。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的材質均為玻璃。[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光學鏡頭,包括從像側到物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并且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的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上。物體的反射光線依次經本光學鏡頭中的第四透鏡、第三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一透鏡進入成像側后成像,能夠適應不同影像產品的成像要求,并且由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組成的光學鏡頭能夠保證其光學性能,并且能夠降低其成產成本,具有廣闊的市場價值。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透鏡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透鏡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三透鏡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四透鏡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1-第一透鏡,Ia-第一面,Ib-第二面,Ic-中心厚度;2_第二透鏡,2a_第一面,2b-第二面,2c-中心厚度;3_第三透鏡,3a-第一面,3b-第二面,3c-中心厚度;4_第四透鏡,4a-第一面,4b-第二面,4c-中心厚度。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光學鏡頭,包括從像側到物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鏡
1、第二透鏡2、第三透鏡3及第四透鏡4;上述的第一透鏡I為負屈光率的透鏡,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Ia及凹向物側的第二面Ib ;所述第二透鏡2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2a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2b ;所述第三透鏡3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3a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3b ;所述第四透鏡4為正屈光率的透鏡,包括凹向像側的第一面4a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4b ;所述第一透鏡1、第二透鏡2、第三透鏡3及第四透鏡4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第一透鏡I及第四透鏡4均為半月形透鏡,第二透鏡2及第三透鏡3均為凸透鏡。參閱圖2,上述的光學鏡頭中第一透鏡I的第一面Ia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19.5^19.9mm之間,所述第一透鏡I的第二面Ib為凹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2.8^3.2mm之間,所述第一透鏡I的中心厚度Ic處于0.6 1.0mm之間。參閱圖3,上述的光學鏡頭中第二透鏡2的第一面2a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
8.9^9.3mm之間,所述第二透鏡2的第二面2b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6.2飛.6mm之間,所述第二透鏡2的中心厚度2c處于5.0^5.4mm之間。參閱圖4,上述的光學鏡頭中第三透鏡3的第一面3a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
6.4^6.8mm之間,所述第三透鏡3的第二面3b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2.8^3.2mm之間,所述第三透鏡3的中心厚度3c處于4.0^4.4mm之間。參閱圖5,上述的光學鏡頭中第四透鏡4的第一面4a為凹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
2.8^3.2_之間,所述第四透鏡4的第二面4b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22.8^23.2_之間,所述第四透鏡4的中心厚度4c處于0.4^0.8mm之間。上述的中心厚度大小為各透鏡第一面與第二面之間沿中心軸的位置的長度大小。在一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鏡1、第二透鏡2、第三透鏡3及第四透鏡4的材質均為玻璃。玻璃材質有利于保證成像質量。通過上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的設計能夠提供一種新的光學透鏡規格設計以滿足不同光學產品的成像需求,特別適合于行車紀錄儀、警用執法儀、運動DV等產品上,具有降低光學鏡頭的生產成本,縮短了透鏡的長度等優點。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光學鏡頭,包括從像側到物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并且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的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上。物體的反射光線依次經本光學鏡頭中的第四透鏡、第三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一透鏡進入成像側后成像,能夠適應不同影像產品的成像要求,并且由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組成的光學鏡頭能夠保證其光學性能,并且能夠降低其成產成本,具有廣闊的市場價值。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包括從像側到物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 所述第一透鏡為負屈光率的透鏡,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凹向物側的第二面; 所述第二透鏡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 所述第三透鏡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 所述第四透鏡為正屈光率的透鏡,包括凹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 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的第一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19.5^19.9mm之間,所述第一透鏡的第二面為凹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2.8^3.2mm之間,所述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處于0.6 1.0mm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鏡的第一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8.9^9.3mm之間,所述第二透鏡的第二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6.2^6.6mm之間,所述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處于5.0^5.4mm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鏡的第一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6.4^6.8mm之間,所述第三透鏡的第二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2.8^3.2mm之間,所述第三透鏡的中心厚度處于4.0^4.4mm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鏡的第一面為凹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2.8^3.2mm之間,所述第四透鏡的第二面為凸弧面,其曲率半徑處于22.8^23.2mm之間,所述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處于0.4^0.8mm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的材質均為玻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光學鏡頭,包括從像側到物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為負屈光率的透鏡,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凹向物側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透鏡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所述第三透鏡包括凸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所述第四透鏡為正屈光率的透鏡,包括凹向像側的第一面及凸向物側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本實用新型由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組成的光學鏡頭能夠保證其光學性能,并且能夠降低其成產成本,具有廣闊的市場價值。
文檔編號G02B1/00GK203133371SQ20132006041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日
發明者邱菊珍 申請人:世大光電(深圳)有限公司